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讲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活动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荐】

2022-04-26

【www.nns88.com - 新农村建设标语】

在一个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讲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活动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十一五”规划《建议》勾勒出的新农村景象令人向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指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指精神文明,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村,是实现现代化的农村,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全面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总体布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新农村,必须夯实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农民生活的改善,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经济基础,农民也会失去积极性。因此,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实际增收,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明显的改善,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各方面的实惠。

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坚持两个不变:一是不能动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保障农民物质利益的基本准则必须遵循。

建设新农村的前提条件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这无疑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但这不单纯是多拿几个钱的事,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城市建得再漂亮,马路修得再宽,如果农村凋敝、农业衰弱、农民富不起来,经济也难以长久繁荣,反而会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是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本质,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人们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村容整洁”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比较差,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要解决也存在轻重缓急的不同。有的急需解决,如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供水、安全、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有的需要逐步解决;有的可能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现在首先要筛选整治的重点内容,如村庄内部道路、村庄供水设施、村庄排水设施、村庄垃圾集中堆放点、村内乱搭滥建、人畜混杂居住、村庄废旧坑塘与河渠水道、古村落与古建筑的保护等。

有一种倾向需要制止。目前有少数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理解“村容整洁”。中央领导在前不久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

“管理民主”是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则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努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要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大力鼓励机制和制度创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与新路径。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尊重农民意愿,统筹兼顾,把这项任务落到实处。

精选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对活动产生了新的看法时,我们最好是沉下心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活动心得体会可以看出自己的思想方面的成长,一篇优秀的活动心得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警惕违法建筑阻碍新农村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虽新时期的新农村标准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但不管如何,安居才能乐业,俗话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人多地少,老百姓富裕后,建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无视《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擅自在原有房屋加层,在空闲(荒)地、自留地、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上建设房屋,同时一部分村民为追求经济利益也借机擅自建设房屋,致使农村违法建筑渐成泛滥之势,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

村民违法建筑对以后村庄规划建设和和谐社会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首先,浪费宝贵而有限的土地资源。虽然农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村民无序无规划建设,会造成村内宅基地规划无法落实,使规划有序的宅基地出现残缺不全,如一幢规划是八间,因村民违法建筑的擅自移位,可能整幢宅基地规划得不到完整实施,无形中造成土地浪费。也会出现村内宅基地分配不公,人为造成多占土地建房。

其次,道路不畅,村容零乱。违法建筑是村民自行定位施工建设的,根本无法考虑村庄规划和所建房屋与周边存在房屋的协调一致,也不会考虑违法所建房屋的道路进出和村里其他村民的通行,直接影响整个村的道路畅通。村民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垃圾、污水不能统一排放和收集,影响村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再次,所建房屋质量存在隐患。村民在违法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阻止,采取加班加点突击施工,根本不顾建筑工程的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快速建好放,以既成事实,让政府及相关部门难以拆除。如果拆除损失太大,村民的一生积蓄可能毁于一旦,让其继续使用,因房屋质量存在隐患,给村民以后的居住和使用寿命带来影响,间接浪费了自己挣来不易的金钱。

最后,村内纠纷不断,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对自己房屋是十分看重的,住房是家庭主要财产,如别人阻止他施工或别人施工的违法建筑对他们的房屋有影响,都会导致村民激烈反应。如自己违法建筑施工时被执法部门停工、拆除,他往往不找自身原因,而是打听谁向执法部门举报的,如是村里人举报就会引起打击报复;如别人的违法建筑对自己有影响,就会纠集他人“武力”解决,阻止违法建筑施工。在村民违法建筑施工过程经常引起治安、甚至刑事案件,给平静、和谐的村庄带来不安宁、不团结。

基于违法建筑在农村的不断涌现,给新农村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防止违法建筑在农村的遍地开花,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已为遏制违法建筑指明方向。各级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两手抓,一手抓服务,为应建村民及时安排宅基地、建好房。各级政府主要是县级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城乡规划部门要有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及时满足村民迫切建房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在规划为工业区、工业园、大学城等区域,为以后建设时拆迁方便和降低费用,下文件人为冻结该区域的村庄规划,随着政府领导的变更,这些区域的建设暂搁,村庄规划一冻就五年十年,随着时间推移村民家庭成员增多,住房困难,由于没有规划无法正常报批,迫使其搞违法建筑。现在有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政府加大对农村村民建房的服务,违法建筑就会在源头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一手抓查处,依法公平公正处理村民违法建筑。各级政府主要是县级政府,应整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城乡规划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力量,进驻各村全面展开调查,凡是有违法建筑的村民和处理结果多在村里张榜公布,让村民监督,让被处理当事人感到法律的公正。查处过程中,要积极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虽然村民违法建筑不断出现与村干部管理不力有很大关系,但是为了村庄建设,改善村容村貌,还是要依靠村干部的各种优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向村民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宣讲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宣传建房的土地、规划法规。

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规定,通过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共同努力,及时遏制违法建筑的势头,让村民走上合法建房之路,使其安居乐业,加快乡村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精选好文)


在参加一个活动后,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篇心得体会。养成写心得体会的习惯便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一篇属于自己的活动心得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精选好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全市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整合以往农村建设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成功做法与经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去年以来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1、政府主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市乡两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让农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避免“干部热、群众冷”现象的出现。

2、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农民增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有钱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的工作也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三清三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目前,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三清三改”这一基础环节,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净化农村环境,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新村新面貌,新村新形象”的目标。

4、建好村级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必须通过村一级来具体抓落实,因此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更好地带领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发扬排头兵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在我们从活动中受到启迪时,我们需要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况,到底如何才能写一篇优秀的活动心得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发扬排头兵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是破解南海发展瓶颈,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局将严格贯彻落实区第一季度经济分析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充分发扬排头兵精神,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实现“两个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抓好投资管理与服务,在加快我区经济发展方面狠下工夫,不断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的经济基础

1、抓好重点项目。要实现社会主义新村镇的各项目标,发展是关键。离开发展,新村镇建设毫无意义。XX将以重点项目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为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为此,我局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一把手”担任,成员包括分管局领导及业务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重大项目进行跟踪、公关及贴身服务,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重大项目能够顺利获批。同时,积极同国家、省、市发改部门及上级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联系,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为项目的顺利获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我局的工作重点是全力以赴抓好XXX项目的立项报批和前期衔接工作,确保该项目顺利获得批复,早日开工建设。

2、优化审批服务。一是抓紧完善社会投资项目网上登记备案系统及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核准系统,方便企业和群众;二是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原来5天办结的项目力争4天完成;三是建立项目报批“绿色通道”。特殊项目及重点项目,材料齐全的即报即办,材料不齐的,在承诺补齐的情况下先办后补。抢险抗灾等应急工程项目,先开工后补办手续。我区后进村的交通、道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一律以特殊项目对待,特事特办,从而加快后进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其发展环境,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努力提高自身经济实力。

3、加强产业引导。一是继续调动各村委会发展本村经济的积极性和热情,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扶持符合我区产业政策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二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及法规,严把项目立项关,避免引进一些低产值、高耗能、污染型企业,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上马,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二、抓好规划与调研,在谋划新村镇建设的思路上狠下工夫,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

1、全面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以此为统领,抓好村级规划编制。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要抓好规划,这是新村镇建设的灵魂与前提,而村镇规划不应单纯是空间布局上的规划,应该是综合农村人口的素质、经济、产业、环保、就业、职业培训、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的规划。同时,村镇规划不仅仅是本村的规划,必须要在符合我区“十一五”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现村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有效衔接、对接,避免“各自为政”,出现“小规划、大混乱”的情况。XXX一方面将加大“十一五”规划的推进、落实力度,将“十一五”规划中的思路和措施付诸实践,成为加快我区新村镇建设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将充分利用我局在编制“十一五”规划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人才优势和研究成果,指导各镇街完成好镇街规划,科学编制村级规划,从而实现区、镇、村三级规划环环相扣、相互衔接。

2、围绕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一是密切关注我区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有份量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充分利用工作顾问平台,为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提供智慧支持。今年4月份,我局聘请了7位在城市规划、产业经济、社会管理等领域声望显著的专家学者为我局工作顾问,要求他们每年一到两次以书面方式就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目前,我局正抓紧建立专家顾问网,以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互动交流,充分借助他们的知识资源和智慧优势,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三是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汇编》的编辑工作。重点收集全国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加速城市化进程方面好的举措和经验,及时提供给领导和各镇街参阅。

三、抓好城市可经营项目,在提高我区城市化水平上狠下工夫,加快城市化进程

去年,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我区大力推进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多元化市场化工作,取得了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总额和签约金额均居五区之首的优异成绩,有力地提高了我区城市化建设水平。今年,我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推进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多元化市场化进程。目前,我区参加“6.21”XXX可经营投资推介洽谈会筹备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参会项目已经确定。经过我局努力,共筛选上报XX个项目,投资总额XX亿元。其中,推介项目X个,总投资XXX亿元,签约项目X个,投资总额XXX亿元,顺利完成XX市下达的推介项目XX亿元及签约项目XX亿元的任务。此外,签约代表、嘉宾及邀请客商已经落实,签约文本及推介项目的宣传资料制作等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局正抓紧时间完成余下的筹备工作,以确保我区参加“6.21”XXX可经营投资推介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四、加强粮食管理,在粮食储备与粮食流通监管方面狠下工夫,确保我区粮食安全。

一是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增调一部分大米入库储备,确保抗洪期间我区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二是抓好XX粮食储备库扩建工作,保证进度和质量,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增强粮食储备能力。三是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认真落实粮食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粮食准入制度和粮食收购许可制度。同时,积极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粮食流通市场的检查力度,净化粮食流通秩序,确保群众吃上放心粮油。四是加强粮食物业管理,盘活国有资产,妥善清理好粮食企业转制过程中遗留的历史债务。五是继续抓好粮食预警及安全应急机制各项措施的落实。

关于建设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的范文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张书记明确的指示说:“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政权领导成员的管理能力,他们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制度,使职责明确,有章可循,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便于村民的监督。

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领导,必须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建设和谐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要把存在了几千年的、保守的、简单循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充满激烈竞争的、面向世界市场的、为消费者服务的、为他人的需要而生产的,要在多元文化的组合中实现其价值的市场经济,这是一场和平的、渐进的、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会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当前的“三农”问题,其基本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矛盾造成的。换言之,必须彻底克服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和交往方式,才能使传统的农村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也必须实现了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能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完成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村党支部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体现者与实践者,因此,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必然成了极为重要的,不能不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尤其要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带领农民致富奔康的能力”,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二、这个模式,通过“三化并举”,把“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以工业化为中心,促进产品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平地村“两委”明确提出“工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万象工业园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先锋,以工业化带动种植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富裕起来。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固本强基工程”以“富民”为根本的任务,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有“富民”的优秀传统。历代儒家都把“富民”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启蒙思想家唐甄明确得出,“立国这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行的“富民”政策是受其宗旨所决定的、是自觉的,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付诸实践的。不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不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不发展商品生产,就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就不能使村民富裕起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财富分配的公平,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三、这个模式,十分重视村务工作的民主管理。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和民主化的管理,是建设和谐新农村重要条件。平地村“两委”对领导班子的勤政和廉政建设,已作出相应的规定。在村务民主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的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务情况通报制度”、“村务征求意见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两委干部例会制度”等一系列的民主管理制度。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除了加强“两委”建设之外,对村民的公共事务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平地村创建“板凳会议”,使村务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让村民参与议政、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有利于广泛地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决策科学化,又能调动群众积极性。更重要的使村民对村务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建议权、监督权,使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这样能使村民心情舒畅地、积极地参加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从而能使“固本强基工程”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平地村的领导干部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认真实行“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组织开展了“百名干部进农户”的活动,深入每家每户,察民情,解民忧;还实行“五包”:包思想教育、包传授致富技术、包解决实际困难、包帮助选准经济项目、包指导家居美化。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管理活动,把党的温暖送进了每个村民的心坎,拉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村民为实现“固本强基工程”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与党支部同心同德地为实现“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而奋斗,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这个模式,十分重视村民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人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人的素质对生产力的水平、质量和发展速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张书记号召平地村的干部和群众:“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学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平地村的领导班子,根据张书记的指示,把提高村民的全面素质作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目标来抓,是非常正确的。人的全面素质应该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工作,平地村十分重视教育,投资建立学校,开办村民“读书室”。文化知识是基础知识,有了文化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技术,掌握生存的本领和致富的能力;人之为人,重要的是要有道德,平地村开办了道德伦理和法律知识培训班,还开展“五好家庭学生评选活动、知识竞赛以及文娱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使全体村民成为有道德的、守法的、文明的人。心理素质应该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的,对于外部环境所强制给予的种种挑战和压力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市场经济是动态的、挑战性的、竞争型的经济,商场是大海,在大海中游泳,没有不遇上风浪的。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求发展、求富裕,一定是有风险,所以一定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就是一个坚强的人。

在培养村民的全面素质时,还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儒家把“仁、智、勇”看成是天下三种最根本的道德。仁者,爱人,属于道德素质范畴;智,智慧,属于文化素质范畴;勇,战胜自我和一切困难,属于心理素质范畴。人的全面素质,也可以说是应该具有“仁、智、勇”这“天下之三达德”。也就是说,有仁爱之心的、有智慧的、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人,也是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一切社会财富都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只要村民的素质提高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五、这个模式,有一个雄伟的远大目标。平地村的领导班子,树立起了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他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平地村建设成一个村民居住环境优美,村容村貌好的生态文明村,逐渐实现农村城镇化。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在10%以下,我国高达80%。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必须要实现农村城镇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不要简单重复西方的老路。我国幅员广大,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也应该是不同的。平地村的城镇化已经作出了详细的规划。

对于城镇化的建设,张书记有明确的指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首先要作好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规划十分重要,中小城镇(市)建设的规划必须科学化,首先是环境的选择(其中包括山、水、风向以及交通等)、生态建设、给水排水、电力和交通设施、商场的配置以及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等,都应该作好科学的规划,切忌小农经济似的建设。

四川的“农家乐”特别发达,成都以及它的中小城市的周边,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农家乐”,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收入,但是没有有组织的规划,硬件建设十分杂乱。如果以战略的眼光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的规划,四川的农家乐很有发展前途,它的发展也应该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使它兼有城镇和农村的特点,这样可以使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互动、交融,在改造农村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地城镇化建设的经验,亦可以借鉴。

平地村在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城镇化有许多优越的条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城镇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备条件。这三大差别的消灭,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得以高度的发展。平地村的“固本强基工程”实行“三化并举”,村民一步走向富裕,走向文明。城镇化的实现,为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乃至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建设文明的、和谐的新农村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改革开放发展的现实所需要,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当今各国社会、世界都充满着矛盾、斗争、暴力,以至战争,世界极不和谐,为何只有中国提出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西方文化强调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中国文化则是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与合一。儒家用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问题,十分重视“和为贵”的思想,以建立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为目标。因此,我们在建设和谐新农村时,应该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其精华,吸取儒家和谐文化的基因。

科学谋划凝神聚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项重大决策。XX县党委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明确思路,科学谋划,反映民意,聚集民智,共同勾画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蓝图。

一、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工业立县,富民强县”战略不动摇,把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心任务”来抓,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XX的头等任务来抓。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再掀发展经济、招商引资的新高潮。

坚持扶优扶大,培植骨干,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坚持培植骨干企业,实现膨胀发展,重点扶持XX高新、XX建安、甲醛化工、诚昌贸易等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档次,开阔市场空间,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领航舰”;搞活中小企业,实现快速发展,重点培植振宇粉业、晨龙米业、润德橡塑等中小企业,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在搞活农副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带动群众增收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不断完善拉长企业产业链条,形成一个产业搞活一方,一个链条带动一片,实现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狠抓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切实改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在全县干部中树立“人人都是政府形象,事事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实行领导包保、下访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服务,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努力营造“服务优、环境好、创业兴”的局面。截止2005年,全县共有企业46家,其中12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运行质量较高,实现销售产值3.8亿元,利税6400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6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360户,从业人员6000多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

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煤、电等资源优势,围绕高新化工、机电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锁定招商引资目标和项目,有重点、有目标的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05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3个,已建成项目10个,正在建设项目1个,在谈项目2个,招商引资额87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5300万元。其中引进规模以上项目5个,由美国IEM公司与长城润滑油公司共同投资2700万元的柴汽油清净剂项目,已于去年7月份落户县经济开发区,目前项目建设顺利。投资千万元的高新公司RP新型高效复合脱硫剂项目和水处理剂项目,市场前景相当看好,去年上交税收突破百万元、投资500万巨星衡器,投资500万的济宁润德科技有限公司,均已投产达标,产品已投放市场。济南广容达科贸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XX县食用菌周年化生产项目,已正式投产。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几年,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农作物增产增效明显,但农民增收幅度不大,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够完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主导产业,也就成了当前及今后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树立“大农业、大发展”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突出特色、多种经营、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走基地化生产、特色化种养、协会搞活、农副加工企业带动的发展路子尽快实现优势产区和产业带。主要在壮大万亩杞柳、万亩大蒜元葱、4万亩优质无公害水稻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基地化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培植杞柳产业、大蒜元葱产业和优质水稻产业,形成农工贸一体生产格局,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推器”。特别是要围绕杞柳产业做文章,培强做大杞柳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兴、绿色、生态产业。二是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农字号企业,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要效益。既发展大规模加工业,也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小企业,发展壮大鱼台县诚昌贸易有限公司、振宇粉业、晨龙米业、鲁西南大米交易市场、XX县杞柳制品交易市场等一大批农字号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市场流转,把优势农产品做强做大,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业和支柱产业,打造品牌,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坚持“园区经营、名特优发展”,抓好畜禽养殖业。畜牧养殖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设完善渔业、家禽、猪、貉为主的四大养殖小区,增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搞好产品深加工,提高园区市场抗风险能力。

三、强力推进小城县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加快小城县建设步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注重体现小城县特色,突出当地特点,搞好全县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心县规划建设要求,县驻地构建了“三纵(济徐公路、共青团路、)四横(市场路、府前路、文化路、185路)”总体发展框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县功能、优化城县环境,增强小城县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向县驻地流动。注重发挥县驻地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搞好以农产品加工、交易、运输等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搞好小城县规模扩张,建设从新万福河到白马河济徐公路经济发展带。依路建设,依路发展,建设以县驻地、石集为龙头,以济徐公路为纽带,以农副产品加工交易、餐饮服务等行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带,引导鼓励群众沿路开发,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走廊”。实施“绿亮清”工程,树立城县新形象。深入开展城县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清除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扔垃圾等脏乱差现象,绿化小城、亮化小城,打造靓丽的新XX。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构建生态、和谐新农村

竭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过二年的努力,投资860万元,硬化路面58.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全县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70以上。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新农村“五通”的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快生态村建设,依据本地实际,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原则,选择基础设施好、难度较小、群众认识高的村庄进行建设,总结积累经验带动发展。选择5-10个村作为生态示范村,搞好村庄规划、绿化亮化和环境卫生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清除“脏乱差”现象使农村有一个新面貌、新形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节约型水利设施。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更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治安、民事调解、矛盾化解网络建设,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农村稳定,增强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感,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五、坚持依法治村,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建设民主、文明的新农村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着重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以建设“五好支部”为抓手,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群众发家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村级财务村务公开为窗口,增强村级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渠道,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依法办事、参与村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三是抓好文明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大力宣讲《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及“八荣八耻”,移风易谷,倡导新风,使农民在思想面貌上有根本改变。以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展“文明街”建设内涵,向建设生态村、文明村延伸,提高农村品位,改变农村形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