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和水利部定点扶贫暨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推进重庆市巫溪县脱贫攻坚工作,围绕巫溪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近日,...

活动范文 > 活动策划 > 导航 > 水利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精品】

水利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精品】

2022-02-22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要想办好就要做好活动策划,一份好的活动策划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活动策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利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精品】”,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水利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和水利部定点扶贫暨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推进重庆市巫溪县脱贫攻坚工作,围绕巫溪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近日,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对口帮扶重庆市巫溪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巫溪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xx年底前实现全县12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6万贫困人口脱贫“超线”、整县“摘帽”;20xx-20xx年解决局部、个别特殊困难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巩固扶贫脱贫成果,确保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切实提高脱贫的质量和效果。

《方案》明确了水利对口帮扶巫溪县实施“八大工程”的年度任务及工作要求。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xx年完成100个贫困村、37833人建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任务。20xx年完成28个贫困村、7289人建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任务。

二是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20xx年,完成85口山坪塘整治和10口山坪塘新建,发展灌溉面积1000亩,帮扶贫困户1030户。

三是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20xx-20xx年新建7座小型水库工程,解决12个乡镇工程性缺水问题。其中20xx年开工建设金鱼、羊耳、孝子溪3座水库工程。

四是贫困户产业帮扶工程。20xx-20xx年实施农村水电扶贫,建成水电站17座,装机容量10.72万千瓦,受益人口125475人,其中贫困人口59665万人。20xx-20xx年以小额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及适当的股权方式支持资金600万元,帮助贫困户1710户脱贫致富,受益贫困人口6320人。

五是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20xx-20xx年,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涉及250个贫困户。三年分别培训100、100、50个贫困户,确保250个贫困户的就业技能明显提高,通过转移就业家庭收入大幅增加。

六是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为250名在校大专院校贫困学生提供寒暑假期间勤工俭学条件。其中:20xx年帮扶150名、20xx年帮扶100名。20xx-20xx年,每年捐助10万元,资助100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

七是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程。由南京水科院、黄河勘测设计公司、灌排中心等组建工作组,开展巫溪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作,加快巫溪县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行业综合技术能力和涉水事务管理水平。其中,20xx年指导帮助巫溪县完善《“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完成山坪塘、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4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帮助巫溪县水务局完善自动化办公系统建设,指导巫溪水利项目建设;20xx年指导帮助巫溪县完成3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和水利项目建设。

八是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20xx-20xx年,通过集中培训、专家巡讲等多种方式,为巫溪培训水利技术人员250人次,提高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强化“八大工程”管理、选派干部挂职交流、加强宣传与考核等方面,明确了水利对口帮扶巫溪县脱贫攻坚的各项保障措施。

水利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和《关于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X市办发〔201X〕X号)文件要求,为扎实推进全市水利扶贫工作,结合我市水利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统一部署,发挥水利行业优势,以改善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加强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逐步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户收入,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已经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的基础上,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以贫困地区、贫困户为基本单元,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贫困地区的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治理等防洪设施建设,增强贫困地区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改善民生作为水利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贫困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防洪、农田水利等民生水利问题,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考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水利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近远结合,以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应强烈的饮水问题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水利事业发展。

(三)坚持点面结合、因地制宜。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利设施情况,因地制宜确定水利工程项目,加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四)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实效。结合对口帮扶,采取资金、项目、人才、科技等多种扶贫措施,举全行业之力,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促进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加强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倾斜和扶持力度。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力量与贫困地区群众参与水利建设。

四、扶持措施

(一)建立扶贫项目储备机制。以全市1419个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并延伸到非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建设、新(扩)建中小型水库、山塘整治、新出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乡镇防洪工程、山洪沟治理、发展水利经济实体等九类水利项目,建立水利扶贫项目库。项目库要与《全国水利扶贫规划》、《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以及正在编制的全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衔接。各县(市、区)要尽快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开展调研,摸清当地贫困地区水利实际情况,确定水利扶贫具体项目。项目库要以已经批复的当地水利发展规划、扶贫攻坚规划、水利工程各类专项规划等为依据。入库项目应具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根据国家现有投资渠道和投资可能,实行5年滚动管理。项目入库后,要扎实组织,尽快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

(二)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倾斜力度。从20xx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2.7亿元水利资金用于贫困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扶贫投资计划协调机制,切实落实好水利扶贫资金,在编报年度投资建议计划时,要优先确保已入库的水利扶贫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尽早实现项目落地、资金落地。

(三)全力推进贫困地区民生水利建设。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启动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通过提高供水保证率、扩大供水覆盖范围、完善水处理工艺设施,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实现“人人有水喝,喝水安全有保障”的目标。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田灌溉问题,每年安排不少于7000万元水利资金,倾斜安排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其中:3000万元用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争三到五年内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并建成一批节水灌溉项目,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贫困地区脱贫创造条件。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水利经济、水利风景和水利旅游项目,倡导和鼓励社会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创新发展水利经济实体,为水利经济实体提供政策、技术支持。

(四)提高贫困地区抵御洪旱灾害能力。每年安排不少于7000万元资金,加快完成涉及贫困地区的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建设任务,提高农村居住环境的水安全度。每年安排不少于7000万元资金,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新(扩)建一批蓄水工程,提高贫困地区的水量调蓄能力和抗旱能力。每年安排不少于20xx万元资金,加快完成涉及贫困地区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善贫困地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机制,保障农村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大力开展山塘整治,发挥山塘的蓄水抗旱效益。

(五)加强贫困地区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开展水环境整治,科学调整并划定贫困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贫困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保护,对贫困地区各类水库开展水环境整治。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建设,加大河道的水生态修复和治理,改善贫困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结合水利风景项目建设,打造具有水利特色的水生态旅游项目,构建山川秀美的水生态环境。

(六)深化贫困地区农村水利改革。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经营主体,探索产权转让,有效盘活农村水利集体资产。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扩大投入,对水利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配套,提高小型水利工程效益。建立和完善农村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小型水利工程受益农民组建用水户协会,制定合理水价,实行有偿用水。建立以农民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保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良性运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责任;要把水利扶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倾斜力度,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全市水利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二)倾斜项目,加大投入。全市水利扶贫主要涉及九类水利项目,每年约需水利扶贫资金2.7亿元,五年共需13.5亿元。各县(市、区)要突出民生水利建设,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规划建设大中小型水库、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及山洪沟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真正让贫困地区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三)加大宣传,注重实效。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水利扶贫工作的意义,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在水利扶贫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突出示范,加强引导,以点带面,切实把水利扶贫工作抓好抓实,推动水利扶贫工作的持续发展。

小编推荐

广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广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

广西南宁市横县县委、县政府借电商产业发展之势,把基层党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大力实施“基层组织争先发展电商、村干部领先融入电商、党员骨干率先实践电商、村级活动场所优先服务电商”等系列计划,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党员率先示范带动,打造“党建+电商+帮扶”的党建品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致富优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不断把电子商务和电商帮扶工作向广大贫困群众拓展和延伸,开启了电商精准帮扶新模式。

筑强组织堡垒扩大组织覆盖

横县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横县党组织也快速跟进,成立各级电子商务党支部,为各行业的党组织对接农村电子商务各服务平台搭建桥梁,使党的组织覆盖电子商务行业、党的工作融入电子商务发展,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主体、电商企业和个人为基础的发展体系。

一是“筑巢引凤”、行业统建,以党建凝聚电商发展力量。横县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20xx年9月,横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现已集聚了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南宁君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50多家本土企业的100多种具有横县特色的农特产品进驻横县特色馆。20xx年3月,横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国际商贸城孵化中心投入使用,同时成立横县电子商务协会,目前发展会员90多家。横县“电商党建”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把党组织建在网上,成立电商党支部和专门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党员服务中心,在电子商务协会组建党支部,形成县“两新”组织党工委统一指导、业务分管部门党组织具体负责的统分结合的电商党建工作体系,破解了“电商党建”多头管理、工作薄弱的局面。

二是示范先行,模范带头,以党建引导电商青年靠拢。横县深化拓展“成长活力”工程,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延伸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触角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实体向网络递进、由单位向区域拓展,不断延伸基层电商党建工作指导体系,引导电商创业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xx年2月,横县在“农村淘宝”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开展电商业务,拓宽农村市场,带动创业创新。“村淘”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服务电商创业青年,宣传党政方针,指导党建工作,调研民情民意,协调内外关系,覆盖全县95个“村淘”村级服务站,逐步提升电商创业青年对党建的认识,从而有力地促进电商党建工作不断深入。

党建引领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横县采取行业统建的方式,促进电商党支部、电商协会党支部、花茶协会党支部等各区域、各行业的党组织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各服务平台进行无线对接,打破传统的时空距离,让很多农村村民、企业进入互联网时代,同时为当地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横县开启“党建+电商”服务模式,让更多的创业群众成为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电商创业者,在全县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一是“触电”转型,创新升级,以党建打造企业文化品牌。横县积极引导企业把党建电商作为企业最有实效的投入、企业最大的财富、企业最亮品牌,引领企业不断发展。广西金花茶有限公司是横县历史悠久的茉莉花茶企业。随着横县电商快速发展,该公司在20xx年9月成立电子商务分公司,主动融入电商发展大潮:加入电商协会成为会员,开辟网上党支部,实现线上线下党员教育管理同步;面向社会党员设立党员专属优惠系列产品,扩大公司党组织影响力;创新供销模式,实行线下生产与线上销售分离,形成了“企业+互联网”的电商发展模式。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党建激发电商创业活力。横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网络认证,推动电子商务党员亮明身份,鼓励电商从业者通过资金、技术入股到农村领办创办产业项目、专业合作社或电商企业,以“党组织+互联网+公司+农户”的形式促进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横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紧密联系广大青年的特点,要求各基层团组织积极发动农村青年加入“村淘”大军,县团委通过走村入户动员的方式,在短短5天时间内共发动20xx多名25—35周岁的青年报名,为首批34个农村淘宝服务站的顺利开业提供了人才保障。举办横县“村邮乐购”杯首届青年电商创业创新大赛,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及时发掘农村电商创业成功典型,为返乡创业青年起到了模范作用。目前,横县授予“杯杯香”茶业、“素氧”茶业等5家企业、团体“横县青年电商创业示范点”称号。横县素养茶业公司总经理何成添组织了3名20xx年新毕业大学生党员返乡开展电商创业,精准针对“90后”市场研发销售“致青春”系列茉莉花茶,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广西横县杯杯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日莲返乡创业,通过电商销售茉莉花茶和茉莉花产品,实现茉莉花茶年销售额200多万元。

推行结对共建助力精准帮扶

横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建立了横县电子商务党支部,辐射带动电商协会党支部、村级“农村淘宝”服务站点等7个党支部成立,创新打造了“党建+电商+帮扶”的“电商党建”新模式,不断把电子商务和电商帮扶工作向广大贫困群众拓展和延伸,开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牵线搭桥,结对帮扶,以党建助力乡村精准扶贫。横县由党组织牵线搭桥,实行合伙人与第一书记结对,电商企业与贫困村结对,促进党员成为电商的带头人,电商成为致富带头人,促成电商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共建,电商业者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打通对在电商企业与贫困村干部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渠道,增进电商对区情的了解和贫困群众的感情,提振贫困村民借力电商早日脱贫的信心,找准电商扶贫的切入点突破口,商讨帮扶合作的方式方法,实现“党建+电商+帮扶”助力精准帮扶。目前,横县各类农村电商平台的村级服务站77个合伙人先后与全县5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牵手结对,共同致力于贫困村的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金花茶业在横县电商党支部的引导下,充分整合资源,与横县莲塘镇龙田贫困村结对共建,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帮扶贫困村脱贫。公司员工到龙田贫困村免费培训群众,部分困难群众还可以直接进入公司茶叶基地工作。横县电商办党群服务中心引导农村淘宝合伙人石塘镇芦村服务站杨显勇与石塘镇五福村第一书记李玉全牵手结对,利用网络将五福村的农产品远销区内外,助力农民增收。

双培养双打造壮大电商队伍

横县实行把电商党员培养成骨干,把电商骨干培养成党员,电商企业打造成党建示范点,把贫困村打造成电商示范村的“双培养双打造”方式,组织开展“业务大比拼,争当先锋”活动,推动党员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销售领域争先进,创佳绩,提升党员电商服务能力,实现党建与电商的高度融合。

一是政策扶持,优化服务,以党建扩大电商人才队伍。横县采取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环境、提供创业基地等方式广招电子商务人才,营造浓厚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横县专门出台了《横县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了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设立横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电子商务推进过程中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整合各有关部门培训、扶持、孵化等项目资金。很多具有电子商务从业经验与专门技术的横县籍电子商务从业者纷纷返乡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南宁君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横县的负责人马小华之前在广东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得知家乡发展电子商务后,返乡创业。同样是在外地打工,拥有电子商务从业经验的广西横县杯杯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日莲也选择在横县本地进行电子商务创业。

二是强化培训,互动交流,以党建培育电商骨干人才。横县专门成立了电商党校,注重发挥现有农村淘宝县级培训中心及民办电子商务培训机构作用,对县乡基层干部和广大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提高农村电商网上营销等实用技能;通过与专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及高校合作,引导领导干部、生产经营者乃至农民群众更新观念。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开展的各种电子商务培训达100多场,培训人数4500多人。针对电子商务领域党员在网上时间长的特点,横县“电商党建”顺势而为,把党员管在网上。建立了全县电子商务党员微信群、QQ群等,定期发布党建信息、电商动态,搭建党员网上互动平台,党员间随时随地沟通。开设党员教育微课堂,收集整理和开发内容丰富的“微党课”,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在线学习服务。横县团委还专门创建“横县青年圈”微信公众平台、横县青年创业创新微信群、横县电子商务交流群等网络日常互动交流平台,让有意向创业的青年拥有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经验分享、政策咨询和问题反馈的网络阵地。

广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

20xx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实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20xx年精准扶贫重点攻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精准扶贫方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自治区扶贫开发“1+4”文件精神,把我市扶贫开发攻坚工作抓紧抓准抓到位,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该方案的出台,将使我市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更有依据。

现状

贫困人口逾50万人

20xx年是实施精准扶贫的第一年,我市重新认定贫困村421个,贫困人口62.2336万人(人均年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去年全年实现减贫11.9万人,脱贫人口的收入结构为劳务收入+农业收入+少量三产,到今年,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尚有50.3336万人。

目前,我市扶贫措施主要是根据贫困地区实际采取“三结合”模式(种与养结合、传统与现代品种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发展扶贫增收产业,整合综合示范村和村屯绿化资金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和发动社会力量帮扶。11.6万脱贫人口的收入为5051元/人,虽然从数字上来看比20xx年贫困线2300元增长了很多,但是由于地域、自然条件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贫困农民收入还滞后于城镇居民和面上村村民,贫困农民收入增长极不平衡,地域差距大。

此外,我市扶贫工作还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的影响,如马山、隆安、上林和武鸣县地处石漠化地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部分地区山多地少,土壤贫瘠,生产、生活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严重制约着农民生产增收。同时,农产品市场价格易受市场经济影响,不可预计性的生活支出,以及贫困农民和从事扶贫工作的人员思想素质高低等因素,也直接影响贫困村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农民增收。

目标

今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为改变我市贫困现状,《精准扶贫方案》指出,要以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为目标,把到村到户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移民扶贫、整村推进扶贫为重点,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平台管理、金融扶贫、扶贫开发考核为手段,改“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使今年实现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的目标,同时,帮助全市50.3万贫困人口(20xx年底统计数)全面脱贫致富,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建设精准扶贫示范区、示范村,开展精准帮扶与教育帮扶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根据《精准扶贫方案》,今年我市要在隆安县、马山县、良庆区各选1个安置区实施精准扶贫生态移民示范区建设,通过补助完成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就业创业扶持,帮助发展优势产业,确保扶贫生态移民有一个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在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邕宁区选择8个贫困村(自然屯)实施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通过多类型、多形式的扶贫开发示范模式,使示范村的扶贫对象全部脱贫。

此外,市扶贫部门将依托国务院扶贫办的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对全市精准识别出的在册的贫困村、扶贫对象进行精准扶持、精准管理,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并制定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现扶贫资金、项目和扶贫措施到村到户,点对点精准到位的精准扶贫。

针对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精准扶贫方案》还要求以保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精确瞄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优先给予教育资助。同时,实施“雨露计划”教育培训工程,落实好大学本科及中高职学历教育补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应补尽补”;通过抓好实用技术、短期技能、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影响

扶贫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都持续关注着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扶贫方案》的出台,更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已将实施精准扶贫列为我市重要工作。那么该方案的出台,将给我市扶贫攻坚带来哪些改变呢?

市扶贫办主任叶盛介绍,过去由于扶贫建档立卡信息不健全,注意登记,缺乏动态管理,对扶贫对象的个人信息记录不全,普遍存在扶贫效率低的现象。由于底数不清,扶贫资金使用较分散,“撒胡椒面”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同时,粗放式扶贫,还可能造成诸如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现象发生。此外,原本“漫灌”式的扶贫,针对性不强,扶贫资源也无法有效运用到最贫困的人群中,同样造成资源浪费。

《精准扶贫方案》出台后,我市各级扶贫部门将根据方案内容,通过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有效识别出贫困对象,实行信息化管理,上网运行,并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制定出帮扶对象和帮扶措施,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确保帮扶效果。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系统的运行,可使扶贫部门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村及贫困人口进行精准管理,同时接受社会监督,使扶贫开发工作更加精准、更加透明。《精准扶贫方案》的出台将使扶贫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使贫困群众都得到扶持,彻底变“漫灌”为“滴灌”,进一步推动我市扶贫攻坚深入开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交通局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精品】


交通局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

为扎实推进交通扶贫攻坚工作,大力改善贫困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加快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等有关文件精神,高速高质高效推进交通扶贫攻坚工作,县局决定20xx年至20xx年开展创建交通扶贫攻坚样板县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工作部署,按照正视现实、挖掘潜力、扬长避短、奋力追赶、转型跨越的发展要求,把84个省级贫困村作为交通扶贫攻坚主战场,扩大交通覆盖范围,增强交通运输能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着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为全县脱贫摘帽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从全县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实际出发,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要求相协调,与异地扶贫搬迁、撤乡并村、特色产业发展及农村交通物流发展相结合,有步骤、有重点、有目标地分步实施。

(二)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坚持“雪中送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交通运输精准扶贫能力和水平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省级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全县交通扶贫攻坚步伐。

(三)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同时,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协调发展。

(四)应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贫困村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标准,鼓励就地取材和原路改造,全面加快全县交通扶贫攻坚步伐。

(五)合力推进,务求实效。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结对帮扶,优化建设环境,形成发展合力,扎实推进交通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三、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从20xx年起,大力推进84个省级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确保到20xx年84个省级贫困村适宜通公路的自然村通公路,符合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解决“路难行、车难乘”的问题,基本建成与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二)建设任务。20xx年完成16个扶贫村3.8公里通达工程,完成通畅工程25.848公里,完成公路桥梁2座;20xx年完成18个扶贫村0.217公里通达工程,完成通畅工程25.026公里,完成公路桥梁4座;20xx年完成16个扶贫村0.792公里通达工程,完成通畅工程23.533公里,完成公路桥梁3座;20xx年完成19个扶贫村0.661公里通达工程,完成通畅工程21.883公里,完成公路桥梁5座。

四、主要措施

(一)编制扶贫规划。根据84个省级贫困村人口分布特点和交通基础条件,精心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规划、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规划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规划,有针对性地改善贫困村通行状况,推动基本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向贫困村延伸、向贫困人口覆盖。

(二)突出扶贫重点。结合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集中点、贫困村产业基地、农业农林休闲旅游中心、红色旅游景点、断头路等,做好84个省级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外通内联交通运输网络,有序推进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实现贫困村主要街道与临近公路实现顺利连接通畅;每个贫困村村内有1条硬化穿村公路,村与村之间实现顺利连接达到通畅;消灭村组连通道上四类及以上危桥,为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先行引领”作用。

(三)强化资金保障。结合国、省交通扶贫投资政策,积极争取省、市更多的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项目和资金。采取国省补助、地方配套、乡村自筹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立分级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坚持阳光操作。

(四)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监督管理,认真履行公路建设基本程序。严格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许可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交竣工验收制等制度,确保项目依法依规按程序实施。

(五)加强建设监管。全面改善84个省级贫困村道路交通安全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设置标志牌、防护栏、减速带、反光镜等安保配套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让贫困村百姓走上放心路,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养好、管必管好”的目标。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宜章县创建交通扶贫攻坚样板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谷文中任顾问,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肖红万任总协调,局党组书记、局长钟伟华任组长,曾晨秋、范军、曹忠、谢木海、常家林等任副组长,朱文波、曹文德、欧晓斌、陈文通、余席友、李建国、张吉琼、吴珂、谢贵英、黄小可、张杰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计划基建股,由谢木海兼任办公室主任,余席友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等工作。

(二)强化部门协作。各单位要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定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完善议事规则,加强沟通,整合力量,协调配合,共享信息,加强项目动态监管,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掌握交通扶贫攻坚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取过硬措施,加大考核力度,做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确保创建交通扶贫攻坚样板县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统计台账。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全面建立84个省级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动态信息数据库。同时,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完善交通扶贫统计制度,按期报送、整理、汇总统计报表,加强交通扶贫建设情况的统计监测和分析评估工作,为县局及时掌握交通扶贫规划实施情况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舆论引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交通扶贫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好交通扶贫攻坚有关政策和好的经验做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交通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调动全社会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完善考核机制。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全县交通扶贫攻坚工作实行每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检查工作制度,及时督促指导84个省级贫困村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局属各单位工作落实的情况,将作为交通大提质年终绩效考核的依据,确保交通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交通局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

按照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部署和《关于印发20xx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吐市扶贫指〔20xx〕1号)要求,根据交通运输局承担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制定市交通运输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国交通扶贫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自治区交通工作会议和市委扩大会议、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集全市交通系统之智之力,充分发挥区县政府的主体作用,着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交通短板,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让交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实施交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加快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坚决打赢吐鲁番交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市18个贫困村全部通油路、通班车,自然村通硬化路,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出行难的问题,为实现全市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于建国(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帕塔尔·胡加买提(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副组长:雷建新(市交通运输局调研员)

汗木都·阿不拉(市运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成员:李怀勇(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负责人)

刘金红(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科科长)

陈海林(市交通运输局运政科副科长)

王雷(高昌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许克尔·卡地尔(鄯善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高峰(托克逊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雷建新同志兼任,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抽调。

四、工作措施

(一)调查摸底。对全市18个贫困建制村通油路情况、通自然村(组)路面硬化及村庄内部巷道路面硬化情况,以及18个贫困村通客运班车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道路建设及客车投放需求,分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建设和工作任务清单。

完成时限:20xx年2月5日前

(二)组织实施。按照工作职责,督促指导各区县交通运输局实施贫困村通村油路建设;督促指导市运管局实施贫困村通客运班车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资金帮助,支持通自然村(组)路面和村庄内部巷道路面硬化工作。

1.贫困村通村油路建设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督促指导各区县交通运输局实施贫困村通村油路建设工作,积极协调争取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项目、资金支持,及时下拨上级补助资金,并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各区县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贫困村通村油路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

完成时限:2月底前完成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3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完工。

2.贫困村通客运班车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督促运管局按时完成市政府部署的贫困村通班车工作任务;市运管局具体负责贫困村通客运班车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没有通班车的高昌区恰特喀勒乡其盖布拉克村、胜金乡恰勒坎村、托克逊县库米什镇柯尔克孜铁米尔村等3个贫困通班车,对已经通班车的贫困村根据需要充实运力、规范管理、优化服务,

完成时限:9月底前。

3.村庄内部巷道硬化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争取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资金帮助,与各区县、各有关部门一同多渠道解决贫困村村庄内部巷道硬化的资金问题,支持贫困村村庄内部巷道路面硬化工作;区县交通运输局具体配合有关部门实施贫困村村庄内部巷道硬化工作。

完成时限:2月底前完成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3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完工。

(三)检查验收。检查验收贫困村通通村油路建设及通客运班车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使用交通运输厅补助资金实施的贫困村村庄内部巷道硬化工程进行核查。

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五、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细化分解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切实把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积极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并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考核细则,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和考核通报。

(三)乡村道路建设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实施,规范建设程序,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路面宽度要满足农村规划需要和交通需求。

(四)各区县交通运输局、各相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实行进展情况周报制度,每周五下午17:00前分别向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科、运政科报送贫困村道路建设及通班车情况的工作进展,重点问题、重大事项、重要成效等方面的信息。

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_方案精选


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

根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方案》(鲁扶贫管理字【20xx】7号)和《平邑县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方案》(平办发【20xx】24号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精神,不断完善贫困群体精准识别工作,努力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探索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今后精准扶贫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升我镇农村扶贫工作水平。

二、基本原则

全面调查,分级负责,民主公开,客观公正。

三、调查范围

全镇所有行政村提出申请的贫困农户家庭,重点调查双河村、南庞庄、碌碌泉村、周庄村、石棚村、曹家庄村、黄金庄村、五块石村、前马槽村、桃沟村xx期间确定的省级和市级贫困村10个。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按照山东省农村扶贫标准3000元(20xx年不变价,相当于20XX年现价3322元)的标准进行识别。

2、规模:对10个重点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按贫困发生率平均50%的比例进行识别,非重点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按贫困发生率平均5%的比例进行识别。

3、做法: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贫困户识别。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培训(5月13日5月22日)。制定《临涧镇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业务指导组、督导检查组、抽调人员成立入户调查组(每个村2-5人,1000人以上的村不少于3人)。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

第二阶段:农户申请(5月23日5月26日)。各社区、村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强化政策宣传,发动群众自愿填写《贫困户申请书》。

第三阶段:入户调查(5月27日6月2日)。对提出申请的农户由镇工作人员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信息,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第四阶段:民主评议(6月3日6月4日)。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进行民主评议(1000人以下的村不少于20人,1000人以上的村不少于30人),确定贫困户入选名单。

第五阶段:公式公告(6月5日6月25日).将贫困户入选名单在村内显要位置张榜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镇。镇汇总审核确定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告(公告时间5天)。

第六阶段:建档立卡(6月26日6月30日)。各村对农户调查登记表进行分类统计、装订后报镇政府,镇汇总后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人员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按时准确完成任务。

(二)强化宣传发动。各社区、村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强化,把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按照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要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走过场等行为,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合理。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任何人不得擅自将农户信息对外公布、提供或泄露。

(四)确保时间和质量。各社区、村要严格工作程序,严格标准,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能入,确保精准识别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要集中人力、物力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强化督导检查。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工作被动落后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将责令进行重新识别。并在年底千分考核中给予倒扣1020分的处罚。

县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团员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推荐】


团员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着力加强教育扶贫的重大任务,进一步提高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更好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贫困家庭就学子女精准资助

(一)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补助标准。学前一年达到每生每年1300元标准,免除保教费和补助公用经费;按照每生每年750元标准,对贫困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进行资助。对中班和小班按照每生每年4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

(二)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到20xx年,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家庭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三)稳步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从20xx年秋季学期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费,对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每生每年发放25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对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发放20xx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对贫困家庭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除享受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再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从20xx年秋季学期起,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

(四)统筹实施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财政资助资金分配方式,通过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实现学费、生活费、住宿费补助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每生每年发放60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学费、住宿费高出国家助学贷款限额部分,以及助学金生活补助超出国家助学金标准部分由所在高校从资助专项基金中全额补助。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二、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五)依据《陕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结合需求实际,加快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儿园项目建设,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十三五”期间,力争全省每个乡镇均有1所公办幼儿园,人口密集的县城至少有2所公办幼儿园,全省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5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

(六)依据《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试行)》,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项目进度,保障学生就近入学需要。到20xx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统筹中省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城区及其新区、开发区、居民小区学校建设,有效化解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指导“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强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

团员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暨帮扶解困誓师大会精神和《石嘴山市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石嘴山市帮扶解困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共青团在脱贫攻坚和帮扶解困工作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市委、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决定联合开展“青春扶贫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关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要求,找准参与脱贫攻坚任务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优势,以红翔、红瑞、庙庙湖三个移民贫困村为重点,瞄准城乡贫困家庭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支持机制,深入实施“5+1”青春扶贫助力行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帮扶解困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二、主要任务

1.围绕思想扶贫,开展青春筑梦行动。促进青年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各级团组织要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思想引导、观念引领,帮助贫困家庭青少年树立奋斗改变命运的信念,增强自立、自尊、自强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通过勤劳开源、节俭积累,率先脱贫、带头致富。要加强对青年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以农村青年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方式,活跃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选拔贫困家庭青年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走进贫困村开展“奋斗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市级不少于3场次、县级不少于5场次。

2.围绕生产扶贫,开展青年创业就业行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是促进青年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各级团组织要结合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等,全力服务贫困家庭青年创业就业。围绕“双创”,做好创业扶持政策的解读、宣传和对接服务,积极开展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训,帮助青年解决创业中的信息“瓶颈”、资金难题。探索“互联网+”模式,帮助贫困青年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脱贫致富,市县团委每年至少面向贫困青年开展电商培育1场次。支持农村贫困户发展瓜菜、林果、草畜等特色种养业;通过工岗快递、组织技能培训、提供见习岗位等方式,帮助青年转移就业,力争使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青年实现人人就业。

3.围绕教育扶贫,开展贫困青少年助学行动。通过支持教育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点瞄准因学致贫家庭,围绕青少年在学业方面的现实困难,广泛整合团内外资源,为移民地区青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助学服务。深化“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人均资助3000—5000元,对特别困难家庭可延伸资助满四年;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统筹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全覆盖,防止因学致贫。延伸“希望工程·共青团班”助学项目,整合各类资源,对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高中阶段在读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所需资金由市、县团委各筹集50%。拓展“希望工程·微善之家”项目,依托3个贫困村学校,建设3个“希望工程·微善之家”分站,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助学活动,在助学的同时促进少先队德育工作。今后凡团内助学项目,优先向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

4.围绕人才扶贫,开展贫困村青年人才支持行动。摆脱贫困,关键在人才。要着力培养本土青年人才,大力开展优秀青年干部、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好青年、优秀农村青年教师等选树工作。要积极引入外部智力资源助力扶贫,市青联要发挥好青联农业、金融、科技等界别委员优势,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金融、送文化、送卫生等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青年,安排创业导师开展结对指导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较多的乡镇倾斜,其主要任务是配合乡镇团委开展青春扶贫行动。

5.围绕公益扶贫,开展贫困青少年扶贫关爱行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扶贫,广泛动员各直属团组织、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努力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需求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深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以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丰富服务项目和载体,开展“红领巾圆梦行动”、公益夏令营、“留守儿童乐游科博馆”、“乡村流动少年宫”等活动,积极争取为移民学校配建“七彩小屋”、“爱心书屋”,促进移民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对贫困家庭残疾青少年开展摸底调查,整合社会公益力量和公益资源,开展结对帮扶。实施“希望工程·大病救助”计划,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大病青少年的关爱救助力度,降低因病致贫风险。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城乡少年手拉手等活动,推动移民地区和非移民地区青少年的交友互助。探索推进网络众筹、众扶、众帮的扶贫模式,利用线上公益平台,广泛开展微捐赠、微公益活动,建立人人可参与的公益扶贫渠道。

6.夯实基层基础,开展贫困地区团建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区域化团建工作,深化基层组织格局创新,持续建设乡镇直属团组织和农村合作组织团组织,最大程度实现对贫困青少年的有效覆盖和组织活力的逐步提升。加强脱贫攻坚重点乡镇红崖子乡和陶乐镇2个乡镇团委和红翔、红瑞、庙庙湖3个贫困村的团建工作,配齐配强团的领导班子,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将团干部“6+6”常态化下沉基层和“3+2”到基层向服务对象报到工作与青春扶贫工作相衔接,团市委、平罗县团委每年或每半年各下派1名专职团干部到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团委(红崖子乡、陶乐镇)工作。积极争取和支持建设3个贫困村“青年之家”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加强移民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基础团务和运行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团、队组织活力。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主动作为。全市各级团组织要深刻认识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投身脱贫攻坚和帮扶解困的重大意义,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努力形成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要把青春扶贫助力行动纳入“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从为党分忧、为青年解难的角度谋划工作、探索实践,作为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密切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发出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2.完善机制,精准调度。按照“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精准设计扶贫项目、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精准开展考核评估”的要求,将青春扶贫助力行动作为共青团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建立层级工作责任制,团市委重点负责统筹协调、政策衔接、目标确定、项目规划、组织动员和督导检查,县级团委重点负责制定帮扶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乡镇团委负责做好项目和工作的衔接、需求和资源的衔接以及扶贫对象确定、需求调查、信息反馈等具体工作。积极面向贫困青年推介“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使其成为联系服务贫困青年、密切团青关系的“窗口”,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倾听和回应贫困青少年的诉求,推动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深度结合,实现扶贫资源与脱贫需求的精准对接。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团组织要立足党政工作大局,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欢迎的活动和形式,及时广泛宣传推广党政在脱贫攻坚和帮扶解困工作上的新政策、新措施。注重总结经验,宣传好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帮扶解困中的工作成效,努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积极挖掘和宣传青年脱贫典型,在广大青年特别是贫困青年中倡导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风尚。

残联扶贫攻坚实施方案_方案精选


残联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瞄准扶贫对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确保我县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xx对我省扶贫攻坚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贫困村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统筹推进,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聚力帮扶,切实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我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两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2、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准分析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并精准分类施策,制定减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县有减贫规划、乡(镇)有脱贫方案、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3、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县直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就业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4、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实施“八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乡(镇)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乡(镇)有一个帮扶方案、一村有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一村有一个帮扶计划、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有一个帮扶措施、一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有一名帮扶人员。

5、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县、乡(镇)、村均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到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根据省委、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具体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贫困村。按照省确定的15个贫困村,从20xx年起县乡两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针对1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整村推进;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通过综合施策,分步实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全县贫困村到20xx年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二)贫困户。根据省测定我县贫困发生率,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际,截止20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4326人。从今年起,通过加大精准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20xx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实行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20xx-20xx年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阶段,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二是到20xx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三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xx年,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四、工作重点

(一)精准识别

1、精准摸底。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对象识别办法和程序,坚持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为确保特困人群的真实性、精确度,在前两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进行再次核准。

2、科学分类。在前两次识别和再次核准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在贫困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扶贫对象中,先区分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户等托底保障对象和有劳动能力及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户及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3、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扶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资源共享。

4、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二)精准施策

按照“突出产业扶贫、强化社会救助、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县现有的烤烟、食用菌、香榧、白茶、毛竹、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1-2项“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1)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每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努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烤烟办、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它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精准培育产业扶贫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培植特色扶贫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县贫困村都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要求,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力培育“合作社+贫困户”示范项目,采取贫困户土地、山场、劳动力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打造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典型。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等)

(3)精准创业就业培训。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教育部门要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用足用好普惠扶持政策;农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培训课堂进田园、地头的新方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当年计划资金内,对凡自主自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凭证直接补助。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到20xx年,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000人,实现就业率在90%以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

2、保障扶贫工程。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对全县开展的农村特困对象摸底调查确定的人员进行政府保障兜底。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充分发挥省民政厅挂点帮扶黎川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水平,到20xx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县民政局、各乡镇等)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落实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及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

(3)强化教育救助。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春蕾计划”、“老促会千百十助学工程”等各类助学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设立助学基金。为保障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力量,分期分批定向招收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并建立贫困乡村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临时和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及中轻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救助项目与贫困农户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公益基金、组建慈善救助机构。(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

3、安居扶贫工程。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1)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依照德胜镇、厚村乡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成功经验,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积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和移民、烟草、教育、卫生、电力、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的劳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实现搬迁移民有业安置,稳步增加收入。到20xx年,实现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烟办、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新村办等)

(2)加快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对“xx”规划15个贫困村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组,继续给予扶持。在“十三五”贫困村选定工作中,重新识别确定15个发展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村。在“十三五”期间,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在省每年每个贫困村20万元的基础上,县级每年整合150万元以上财政性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新农村建设的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力争20xx年完成全县15个贫困村中20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xx年完成全县108个行政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扶持城镇供水网管向贫困村延伸,无条件实施集中供水的村庄实施分散供水工程,20xx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20xx年,自来水普及率达90%。力争20xx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全面解决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村无电和电压不稳问题,农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县新村办、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3)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到20xx年基本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贫困农村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农村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援助、安全住房以及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文体广电局等)

五、帮扶方式

(一)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指派工作组到挂点行政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各乡(镇)统筹安排乡村干部到各行政村结对帮扶,每名干部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点贫困村,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年底跟踪问效。构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为干部帮扶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赠救助、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今后凡是各类社会捐赠资金或项目优先投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对社会力量救济性捐赠,先缴入红十字基金会、慈善基金会账户,凭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率先在东鑫电子商务园设立扶贫公益基金,通过互联网每销售一斤茶树菇捐赠1元钱用于扶贫公益事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等)

(三)用好定点帮扶平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足用好国家文化部、省政协办公厅、省民政厅、江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政策,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职能优势,搭建好项目对接、产业承接平台,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单位的技术、信息、人才及改革试点等支持,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建立扶贫联系工作机制,每个帮扶单位定点联系一个贫困村,着力推进一批对口扶贫重点项目建设,解决一批难点重点问题,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苏区办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县政府将认真落实、足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配套任务,并逐年增加。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等方面的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扶贫。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扶贫作用。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制定行业扶贫规划和计划,切实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单位)每半年要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行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各帮扶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通力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扶贫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牵头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健全机构,建强队伍。切实加强扶贫移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乡(镇)要尽快适应精准扶贫工作,充实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干部专门负责扶贫移民工作。乡(镇)扶贫专干享受扶贫工作津贴,保证其待遇不低于乡(镇)农、林、水、计生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待遇。

(五)选好班子,夯实组织。乡(镇)党委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派驻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现扶贫目标提供组织保障。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强化考核,严格奖惩。把扶贫攻坚的实绩,作为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有行业扶贫任务的部门及定点扶贫单位,把落实扶贫责任的情况列入绩效考评和年度班子考核的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

残联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扶贫开发和残疾人事业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市残联《关于印发《毕节市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毕残联通〔20xx〕18号)文件精神,扎实抓好我县残疾人精准帮扶工作,切实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大力推动了我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收入水平得到较快提高,生存发展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仍是我县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困群体,也是推进我县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大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促进残疾人与全县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纳雍的重要内容。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着力把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一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履职、社会参与、残联协调”的原则,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兜底保障与促进增收相结合、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扶与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以扶贫攻坚“六项行动”为切入点;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以提高残疾人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采取更加有力、更具实效的措施,加大贫困残疾人扶持扶助力度,全面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

(二)目标任务。到20xx年,列为精准扶贫对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摆脱贫困;到20xx年,残疾人家庭收入接近或达到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确保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残疾人全面平等享受教育、住房、康复等服务,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状况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增强贫困残疾人自我发展功能。注重抓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学前教育班,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特殊教育幼儿园(班),支持普通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入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儿童学前机构,多渠道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注重抓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建立以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做到全覆盖、零拒绝,着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到20xx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受教育状况达到全县平均教育水平。注重抓好残疾人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必须正常录取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注重抓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努力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注重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依托有关院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圆梦行动”等载体,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针对残疾人需求与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业培训,在3年内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分批培训,力争每个残疾人扶贫对象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促使贫困残疾人自我发展功能得到切实增强。

(二)着力实施康复救助工程,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县财政部门每年应按上年度所辖常住人口人均0.5元的标准预算安排残疾人康复经费。各级残联组织要注重实施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贫困听力障碍残疾人助听器适配、贫困视力残疾人助视器适配、贫困残疾人矫形器和假肢装配、贫困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自闭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贫困智力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脑瘫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贫困肢体残疾少年儿童矫治手术、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等康复项目,同时广泛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努力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目标,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确保“康复一人、造福一家、温暖一片”。

(三)着力实施保扶并举工程,加快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进程。做到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及时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给予困难残疾人社会救助,并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参加城乡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残疾人参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总体水平。同时,逐步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专项保障制度,真正使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生存得到有效保障。做到应扶尽扶,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要求,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整户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范围,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扶贫对象。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小额信贷到户到人”、“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贴息”等扶贫模式,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增收致富。同时,根据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户一法”的要求,切实帮助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增收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时应重点倾斜贫困残疾人家庭,有效改善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及生产生活设施,着力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加收入、尽早摆脱贫困。

(四)着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帮助贫困残疾人稳定增加收入。深入开展残疾人自强创业行动,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积极创业,特别要鼓励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扶持城镇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加工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并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切实为残疾人创业提供场地、设施等服务,努力帮助残疾人实现创业梦。深入开展残疾人巧手创业行动,积极帮助盲人开办盲人按摩机构,解决更多盲人就业;大力支持残疾人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地方产业,积极培养残疾人能工巧匠和民族文化传承人。深入开展残疾人阳光就业行动,大力扶持各类福利企业和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深入开展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全县每年扶持创建2个以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辐射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同时,切实推进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和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合的工种和岗位,为残疾人稳定增加收入创造良好条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为使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有组织、有保障,特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郑成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张慧县人大副主任

郭太军县政府副县长

龙颖县政府副县长

宋帮达县政协副主席、卫计局局长

成员:胡云超县政府办副主任

刘楼县残联理事长

朱江县扶贫办主任

王光良县教育局局长

蒙文燕县财政局局长

潘登县民政局局长

张升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尚金海共青团纳雍县委副书记

杨晓君县妇联主席

林炼深县卫计局副局长

尚金涛县残联副理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残联,尚金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好精准帮扶对象数据库。扶贫办和残联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残疾人全部作为扶贫对象进行扶持。同时,将所有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和数据录入电脑,建好残疾人精准帮扶对象数据库,推行农村贫困残疾人帮扶工作精细化管理,加快残疾人扶贫开发进程。

(三)强化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定点联系扶贫、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户的优势,开展“遍访贫困残疾人家庭”活动,摸清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状况。对列为扶贫对象的残疾人及其家庭采取干部驻村“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因地制宜、分户施策。积极帮助残疾人扶贫对象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改善基础设施、落实增收项目,促使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

(四)加大扶持扶助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将各级各类扶贫项目资金重点倾斜残疾人扶贫对象,充分整合部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并聚焦贫困残疾人家庭。县财政局每年按上一年度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总额的30%预算资金用于残疾人培训、就业、创业,资助贫困残疾在校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等。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和发展生产、资助考取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困难残疾人及其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团县委应切实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以“心手相牵,共享阳光”为主题,深化助残“阳光行动”,切实为残疾人多办好事、实事;妇联在推动妇女小额贷款和“巧手锦绣”计划时,应优先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妇女获得项目扶持,参与绣娘培训;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机制,改善金融服务,努力增加残疾人贫困户信贷的投放;危改部门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时,应重点将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改造范围,帮助其改善居住条件,实现住有所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网络招聘服务周等活动时,应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务必增强扶残助残意识,积极参与残疾人扶贫开发,通过“帮、包、带、扶”等方式,着力改善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环境,千方百计提高残疾人收入。

(五)注重抓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互联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化理念,广泛宣传残疾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励志精神,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传递汇聚正能量,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残疾人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和融入社会,与全县人民一道攻坚克难,同步奔向小康社会。

贫困残疾人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贫困残疾人扶贫攻坚实施方案(1)

为加快我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帮助扶持身边贫围残疾人致富活动,依据《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工作任务

扶贫工程实施五年。20xx20xx年,帮助身边贫困残疾人家庭稳定脱贫,并按下达的既定帮扶户完成扶贫任务。帮助家庭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分类施保,特别困难的,可适当帮助其落实提高低保金的享受额度。帮助家庭中符合条件的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二级以上残疾人帮助落实政府代缴的100元养老保险金。帮助家庭成员实现基本住房保障,同时进行无障碍设施安装改造。20xx年帮扶户均安排资助资金3000元,省、市、县财政各1000元,进行有效帮扶。通过引导、帮助残疾人户开展农业生产发展致富项目,达到增产增收。结合县上实施的中心项目或本村实施的扶持项目,帮助残疾人掌握12门致富实用技术,从事相对稳定的项目扶持,到20xx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超过6900元目标。

二、确定帮扶对象

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残疾人,低保边缘户。有劳动能力,且自强自立,愿意通过自已的努力和辛勤劳动,积极改变家庭生活状况的残疾人。

三、履行工作职责

1、镇党委对村党组织开展的助残扶贫活动要加强监管。村党组织要结合村内实际,帮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较强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村党支部书记要亲自担任帮扶人,与确定帮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帮扶对象。

3、镇残联办与村党组织要展开调查,筛选确定帮扶对象,并予以公示。同时建立帮扶对象个人档案、工作档案和汇总名册,定期回访帮扶户,建立回访制度,定期向县委组织部和县残联反馈帮扶情况,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促使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4、镇扶贫办要结合本部门职责,根据村党委提出的帮扶户的需求,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给予相应的帮助和照顾。

5、各村党支部要依据有关文件与会议精神要求,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扶贫方案,切实推动工作开展,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完成。

四、具体办法和措施

1、实行一对一一帮一的帮扶机制,责任到人,不脱贫不脱钩,帮扶人与所属党组织要签订帮扶协议书。

2、村内福利性和保障性优惠政策要优先考虑照顾帮扶对象。

3、在致富项目实施过程中,村党组织要选择村里致富带头人,生产发展项目能人,给予被帮扶人技术支持和服务。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可采取实地帮教等形式使其掌握技术,从而稳定开展项目生产,获取固定收入,实现脱贫。

4、村里有适合残疾人干的公益性岗位,应优先选择考虑被帮扶人。

5、村党组织要帮助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为帮扶家庭申请小额信贷提供信用担保。

6、鼓励号召村里党员干部为贫困残疾人结合具体情况提供其他的必要帮助。

总之,村级党组织要高度负起责任,结合村内经济发展形势,选择相应扶持项目,制定帮扶措施,确实帮出成效,不折不扣地落实对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到帮扶一户,脱贫一户。

贫困残疾人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新时期我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xx〕5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农村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生产开发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建立,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1.扶持400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发展能力。

2.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农村残疾人,农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按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帮助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4.实施国家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扶持一批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引导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

5.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阳光安居工程,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优先纳入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范围,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

6.实施国家阳光家园计划,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为贫困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的任务;初步建立起农村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框架,农村残疾人托养工作有较快发展。

7.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争取自治区资金支持为2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助。

8.实施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工程,为全部有需求的成年贫困残障者适配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提供资助。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大农村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力度,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进一步制定和落实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扶助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力度,特别是及时救济和帮助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建立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制度,不断提高福利水平。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由政府按最低缴费档次标准为其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各级各部门在实施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时,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其中,保障其基本生活。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残疾人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人群,给予重点扶持,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二)大力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依托社会各种培训机构,根据残疾人个体需求和身体条件,开展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多形式实用技术培训,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培训效果,确保每个贫困残疾人家庭至少有1名成员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政府部门直接举办或间接补助的培训项目要免费培训有意愿和条件参与的贫困残疾人。

(三)建立扶贫基地,强化示范引导。组织实施国家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创建一批管理规范、辐射带动力强、培训效果好、能够稳定增加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的扶贫基地,带动和引导贫困残疾人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努力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在政府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民进城落户、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要优先安排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结合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阳光安居工程,逐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和无房户的住房困难问题。

(五)切实做好托养服务工作。组织实施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服务,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逐步提高托养服务的补助标准。

(六)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每年补助90户以上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七)建立和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政策保障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贫困残障成年人适配假肢、矫形器、助听器等康复辅助器具公益性项目。

(八)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参加定点扶贫工作的各有关单位,要把帮扶残疾人工作优先纳入帮扶工作计划之中,切实帮助残疾人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倡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军、武警部门以及领导干部、党团员、志愿者和社会人士积极开展帮、包、带、扶结对活动,扶助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残联继续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广西‘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二期)’,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完善并落实工作措施,直接扶持残疾人家庭从事生产劳动,摆脱贫困。鼓励社会各种合作组织、互助组织吸收贫困残疾人共同发展。鼓励信贷保险机构优先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实施扶贫项目的经费保障

(一)上级资金。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专项用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我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支持力度。

(二)地方财政。市、县区每年安排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和适当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各级政府部门所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和民生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残疾人倾斜投入。20xx年至20xx年,组织实施6个主要项目,由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负责实施。

1.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广西‘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二期)’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20xx年至20xx年全市扶持农村残疾人家庭1400户(每年350户),每户补助0.1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70%,其余由县区配套。该项目按自治区规定由县区党委组织部、财政局、残联共同组织实施。

2.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补助资金。组织实施国家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20xx年至20xx年在建立集实用技术培训、安置残疾人就业、培育发放种苗于一体的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4个,自治区每年每个补助20万元,各县区各争取建设一个残疾人扶贫基地。

3.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补助资金。20xx年至20xx年全市培训20xx人以上(每年培训500人以上),每人每年补助100元以上。

4.阳光家园计划补助资金。20xx年至20xx年,全市为2400名(每年600名)贫困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补助,自治区每人每年补助0.1万元。

5.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专项补助资金。20xx年至20xx年,全市为4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平均每年改造约100户,自治区每户补助0.4万元。

6.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工程补助资金。20xx年至20xx年,全市为贫困成人残障者免费适配假肢、矫形器、助听器等辅助器具340例(每年85例),自治区每例补助1万元。

(三)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市、县区残联会同财政部门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专项用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和实用技术培训,扩大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人数。

(四)社会资金。通过慈善捐款,社会募集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优先配置资源。各县、区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清晰,指标量化,责任明确,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各部门要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列入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管理。

(二)切实把国家和自治区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措施和扶贫开发政策落到实处。

(三)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项目动态督导和监督机制,加强残疾人扶贫工作任务目标的落实。市根据乡镇残疾人扶贫项目执行情况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资源分配和调整。开展残疾人扶贫项目绩效评估,加强对残疾人扶贫资金的严格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市将组织年度检查和评估,并接受自治区有关部门进检查。

贵州省教育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新招实招】

确保今年秋季学期

全面启动实施新资助

一、资助对象。具有贵州省户籍、就读高中阶段以上学校(不含研究生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对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在读子女,经本人申请、扶贫部门审批后可纳入资助范围。

二、资助项目。

1.普通高中两助三免(补)。国家助学金、扶贫专项助学金、免(补助)学费、免(补助)教科书费、免(补助)住宿费,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20xx元、1000元、760元、400元、500元。

2.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国家助学金、扶贫专项助学金、免学费、免(补助)教科书费、免(补助)住宿费,除免学费外,其余项目资助对象不含三年级学生,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20xx元、1000元、20xx元、400元、500元。

3.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补)。国家助学金、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3500元、1000元)、免(补助)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本科3830元、专科高职3500元)。

三、经费保障。各级财政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用于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省属学校和省外高校受助学生资助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市(州)属及以下学校资助经费由贵州省各级财政参照原有学生资助政策规定的比例承担。

四、组织实施。教育部门牵头,财政、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共同研究制订实施细则,确保20xx年秋季学期内全面启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政策。

【高端访谈说新政策】

王凤友(省教育厅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学生

上学费用问题

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贵州省加快扶贫开发、挖掉穷根的治本之策;是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贵州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和省人社厅共同研究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是《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10个配套文件之一。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将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教育扶贫这一民生中的民生工作,各级党政优先发展教育,精心实施教育9+3计划,启动实施新两基攻坚,同时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强度不断提高。20xx年,预计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超过80亿元,资助学生745万人次,较20xx年的15亿元和101万人次分别增长4.3倍和6.4倍。

贵州省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全省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亟需进一步健全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

该方案提出,贵州省对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实施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学生上学费用问题。全省各级财政将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用于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

六安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推荐】


一、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及规划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域。本次规划涵盖我市金安、裕安、叶集三区和金寨、霍邱、寿县、舒城、霍山五县,面积1.8万平方公里,涉及159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2128个行政村。20xx年总人口704.8万人,农村人口606.0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28.62万人,贫困户41.33万户,贫困率20%。其中金寨县、霍邱县(叶集试验区)、寿县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舒城县、裕安区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金安区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霍山县为市扶贫攻坚示范县。

基本范围。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别山贫困地区、沿淮行蓄洪区、沿淠湾区、交通相对滞后地区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的特困地区是新阶段全市扶贫开发的重点范围,同时兼顾非贫困县区贫困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持重点。20xx年底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128.62万贫困人口为新阶段扶持的重点对象。

(二)规划依据与规划期限

规划依据。本次规划的依据是国家和省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方针和政策。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中发〔20xx〕10号);

(2)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做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xx〕111号);

(3)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办发〔20xx〕7号);

(4)20xx年6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我市金寨县、霍山县、裕安区调研时关于大别山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

(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xx〕46号);

(6)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做好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7)《中共安徽省委、安徽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的实施意见》(皖发〔20xx〕3号);

(8)《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xx-20xx年)》;

(9)《中共安徽省委、安徽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皖发〔20xx〕18号);

(1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11)《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xx-20xx年)》;

(12)省市关于产业、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社会事业、扶贫等方面的“xx”专项规划。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水平年为20xx年,近期为20xx年,远期为20xx年。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六安市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连片贫困区、沿淮行蓄洪区、江淮分水岭于一体。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类型气候。地貌类型多样,土地资源丰富。境内水及水能资源丰富,有淮河、淠河、史河、杭埠河等7条主要河流;佛子岭、梅山、龙河口等6大水库和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等5个行蓄(滞)洪区。已发现矿藏57种,探明储量53种,其中霍邱铁矿已探明储量19.92亿吨,全国第五;金寨钼矿储量220万吨,全国最大;铅锌矿、饰面石材也很丰富。粮、油、棉、麻、栗、茶等大宗农副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皖西白鹅、麻黄鸡、寿霍黑猪等家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全省闻名。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有天堂寨、万佛湖、白马尖、佛子岭、临淮岗水利枢纽、大华山、横排头等著名风景名胜区;有以金寨、裕安、霍山等县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资源。

(二)主要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xx的309.1亿元提高到20xx年的676.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5:42.3:34.2,财政收入达到68.6亿元。工业经济快速扩张,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46.7亿元,铁矿开采与加工、食品酿造、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新型建材以及战略型新兴产业等8大产业主导地位开始显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产增加值达到159.3亿元,粮食总产超过91.8亿斤。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9.9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46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投资61.3亿元,实施了633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成了合武铁路和合六叶、合武、六潜、合淮阜、合安等高速公路;临淮岗洪水控制、白莲崖水库、行蓄洪安全、洼地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以及一批骨干电力工程项目,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扩展到6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60万人,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39.2%。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全市到位内资年均增长44.3%,到位境外资金年均增长24.9%,大昌矿业、索伊冰箱、雪花啤酒、宝利嘉纺织、九鼎农业、沃尔玛、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扶贫开发步伐加快。十年来共争取财政扶持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贴息贷款补助等各项中央和省专项扶贫资金20.1亿元。特别是“xx”期间,建成县乡公路3140公里,村村通公路7798公里,通公路的自然村比重接近50%;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138.5万平方米,校舍抗震加固117万平方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79%;改造中低产田28万亩,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455座,新扩建当家塘4496口,新增灌溉面积60万亩,加固堤防711公里,清淤渠道33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3平方公里;更新改造大型泵站10座,新建小水电25座;实施整村推进718个村、连片开发12个村、易地搬迁扶贫2.61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83万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农户34.3万户;建成农村沼气池9.05万口、节能灶14.3万口、太阳能热水器37.2万套;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宽带网的行政村超过了80%;有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超过了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2%,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万元和4714元。霍山县实现整体脱贫。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顺利完成了“六安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生态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中部生态屏障加快形成。生态公益林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到21.1%,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3%,其中金寨、霍山、舒城等县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6大水库涵养林得到有效保护,是中部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建成金寨、舒城、霍山三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国家级优美乡镇9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霍山县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县。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五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万元产值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12.5%和11%。

(三)贫困状况

按照20xx年国定的扶贫标准,20xx年,我市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28.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0%,高于全国平均值6.6个百分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实施期间,我市仍有1011个贫困村,占全市全部行政村的比重为47.5%,占全国的0.8%。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看病难、上学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

专栏1六安市农村贫困人口现状

(四)贫困原因

自然条件恶劣,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全市山地占23.2%、丘岗占38.9%、平原圩畈占34.9%,大水面占3%。全市地形地貌可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江淮分水岭丘陵岗地和沿淮平原圩畈,其中南部大别山区地势陡峭,耕地偏少,交通不便,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中部江淮分水岭属丘岗地形,植被完整性差、水源涵养性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中低产田比例大;沿淮平原圩畈地处沿淮行蓄洪区,地势低洼,洪涝灾害严重。生存环境恶劣,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出率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差,使得农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经常发生。同时随着人口增多,20xx年全市人均耕地面积1.5亩,人均水田面积1.3亩,其中金寨、舒城等贫困县区耕地面积不足1亩,导致一些其他收入来源较少的山区农户需要向外购粮,增加了绝对贫困现象发生。

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成本较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20xx年我市铁路网密度只有94.57KM/万KM2,与全省相比偏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分别仅占公路里程总数的1.6%、0.4%、6.9%和12.2%,其他78.9%均为四级及等外公路。仍有69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60%以上的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全市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8.61%,高标准农田比重偏少。农村病险库塘仍有48966座,占总塘库数的25%。通讯、仓储、运输等基础条件仍然较差,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交通设施落后,阻碍了生产要素和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增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本。二是城镇化水平低。我市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省、全国5.2和12.0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偏低,导致农产品不能就近实现转移,农村人口不能就近实现就业,生产资料不能就近完成采购,贫困农村生产、务工、信息和生活成本比其他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大幅增加。

产业发展不足,农民增收渠道较窄。20xx年,全市一产比例明显偏高,片区县和重点县比例更高。二三产业不强,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导致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消化大宗农业资源的能力、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和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弱。20xx年全市人均总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3401.7元,占总收入的56%,其中农业2957.6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86.94%;工资性收入2128.4元,占总收入的35%,其中常住人口外出从业所得1466.5元,本地企业从业所得520.5元,分别占工资性收入的68.90%和24.45%。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种养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0%以上。传统种养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外出务工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体力和年龄要求,二三产业不发达,增收渠道单一,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技术人才缺乏,农民增收困难较多。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1995年和20xx年我市初中毕业升学率分别只有32%和74%,导致现阶段我市20-30岁左右的青年农民中仍然有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30-40岁左右的农民中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50岁以上的农民中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甚至还有少数文盲和半文盲。加之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长期滞后和费用较高,农民的技能素质得不到快速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偏低,增加了农民通过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外出就业等方式实现自我脱贫致富的困难。二是科技人才缺乏。20xx年,全市各类科技人员2.5万人左右,只占总人口的0.35%,特别是农业科技人员占全部科技人员的比例不足20%,而且大部分分布在乡镇农技站及其以上单位,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科技人员很少。农业科技人员缺乏的直接后果是使农户不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延伸自然资源价值链条,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不能转化经济优势和增收优势,造成“靠山吃不上山,靠水喝不上水”、“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

(五)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就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极大地激发了贫困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我市共有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3个县列入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二是国家大力支持革命老区发展。国家“xx”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从战略层面更加重视和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特别是吴邦国委员长视察六安提出实施金寨“5+1”扶贫开发项目,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启发了思路。三是国家把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放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地位、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给予特殊支持政策,必将为我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四是随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加大对特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我市可以利用国家扶贫政策、片区政策和其他惠民、惠农政策加快发展,为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随着我省加快皖北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市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合作和资源跨区配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发展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基本形成了以宁西、合武、阜六铁路为骨架的铁路运输网络体系;以312、206、105等三条国道和沪陕、合武、商景等三条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以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和500千伏、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的电力供应体系,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二是产业承接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已有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集中示范园区等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可靠平台。三是产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钢铁、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电力以及旅游等主导产业优势日益凸显,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见端倪,为下一步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的挑战。我市纳入大别山片区县的只有金寨、霍邱、寿县三县,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只有金安和舒城两县区,纳入皖北地区“三化”发展的只有霍邱、寿县,相对于其他全覆盖的市,政策的覆盖面明显不足。财政收入偏低,自给能力差,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和传统产业拉动。资本投入不足,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完全形成。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一产比重过大,传统产业偏高,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尚未有一家企业进入全省50强和全国500强,未有一家企业上市融资。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沿淮地区洼地面积大,易涝易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不强。农村人口基数较大,素质不高,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增收渠道依然不宽,城镇化发展任务依然较重。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牢牢把握《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及安徽省《实施意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xx-20xx年)》三个纲领性文件,以金寨“5+1”项目实施为突破口,创新扶贫模式,积极推进行业扶贫、专项扶贫和社会扶贫,大力提高贫困县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六安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县区政府(管委)对本行政区域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合理确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式,分阶段有序推进。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积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着力争取中央和省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优惠政策,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统筹兼顾,绿色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领域的支持政策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财政公共支出优先向贫困地区投放,尤其是对连片贫困的革命老区更要给予重点扶持,使贫困地区与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精诚协作,合力发展。县区政府(管委)和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市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在向上争取支持、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坚持集中资源、合力攻坚、连片开发的基本原则,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扶贫攻坚的合力。

自力更生,勤奋发展。在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帮扶的同时,充分发挥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不等不靠,自主自强,勤奋努力,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

——贫困人口。到20xx年,贫困人口在现有基础上减少40%以上,贫困率控制在15%以下。到20xx年,贫困人口力争减少60%以上,贫困率控制在10%以下。

——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超过25000元。

——美好乡村。到20xx年,通过实施村庄建设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兴业富民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和管理创新工程,力争832个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标准。到20xx年,力争1584个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标准。

——产业发展。到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1500亿元,贫困县区产业与全省、全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贫困家庭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脱贫能力明显增强。到20xx年,贫困县区基本构建起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支撑体系。

——交通道路。到20xx年,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100%,逐步提高村庄内主要道路硬化率。到20xx年,全市基本建成“四横两纵四联”的高速公路网和“九射一环十联”的骨干公路网,对外通道、骨干路网和农村交通的通行能力、通畅水平和通达深度显著提高。

——电力通讯。到20xx年,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全面解决农村生活用电,基本建成经济、优质、安全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行政村全部通宽带,自然村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xx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

——城镇化水平。到20xx年,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小城镇承载、辐射和服务农村人口转移、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率达到45%。到20xx年,初步建成1个区域性大城市、1-2个中等城市和一批特色化重点城镇,城镇承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超过55%。

——教育事业。到20xx年,贫困县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建成1所骨干中等职业示范学校。到20xx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

——医疗卫生。到20xx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逐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建立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精神疾病防控初见成效。到20xx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公共文化。到20xx年,实现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每个贫困县区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每个乡镇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覆盖全部行政村。到20xx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贫困县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实现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

——社会保障。到20xx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xx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和计划生育。到20xx年,贫困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计生贫困家庭大幅减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xx年,贫困县区低生育率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生态建设。到20xx年,贫困县区森林覆盖率比20xx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城乡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到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5%。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健全,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四、分类指导

(一)贫困地区类型

根据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划分依据和标准,并结合我市贫困地区发展现状,统筹考虑贫困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将我市贫困地区分为大别山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市扶贫开发工作示范县四种类型,采取差异化支持政策,促进贫困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大别山片区县

基本范围。主要包括金寨县、霍邱县、寿县和叶集试验区,国土面积10596平方公里,涉及54个镇,32个乡,991个行政村,34个社区,12139个自然村,122.53万户,382.28万人,贫困村537个,贫困人口66.94万人,贫困率23.13%。

基本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转移缓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传统农业经济特征依然明显,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金寨县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地处大别山生态屏障区,地势陡峭,耕地偏少,交通不便,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霍邱县和寿县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县,地处沿淮行蓄洪区,地势低洼,洪涝灾害严重。

基本任务。在争取好国家和省各类行业扶贫、专项扶贫资金,实施好中心村、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以工代赈、雨露计划、科教扶贫、移民搬迁、安全饮水、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的基础上,金寨县重点实施好“5+1”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产业园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安徽大别山职业学校发展、旅游通道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脱贫步伐;建设好天堂寨旅游扶贫试验区,大力开发汤家汇、槐树湾、梅山、响洪甸等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积极整合、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推进旅游扶贫;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水面资源,大力建设种植、水产养殖等特农特经基地,引进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建设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带动农民增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加快钼矿资源开发和深加工步伐。霍邱重点提升行蓄洪区保安功能,建设好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区、姚李产业园区和城东、城西湖湿地功能区,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粮油资源、畜禽资源、水产资源、杞柳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力发展铁矿开采与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等资源依托型产业。寿县重点建设好寿春古城旅游区、经济开发区、炎刘新桥国际产业园,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旅游等资源依托型产业。叶集重点要建好经济开发区和木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竹木加工、粮油加工、轻纺服装、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实现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贫困状况明显好转。

(三)国家重点县

基本范围。主要包括舒城县和裕安区,国土面积4026平方公里,涉及27个镇,13个乡,692个行政村,37个社区,15360个自然村,65.09万户,199.51万人,贫困村240个,贫困人口39.69万人,贫困率23.37%。

基本特点。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工业初期化阶段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缺乏大企业、大产业支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舒城县地处大别山生态屏障区,西部地势陡峭,耕地偏少,交通不便,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东部杭埠河贯穿东西,地势较为低洼,洪涝灾害较多。裕安区大部分区域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西部丘岗地势明显,土地贫瘠,中低产田比例大,水土流失严重,东部属于中心城区,但一段时期内仍然缺乏带动地区发展的实力。

基本任务。在争取好国家和省各类项目的基础上,舒城县重点建设好县经济开发区、杭埠经济开发区、万佛湖-万佛山旅游发展区,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和邻近省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加工、轻纺服装、旅游和都市农业等产业。裕安区重点建设好都市商贸区、经济开发区、平桥工业园区和沿淠湾湿地功能区,依托六安瓜片、皖西白鹅等品牌农产品资源和独山、横排头等旅游资源以及地处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加工、新型建材、旅游等资源依托型产业、都市休闲农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大部分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省重点县

基本范围。主要指金安区,国土面积1658平方公里,涉及11个镇,6个乡,5个街道,311个行政村,24个社区,6757个自然村,30.03万户,86.40万人,贫困村154个村,贫困户4.22万户,贫困人口13.51万人,贫困率18.8%。

基本特点。东倚省会合肥,地势南高北低;沪陕高速、宁西铁路和312国道横贯北部和中部,丰乐河、淠河、淠河总干等河流干渠纵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地处江淮分水岭丘陵(岗)地区,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民增收任务较为艰难,总体发展水平与全省仍有较大差距。

基本任务。在争取好国家和省各类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合六工业走廊、都市商贸区、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和东石笋-毛坦厂-大华山风景区,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以及东部门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轻纺服装、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都市休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实现差异化、互补发展,加快整体脱贫步伐。

(五)市示范县

基本范围。主要指霍山县,国土面积2043平方公里,涉及12个镇,4个乡,134个行政村,10个社区,5000个自然村,11.74万户,36.53万人,贫困村80个,贫困户1.93万户,贫困人口6.02万人,贫困率18.4%。

基本特点。位于大别山北麓,大部分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森林覆盖率75.01%。已基本形成了以特色农林经济为基础,大企业、大产业为支撑,旅游经济为后劲,生态建设为保障的经济发展体系,综合实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但该县经济发展不均衡,工业主要集中在外山的8个乡镇,深山区乡镇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自然灾害较多,经济发展缓慢,还存在一定规模的贫困人口,仍需要强化推进扶贫开发。

基本任务。重点保护好生态功能区,建设好经济开发区、落儿岭省级园区和衡山-佛子岭旅游区、白马尖-铜锣寨旅游区,依托丰富的茶叶、毛竹、蚕桑、油茶、中药材、石斛、百合、高山蔬菜、板栗、水产养殖等农林资源和水及水能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食品酿造、农林产品加工、旅游、水电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一批百亿企业和上市企业,努力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典范。

五、夯实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基础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区域城镇、交通、水利、能源、园区、生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市扶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城镇建设。以提高城镇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城镇接纳农村人口转移的承载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加快中心城市、6县城(含叶集,下同)以及重点镇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住房、商贸服务设施、物流园区、文化体育设施、防洪排涝设施、污水固废处理设施、医院、学校、车站、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安徽省重要加工制造基地、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把6个县城建设成为区域的产业集群中心、经济辐射中心和人口集聚中心;把特色中小城镇建设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阵地。5-20xx年内,力争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霍邱、舒城城关初步建成中等城市;炎刘、姚李、天堂寨、佛子岭、杭埠、毛坦厂、城南等一批特色工业、旅游、商贸、交通型城镇迅速发展,经济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二)交通建设。积极推进纳入国家和省中长期铁路规划的重大项目建设,逐步建成“东进西出、北进南下”的现代化铁路网。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努力构建联通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经济圈、武汉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的“四横两纵四联”高速公路网。紧密结合我市“一核两轴六区”城镇结构,实施路网升级、路网延伸、路面改造三大工程,努力构建“九射一环十联”的骨干公路网。推进旅游干线、交通枢纽连接线、省际和县际断头路建设,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完善路网结构,实现区域内重要城镇、经济中心、重要景区景点通高等级公路。实施县乡道改造工程、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升级改建一批连接中心城镇、农村人口密集聚集区的县道和乡道。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力度,推进农村渡口改造、渡改桥和新建农村公路桥梁,解决农村公路“有路无桥”问题,实现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初步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农村公路网。加快淮河主航道和淠河、淠淮、库区等一般航道以及城乡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

专栏4交通支撑体系

(三)水利建设。以支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以确保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大力推进治淮、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泵站更新改造、淠史杭灌区节水改造、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城镇防洪、城乡供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城市水利等五大水利,全力构筑防洪保安、供水保障与水资源利用、水务管理与服务、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水利发展等五大体系,为保障贫困地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5水利支撑体系

(四)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华电六安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积极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小水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风电和余热余能发电项目建设,逐步提高贫困县区城乡电源自给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快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大力推进35千伏、10千伏输电线路升级改造,提高电网应对自然灾害和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联户沼气、养殖场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以及乡村服务网点和沼气专业化服务组织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快建设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生态能源示范县。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水平。

专栏6能源支撑体系

(五)园区建设。以六安开发区和集中示范园区为核心,以提高贫困县区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能力为出发点,积极拓展全市14个省级开发区(省级园区)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扩容步伐,加速产业承接转移。到20xx年,力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形成6家产值超百亿元园区。有条件的乡镇要围绕各自的资源优势,建成一批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乡镇工业集中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专栏7各县区重点建设园区

(六)生态建设。以争创国家级生态县、生态文明县为目标,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强水环境保护力度,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确保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国家水功能区划标准。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四旁绿化工程,加大农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积极创建生态村镇、生态家园。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不断提高环境应急救灾能力。

专栏8生态支撑体系

(七)通信和信息化建设。构建贫困地区基础网络、信息数据、数据交换三大信息化基础平台,加快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和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进程。加快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提高政务效能。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网上支付、物流配送、法律咨询等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宽带网络“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不断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努力构建“三农”服务信息网络平台。

六、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以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为出发点,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资源依托特征明显、覆盖面广的特色农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财政增收贡献大、产业链延伸能力强的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一)特色农业。扎实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努力推进特粮特经高效规模化和农业机械化,大力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菜篮子工程和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积极支持在贫困县区建设优质生猪、皖西白鹅、家禽、水产、茶叶、油茶、蚕茧、毛竹、席草、柳编、渔业、商品蔬菜、反季节蔬菜、高山蔬菜、中药材、山核桃、猕猴桃、高山生态稻米等特农特经种养基地。大力建设水稻、小麦、油菜、特农特经等一批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基地),到20xx年,力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超过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超过5个,加快建成一批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产品产地认证,积极培育绿色名、优、特农产品品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流通服务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和种养大户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互助金试点,力争资金互助社覆盖所有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入户工程,支持贫困家庭发展种、养、加项目,实现每户贫困家庭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

专栏9特农特经基地建设目标

(二)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贫困地区丰富的农林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就业容纳能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168”工程,走“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粮油加工、畜禽水产加工、油茶果蔬加工、羽茧棉麻加工、木竹草柳加工等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大型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建设特大型加工企业,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通过推进基地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逐步构建起“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协会、协会带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推动贫困地区农业加快发展。

专栏10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

(三)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业。依托霍邱、金寨等县区丰富的铁矿和钼矿资源,大力发展以财政贡献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矿产资源开采业与加工业。依托大昌矿业、首矿大昌、金安矿业、今日盛矿业等骨干企业,扩大铁矿资源开发产能,到20xx年,力争实现年采5000万吨铁矿石、生产1500万吨铁精粉能力。延伸铁矿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特种钢和建筑、机械、轻工、五金用钢材产品和粉末冶金、铸锻件、紧固件、钢丝绳等钢铁制品,到20xx年力争钢铁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不锈钢和合金钢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争取政策,加快推进金寨钼矿开采与精深加工步伐。有序推进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膨润土、钾长石、石灰岩、各类建筑砂石、矿泉水、温泉水等其他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

专栏11矿产资源加工业发展目标

(四)装备制造业。依托贫困县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就业容纳能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装备制造业。推进“22342”工程,走“专、精、特、新”道路,大力发展基础件、基础材料、电工电器、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工具、节能环保设备、公共安全设备、风电设备和电子信息产品等装备制造业。引进培育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增强配套产业拉动能力,提高产业倍增效应。鼓励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鼓励支持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与贫困县区、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签订用工协议,优先安排录用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专栏12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

(五)旅游文化产业。依托贫困县区丰富的山水、红色、古色资源,以丰富“游、购、娱、吃、住、行”六要素为出发点,大力发展覆盖区域广、就业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天堂寨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旅游通道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