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们都参加过。我们经常会接到写活动计划,总结等相关的文章的要求,经常撰写活动文章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对活动类范文的创作是否感到迷茫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村干部民情日记合集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昨夜又住在村里了。早上起来,嗅着大山里纯净...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 村干部民情日记合集10篇

村干部民情日记

2024-02-03

村干部民情日记合集10篇。

公司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们都参加过。我们经常会接到写活动计划,总结等相关的文章的要求,经常撰写活动文章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对活动类范文的创作是否感到迷茫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村干部民情日记合集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1】

昨夜又住在村里了。

早上起来,嗅着大山里纯净的空气,整个人清爽了许多,就干脆沿着村委门口的进村公路到山上走走。

早晨的清凉村很是秀丽,灵秀的石山和绿毯般的稻田都浸润在凉湿的空气里,露珠在路边灌木叶儿上自由地滚动,小花儿在试探着伸开双臂,庄户人家院里的狗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叫上几嗓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汽车肆无忌惮的吼叫和走在斑马线上的小心翼翼,没有面对一大桌地沟油、苏丹红、注胶肉而引起的对癌症的恐惧与紧张,更没有生活的紧张与无奈……所有这一切城市应有的喧嚣和燥动都不属于这里,这是一个如桃花源般的世外境地……

走了一会儿,就见到一位大婶儿背着一篓菜迎面走来。村里人很是勤劳,最珍惜这早晨的光阴。见到我,大婶儿大老远就笑问:“小林,这么早起来了?到我家坐坐去?”大婶儿的热情让我很是感动,赶紧快步走上去接过她手里的锄头,和她边说话边往回走。大婶儿家里有六口人,公婆都年愈花甲,体弱多病,丈夫在村里帮人干点泥水活儿,两个孩子都在镇上的中学念书。全家人的生活就靠着他们夫妇俩帮人干活和到附近的安大厂卖点蔬菜维持着。随着孩子们渐渐大了,公婆又常期看病吃药,家里的经济是越来越难了……听着大婶儿的诉说,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由于地处偏僻大山和诸多历史原因,清凉村曾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村民日夜辛苦劳作中失去了其璀璨的光芒,纯朴的村民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守着“金饭碗”还倒处找饭吃呢!作为文联驻村干部,我们有这个义务帮助清凉村乡亲们去发现这颗明珠,让它发挥出的作用,帮助清凉村乡亲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2】

从驻长远村以来已有3天了,我用了2天的时间在村支书何祖强的带领下跑遍了整个长远村,相信群众们也认识我了吧。

长远村是楠杆乡海拔最高的村,有刘家山、坨底、沙子清、梁子上、仁神度、会家山、长坪、火石坪8个组,现在就只有沙子清组没通水泥路了,争取在今年能把这沙子清这条组路硬化,那样长远村将在楠杆乡率先实现组组通水泥路。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村支书,真不愧是县人大代表。

“长远村”,这个村名起得好,很有 “现代化”的名字,第一次在驻村文件上看见这个村名,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在“起跑线”上的村。通过这几天用脚步丈量下来,事实告诉我,我的第一感觉是对的。

长远村的烤烟种植起步早,一直以来,种植烤烟收入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种植热情不断高涨,亩数由以前的干部下任务变为烟农主动要任务,今年全村的烤烟种植已经达到890亩。今天早上我们去了会家山组的集中育苗基地,看见烟农们有的在翻铧土地,有的在起垄,有的在疏苗。集中育苗基地里,托盘里的烟苗长势良好。书支书嘱咐组长何祖国一定要管好苗床里的水。支书说近日天气有回升趋势,苗床里的水每天可能会大量地蒸发,要是不及时往苗床里注水,烟苗很可能枯死掉,并且还要注意苗床杀毒。看来支书也是技术员啊。

除了烤烟以外,这个村的茶叶也算是“上路”了。就在村办公楼后面的天家山上,现已满山都是茶叶。张青山2009年大学毕业,放弃了在外就业的机会,不顾家人反对回家筹资承包了500余亩山地,种植茶叶,现在成了长远村的茶叶种植大户。天家山就是他的茶场。现在单是茶场的管理就需要10来个人,接下来的摘茶、炒茶再到最终茶叶的上市将会让更多的村民就近就业。

下午,在回办公楼的路上,支书还带我到火石坪组的萤石矿洞前转了转。据他介绍这里的萤石矿储量丰富,现在已经承包给浙江老板了,开挖矿石的前期工作已经做好准备。

我在这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长远村各项产业正在“起跑”,相信“后发赶超”在这里将不只是一个成语,长远村的小康生活也不一定要“长远”才能实现,她们已经在朝着小康路奔去。

20**年5月5日 星期二 天气 阴

昨天村主任给了我一本《农村气象日历》小册子,并说这本小册子在农村很管用,上面有日历、有农事安排、年降水、降雪情况等,还可以记事。现在长远村户均一本。

吃过晚饭后,我顺手翻了翻这本小册子,发现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在我脑海里很模糊,我便在手机上查了下: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这是最能让我理解的解释。“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看来真得忙起来了。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3】

今天,我组织全村召开第一次产业经济发展讨论会,这是来这里的第五天,经过3天不分昼夜的走村入户调研了解,基本摸清了村里资源优势、产业情况及贫困状况,对村里以后的发展也有了初步想法。参加会议的有贫困百姓代表、致富能手、村民小组组长、村委委员和乡里的领导,小小的会议室第一次显得这么拥挤,气氛第一次这么热烈,在听大家的意见后,充分考虑村现地理区位情况、依托现有村里种养业平衡,传统农业占全村比重90%的现实,依托六盘水市“3155”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提出了将村建设成为猴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创造以生态循环为基础的高质的农产品,在农产品品质和价格上寻求出路。

找准目标后,如何带动村民们发展,全村的父老乡亲都期盼着我。无不是深深的期待、重重的责任。而我能做的就只有在驻村这一年的时间里,忘记身体、忘记疲劳,带领村民早日致富。20xx年4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

“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4】

郭培增的孙子患骨癌,需要马上手术。可是高额的治疗费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说,犹如一座大山挡在面前。我们应该尽全力帮助他们xx年,河间市郭村乡包村干部边朝勋在日记中写到。

随后,他和另外几位包村干部将郭家的情况反映到乡里。同时用村里喇叭反复播出,呼吁村民互助,伸出援手。乡里也展开各种募捐救助活动。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仅两天时间就筹集了3万多元捐款,使孩子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同村的王西场一家也是个典型的困难户。他自己因患脑栓塞,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不幸的是妻子又先后患上了乳腺癌和食管癌,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包村干部多次跑民政部门,为他家办低保、申请大病救助,乡里还定期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翻开包村干部的民情日记,里面记得密密麻麻。每户的基本情况,比如家中有几口人、收入怎样、有什么需求等,都记录在册。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于民的脉脉情怀。而这样的日记,郭村乡全乡40名包村干部人人手中都有一本。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5】

当我端坐窗前,当我静立村委会门前的云海边,我在想些什么?我承认有时候我陷入的思考太多了,多到像是经常走神。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先要与我的记忆中去过的地方对比一下,这已经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对比了,是为了找到相似之处不再让它,克服保守的自己对于新事物的恐惧。

可惜的是,那些记忆已经陌生,甚至当时的一些做法在此情此景下是发挥不了作用的,重新建立想法和观念是我适应这里后最先开始思考的。

烈日与雷电交错出现在这片大山里,阴晴反复。当我们顶着烈日,迈着不习惯下坡而步履蹒跚的脚步,来到群众耕作的烟地里,他们栽下秧苗时那近乎祈求的姿势,在大山这厚重的背景下异常渺小,谁能想到幅员辽阔的西南山区的某个山坡上,有那么一群人虔诚地面对着土地耕种,而这是他们的全部希望所在。是的,如果有人能关注他们那么他们的生活可能从此转上了另外的轨道。

雷雨还是来了,雨水携裹着山上的泥土在植被的层层过滤下,流向山脚,给人们带来了饮用的山泉,给庄稼带来了成长的动力。但这山泉流到群众家里是泛黄的,工作队的净水器堵了,我们不敢妄议水的质量。群众一句“习惯了”更凸显出工作队的不习惯。饮用水的净化,净在人们嘴里,甜在大家心里,这样的工作我们应该去做。

三岔河边,水流淙淙,河两边树枝摆动,与河滩上不知名的小花一同描绘出生动的田园景色,而这种生动的宁静却是因为去年的山洪淹没了宝贵的三百亩田地。无法想象去年的三岔河水像疯了一样去吞噬那片长势喜人秧苗,水田复耕不只是去掉浮沙,扶贫也不只是扶起这群相比而言贫困的群众,我们要去掉的是蒙在群众心上的灰尘,扶起的是群众的志气和希望,没有什么比得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可贵。

来了就不想离开,离开了就不想回来。这无奈的话语,似乎是我们每个工作队员的内心写照。路的颠簸太久会消逝我们对这个地方的爱,这是刚驻村时最真实的想法。好在现在通组道路硬化施工已经如火如荼,用自己的行动去巩固我们对新华村的感情,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也是扶贫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新华每改变一分,我们会高兴十分。与细微处下功夫,即便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小,我相信当自己的努力可以让这群三岔河畔勤劳的人民露出笑容,那笑容会刻在自己心上,陪伴自己一生。希望多年以后我关于新华村的记忆充满欣慰、满足和感动。毕竟我现在所努力的正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诺言。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6】

我来山西巷社区工作已半年多了,围着社区转一圈也就十来分钟的事。而真正的山西巷在哪儿呢?

八十年代人们把南门与二道桥之间称为山西巷,因为这里有个公交车站名叫山西巷。看来山西巷是一个地域的名字,好歹现在有个社区的名字叫山西巷。

在这里待时间久了,对这里及周边环境也了解了许多,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最多的还是这里的小吃名不虚传。所以总想写点什么,但无论如何还得把山西巷说明白了。

“哪里来的骆驼客哎亚里美,哈密来的骆驼客下里胡麻呦。骆驼驮的啥东西哎亚里美,胡椒花椒姜皮子下里胡麻呦。一斤你卖多少钱哎亚里美,三两三钱三分三下里胡麻呦……”这首上世纪30年代曾在乌鲁木齐流传的歌谣,风趣地反映了人们对骆驼客的赞美,也映射出那个时代的风貌。

驼铃声声,沿着丝绸之路由东向西,把中国的特产运往西亚及地中海一带,返回时,又将那里的东西带回中国。而新疆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集散地。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自然成为了驼队的驿站。

据乌鲁木齐文史记载,清末,有个名叫季登魁的驼队管事,祖宗三代都是“骆驼客”。他的家乡在山西大同,但每年都要跟着驼队在乌鲁木齐安居。有一年,他的驼队被征运军粮,不料在战火中驼队失散,季登魁不能再回山西,就在乌鲁木齐城南,就着一泉清水开设了一处专供驼队住宿的骆驼场,名为“山西驼场”。季登魁处处为驼队和驼工着想,生意十分兴旺,凡到乌鲁木齐的驼队,都愿在“山西驼场”住宿。不久,驼场附近开设了货栈,往来客商就在这里进行贸易。接着,饭馆、小卖部也陆续出现,“山西驼场”成了一条繁华的街巷,并从此得名“山西巷”。

随着驿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驼队来这里歇脚,随之而来住宿、餐饮、小手工作坊渐渐兴盛起来,地方也随之扩大,大概是现在的东至和平南路、南至龙泉街、西至新华南路、北至人民路一带统称为山西巷。后来由于城区建设,又有了龙泉街、马氏巷、妇幼保健院、南门新华书店、新疆民街等地域称呼。山西巷的地域也随之缩小,而现在的山西巷社区东界是解放南路中心线,南界是新市路中心线,西界是新市路北一巷中心线,北界是饮马巷中心线,社区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7】

三组水渠沿着山腰修过来的,由于水渠前年泥石流冲刷,大部分水渠受损严重,根本无法正常引水灌溉。

3月18日,村“两委”班子、三组长拉巴的陪同下我驻村工作队一行2人检查水渠修缮工作,检查过程发现以下问题:

一是此地段大部分水渠处在悬崖状,对施工人员来说极危险的工作;

二是由于水渠已修在山腰上,搬运各种施工材料时极困难;

三是水渠处在地段到了雨季常有泥石流冲刷现象,导致年年要修缮。

最后,我驻村工作对长队长王荣华对村民着重强调,工作时大家务必注意自身的安全,安全是首要。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8】

“2014年8月23日:晚上八点,我接到电话,死者的家属及亲朋好友来了几十人,情绪不稳定,我顾不上吃饭,立刻通知李某某和我一起赶到永安市场……”祥云县祥城镇城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余国光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

2000年9月,余国光当选祥城镇城东社区居委会主任,同年12月,余国光开始把每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这一写,便是十多年。

在余国光的9本200余万字的民情日记中,与城东社区居民的“家长里短”几乎占了大部分的篇幅。

一本本厚重的民情日记凝聚着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心血和汗水,余国光用日记记录着为居民服务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城东社区发展中的每一个脚步。

抓党建,打造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2015年6月28日下午一点,社区大会议室:学习《求是》杂志2015年11期文章《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只上过初中3个月的余国光在民情日记中写到。

2009年3月,余国光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十分重视社区党建工作,将社区“两委”、组委以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在每月15日集中学习,要求下设党支部每月28日集中学习,推进了学习常态化,社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了明显成效。

在余国光的带领下,社区“两委”经多方努力筹措投入资金42万余元,改造了党员电教播放室、党员活动室、党员服务中心、图书阅览文化活动室等党员活动场所和社区服务职能部门办公场所建设,通过网络科技辅助党员网格化管理,并在广大党员中开展“每月之星”、“季度之星”、“年度之星”评选活动,党员干部创先争优蔚然成风。

目前,社区现有党员194名,进入11个网格,联系服务社区居民15006人,社区党组织成了一个忠诚于党的坚强战斗堡垒,2012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做实事,完善社区为民服务功能

“这个为民服务大厅太方便啦,我们有哪样事,来这里一次就可以办好!”在社区为民服务大厅,城东社区三组的熊天存夫妇手捧热茶,等待办理业务。

“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余国光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的带领下,城东社区投入8万多元建成44平米的“一站式”社区为民服务大厅,设立了残协、妇女、计生、社会救助等30多个对应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困难帮扶、技能培训等服务,累计为社区居民办理各项事务4500多件。在社区主要街道设立服务信箱、服务热线、联络员,并把每周二确定为群众接待日,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余国光的带领下,近年来,社区班子为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方筹措资金125万多元封闭改造2号水利灌溉渠,修建8米宽670米长的东盛路,为社区居民修建了一条“财富大道”,带动了社区餐饮业、商业的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开发利用闲置的土地,年收益23多万元;筹措资金约60多万元修建居民住宅区内巷道3756米……2014年,城东社区社会经济总收入实现420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054元。

解民忧,情为民所系

“2013年12月15日下午七点十分,三组村民杨凤芝家:今天祥云一天的在下雨,下午七点下起了大雪……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现,我的挂钩联系户三组的残疾老人杨凤芝是否有人照顾……我立刻起身打着雨伞冒着大雪急步赶往杨凤芝家……”

社区居民杨凤芝是祖孙二人一起生活,杨凤芝本人因风湿病导致下肢偏瘫,不能直立行走,依靠手的辅助顺地面滑动,主要依靠低保生活,住房极其简陋。在这个寒冷的下雪之夜,余国光最担心的就是杨凤芝的生活。

“敲开门,看到老人的侄儿在照顾着老人,又和他一起查看了房屋后,才放心地离开。”日记写到。

在余国光的努力下,2011年大理州信访局一次性帮扶杨凤芝家6万元,用于修缮房屋和保障生活。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从旧房翻修、社区道路修补、老旧电线改造、路灯报修,到居民家中矛盾纠纷、屋顶漏水、娃娃上学……社区居民的大事、小事、难事、开心事,大家第一个想到要找的人就是余国光。

“老百姓来找我,是看得起我才来!”余国光说,“特别是带有情绪时,不能跟他急,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2015年7月17日,雨……”余国光的日记还在继续,他将每天的工作、学习记录入到他的民情日记中。

“我不是写给人看的,”余国光说,“来到这个岗位上后,我只是想记记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检查自己是否虚度时光。群众信任我,选我当,我既然来了就要认认真真做事,只求在任期内尽职尽责工作,所做的一切对得起党、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9】

今天在乡党委政府组织下开展半年驻村工作述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紧紧围绕“一宣四帮”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确保了驻村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虽然在工作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在这近半年来的每一次锻炼,让我在思想上更加成熟,同时也使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转眼间到洪关乡洪关村工作半年多了,在县委组织部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支两委的关心帮助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基层工作与锻炼实践,使我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工作的经验也由零开始,得到了一定的积累。

村干部民情日记【篇10】

今天到七眼桥镇政府参加该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会暨“帮县、联乡、驻村”干部培训会。

七眼桥镇交通倒是很便利,在地委大门口搭乘到平坝、云峰的班车或是直接到七眼桥镇的班车都可以到。一进入七眼桥镇,路上便满是身着凤阳古装、操着屯堡音、挑着担子的屯堡妇女了。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小店铺,店门外坐着吸着旱烟袋的屯堡老人,孩子们在店铺外嘻戏着,别具韵味的屯堡话音充满耳畔……镇政府就在路边,一下车就看到了。镇政府是一幢五层高的小楼,一进去就见到了该镇开展党建工作的宣传展板,从一张张图片看得出七眼桥镇在党建工作上下的功夫、出的新招。

乡镇工作就是繁忙。从一楼上去,楼道上全是来来往往的工作员和村干部、群众。把从文联带来的《安顺》和《安顺文艺》交给镇党政办工作员后,我径直到了四楼会议室。Nns88.CoM

会场布置得很利索,工作人员们正忙着签到、发资料。领了资料坐了一会儿,会议就开始了。

会上,省住建厅调研员杨茂祥、西秀区人大副主任罗德坤和七眼桥镇党委书记赵德洪分别就“如何创意工作方式推进党建”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省住建厅、市住建局、西秀区中医院和七眼桥镇本寨村支书分别作了精彩的会议交流发言。尤其是本寨村的老支书那番“揣着政策抓、戴着脸谱抓、忍着委屈抓、保护和开发一起抓”的“四抓”理念更是赢得了满堂彩,与会人员热烈回应,会场上掌声不绝。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深有感触。面临当前工作形势,各级各部门都根据部门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实际深入到群众之中,为联系点群众引项目、带资金、做义诊、找老师,做了很多实事。文联虽然在帮促工作中也下了很大功夫,在宣传帮促村文化资源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们还要继续结合文联实际和现有资源,进一步做好帮促点的服务工作,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出点子、找出路,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参加村委会评低保

按照单位的安排,我与县人大教工委主任黄昌富到地瓜镇木卡村报道,当我们到达村活动时,地瓜镇政法委书记罗嗣奎、包村干部谭斌、王*正组织下木卡一、二、三组的群众召开农村低保工作会,三个组的群众争吵声音较大,有的用拳头击打桌子、有的对镇、村、组干部进行辱骂、有的则蠢蠢欲动,准备对个别干部动武等,导致整个会场无法进行下去。此时,在会场外的我们决定进去看个究竟,我们便说“我们是县人大的干部,有什么事情跟我们说”。当此话一落,全体群众就向我们诉说着往日评低保的种种不是以及不公平等,请求我们主持公道。面对此情此景,马上作出将三个组的群众分开评,有什么不服的直接给我们挂帮干部讲的决定。这样,会议得到再一次进行。

我们分别与部分群众进行座谈,他们诉说,相关部门在评定农村低保时不公平,甚至有一些整天游手好闲、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外出打工的人员都可能享受低保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大部分群众对低保享受群众的不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真听取群众的讲述并作好记录。例如一组群众沈恩厚虽年龄已75岁,但其孩子在外打工且是计划生育对象、二组群众张关月虽是残疾,但其孩子照样在外打工且孩子同样是计划生育对象。他们两人也同样要低保,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们二人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国家关于农村低保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作出他们两人都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并劝说他们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及时回家履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有这样他们这些老人才能享受农村低保方面的政策,两位老人对我们的劝解表示完全接受,并表示会劝自己的孩子回家履行计划生育政策。

由于我们驻村干部的参与,使得三个组的低保评定会议顺利结束,一组群众刘仕江激动地说“如果不是你们的参会,这几个组的低保评定不知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此次评定体现了公正、公平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