经历一些活动之后,我们能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通过活动心得体会可以看出自己的思想方面的成长,那么一篇优秀的活动心得是怎么样的?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通用”,欢迎你的品鉴!每年的11月8日,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特殊的日子。从踏进新闻行业那天起,如今已经过了五个年头。回想这...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 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通用

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通用

2023-02-22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

经历一些活动之后,我们能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通过活动心得体会可以看出自己的思想方面的成长,那么一篇优秀的活动心得是怎么样的?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通用”,欢迎你的品鉴!

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篇1】

每年的11月8日,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特殊的日子。从踏进新闻行业那天起,如今已经过了五个年头。回想这五年里的工作经历,我感悟颇多。

记者是我的第一份职业。一开始工作时,对记者真正的含义并不懂,只知道盲目地仰慕记者的光辉与自由。于是,这个蜕变的过程变得极为漫长和艰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着力营造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进步,是记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与使命。

采访的过程千篇一律,从接到任务到联系采访对象,再到采访和写稿。整个过程让人感觉紧张、惆怅和疲惫。只有在完成一篇稿件并顺利刊登后,才是我们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时候。在这过程里,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三年前的一个采访对象。那是一户残疾人家庭,妻子瘫痪在家,瘸腿的丈夫每天靠捡破烂为生,还要供一个女儿上学。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上的累与他们生活上的苦比起来不值一提,尤其是他们那种对生命的执著总会让我感动,此时,放弃的念头便打消了。

记者的一年四季都是收获的季节。当有人肯定了我们的努力,所有的疲惫与惆怅便会很神奇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尤其是当文章见报后我们所接到的每一句赞扬与批评,便会化成我们工作上进步的动力。社会赋予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让我们去见证、去记录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需要不断去接触新的事物,我们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焕发出一种青春的激情。这些经历让我获益良多。这种珍贵的收获不分季节,每天都是进行时。所以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一年四季都是收获的季节。

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篇2】

一如阳光每天倾照大地,种子蛰伏发芽,秋风春雨冬雪夏花,而我们一如既往行进在赶赴新闻的路上。第17个记者节到来之时,我们在这里为全市新闻工作者送上一份虔诚问候和暖暖祝愿。

或许此时,我们比任何时候更能深刻领悟新闻的含义,更加体会媒体的责任,更应对当下和未来满盈信心。

上述这一番感言,基于面对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和挑战。在推进传统媒体融合、多元、转型发展的探索中,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清醒。这种智慧和清醒,或可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路径判断和应对选择。

我们应当清醒,“转型”不是“转行”。在一片“转型”声中,传统媒体究竟如何“转”,往哪里“转”,怎么“转”?“型”在何方?有无“定型”?很多传统媒体因此自乱阵脚,把自己“转晕”了。我们需要清醒地知道,传统媒体“转型”,绝不是“转行”,再怎么“转”,“本色”不能变,“底色”不能丢。传统媒体的转型,是基于“新闻”和“媒体”的发展与做强,是以互联网思维,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谋势而动,创新理念、创新手段,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把传统媒体办好、办活、办出水平、办出效益。

我们应当明白,效益兼顾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媒体的“双臂”。断其任何一“臂”,都会丧失元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两全”之时,我们的选择永远只有唯一。在新媒体建设初期,注定了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但新媒体从诞生的那天起,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就已经产生着社会效应。这种良好的社会效应,反过来助推着经济效益的孕育。所以,即便新媒体只有社会效益,还是要毫不犹疑地推进,因为这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

我们应当知道,今天的布局关乎明天的“起跳”。今天的谋变布局,都是为了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一针见效”、“立竿见影”的事情几乎没有,不能因为见效周期长而忽视、不为。今天的谋划,或许需要在三、五年后才能见到效益。新媒体建设正是如此。每一项工程,都有建设周期,新媒体也不会例外。当然,新媒体的“蛋糕”再诱人,毕竟远水难解近渴。关键还是要把握当前,过好当下,解决当务之急。所以,必须一手抓新媒体建设,一手抓办好传统媒体;提升新媒体造血功能,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强力融合。只有过好当下,方能行稳致远。

从媒体和新闻的发端追溯,以时间为经纬的长河里,媒体的演变只是“载体”发生的多元。正如,在纸媒之后,广播、电视媒体相继出现一样,想必彼时,面对广播和电视这样的“新媒体”强势崛起,纸媒也曾经有过被挑战的担忧。今天的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不过是基于“互联网载体”而诞生的媒体新成员而已。新媒体历来不是“天外来客”,也非“洪水猛兽”,更非“增值造血”的“灵丹妙药”,恐怕也不是要取代传统媒体一跃成为“老大”。显然,今天的媒体格局,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巅峰对决”,也谈不上话语权、主导权的“争夺”。媒体种类的推陈出新,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生产力和传播手段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因此,面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传统媒体有危机感属于正常反应,但不应也不必过度反应。

传统媒体的权威、公信力和政治优势,是新兴媒体所无法企及,难望其项背。而新兴媒体的鲜活、极速、便携、无空白覆盖,也正是它们崛起的资本。无数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样一个规律:不论一个话题或者事件如何凭借新媒体发酵,再怎么掀起网络舆论的惊涛骇浪,但最终,总是需要传统媒体站出来,以“老大”的权威身份对其作出终结。这一现象,给出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走向的大致规律性判断:它们终将融合,并汇聚成为一体。

归结到话题的本源,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激荡、融合的伟大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壮大社会主流舆论,决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一肩独挑,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共同坚守。由此,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将更为繁重。

面对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应当有足够的自信和耐力。应当清晰地传递这样一个认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不是竞争关系,但它们之间的确存在并需要互相审视和彼此认同,接下来发生的可能就是拥抱、融合。这大约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而言,最为紧迫的,或许是需要进一步提升驾驭新媒体、善用新媒体、融合新媒体的本领和能力。

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篇3】

3月12日是植树节,为了让城市更绿,也为了让天空更蓝,我们台州晚报小记者在市民广场举行了一次植树活动。

到了市民广场,有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都聚在一起,举行了有关植树的一个互动。之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指定的植树地点,大家自由地组合,三个一

群,五个一伙儿,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地干了起来。我、徐安、李彧三个人也分别取来了铲子和水桶准备植树,我想:“植树太容易了,不就是挖个坑,把树苗栽在

坑里,再把土刨回去,浇上一桶水就完事了吗?别说是一棵小树,就是让我栽两棵、三棵也没问题。”说干就干,我立即挽起袖子,一把拿起铲子,猛得插进沙土

里,脚踩在铲子上,用力一压,再握着铲子的柄上,使出全身吃奶的劲儿往上抬,想把沙土铲上来,可怎么也抬不上来,我只好把铲子向上提一点,才费劲地抬起铲

子,把铲起的沙土倒在坑的四周,我们就这样轮流地、反反复复地铲土,干得我们满头大汗,通过我们的齐心协力,终于挖好了一个很深的大坑。啊!好累呀!我不

禁想:“原来植树也不容易呀,以前看别人铲土时多么轻松,可现在自已做起来多费劲啊。”接下来就是栽树苗了,我们把树苗搬进大坑里,然后把它竖直,徐安负

责扶着小树,我和李彧弯着身子用铲子把刚才挖出的土往坑里铲,填满整个坑,并用脚踩实,希望小树苗能在土壤里扎好根。最后,当然是浇水啰!我们三个人提着

水桶跑到不远处的喷水池里打来一桶水,小心谨慎地把水浇在小树的四周,一切完工之后,我们站在小树下,挂上我们精心制作的小卡片“请爱护树木,树是人类的

朋友……”看着一排排整齐的樱花树,我想:将来这些树长大了,开花了,市民广场一定会成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风吹着小树苗的枝干,枝干摇摇摆摆,仿佛向我

招手,说:“谢谢!”凝视小树,我似乎看见小树开出了淡粉色的花,许多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小树啊!小树!我要和你一起茁壮成长!

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篇4】

转眼之间,11月8日就要到了,这一天或许是某人的生日、结婚日、又或者是其他值得庆祝的日子。当然它也是除教师节、护士节,中国第三个以职业而命名的节日---记者节。记者,一个特殊而平常的职业,在人们的心中充满了高尚的色彩,经常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头衔。其实,这并不是一份荣耀,相应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山似海,义不容辞。

也就在这一年,我有幸成为河曲电视台《骄子》栏目的记者,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记者节。作为这一行的新人,我是幸运的。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就表现出对我在写作这方面很高的期望,经常教育我要随时随地写,哪怕是一句话,笔和纸这两样要随身携带,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学生时代,遇到的语文老师也常把我写的文章拿来作范例,而我也特别羡慕那些拿着话筒出现在屏幕上的人,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能成为一名记者也是最初的梦想和憧憬。如今,梦想照进现实,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自然无以言表,能够选择这份职业,并且引以为荣,对我来说,很知足!

聆听别人的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由于《骄子》这个栏目,我所接触到了一些行业的佼佼者,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其实每一行都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与轻松,做记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只要你努力去做好,结果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最后,借着记者节这一天要特别感谢我的领导李老师、窦主任对我的信任与指导;谢谢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同时也感谢自己一直以来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祝所有的记者,节日快乐!!

最新记者节活动的心得体会【篇5】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瓯网小记者和童子军一起进发——森马万客丰瓯柑园去参加瓯网小记者第五届植树节活动,为了还给人类一片蔚蓝的天空,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植树节,小记者我们在行动。

万客丰瓯柑园坐落于泽雅水库边,四周都是树林。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树是绿的,花儿是万紫千红的,天是蓝的,水是清澈碧绿的,好像给瓯柑园绣上了无边的锦缎。

到了瓯柑园,开始我们的“植树四步曲”。进入瓯柑园内,仿佛置身于绿的海洋,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柑橘品种,据这里的老师讲,有一百多种呢!树上挂满了红红的瓯柑,令我们垂涎欲滴。有小巧玲珑的葡萄柚,有酷似柚子的瓯柑柚,还有一种体型较大的霸王柑,它们大小不一,味道不同,真是各有千秋。

上了山,拿了工具,领了柑橘柚树苗,植树活动正式开始,首先要挖一个坑,别说挖坑简单,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连锄头都举不起来,现在才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了。正当我犹豫怎么挖坑时,发现其他同学,有的已经挖好了坑,有的在浇水,有的在埋树,有的已经种好了树了,我不甘示弱,顿时来了劲儿:“俺老汪有通天通地的本事,难道还怕栽不来一颗小小的树苗不成”。我使出平身最大的力气,“一,二,三…”几锄下来,我眼冒金星,全身上下都是泥土,像一只刚刚在坑里打滚儿的小猪仔。

终于挖好了坑,浇上适当的水,小心翼翼的把树苗的根部放进土坑里,然后把土回填到坑里并保持树苗竖直,再用脚把土踩实,再浇上水,这样一颗树就种好了。

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现在是我们免费品尝瓯柑的时间了,瓯柑那甜美的汁水是我们这些小吃货招架不住的,我们纷纷奔向果园,那一个个瓯柑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我选了一个大的,颜色漂亮的,摘下来,放进嘴里,味道美极了,刚才的疲劳也随之烟消云散,尽情享受着这收获的喜悦。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环境,人人种一棵树,一起对抗土地沙化。虽然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明天的天定会更蔚蓝,水会更清澈,空气会更清新。植树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