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费尽心思制作了这份“心理咨询报告”,希望您对它感到满意,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从中获益。一般而言,付出必有收获,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使用报告,在此过程中,优秀的报告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 心理咨询报告(热门15篇)

心理咨询报告

2024-02-12

心理咨询报告(热门15篇)。

笔者费尽心思制作了这份“心理咨询报告”,希望您对它感到满意,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从中获益。一般而言,付出必有收获,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使用报告,在此过程中,优秀的报告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心理咨询报告【篇1】

拨云见日,享受幸福人生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厚福盈小学 徐微

2015年1月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徐微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贫穷。最近不愿上学,只要到校身体就不舒服。

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辅导过程。在本案例中,我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法,艾尔伯特·艾利斯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荆某,女,小学四年级,11岁,独生子,身高1.5左右,体型适中。无疾病史。2.个人成长史:父亲不务正业,母亲因经常遭家庭暴力而与其离婚。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很小的时候还挺活泼的,自从她妈妈回来看过她以后,她好像有了心事。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到学习时就变样了,在学校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回家后就有好转,亲人带她去看过医生,可是根本查不出什么毛病,身体很健康。由于她这些反常表现不受到老师的欢迎,曾经被老师批评过。

3.心理测查结果: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属于中等水平。

二、主诉

荆某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心里就烦。也不愿做作业。我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每次走到学校门口心里就犯愁,一进教室总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什么。而且感觉学习没意思,真累!

三、观察、他人反映及资料收集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荆×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语,人乖巧。班主任反映:荆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

奶奶反映:最近她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找本书拿本本子也得那半 2 天。对奶奶的叮嘱总是不屑一顾,而且也感觉心烦。对待任何事也没有心情,不愿说话。并且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说:“上学真没意思。”到学校问老师在学校表现,老师说最近书写极差,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完不成,而且总说身体不舒服。

四、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诊断

(一)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根据他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

(二)问题主要表现:

厌学表现:家庭的特殊情况以及在校又不被他人及老师关心,而产生了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错误率高;学习不主动等。

1、主观上看,他厌学是因为因为学习中遇到挫折,老师又不是很关心了解她。久而久之,对老师没了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产生厌烦的心理。

2、客观上看,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枯燥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

3、家校联系不够密切,缺乏他人的关心。

(三)初步诊断: 荆某患有中度厌学症。

五、心理咨询目标

(一)最终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提升其自信心与自尊心,正确面对现实。为后续的成长搭建健康的心理舞台。消除他的消极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发现其优点,运用激励策略,矫正他的厌学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具体目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非理性思考,树立自信。①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②利用激励机制,矫正他的厌学心理。

2.近期目标:

1)使他认识到,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挫折,偶尔的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摔倒了再爬起来,要学会坚强,正确面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与教师及家长做好联系,多关心孩子,让她感受到他人的关心。让她们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六、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理论:艾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所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荆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家庭特殊,爸爸不务正业,妈妈不在身边,一直跟着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懂事了许多。因为家庭的特殊,导致她有些自卑,由于心情不好及前一阶段因身体不舒服休息过几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再加上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她不够了解,因为成绩下降及表现不够好经常被老师批评,从而感觉在同学面前及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

2.咨询时间和安排:前期每周一次,后期每两周一次。每次1小时。

七、心理咨询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第1次心理咨询):2013.3.4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2)方法:(1)会谈。

4(2)心理测验。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2)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3)儿童完成“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 与 “一般性厌学焦虑测验(GAT)”,同时向其奶奶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尤其是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其奶奶与孩子,并作出对问题的初步分析,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

(6)布置咨询作业

2.心理干预阶段:2013.3.11 “再现”事件。

1)请家长与孩子重新讨论孩子当初为啥不想上学,为什么在学校总感觉不舒服。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怎么做,感觉如何”。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其一,帮助孩子进行情感宣泄; 其二,让家长学会与孩子的沟通; 其三,顺势引导如何做可能会更好。

2)请家长务必与老师面谈一次,以增进老师对孩子的了解。

3)回想在事件发生前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3.结束咨询巩固阶段:2013.3.25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2)方法(1)会谈;

(2)改变自我对话内容。

3)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

①现在,荆某已经能够做到每天至少两次邀请同伴一起玩耍,变得活泼多了。②班主任老师请荆某担任英语课代表,收发每天的作业本。并安排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学会改变自我对话的内容,即以较为正面的讯息来告知自己,从而,将否定的自我预言打败;

(3)基本结束咨询;

(4)进一步巩固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方的评价 1、求助者的评价

1)我喜欢上学,因为老师喜欢我。2)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

3)每天,虽然没有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可我有疼我的爷爷奶奶。

2、家长的评价

1)孩子回家后,谈得最多的就是学校里发生的事。2)近来,没有什么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的。3)看来,真应该多多关心孩子。

3、老师的评价 1)上课常常抢着发言。

2)班级活动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六一文艺中汇演,她一连表演了两个项目,并且获得了全体师生的表扬。

(二)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的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七结语

一般而言,小学生都是喜欢上学的。适应良好的学生,更是少有缺课的记录。6 如果一个向来学习表现正常的学生,告假次数突然增多,身为师长就得留意了,因为这背后的诱因很有可能与家长、老师的责难、训斥,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人际关系的冲突等有关。一方面,我们必须指正和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逐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要体谅孩子的处境与需要,接纳他们“幼稚的想法”和过失,耐心地帮助他们度过成长关。

参考文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上下册.民族出版社。

心理咨询报告【篇2】

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

来访者,男,汉族,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没有躯体疾病。

来访者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来访者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觉考上重点中学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参加月考时,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一向得心应手的数学和化学科目,考试时都没正常发挥,所以没考好。考完后班主任公布分数,跟自己预期的成绩相差太多,思来想去想不通。当天晚上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的情景,无法学习。无聊之极,打开手机,玩起了游戏。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一有时间就想玩游戏。课余时间就这样被打发了。一个月前学校又组织摸底考试,来访者的成绩下降了很多。班主任找来访者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考不上重点中学。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来访者,同学们也有议论。来访者想 “这下来访者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意味着将来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来访者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来访者?”从那时起来访者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成长背景:来访者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医生。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希望他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初中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得到老师们的赏识,并一直担任学习委员。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症状: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分析与诊断:

(一)来访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来访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的上网玩游戏经历,让来访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中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方案: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来访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来访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4、最后来访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考试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咨询师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给来访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随时、随地、主动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并且教给来访者学会了自信训练和放松技巧。

心理咨询报告【篇3】

对于我个人来说,通过实习,我希望有以下收获:

第一,将学习过程中所学的实务技能进行演练,使之更熟练。

第二,在督导的帮助下,对个人的咨询观、人性观及对来访者变化的机制、理论进行梳理和审视。

第三,对人际历程治疗模式进行应用,并在督导的帮助下更加熟练地应用。

第四,将团体咨询的实操水平,由模仿别人到独立编制方案,并进行全程演练,补齐自己在咨询能力结构上的短板。

第五,熟悉实习有关的流程和制度要求,为将来开展当地咨询师的实习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我自xx年6月开始实习。实习前,在办学机构的统一安排下,确定了督导老师为曾文志老师,并建立了工作联系;填报了相关文件、并制定了计划,由总督导和个案督导老师分别审察、签字;并在选定的实习机构沈阳原点心理咨询工作室进行实习。

下面是我实习期间接案的统计数字:

至xx年10月,共完成个别或家庭婚姻接案咨询累计47人次;团体咨询4次,合计24小时;接受个别督导8次;出席个案研讨会6次;针对某医院医护人员,开展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累计20小时;开设针对新手咨询师的培训项目2个,培训学员30人。以上内容的完成,实现了实习计划要求。

01已有30余年从业经验,为什么还说实习很重要?

1.实习是践行职业伦理的重要步骤。只有通过实习,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咨询师执业行为的规范、科学、严谨,保证以来访者福祉为核心,预防对来访者的二次伤害。

2.实习是消化理解培训内容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就是将参加培训的内容进行验证,在督导情境下进行反思和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保证应用于实践中的效果。

3.实习是全面提升职业胜任力的有力保证。实习是对知识、技能和敬业精神的全面考察和评估。这种考察和评估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通过实习,咨询师的成长也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是职业胜任力的一次全面提升。

02在个案咨询及其督导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

我的个体咨询主要结合人际历程治疗模式进行实习,同时精进基本实务技能。在接受督导过程中,向曾文志老师提交了一例基于人际历程治疗模式进行的咨询个案。该个案进行了26次咨询,针对该个案共接受了3次案例督导。

1.心理咨询师,要站在自己的人性观和咨询观的高度,去觉察自己、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受督导时,曾文志老师没有从提交的案例直接进入讨论,而是聚集于我的人性观、咨询观、对来访者改变机制的理解,等三个主题来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让我第一次专注于审视自己,审视这么多年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中,一些重大而基础性的问题。

我在讨论中也发现了自己有两类问题:一,有些问题的回答是模糊的,如我的咨询观。二,有些问题的思考可能是片面的,如一个人的改变机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则影响着我心理咨询的深度和方向。

由此,我在接受督导中,开始审视这些重大问题对于个案的影响。这些影响集中在以下具体问题上:要聚焦于来访者的感觉、要专注于来访者的情感流动、要让来访者感觉到自己,而不只是咨询师发现来访者。

第一次督导结束后,曾老师针对讨论主题,向我推荐了有关脑神经可塑性研究的专题文章。我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思考,这次阅读和思考让我有如下收获:

1)人际历程治疗为什么首先关注人的情感和情绪?那是因为早年的经历是以情绪方式进行储存的,而心理咨询中对情绪的不断活化,会使来访者将早期的情绪在当前情境下,以语言的方式进行描述,从而产生领悟。

2)对于来访者的概念化,不仅要进行认知和行为模式的概念化,还要对来访者的情绪和情感模式进行概念化。这样才能将来访者的历史与现在联结起来,促进来访者的改变。

3)心理咨询促进来访者的改变有很多维度,其中帮助来访者厘清问题,看清问题的本来面目也是一种改变。

2.心理咨询师要围绕来访者故事的主题和面对的矛盾,不断深化对来访者的理解,不断完善对来访者的概念化。

在来访者(女,17岁)的叙述中,其主题是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又集中在与异性大龄男人的交往上。在交往中,来访者是主动的,但又不会与他们发生性关系,仅限于身体的接触(亲吻、抚摸)。

在考察来访者的家庭教养模式时,我们看到了家庭对来访者的控制和冷漠。在对来访者的概念化过程中,我原来只是从认知模式上进行建构(我是不可爱的)。经过和督导老师讨论,结合人际历程治疗模式,我又对来访者的情感模式(羞耻感)和来访者的行为模式(距离=安全)等方面完善了对来访者的认识。

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全方位概念化的基础上,我开始理解来访者对性的态度、对咨询关系的移情等矛盾。在督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和来访者探索了一些重大的话题,如我到底是谁?、我喜欢自己的,不喜欢自己的,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觉察。

另外,基于概念化的不断深入,我也意识到认知行为介入虽然必要,但要注意把握时机。

3.实务技能的基础是一辈子的功夫,要不断精进。

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在修习中很重视理论取向的学习,缺少实务技能的扎实训练。在1879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实务技能学习和督导环节也做了大量功课。

总结起来,我发现自己在三个主要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同理,自己只在初级同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高级同理不足。二是询问,自己对询问有一定偏见,甚至有一些抵触。三是面质,我只是将面质看成是一种硬的技术,缺少对温和面质的探索。

为此,在提交的案例中,我也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并与督导老师进行有益的讨论。

在此基础上,我全面梳理了实务技能的学习收获,编写了关于实务技能的讲义,准备对当地学员开展实务技能培训。在编写讲义过程中,我对以上三个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再思考,借助督导,基本上纠正了自己过去的一些偏见,在个案咨询中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4.在咨询关系中,实现来访者的改变。

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的建设是我很重视的问题。但在接受督导过程中,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在来访者的移情面前,应该如何真诚、尊重地对待来访者,让来访者看到一种她没有感受过,但又是安全和温暖的关系,进而将这种关系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产生新的体验。这也是人际历程治疗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接受督导过程中,曾老师不断地关注这个问题,不断地通过讨论让我加深这种体验,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关系对于咨询效果的作用。这种关注和讨论一直在提示我,也强化了我的意识,在案例中更注意对咨询关系的觉察。

我意识到,咨询关系不是一种技能,而是咨询师的人格和态度,它高于技能,超越技能,是咨询历程深入和深刻的重要保证。

在个案中,我逐渐做到了与来访者坦率地交流咨询关系,讨论咨询关系中出现的困扰,通过这种讨论与来访者的问题和目标相联接。当咨询关系出现问题时,我自己能面对,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觉,这让来访者也变得更真诚和更积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咨询关系中出现的困扰,反倒成了促进咨询进程的机会。也成为咨询师个人成长的机会,它促使我们放下防御,体验关系,直面问题,促进变化。

5.接受督导的准备过程,就是咨询师成长过程。

准备接受督导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精力,其中提交的个案报告中,有几项内容是一种对个案的再审视、再思考过程。

如第四次督导前,曾文志老师提出了案例报告提纲,要求就以下问题进行说明:对***问题的理解、个案接受咨询以来的变化、本次提交的案例介绍、我需要在督导中讨论的问题。以上问题,涉及到概念化、咨询效果评估、对案例的反思等几个重大问题。

在准备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中,很多看似很好回答的问题,却让我无从下笔,不得不一遍一遍地重新听案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有时,这种准备很痛苦,因为你必须要承认你在工作中,没有认真地思考甚至曾忽略了这些重大的问题。

因此,这种准备过程让我开始养成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思维习惯。也让我又一次回顾我们1879的精神科学、专业、严谨,精致、优雅、从容。

经过这样的督导,我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并开始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咨询记录更全面和详细。这些反过来对咨询工作的开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03不靠一招走遍天下,实习让我补全短板

团体咨询方面,我主要编制和试验了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咨询方案,并选择在辽宁省丹东市进行了两轮试验。共进行24小时,约40人参加。

团体咨询一直是我的一个短板,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实践,但底气不足。后来在督导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决定借助这次实习的机会实现一下突破。

突破点选在认知行为治疗团体上,原因是我本人虽然进行九年的认知行为治疗学习和培训,但始终以个体咨询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团体咨询的培训项目,更没有这方面的应用。

本次团体咨询的实习中,我借鉴了廖老师认知团体的培训模式,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的学习和以往的实践经验,编制了一个认知行为治疗团体的方案。通过实习和督导,体验了认知团体的特点,完善了工作方案,也为自己的培训工作又增添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项目。

1.团体咨询,必须遵循团体发展的历程和规律。

本次试验中,我深刻感觉到,领导者对于团体的期望要实时保持觉察,防止由于过高的期望而着急,在推进团体过程中忽视初创期的团体建设,没有形成很强的团体动力,这会导致工作期动力不足。

这种情况容易在两个环节中出现:一是在计划设计环节上,咨询师有时会忽略暖身、团体规则制定、调整成员期望等问题。二是在实施中,即便有了很细致的计划,也会因领导自身的着急而在实施中打折扣。

2.要把握好领导者的角色和作用,以成员为中心推进团体前进。

虽然由于理论取向不同,领导者的角色和作用也不尽相同,但团体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互动,尤其是成员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是行为上的动,还有心理上的动。

因此,领导者要切忌成为领跑者和指挥者,更不能成为宣教者和拯救者。要善于利用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成目标。

在具体实施中,我注意设计了大量的小组讨论、情境模拟、体验分享等活动。然后通过运用团体咨询技术,催化团体动力,向成员体验到成功、自尊、积极和开放给他们带来的心灵扰动,促进他们的变化。

3.要灵活实施团体方案,抓住时机催化团体动力。

在以前的实践中,我一直对催化这个机制体验不足。本次的试验中,我通过团体进行中出现的小插曲,运用立即性技术,真正体验到了催化的作用。

在一次团体中,一位成员大声抱怨团体活动对她没有任何作用,这种表达也扰动了其他成员。我真诚地对成员的开放式表达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也以同样的真诚开展讨论。

结果,那位成员很感动,表示这种讨论的气氛就是她感受到的收获,并决定继续留在团体中,后来这位成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通过讨论,成员们又一次厘清了团体的目标和自己在团体中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体验到了成员互动带给他们的收获。

04实习在拓展职业发展方向上的启发

1.有效的实习来源于制度和基地的保障。

心理咨询的实习在国内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的制度与流程。成功之道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总督导廖老师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推出了非常严谨的实习制度及流程。

这不仅对学员成长本身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学员们会将这些制度和流程带回到自己的工作中,通过开展培训,将实习制度和流程应用于基层培训。因此实习制度和流程的建设是一个火种,必将形成燎原之势。

同时,在基地建设上,成功之道是零起步,廖老师奔走各地,进行考察和指导,以学员自己的机构为主,备案和批准了一批实习基地,并规范了实习接待行为。这都是基础性的和开创性的。

2.督导团队的工作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督导力量。

我的督导老师是曾文志老师。建立督导关系后,他一心为学员利益着想。在了解了我的工作情况后,提出可否创造条件进行面对面的督导,提高督导效果。在后来的督导中,我们创造机会完成了两次面对面督导。

这种为学员利益着想的精神本身,就是专业人员敬业精神的体现,督导老师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上职业伦理课。

在督导中,曾老师针对督导中的实际问题,为我推荐了几本著作和专题资料,以帮助我拓展咨询能力,这种热情其实是一种人格力量,让学员感觉温暖。

针对咨询中存在的问题,曾老师总是会看到学员的优点和进步,保护学员的信心。同时,会以讨论、启发的方式与学员一起分析和反思,引导学员得出结论,并将这种进步归功于学员,让学员感觉到力量。

督导老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良好的督导关系更是一种力量。

3.实习与督导过程中,我作了很多笔记,深有感触的地方很多,随手写下一些感悟,摘录如下:

基本功非常重要。基础不意味着低级。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过程非常重要,要注重规律,不能追求跨越式发展。

一个人的改变有多种表现方式,有时停止、退行和前进一样,都有意义。

咨询师职业的天花板不是技术,而是咨询师的人格。包括咨询观、人生观。

咨询师要对各种理论和学派持开放态度。

心理咨询报告【篇4】

心理咨询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心理咨询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一

大四了,现在的我已经是读了三年心理学的大学生了,已经有足够的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到具体的学校进行顶岗实习!我选择由学院安排的集中实习是有目的的,集中实习由学院相对有经验的老师安排我们去学校进行实习既能督促我们努力去做好自身工作,也可以及时向指导老师反应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激动的,毕竟我是人生中第一次顶岗实习,而且天天都要和学生在一起,在学生面前我是老师,在老师面前我又是大四的学生。因而心情也是很复杂的,总之今后这段时间的实习也是很艰辛,需要我付出更大的努力很勤奋才能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还记得我的实习任务一共有三个: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育调查,。因而我刚刚进入一中门口我就已经规划好我这六个星期的实习工作重点了。

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物,在一个具有教师职业道德良好的班主任带领下,学生才能有纪律、有信心、有荣誉地去配合班干部管理工作;也只有在一个具有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带领下,班干部的选举和推举才能顺利、公开、和谐地进行;也只有一个具有关爱学生如子女的班主任,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和谐氛围才能萦绕、充盈在整个教室。然而我们早操、晚自修的下班辅导,我仅仅问问班干部的管理工作怎样就可以,并没有什么要亲手亲为的事情。在此真的很佩服朱老师的管理水平,而其他的专业课也上得很精彩。他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学生的好求知、了观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查阅课本,课堂的氛围极其浓厚和热烈。其实朱老师上的不是所谓的物理化学地理课,而是我们平常都认为很闷的历史课!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老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只有一个具有道德崇尚、职业技能高超的心理老师才能真正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一中的两位心理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他们天天都在心理咨询室查阅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浏览学生档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备课工作。看到一中这两位老师这样的勤奋我也不忍心去打扰他们,然而我确实是有很多的问题向他们请教,特别是关于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的咨询和组织工作,因而我一有时间就马上过来这里向两位老师请教,毕竟我实习的工作最重要就是这个了。其实我也很向去分担白老师、刘老师的任务,然而我自己的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够扎实,所以就难于开口了,然而只要他们两位老师吩咐的任务我都会准时、有效率地完成。而且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不断地上好了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从两位老师的点评中,我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如讲课的速度不够均匀、与学生互动不够灵活、讲解案例不够深入等。

做好教育调查,封闭式管理的一中需要的是一些具有高度热爱学生的生活老师,这些生活老师不是一般的老师,也不是特殊的老师,其实就是一群具有本科学历的师范类生活老师。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思想政治道德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强、领悟觉醒度高,所以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他们与学生间的关系,他们在平常的交流中生活老师和学生就是朋友间的关系,他们很融合地生活在一起。在管理工作上,生活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就是首长与士兵的关系,首长发一句话之后士兵就会安静下来。这些事情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的人一件事情都烙印在我的每一个实习过程中。还记得学生向老师请教物理题的情节,还记得55分要关灯的情节,还记得学生向老师送月饼的情节,还记得25分要关门的情节等等。在这过程虽然我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然而我依然是一个观看者,观看者生活老师如何用他们的智慧鼓励整幢宿舍,如何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如何运用自己的经验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

六个星期的实习就这样过去了,在每一个星期我都有很好的规划,有明确的目标,在这段时间里我所遇到的事情是很多的,这些事情的成功解决都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师从业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或许就是这样吧,人生就是在不断去接触和体会,只有经历过的事情才是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失落才能奋勇前进。

心理咨询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二

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回复咨询邮件,网络qq咨询;每个星期二,实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共情训练。

这一个月的心理咨询实习,我有不少的收获:

一、通过网络咨询实践,学习进行摄入性谈话,搜集咨询者的基本资料,对咨询者的问题有一个大概了解,进而梳理问题脉络;咨询中最关键的是对咨询者的.共情,这是建立有效、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将对咨询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咨询者,以使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二、通过案例讨论,大家表达各自的见解。不同的咨询员对咨询者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大家共同分析和讨论,集思广益,寻找咨询者问题的关键点;我从中发现自己看法的偏狭,开阔自己的思路,提升了咨询知识水平:咨询的焦点要转入咨询者身上,引导其进行思考;咨询员要有精神分析的眼光,人文主义的心态,认知行为的方式,家庭治疗的形式;

三、通过角色扮演,我以咨询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在情感之中的困惑,以及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员的情感纷纷问题;一方面,通过“空椅”对话,我宣泄了积压在心中许久的负性情感;另一方面,督导与咨询成员们给予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令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思维、行为模式,探寻自己身上的长处,挖掘自身潜能。

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我们对咨询员的坐姿,表情,询问的语气,共情的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实际训练。

一个月的实习期很短暂,我在一些方面上存在着不足:在网络咨询中,与咨询者的共情不足,过早的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没有以一个中立态度对待咨询的问题;自信心不足,角色扮演中不敢担当咨询员的角色,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在共情训练中,自己表露的是焦虑,担忧的情感,没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实习期间,由于自己还忙于其它事务,无法静下来认真于心理咨询,没有自己的个案与大家共同讨论。

在红枫的实习,可以说是既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总的来说,收获是较多的。

此次实习中,有幸得到刘凤琴老师的督导,每当在咨询中遇到困惑时,刘老师总能耐心地指导我们,给予我们启发;刘老师有多年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对心理咨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心理咨询方法,直观明白,不是僵化的理论,更令人易于理解和消化。刘老师开朗、乐观个性,亲热、包容的态度,敢于挑战困难的作风,令人留下深化印象。

咨询室里直爽的芦老师,温顺的夏老师,一直在认真、辛苦地工作,她们那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在实习中,我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稳重的王芳,有潜力的瑶瑶、平和的牛牛、阳光的张爱、热心肠的贾选红、强势能干的慧娟、斯文的竹子等。通过与她们交流对心理咨询的观念、看法,分享心得体会,使我得到很多的启发,从中我能感受到咨询员团队的温馨和快乐。她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光芒,无论是显露的,还是含蓄的,都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力量。

心理咨询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三

这一次学校组织的大四学生的实习,就是期望通过实习调研活动,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精神和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难能可贵的经验。

对我们来说,两个月的实习生活似乎是转瞬即逝的,现在回想起来。两个月的时间,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许多,虽然现在实习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的心里都还有一些恋恋不舍。因此,我要感谢院系领导对我们实习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难能可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实习指导老师两个月来对我们的悉心指导,使我们能够相互合作,圆满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顺利地度过这一实习期。

毕业前的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我们的实习是从今年的九月一号开始。实习点是在培黎校区的咨询中心,首先,我们对咱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咨询中心做一些介绍:我院的心理咨询中心专用场所占地170平米,包括咨询室三间,团体辅导室1间。其中,校本部心理咨询中心于1991年6月建成,位于西校区理科楼一楼,由教育学院主管。适应实际需要,培黎校区与东校区心理咨询室于2008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建成的培黎校区团体辅导室,这是我校第一个专业的心理治疗室。使心理咨询从单一的个体面询转变到与团体辅导的有机结合,扩大了心理辅导的受益面。下面我谈一谈在这段实习生活中的感想和收获。

首先,此次实习,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我们对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还比较欠缺,而且有些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并不深刻。对于心理咨询这个专业,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我们每个人最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好多事情都必须要靠自己去参与,才能有所收获。这次实习,当面对一个来访者的时候,虽然我们只是做一下初诊接待,就是了解一下来访者的初步的一些信息,以及来访者想要解决哪些方面的困扰和问题,然后再跟老师预约咨询时间等。但刚开始的时候,在和来访者交流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很多让人始料未及的状况。

有时候是来访者的表现让人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跟他沟通下去,有时候又是来访者无意间突然谈到的问题让人无言以对,不知所措等等。比如在我值班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前来咨询有关恋爱方面的烦恼,他谈到的一些困扰,我自己很确定如果我的话应该怎么去解决,但是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上去。每当遇到我们双方都沉默下来,而且沉默时间超过一个适当的范围的时候,我的心里就非常焦急,但是表面上还要装沉着,这种内外分裂的感觉让我很难适应。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有效的打破这种沉默,让他更流畅的表达。因此我知道了自己在经验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需要在经后更多的去磨练。

这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然后制定几个近期的目标,不能眼高手低,而是要勤劳、诚恳,在接人待物方面有张有弛,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初出茅庐,我们的经验真的是很少,所以对待每件事我们都应该力求尽善尽美。没有过分的期望,就没有烦恼,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做事。

其次,这段实习生活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虽然在工作当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都在我们的努力下很好的解决,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和增长,再遇到相似的情况甚至的其他意外的状况,也能够冷静的去看待和解决。比如,在实习期间,李老师也给我们安排了另一项任务,就是做心与心学社的报纸。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这其中包括报纸内容的搜集和筛选,版面的编排,文字的校对等等很多工作。一开始的时候,任务进度很缓慢,我们找来以前的报纸来翻阅,自己研究。以此为参考来选择内容。然后搜集报纸可以用到的图片素材,选择报纸边框,添加内容,再做最后的调整。细节方面的工作相当的多,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老师抱怨:唉,不要做报纸了,让报纸把我做了吧!但是当报纸最后终于定型的时候,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这期间,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由此看来,在这次的实习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成长的,因此,我们面对将来的毕业以及就业,遇到困难,产生危机感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不能过于焦虑和自卑,否则就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吸取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然后积极地去努力。

我想,其实实习就是对个人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提高的机会。不管在实习之前你的个人能力怎样。在实习之后,必定都会有所成长。我们实习小组也有同学是在学工办和系办实习,工作也十分繁忙。他们主要负责包括学生活动、办公室文件处理,还要协助老师开展学生工作,监督学生会的工作开展情况、递送文件等等。简单说就是起到一个学生与老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虽然工作大多是比较琐碎,但是这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计划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耐心和肯吃苦的精神。实习期间,我们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更明确的规划,也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认识到了,要把书本上面的东西和实际结合,这需要时间,要有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所以不能操之过急。总之,两个月的实习给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必定会成为我步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

心理咨询报告【篇5】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谈心)案例报告

小宇轩,男,汉族,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1.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主要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学至今症状持续四个月。【求助者主诉】

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自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可是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这个孩子依然天天哭,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影响课堂纪律。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期中摸底检测中刚及格。【个人成长背景】

他是独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经医生全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个孩子,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一旦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哭就发脾气。

【咨询老师印象】

这个孩子是被班主任领进咨询室的,衣着整洁,一脸的不情愿,对话中眉头紧锁,目光始终不愿正面与对方接触,总是左顾右盼,语言清晰但十分简短。对咨询表现的极不耐烦。【分析与诊断】

(一)孩子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爱哭。

2、身体状态:爱发脾气,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只有一个好朋友,不快乐,影响别人学习,需要帮助。

(二)诊断:

这个孩子表现出爱哭、任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控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只有几个月,而且目前症状有减轻的倾向,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生重病。

(2)社会支持:家人对他的过分溺爱。

(二)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2)认知原因:大家都必须围着我转,我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大家必须关心我。【谈心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的一面;(2)改善孩子情绪低落、爱哭的精神状态;(3)帮助孩子改变现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谈心方案】

(一)方 法:合理情绪疗法 【谈心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谈心。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孩子倾诉,收集资料,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谈心目标,制定谈心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谈心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孩子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不良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孩子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老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4、最后一次谈心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不良情绪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咨询老师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给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随时、随地、主动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并且教给孩子及父母学会了自信训练和放松技巧。【谈心效果评估】

通过几次谈心,孩子的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一天之内哭的次数明显减少,能坚持上好课,能走出教室做课间操,有了更多的好朋友,基本上适应了学校生活。

时间:

心理咨询报告【篇6】

一例失恋抑郁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沈继良

【摘要】:本案例是求助者因失恋及对失恋的不合理认知导致抑郁情绪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了5次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失恋 抑郁 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28岁,汉族,安徽某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合肥某研究所工程师,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父、母都在银行工作,大专文化水平,对求助者教养方式民主,家庭和睦。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2011年1月12日,SCL-90测试结果:

总分157;总均分1.74;阳性项目数46;阳性症状均分2.46。

各项因子分:躯体化1.17;强迫症状1.90;人际关系敏感1.67;抑郁2.23;焦虑1.60;敌对1.67;恐怖1.00;偏执1.83;精神病性1.9;其他2.43。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

总粗分43,标准分54(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心情苦闷、抑郁,想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约3公斤,伴有睡眠障碍一个半月,工作效率下降。

(二)个人陈述:

2006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时,我选择在本省一所重点高校读研,初恋女友为出国深造还是同我在一起犹豫不决,为了不耽误女友前途,我主动提出分手,之后失去联系。我努力学习,硕士毕业后工作很顺心,待遇较好。2008年初谈过一次恋爱,半年后分手。2010年12月中旬,同学聚会见到了女友,她却告诉我已经结婚,与我只是朋友,希望我幸福。我极度失望,这么多年很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得上女朋友,期盼很多年的梦想破灭了,以后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我真后悔当时分手的决定,以为那样才是爱她的表现。现在白天工作忙的时候还可以,独处时,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过去,非常想念女友,一闭上眼睛就是分手时她哭泣的表情,心里有很多话要对她说,很担心她过得好不好,经常想到2、3点才能入睡,睡眠质量不好。不想让父母知道,在家不表露出来。除了一个好朋友之外,没有对人说过这件事情。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发现:求助者眼睛红肿,神情悲伤,愁眉不展,衣着整洁,体态匀称,外表较好,思维清晰,语速较缓慢常叹气,态度谦逊有礼,求助愿望较强烈。

其朋友表示求助者最近一个半月沉默寡言,经常叹气,平时喜欢的运动也不参加,喜欢独处,但工作仍能顺利完成,上班出勤准时。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异常三原则判断,可排除有重性精神病,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抑郁情绪的一般心理问题。其问题是由恋爱挫折引起的,为近期发生,反应强度可以理解,不良情绪持续一个半月,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主要表现为:

1、睡眠不好、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2、对未来的婚恋生活失去信心,工作效率下降;

3、情绪低落,消沉,想哭。

(二)诊断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行统一,自知心理问题,主动求治,逻辑清晰,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无家族精神病史,可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较强大,反应内容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月。该求助者的症状是近期发生的,强度并不太重,未出现内容泛化,对社会功能也未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根据CCMD-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不安,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并无此类反应,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具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是在近期发生,病程较短,程度不严重,语言流畅,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活动,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三)诊断依据

1、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以抑郁、自责、悲伤为主,有自知力。

2、排除了精神病、焦虑症、抑郁症、也排除了严重心理问题。

3、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为轻度抑郁心理问题。

4、病程未超过2个月。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的抑郁情绪。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无明显生物因素。

2、社会原因:失恋,倾诉对象少。

3、心理原因:(1)无法接受失恋的现实;

(2)不合理信念的困扰;

(3)情绪抑郁的困扰。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

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帮助求助者调整心情,接受失恋的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改善睡眠。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问题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技术

1、合理情绪疗法: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所造成的。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恋爱受挫才导致了抑郁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

求助者认为只有和女友在一起的人生才会幸福,努力学习、工作的是完全为了女友,因此失去了女友,一切失去意义。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喜欢其他女孩子等一些绝对化思维,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导致自我挫败感与抑郁情绪。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以合理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

2、厌恶疗法:

依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

在求助者手臂上缚上一圈粗橡皮筋,松紧适宜,要求求助者每当回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时,立即拉开橡皮筋,弹击手臂造成疼痛,提醒自己不再去想相关的内容,使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或当前所做的事情上,思维不转换弹击不止。

3、放松训练:

依据交互抑制原理,教求助者做放松训练。每晚睡前一次,30分钟左右。

4、运动:

让求助者每日都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一方面用以帮助求助者宣泄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可使其兴奋起来,调节内分泌,使体内多巴胺分泌趋于正常。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三)时间和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5次,每次100元。

七、咨询阶段与实施过程:

本案例咨询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分为四个阶段:

(一)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1、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2、过程:

⑴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⑵做心理测验;

⑶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⑷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确定咨询目标; ⑸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

对求助者介绍放松的方法;鼓励求助者每日进行适当运动。

3、布置咨询作业。

为了强化对ABC理论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按照所学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写出来。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二)咨询阶段——领悟(第2次咨询)

1、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2、过程:

求助者表示每日下班去游泳,睡前进行了放松训练,睡眠质量稍有改善,同时,求助者的抑郁情绪仍比较强烈,依旧非常思念女友,在独处时会不停的回忆过去,希望女友在自己身边。咨询师表示理解与接纳。但是求助者没有列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产生阻抗。

在本次咨询中,共同列出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如下: ①失去女友以后再也没有快乐可言;

②女友不和我重归于好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③我工作的动力和乐趣是为了得到女友的肯定;

④我是个失败者,以后不会有人喜欢我这样的失败者。①和②为其核心不合理信念。

通过思考,求助者认为自己对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业绩很好,受到领导

赏识,并不是完全失败。另外,求助者表示自己在母亲强烈要求下曾数次相亲,女方都对其比较满意,希望继续交往,只因自己态度冷淡而不了了之,说明自己还是有一定的魅力。

3、布置作业:请求助者在每日特定几个观察点进行记录,记下他每天想到对方的次数和时间长度;推荐其看《苏格拉底与失恋青年的对话》;继续思考自己的第一、第二条不合理信念;坚持游泳及睡前做放松训练。

(三)咨询阶段——修通(第3、4次咨询)

1、目的: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2、过程:

⑴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震惊于自己的记录,在重复性的,循环而用无用的想法当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求助者:现在我还是很痛苦。

咨询师:你是什么时候与她正式结束恋爱关系的? 求助者:4年前。

咨询师:所以你并不是现在才失恋,对吗? 求助者:对。

咨询师:这4年当中你就一点快乐都没有吗? 求助者:不是。

咨询师:只是偶尔才会想她,对吗? 求助者:对。

咨询师:你这4年的生活过得也很好,对吗? 求助者:对。

咨询师:而且在这段时间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吗? 求助者:对。

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认定没有她就没有快乐了?

求助者:是呀!只是重新看到她,又燃起了我当初的情感。

咨询师:你当初能够痊愈,现在你比以前成熟,肯定能够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求助者:应该是这样。

咨询师:你是一个对待感情很认真的人,她呢? 求助者:她也是。

咨询师:那你觉得她不与你重归于好,还是因为你不如她的丈夫优秀吗? 求助者:是因为她要对自己的婚姻负责。其实我也知道这么多年我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唉!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咨询师:错过的未必就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不合适的。无论如何,至少现在相遇的时间是最不合适的。

求助者:对,我应该振作起来。

咨询师:希望你向前看,相信时间会化解一切。

在第3次和第4次咨询之间要求咨询者每当回忆或幻想时运用橡皮筋阻断思维。

(四)巩固阶段——再教育(第5次):

1、目的: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2、过程:

⑴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鼓励求助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婚恋事情,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⑵心理测验:2011年2月16日,SCL-90测试结果:

总分112;总均分1.24;阳性项目数21;阳性症状均分2.05。

各项因子分:躯体化1.08;强迫症状1.30;人际关系敏感1.44;抑郁1.38;焦虑1.00;敌对1.00;恐怖1.00;偏执1.67;精神病性1.30;其他1.29。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

总粗分28,标准分35(低于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将测验分数反馈给求助者,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评估:

自述情绪稳定多了,可以在午夜之前入睡,9月初准备参加物业管理师考试,正在备考,偶尔会思念女友,但是不再像过去那样心痛,会按照女友希望的那样也要幸福,目前对其他女孩子确实没有热情,但是相信时间会带走所有伤痛。

(二)他人评估: 1、咨询师的评估

该求助者领悟能力较强,意志坚强,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能恰当地评价自己,身体症状减轻。2、心理测验评估

SCL-90与SDS测试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经明显缓解,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4】许燕.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第1版.

心理咨询报告【篇7】

心理咨询实训报告范文

心理咨询实训报告

——初次晤谈

09223141张恩

组员:应纪一,潘子飞,陈挺,叶健,屠家俊,林妙红,许小东,林莎莎

一、简介

与来访者见面,第一次谈话通常称为“初次晤谈”。初次晤谈可以很正式的进行,也可以不太正式的进行,这取决于晤谈的目的与需要。初次晤谈可以包括诊断或初诊。在一般社区与学校机构,初次晤谈通常不包括诊断。

一)初次晤谈的目的

说明并建立基本规范

收集资料,进行对来访者的了解或诊断

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透过洽谈,同时进行诊断与咨询

评估心理咨询对来访者的适度性

二)初次晤谈登记表的设计与使用

1.登记表的内容

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地址、电话、婚姻状态、学历及职业。

主要问题或咨询事项

介绍人或转交介机构

心理健康史

紧急联系人与电话

2.初次晤谈登记表的使用方式与时机

来访者第一次来见咨询师时,可以利用等候的时间,填写登记表,或者等来访者进入会谈室,在初次进行会谈之前,咨询师可以先请来访者填写登记表,等来访者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填写好之后,再开始晤谈。

3.初次晤谈登记表的用途

1)行政用途

2)临床用途

3)研究上的用途

三)初次晤谈的细节

1.准备会见来访者

在你第一次会见一个新的来访者之前,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花上十分钟时间好好准备一下,可以按下列的提示进行一次角色扮演。传达你的职业威胁,对咨询师情绪管理的技术是:

在会谈之前,花时间“集中”自己。记住,有些来访者会感到被他们的困难所压倒,因而常会对与你的第一次会面感到焦虑。记住自己处于一个权威的位置,你拥有知识和技能帮助并能指引你和来访者一起度过这第一次会谈。

如果你在会谈中感到焦虑,集中注意力保持你身体的静止和镇定。有节奏地呼吸,并措辞要简约。少一点总比多一点好。

2.介绍自己,称呼来访者。

3.注意穿着打扮

4.初次晤谈的内容

咨询师应熟记初次晤谈的谈话目的在于说明基本规范、建立治疗关系,以及问题的了解与诊断。因此,初次晤谈的内容,便是围绕着这些话题进行,说明应该交代的基本规范,而不会被来访者主导了晤谈时间与主题。原则上,治疗师可以用1/2到2/3的时间,对来访者的问题和困扰进行了解,再用剩下的l/2到1/3的时间,说明基本规范,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以及补充询问有关医疗史与诊断的资料。

5.当场或事后作纪录

进行初次晤谈时,咨询师可以一边问诊,一边略作纪录。在收集关于来访者的生长史、家庭史、医疗史以及诊断资料时,为避免事后忘记或记错,治疗师可以在现场略作纪录,等来访者离开晤谈室之后再加以整理。治疗师不妨对来访者说:“有些资料我需要用纸笔记录下来,不然会记不住。”

一般在危机处理及平常的心理治疗时,咨询师应避免一边晤谈一边记录。过多的当面记录,容易使咨询师和来访者分心,个案说话时,也会比较有所顾忌。作纪录的原则是:为了诊断而进行的初次晤谈,可以当场作纪录。为了心理治疗而进行的晤谈,则尽量在事后才作纪录。

6.结束初次晤谈

咨询师在初次晤谈时,应预留大约10分钟,做准备结束的工作。治疗师可以对来访者说:“我们还有10分钟就要结束今天的谈话,我想利用剩下的10分钟,告诉你我的建议,以及讨论以后的安排。” 咨询师对晤谈时间的掌握愈清楚,愈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初次晤谈,咨询师可以利用最后的10分钟,补充询问一些应该问而没有问的事情,或者,在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与诊断之后,简单扼要地说明治疗师对来访者问题的了解与诊断,并回答可能的疑问,或者针对来访者的问题与诊断,提供适当的临床建议,包括接受心理治疗或进一步接受心理科的心理测评或精神科的诊断或药物治疗。

对于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来访者,咨询师尽可能与来访者谈妥大概需要多久或几次的心理治疗,以及每次晤谈的时间。约定晤谈时,最好安排每周晤谈一次,每次固定在星期几的几点钟。咨询师最好把约谈的时间写在约谈卡上面或名片背面,以方便来访者记住每次晤谈的时间与地点。

二、目的

学习初次会谈技巧,练习初次晤谈登记表使用和初次晤谈的细节。

三、内容

咨询员:“你是许同学吗?”

来访者:“是的。”

咨询员:“请坐.许同学”。“我是张老师,首先麻烦你先填一下这来访者表,填好后告诉我,我们再一起谈。” |

来访者:“张老师,每一项都要写吗?”

咨询员:“请你尽量写,对于不想写的地方就空白。”

咨询员:“许同学,在你告诉我你怎么会想来谈话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有关心理治疗(咨询)的基本规则,让你多了解一下我的工作,可以吗?”

来访者:“可以,请说。”

咨询员:“首先,心理谈话的时

间是事先约定的,每次晤谈时间是50分钟,如果你预约了时间却不能来,那么请你尽早打电话来取消,这样子我就不需要一直等你,也可以把时间让给有需要的人。

来访者:“我了解,没有问题。”

咨询员:“第二点是有关保密的`限制,你在这里的谈话,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我是不会告诉别人的,不过保密还是有限制的。如果你的谈话内容,是有关自杀或伤害自己的事情,有关杀人或伤害别人的事情,是有关儿童虐待的事情,或有关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这些事情涉及生命安全的话,我就会告知你的家人、医院或有关当局,这是为了保护你和别人的生命安全,请求更多的人来帮助我们。有关保密的限制,你有没有问题?”

来访者:“没有。”

咨询员:“最后一点,是有关心理谈话的责任和工作分配,你的责任和工作就是要能够按时来,要主动开口说话,以及想到什么就说。我的责任和工作就是透过你告诉我的一切,来帮助你自我了解,协助你探讨你想讨论的事情,提供你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帮助你了解自己的问题和你的各种决定。对于你我的责任和工作方式,有没有问题?”

来访者:“没有问题。”

咨询员:“好,如果对我以上所说的三点都没有问题的话,我想先请你谈一谈,你怎么会想要来心理谈话?”

来访者:“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上课时老是开小差。”

咨询员:“一节课45分钟,你有多少时间在开小差?”

来访者:“大概15分钟吧。”

咨询员:“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来访者:“当然是一点也不开小差最好。”

咨询员:“你认为有可能达到吗?”

来访者:“当然,他们都在集中和精力的学习,为什么他们不开小差呢?”

咨询员:“你问过他们么?”

来访者:“没有,看他们这么专注的学习,即使有分神的时候也是偶尔。”

咨询员:“你是怎么开小差的?”

来访者:“比如,听课时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别人的成绩超过我怎么办?”

咨询员:“你认为别人没有这个想法吗?”

来访者:“也许有,但我与他们不一样,我不能不考上大学?”

咨询员:“为什么呢?”

来访者:“考不上大学没前途。”

咨询员:“好了,许同学。你的问题我基本了解了,而且时间也快到了。根据我们今天的谈话,我认为你的问题不是太大,我建议你先接受5次咨询如果不够,我们可以再延长。如果你的情况不需要10次谈话,我们可以随时结束,你认为如何?”

来访者:“好的。”

咨询员:“我们的谈话安排在每个星期的这个时问,也就是每星期三上午11:10分,你方便吗?”

来访者:“没问题。”

咨询员:“好的,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下周三再见。”

四、评价

整个咨询下来,我发现在这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这些优缺点:

优点:1.在这整个咨询过程中,目光能很好的注视来访者,声音平和,语速、语调中等。

2.能够较好的向来访者介绍自己。

缺点:1.咨询过程中显得有些紧张,有些不必要的小动作。

2.对于咨询当中出现的冷场处理的不够好,导致咨询多次中断。

针对这一缺点,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经验不足,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

心理咨询报告【篇8】

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针对一例自卑情绪问题的案例,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来访者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时人际关系明显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来访者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感、幸福感。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能够改善来访者的自卑情绪,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关键词:自卑情绪;认知疗法;行为训练

1.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

余某,女,20岁,未婚,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出生于云浮市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三姐妹,自己是老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1.2主诉

出现莫名的抑郁情绪,感到自卑、焦虑,持续一月。1.3个人陈述

觉得自己长得矮小不漂亮,所以从小玩伴较少,爸爸有时会打骂她们,所以自己从小性格温顺,但由于身体较弱,所以在家做事不多,妈妈对自己较为保护。自己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所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时常对自己说20岁的大学生啦,该懂事了,在家要求她有大学生的样子。自己也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太多事的缘故,自己一做起事情来,就遭到妈妈的批评,这让自己觉得压力很大,同时看到周围与自己同年龄的人都已为人妇,做起事来也有模有样的,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回到学校,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自己却没有一样技能可以拿得出手的,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不敢表现自己,还担心自己用语不当无意中会得罪同学,所以和同学交流较少,不敢主动与他人讲话,老师上课提问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觉得很丢脸,由此更加自卑,觉得活了二十年的时间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做。希望自己能够像别的同学那样开朗、自信,上课能自如的回答问题,能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1.4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身体健康,未曾患过严重疾病。

小时候由于爸爸有点家暴,所以从小性格温顺,特别听话,以避免挨打。由于在家排行老三,是女孩,所以爸爸对其不好,妈妈接受家中没有男孩的事实,对其较为包容,但妈妈性格较为急躁。自己现在有时做事不顺情绪就比较暴躁。学习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未曾和他人发生过争斗。

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抱着对大学及自己人生的美好憧憬来到大学。入学后生活朴素,不太懂得打扮自己,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较高,自己也很努力的学习生活,期末成绩排名全班第一,却担心自己以后维持不了这个成绩而忧心。性格较内向,只与宿舍人交流,很少主动与其他人聊天。害怕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觉得自己做得不如别人好时会丢脸。1.5观察及他人反映

(1)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

衣着整洁朴素,身材瘦小,思路有些混乱;面部表情略显紧张,谈话时求助者感到不自在,低着头,不敢看咨询师。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助。来访者自小体弱多病,所以个性较为依赖他人,平时休闲时喜欢画画,参加了学校了漫画社,此次报名参加了学校举行了漫画比赛。这是为了使自己摆脱不好的心境而参加的。目前,觉得自己的这种不良状况影响学习而来求助于咨询师,希望在咨询师的协助下能够调整状态改变自己,拥有快乐积极上进的生活。

(2)同学诉述

性格较为内向,平常较少与同学主动交流,偶尔脾气较为暴躁,少与人发生争执,求助者近一段时间整日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玩话语很少,经常做寝室玩手机或看看书,感觉其情绪较为低落。

(3)辅导员诉述

大一上学期学习认真努力,与其谈话得知该同学有理想,做事踏实,为人不张扬,但性格内向、文静,学期末成绩全班排名第一。但这一学期她情绪明显低落很多,去宿舍找其谈话时,得知因担心自己无法保持以往的好成绩而忧心,同时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其他同学而自卑。

2.评估、诊断与分析 2.1求助者心理评估及诊断

该案例的资料来自摄入性会谈、观察法、测验法,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可信。

该求助者目前的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1)生理状态:从小体弱多病,早醒,脸易红。

(2)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低,对人对事悲观消极,情绪低落;但无伤害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不自信感到忧心、焦虑。

(3)社会功能状态:性格内向导致人际关系不良,几乎没有朋友,近期回避与人交往。但日常生活无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但做事效率低下。

2.2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分析:小时体弱多病,导致自不如人的自卑感。20 岁,是各类心理问题的易发年龄。但近几年来身体健康,无其他躯体疾病,排除躯体精神病的原因。

(2)社会原因:初二同学的一次恶作剧觉得自己受到嘲弄;几乎没有朋友,家人对其不理想导致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3)心理原因: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不良,对自我的评价过低,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如:自己一无是处,无论是什么事,别人做的都比自己好)。2.3心理测验

针对来访者症状选用SCL-90 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 总分:187,躯体化: 2.3,强迫: 1.6,人际关系: 2.8,抑郁: 2.0,焦虑: 2.2,敌对: 1.1,惊恐: 1.0,偏执: 1.1,精神病性: 1.0,其它:2.9。依据“咨询告知”原则,以上资料的采集均征得求助者同意。2.4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心理测验结果, 该来访者无智力障碍,性格内向,自我要求较高。有轻度焦虑、抑郁和轻度人际关系问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良情绪属于对生活事件的正常应激反应,反应强度在正常范围内。人格无明显异议,思维合乎逻辑,内容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为一个月左右,时间较短,没有幻觉、幻想等精神病症,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2.5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自卑、焦虑、抑郁情绪。诊断依据:

(1)病程标准:一个多月

(2)症状学标准:情绪低落、人际关系较差、学习焦虑。(3)严重程度标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反应可以理解且能够找到相应的原因,内容未泛化。入学体检报告没有异常,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无重要病史,无家庭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2.6鉴别诊断 2.6.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源测,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幻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幻想等精神病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2.6.2与神经症相鉴别

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痛苦无法自行化解,反应事件与初始事件不相关,内容出现泛化,病程大于三个月或一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与社会功能受损病不严重、病程不足三个月,问题没有泛化。根据许一新教授对临床评定方法,评定不足6 分,因此排除神经症。

2.6.3与严重心理问题想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反应剧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反应对象被充分泛化,病程大于两个月,不超过一年。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3.1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近期目标: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帮助求助者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改变来访者对内向与自卑的看法,改善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

长期目标:促使求助者积极乐观的看待人与事,增强其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完善人格。3.2咨询方案的制定

3.2.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

咨询原理:目前,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差异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是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以达到消除不来那个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治疗性的。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对于治疗焦虑紧张、失眠有较好的疗效。3.2.2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 每次60分钟左右。咨询收费: 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咨询免费。

4.咨询过程

4.1诊断、评估与建立咨询关系阶段(2次)

本次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探寻其改变的意愿,具体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运用倾听和共情技术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初步找出求助者自卑情绪产生的关键点,缓解其焦虑。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SCL-90 的施测,以便根据临床资料初步确定一个具体、可行、积极的、双方可接受的、可评估的咨询目标。

根据第一次咨询收集到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小时候,因为父亲有家暴的倾向,使得自己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愤怒但为了避免挨打,形成做事小心谨慎,性格温顺偏内向,实际好强的个性,刚入大学家人对自己突然之间的高期望使得自己感觉压力很大。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作用。

二、性格内向、好强,刚进入大学尚未适应大学生活,过分看重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弱点,再加上上课时自己表现令自己失望便得自我感觉更加恶化。存在不合理的认知,对自己的全盘否定使自己产生自卑、抑郁情绪。失去家庭支持使得来访者无力摆脱困境,于是出现人际交往不良的现象。于是决定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法来改善来访者目前的善状况,来访者接受,并约定每星期四晚咨询,每次一小时。4.2咨询阶段(4次)

首先,缓解来访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根据上次咨询的结果告诉来访者她的主要问题所在,并向她介绍认知疗法,启发她认识到个人认知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并结合引起焦虑抑郁的事件,对自己的认知方式进行初步分析,一起探讨求助者不正确的认知观念,使其通过调节认知观念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因为求助者的朋友不多,所以鼓励其以写日记的方法找出生活和学习上令自己开心以及不开心的事情,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和想法。同时鼓励求助者多与宿舍人聊天。

会谈摘要:

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是让你很开心的呢?

来:很少吧!我觉得我基本都是在不开心中度过的,考试全班第一名时,感觉有点小开心,不过很快又不开心了,害怕没法保持。

咨:你觉得每次考试都拿第一才达到自己的要求? 来:是的。我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我不能成绩差。咨:那平时什么事会让你特别不开心呢? 来:想到自己处处不如人时,就特别地不开心。

咨:你会把你的这些开心与不开心跟别人比如家人或同学分享吗?

来:不会,我不能让他们知道这些。

咨:既然你不想让他们知道,那你可以尝试写写日记,把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记下来,如果能与宿舍同学或朋友分享的话就最好了。

第二步,引导求助者正确的认识内向与自卑的区别,求助者认为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影响其人际交往。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外向,认为外向的人就是积极乐观的。通过澄清内向与自卑之间的区别,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内向外向主要指人的精神指向,比较关注内心的是偏内向,比较关注外部世界的是偏外向。关注内心的人着力发展自我感,首要面对的是如何喜欢自己;关注外在的人着力发展能力,首要面对的是被人喜欢与被环境认同。当一个内向的人试图变得外向听时候,就可能会失去自我内心的安宁,也失去了命运的眷顾。并以实际生活中以及影视中内向但自信的人为例,使其认识到内向性格的好处所在。鼓励求助者列出自己的优点所在。

会谈摘要:

咨: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我很差,没什么优点。身边的同学都是多才多艺的,能力也很强。

咨: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来:觉得自己差,还有原因? 咨:那当然!如果自己真的差,那为什么差?如果自己是有优点的,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差? 来:我认为我是真的差,文艺不行,体育也不怎么样,没法跟其她人比。

咨:我发现你有很多优点,有礼貌,说话有条理,表达清晰,思维很好。

来:真的?(抬头看着咨询师)咨:真的!你身上还是有优点的,可是你为什么看不到呢? 来:我从来没发现自己还有这些优点,也没考虑过在自己身上找优点。

咨:问题就在这里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的,可是我们却没有发现。

来:你的意思是说,我对自己了解的不够? 咨:是的,可以说你对自己了解得很少。就算了解一些,也是片面的。来:了解很少?片面的? 咨:甚至是错误的。我们有时候对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偏差。

来:„„那我要怎样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咨:你回去认认真真地想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在一张纸上写下你发现的你身上的优点。

第三步,改善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因为自卑的原因求助者不愿与更多的接触,因为个性要强,追求完美,在归因方式上,倾向于内部归因,觉得是自己努力不够。这次咨询主要是告知求助者放松训练的过程,因其认真配合的态度所以鼓励其总结其他人人际交往的技能,鼓励其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因为求助者已经开始接纳自己并且遇事也能从积极的方面进行考虑,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求助者的实际行动。因此与求助者协商,咨询时间改为两周一次,给其自己帮助自己的时间。

会谈摘要:

咨:你现在对自己的优点有所认识了吗?

来:我还是觉得自己没多少优点,同学们都能歌善舞的,我啥都不会。一定要找优点的话,可能文笔还行。

咨:那你有没有把你这个优点发挥出来呢? 来:没啥好发挥的呀。

咨:你可以多写写文章,甚至投投稿什么的,你还可以加入《理工青年》等,去编辑校刊、系刊啊!这样你非但可以发挥你文笔好的长处,还可以在团队中跟人交流、合作,结下友谊。

来:我怕我做不好。

咨:你一定可以做好的,一步一步来,你先尝试写文章去投稿。来:那我试试吧!

第四步,鼓励来访者多与家人沟通,寻求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体会家庭的温馨。4.3结束巩固阶段(1次)

本阶段主要回顾咨询过程,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变化,收获。肯定求助者自己的努力,鼓励其不断完善自己。再次对求助者施测SCL-90并反馈测评结果:躯体化1.0,强迫1.2,人际关系1.8,抑郁1.4,焦虑1.6,敌对1.0,惊恐1.1,偏执1.2,精神病性1.1,其它1.5。结果表明,来访者的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

5.咨询效果的评估 5.1求助者的评价

现在的自己心里平静了很多,不会考虑太多还未发生的事情,而是专注于现在,遇到麻烦事时也知道跟同学聊聊,性格内向也有很多好处,比如说与人相处时善于倾听,能够理解别人,可以时刻反省自己,并做改进。5.2他人评价

辅导员反映来访者这段时间更为开朗,能参与班级活动,主动报名参加系里举行的英语比赛。室友反映来访者更愿意向她们敞开心扉,聊天时主动参与,不再像以前一样自己一个人坐着。5.3来访者社会适应状况改变

来访者能够自主的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心态较稳定,偶尔情绪不好急躁也可以自己调整了;与人交往不再紧张,上课老师提问不那么紧张。5.4咨询师的评估

回访和追踪的结果表明,基本达到预期的咨询目标。该咨询协助来访者接受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了自信心,使来访者学习和生活更加开心。5.5心理测验结果

SCL-90:躯体化1.0,强迫1.2,人际关系1.8,抑郁1.4,焦虑1.6,敌对1.0,惊恐1.1,偏执1.2,精神病性1.1,其它1.5。测验结果表明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以前的主要症状已得到有效改善。

6.结语

本次咨询是我工作以来咨询过程相对完整的一次,在把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新的收获和思考。现总结如下:(1)求助者来到咨询室时,手里拿着一张已经写好的材料,我一看里面有太多的不合理信念以及普通的事情。但对于求助者来说这些都是困扰她的问题,对于其他人来讲的小事情在求助者看来却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大事情。所以此次咨询收集一般的资料,通过共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理解是良好咨询的第一步,这远比任何的咨询技术重要。

(2)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但在咨询的过程中我认为需要让求助者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有更多的机会来巩固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学习使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情绪行为反应。只有当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时,咨询才算达到目的。如果求助者建立的合理认知不运用在实践当中,任何咨询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与求助者协商咨询改为两周一次,引导求助者自助。

(3)认知疗法即要纠正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这就需要咨询师对该事件有良好的认知方式,这样才能指导求助者。但在运用此治疗法时我发现很容易陷入“说教”状态,导致我和求助者的地位变得不平等,违反了平等原则。于是在督导的启发下,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注意避免“说教”,而是启发求助者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找出正确的方法,并对其想法表示肯定,巩固良好的咨询关系,增进良好的咨询效果。

(4)由于第一次做长期咨询,面对求助者偶尔反复的情绪,内心会有一种挫败感,这需要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这种反复情绪要接纳并耐心引导求助者运用之前咨询所获来自行分析目前的状态,找出释放不良情绪的合理途径,维持良好的咨询,增进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 Robert L.Leahy 著,张黎黎等译.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郑日昌等主编.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心理咨询报告【篇9】

摘要:

本案例是一例大四女生由于学习问题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报告。该求助者自小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在前二考试失误后,受学习压力以及家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认知偏差,总是担心公务员统考通不过,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出现躯体化症状,影响到学习,因而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咨询员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观念,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恢复了正常的学习。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陈某,女,23岁,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大四学生,身高1.69米,体重52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独生女,联系方式:xx。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面带愁容,说话时条理清晰、表达完整,意识状态良好,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在谈到学习问题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二、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整天都在担心自己公务员统考通不过,会让父母失望,焦虑、心慌、入睡困难,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一个月,加重1周。

三、咨询员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求助者一个月前在英语四级统考中没通过,父母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开始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四、求助者背景资料

(一)个人成长的自我陈述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母亲是电业局员工,父亲是公务员,他们关系不错,对我也很关心。爸爸平时很忙,家里事情主要由妈妈承担,但是只要有空,他就会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妈妈是个很要强的人,她们单位的同事之间经常比谁家的孩子毕业后在哪里工作了,谁家的孩子又考上公务员了,所以她对我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格。

(二)一般现状的自我陈述

“一年前,我升入了大四,感觉自己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尤其在后半学期开始以后,晚自修结束后,我又给自己增加了半小时看书时间,因为毕竟离公务员统考没几天了。

一个月前,我还参加了英语四级的统考。因为平时老师、父母就反复强调英语是很重要的,四级通不过是不能毕业的,这是硬性指标,所以我非常重视,在考试前一晚仍旧复习到很晚,但是英语四级考试还是没通过。

五、心理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一)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根据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来访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情况是相统一的,心理活动内在协调统一,人格相对稳定,求助者自知力完整,主观感到痛苦,主动求治,可排除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二)根据观察和他人反映:求助者个性内向;智力水平正常;谈话涉及到学习问题时,伴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情绪;情绪低落且不稳定;表达完整、主动求助、无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通过对同学的调查反映,该同学自主意识强,学习比较努力,不太外出玩,同学关系还可以,有时情绪低落,会一个人发呆。

诊断依据:

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的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六、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学层面:来访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感染、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严重头部外伤史;14岁来月经,现年23岁,正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易波动。

(二)社会与环境层面:考试失误后,丧失了信心,对考试产生了恐惧;父母期望值较高,在她出现失误时,予以了严厉批评;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一旦失败就受不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缺乏正确指导。

(三)心理层面:个性方面:从小听话,敬畏父母,不善交流;对自己要求严格,事事做得尽善尽美,害怕失败,考试失误为诱发因素,且有较持久的负性影响。

七、治疗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治疗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结合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通过与求助者和家长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和有效的行为模式,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树立学习信心。

2、终极目标与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个性,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二)所依据的理论

本案例主要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三)所应用的技术(或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四)拟实施的步骤

第一阶段:

(1)向求助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对于求助者所提的问题,暂不作确定答复,帮助求助者探寻心理矛盾,创造有利于自我成长的氛围;

(2)鼓励求助者情感的自由表达;

(3)布置家庭作业:思考统考通不过的原因,认知统考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

(1)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2)与求助者一起分析统考未通过的原因和产生考试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以及她的思维及行为定势;

(3)引导其了解统考的意义,分析统考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重新调整学习期望值,不要定的太高,要正视现实,对自己的学习和统考做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4)疗效的产生。当求助者已能有所领悟,咨询工作就转向引导求助者将合理的认知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第三阶段:

(1)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2)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

八、总结

(一)需改进和肯定方面

咨询时主要侧重于求助者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方面,但与求助者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交流不够,应该在家庭教养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

与求助者的关系建立较好,取得了求助者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了求助者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使得交流亲切、顺利。

(二)经验总结

求助者的智力水平及领悟能力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仅仅是接纳和理解还是不够的,在其正性情感和自我评价呈现时,如果有及时恰当的赞许可能更好。

心理咨询报告【篇10】

家庭治疗案例报告标准格式

一、标题、摘要: 标题

一例什么咨询案例报告(如:一例婚姻适应不良咨询报告、一例强迫症行为疗法案例报告)摘要:(150字)

基本模式:咨询员运用XXX疗法,针对一例XXX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的XXX得到了基本的解决(或控制),基本上达到了咨询的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证明XXX疗法对XXX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二、一般资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1)性别、年龄、出生地、出生日期。(2)职业、收人、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

(3)宗教信仰、民族、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

(4)现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商业区、工业区、农村城乡结合部、文化区)、联系方式。2.求助者生活状况(1)居住条件。

(2)日常活动内容、活动场所。(3)生活方式和习惯。

(4)近期生活方式有无重大改变。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述:

当事人求诊的核心问题/症状及持续时间。

例: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两个月,伴食欲不振。加重一周。注意:要能体现出求助者问题的所在,要合理。个人陈述:

较为详细地陈述求助者问题的发生原因、情绪反应、生理及心理上的反应、社会功能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问题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防御方式、有没有曾去咨询或治疗过等情况。注意:以上内容将是你初步诊断的直接依据,因此,应尽可能详细。

四、既往史:既往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经历

五、婚姻家庭及社会生活

1、婚姻家庭

(1)一般婚姻状况(自由恋爱、他人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

(2)婚姻中有无重大事件发生,事件原因中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

(3)家庭组成成员,对家庭各成员的看法,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分工,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4)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原因,原因中有无道德、文化因素。2.工作记录

(1)对工作的态度、兴趣、满意程度。(2)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何在。3.社会交往

(1)社交网以及社交兴趣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2)与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几个。

(3)能给予求助者帮助的人和求助者帮助过的人有几个。(4)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责任感。(5)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何。4.娱乐活动

(1)最令求助者感到愉快的活动。

(2)求助者对愉快情绪体验的描述是否恰当。

六.个人成长史

包括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重大生活事件及现在对它的评价。(所述要与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有关,特别是与其根源有关的。)有无精神病史(或家族病史)

七、咨询师和他人观察(或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

包括: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工作与交往功能状况、心理测验结果、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及求助者亲友等陪伴者反映的情况、其他方面搜集到资料。

也可以扩展到感知觉、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意志、情绪反应等方面。

八、病因分析 生物学原因 社会原因

认知(或心理、精神)原因(以上因素不可缺少)

防御机制的分析(如果有就进行分析)

九、评估与诊断

1、评估包括确定造成当事人问题的关键点的分析、当事人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的确定、心理发育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评估、病态信念的评估等。

2、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要清楚地表示是什么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单独占一行。

如: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情绪不良,一般心理问题-离婚后情绪不良

3、鉴别诊断:

分别简要列出需鉴别的疾病及主要依据。一般可从—— 精神病的鉴别 重性心理问题 焦虑症 抑郁症

或其它病症角度考虑并鉴别分析

十、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目标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或近期目标、长远目标。例:协助求助者解决离婚问题。

方案包括:制定方案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制定的?

内容包括:咨询目标的确定;运用的主要咨询方法的原理及技术要点;咨询师和当事人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咨询约定时间、咨询次数;费用标准等。注意:

方案的制定是双方协商确定的,不是咨询师单方面确定的。

要注意所选用的方法与案例的情况相关、有效、可行的,其咨询效果是可信的。如:针对儿童的问题运用了精神分析法是不可行的。

十一、治疗契约

1、治疗的总疗程、频率、间隔;

2、治疗地点;

3、收费及其交费方式

4、预约与取消预约;

5、电话及其使用;

6、保密与伦理问题;

7、紧急情况的处理;

8、非正常性中止治疗;

9、转诊

十二、咨询过程

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与完成情况。(注意咨询阶段划分的依据)

每次咨询的任务、方法、过程等。应记录最主要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可用摘录部分精彩的对话反映咨询的技巧。注意事项:

1、咨询次数不等于咨询阶段,特别是“咨询阶段”,一般至少要安排两到三次咨询完成比较合理。

2、每次的咨询要有一定的内容,不能抽象地概括,如果能在每次的咨询过程中均有对话摘要更好。

3、咨询过程应与所选用方法的基本程序相吻合,而不是自己主观臆造出来的。咨询过程是按照咨询阶段进行的。

4、在咨询中使用了心理测量,必须说明是根据求助者的临床症状、求助者表示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实施的。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求助者症状的程度,同时,也是诊断的一个依据。测量数据必须属实。

注意:不是任何案例都要通过心理测量来诊断的。

十三、咨询效果的评估

主观性的评估:求助者自我评估、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客观性的评估:家人或同事同学评估

科学依据的评估:心理测验的比较。

重要说明:

1、案例报告当中不能有暴露求助者真实身份的信息(如姓名、住址、现在的工作单位等),2、如果由于咨询过程当中上述有关信息未收集完整,请尽可能补充。

3、提供案例总的咨询时数在15-20小时以上。

4、求助者咨询过程中的有些信息,咨询师可以在汇报案例的过程中口头补充说明。参考资料(尾注):

可以是某专家的著作。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版次、页号等。

注意:《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不可以作为参考书籍,其他的教学书籍、科普杂志等均不可作为参考。

心理咨询报告【篇11】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报告题目: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

姓 名:马洋洋

所在单位:集宁区光明街小学

一例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 目前,痴迷电脑游戏的现象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发生率比较高,出现的问题也较多。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一旦上瘾,就会难以自拔,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网络成瘾 认知疗法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马洋洋,男,我校六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父母忙于工作,照顾孩子比较少,由其姥爷姥姥照看,老人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子。

该生语数外几门功课都有过不及格现象,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偏下水平,性格有点内向,但言语表达清楚,喜欢玩电脑游戏,见了电脑眼睛就发光,操作电脑灵活自如。

2.个人成长史

该生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滑坡,五年级时,家里买了一台新电脑,同学约他玩电脑游戏,他便偷偷地装上了游戏软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学校里,他上课听不懂,而且不遵守纪律,但无品行方面的问题,他想继续混下去,直到小学毕业。家长很着急,但对电脑痴迷也无较好的解决办法。以前老师认为他学习差主要是记不住,还感觉他心理健康方面有点问题。

他痴迷于电脑游戏,痴迷的程度为每天玩游戏好几个小时。如果不玩会出现焦虑、心慌、坐立不安等,同时还有不愿意上学或逃学等心理行为。

3.心理测查结果

SCL—90:选择1-5级的五级评分,总分195,抑郁3.5,焦虑3.3,躯体症2.9,人际关系2.7,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SDS:65(标准分)。SAS:60(标准分)。

二、主诉

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玩网络游戏的情况持续达一年以上,近三个多月情绪低落,焦躁,失眠。

三、观察、他人反映及资料收集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

马洋洋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班主任反映:

精神状态倦怠,痛苦,烦躁,无奈。

父母反映:

马洋洋最近情绪不太高,因为过分沉湎于网络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每日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有5天,并已持续一年以上,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最近三个多月,整个人没精打采的,晚上睡不着觉;有时失去了理性,于是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四、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诊断

(一)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症状能自知,内心感到痛苦压抑,能主动寻求帮助;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该求助者可排除重性精神病。

(二)问题主要表现:

1.语言、思维清楚,智力水平偏高,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2.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劲头不足

3.性格内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方式

(三)初步诊断:

马洋洋患有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网络成瘾综合症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

五、心理咨询目标

(一)最终目标:

协助马洋洋调整认知,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增强他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

(二)具体目标:

1、弱化“网络游戏成瘾”, 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性网络游戏成瘾症的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此症状和行为的消失。

2、缓解情绪,改善睡眠;改变不合理认知。

3、用SCL—90评估马洋洋的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人际关系等的改善程度;用SDS、SAS评估他焦虑、抑郁情绪的减轻程度,使抑郁、焦虑分数降低至正常范围。

六、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理论:

(1)认知疗法: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会谈话,使马洋洋认识自身的问题是因为错误的歪曲认知造成的;通过改变马洋洋对网络游戏的认知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中对自动性思维的错误观念进行验证。

原理: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咨询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2)阳性强化法:家人对马洋洋达到要求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原理:“行为主义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要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

2.咨询时间和安排:

每周一次咨询,每次50分钟(首次和最后一次时间为90分钟),共8次

七、心理咨询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心理咨询):

①时间:2012年3月16日

②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探寻改变的意愿。

4、找出马洋洋当前急需解决的目标。③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④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与本人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使刘凯得到充分的渲泄,释放内心的焦虑与冲突。

3、指导他作相关的心理测验,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本人;结合问题行为做出初步分析,让他了解问题行为的成因。

2.心理干预阶段:(四次心理咨询)

①时间:2012年3月23日24日;4月8日与12日

②目的:与马洋洋本人签订行为契约;明确各方的权力、义务;咨询对马洋洋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

③方法:会谈法、认知疗法

④过程:

1、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以改变、消除网络游戏成瘾所致的不良行为,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

2、与马洋洋家人以及本人共同商定行为契约,明确各方权责后签字。

3、布置家庭作业:记录此次咨询对自己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⑤行为契约内容:

第一步:目标选择。为了我的健康和工作我必须告别网络游戏。我的目标是10周内完全摆脱网络游戏。第二步:对目标行为的监控。(1)目标过程的选择

周一到周日:每天6:30起床,21:00上床睡觉;吃完晚饭与家长交流学习情况。

周六和周日:准许用电脑2-3个小时,第一周每天可以上网1小时,地点在家里。第二周每天可以上网半小时,地点在家里。(2)基线水平评定:目前平均每天网络游戏时间5小时以上。

(3)对过程和目标有关的行为进行记录:每天写完成目标的感想并且由家长签名证实记录的真实性。

第三步:改变环境事件。在家里的墙上贴留言条提醒自己专心学习;把电脑搬到家长的房间并设置密码。

第四步:获得有效结果。

3.结束咨询巩固阶段:(三次咨询)

第六次咨询与第七次咨询

①时间:2012年4月19日与4月26日

②目的:

1、及时了解马洋洋实施行为契约初期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指导他或调整行为契约;

2、使他能更自由的接纳自我的经验,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

3、反馈咨询作业并分析:是他核心的错误观念导致了他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帮助他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学习和生活。③方法:谈话法、阳性强化法、认知疗法。

④过程:

1、马洋洋与咨询师分享实施行为契约后的感受;

2、讨论每周心得中反映出他内心的变化。

3、帮助马洋洋接纳自我的变化,要求他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写心得。第八次咨询

①时间:2012年5月10日 ②目的:评估咨询效果 ③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④过程:施测SDS、SAS、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马洋洋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他的认知过程与行为的改变对自己和家人是怎样的影响。

八、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本人和其他人的评价

1、马洋洋情绪明显好转,自述“可以控制自己不玩网络游戏,睡眠状 况得到改善,心境平和,不再烦闷,愿意与家人老师和同学沟通了,学习动机也变强了。”

2、家长说:“在家里能主动干点家务活,睡眠恢复正常,情绪稳定,心情好转了。”

3、老师和同学们说:“不玩网络游戏了,恢复以往的精神状态,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二)、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了解马洋洋本人目前状态稳定,精神面貌较初访时大有好转,玩网络游戏失控现象、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控制,睡眠状态良好。咨询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三)、心理测验评估 施测SCL-90、SAS、SDS;

1、SCL-90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2、其咨询效果用总分的减分率评估:因为≥25%为有效,咨询前总分195,咨询后总分125,减分率为36%,可以说是有效咨询。

3、SAS标准分35分,SDS标准分45分,标准分数恢复正常。

综合评估说明求助者马洋洋的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金百利.扬、《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4)汪新建,当代西方认知一行为疗法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3期,25-30.(5)汪向东、王希望、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6)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90-192.

心理咨询报告【篇12】

小宇轩,男,汉族,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身高1.1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主要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学至今症状持续四个月。【求助者主诉】

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自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可是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这个孩子依然天天哭,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影响课堂纪律。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期中摸底检测中刚及格。【个人成长背景】

小宇轩是独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经医生全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个孩子,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一旦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哭就发脾气。【咨询师一般印象】

这个孩子是被班主任领进咨询室的,衣着整洁,一脸的不情愿,对话中眉头紧锁,目光始终不愿正面与对方接触,总是左顾右盼,语言清晰但十分简短。对咨询表现的极不耐烦。【分析与诊断】

(一)孩子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爱哭。

2、身体状态:爱发脾气,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只有一个好朋友,不快乐,影响别人学习,需要帮助。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这个孩子表现出爱哭、任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控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几个月,而且症状有减轻的倾向,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这个孩子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生重病。

(2)社会支持:家人对他的过分溺爱。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2)认知原因:大家都必须围着我转,我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大家必须关心我。【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的一面;(2)改善孩子情绪低落、爱哭的精神状态;(3)帮助孩子改变现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咨询方案】

(一)方 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孩子倾诉,收集临床资料,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孩子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不良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孩子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4、最后一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不良情绪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咨询师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给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随时、随地、主动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并且教给孩子及父母学会了自信训练和放松技巧。【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孩子的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一天之内哭的次数明显减少,能坚持上好数学课和体育课,能走出教室做课间操,有了更多的好朋友,基本上适应了学校生活。

心理咨询报告【篇13】

一、一般资料

1、基本资料

李某,女,19岁,大一学生,身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偏胖。最近烦躁,总是失眠,容易发脾气。不能静下心来做事,当别人交谈时,总忍不住偷听,担心别人讲自己坏话。上课不能集中听讲,快接近期末考试了,却总是看不进书,害怕自己考试不及格,被别人瞧不起。自己看不进书时,看到别人看书,有莫名的敌意,故意说些难听的话,与同学发生纷争,事后非常后悔。个人感觉非常烦恼,故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2、既往生活史和当前生活场景

李某父母健在,她是家中独生子女,家族中最小的孩子。虽然家境一般,但父母很宠爱她,她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家族中的长辈都很喜欢她,与哥哥姐姐闹矛盾时,家中长辈都比较偏袒她。李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三时因为压力过大,导致高考前生病,影响了高考发挥,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考取了一所普通大学,但又好面子,不愿复读。

李某上大学后,大一上学期竞选班委失败,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虽然也很努力备考,但未取得理想成绩。大一下学期,因为忘记打扫寝室,其中室友王某埋怨了几句,虽然当时心里不舒服,但马上打扫寝室。有一天上早自习,王某最先出门,大家让王某占座位,李某到教室发现王某座位没占够,自己没有座位,李某无奈去另外找座位。早自习下课后,李某问王某为什么没给自己占座位,王某解释自己来时只能占到这几个座位,所以没占够。李某觉得很生气,觉得自己对王某很好,但王某总是针对自己,不够朋友,和王某吵了起来。事后,两人和好,但李某总觉得没有以前相处自然,并同时觉得其他室友对自己也没以前那么好了。最近快期末考试了,李某想认真复习,考取好成绩,但总是提不起精神,静不下心。害怕自己考不好,又想起最近和室友的纠纷,非常难过,烦恼,以致连续很多天失眠。

二、病例

A.确认信息:李某现年19岁,大一学生,住学校公寓,有5位室友。B.主诉:李某因焦虑和烦躁寻求治疗。

C.现病史:李某因最近烦躁,总是失眠,容易发脾气,且不能静下心来做事,出现焦虑和烦躁情绪。首次诊断评估如下: 情绪症状:焦虑、烦躁、难过

认知症状:难以集中注意力、有轻度灾难化,对自己贴不好的标签 行为症状:有轻微攻击行为

生理症状:哭泣、无法放松、入睡困难 D.精神病史:李某此前没有精神疾病史。

E.个人史和社会史:李某父母健在,她是家中独生子女,家族中最小的孩子。虽然家境一般,但父母很宠爱她,她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家族中的长辈都很喜欢她,与哥哥姐姐闹矛盾时,家中长辈都比较偏袒她。李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三时因为压力过大,导致高考前生病,影响了高考发挥,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考取了一所普通大学,但又好面子,不愿复读。

F.既往史:李某没有任何影响心理功能和治疗过程的健康问题。

三、个案概念化

A.促发因素:李某上大学前一直很优秀。在高考失利进入大学后,竞选班委失败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其变得焦虑和易激惹。焦虑可能降低了她的学习效率,易激惹使得她与室友关系紧张。B.当前认知与行为的横断观点:当前一个典型的困难是李某过分自我否定。当李某的行为不被他人认同时,会出现这样的自动思维“是不是我不够好,她们都不认同我,我真是太失败了!” C.认知与行为的纵向观点:李某总是有一种轻度的倾向——认为自己应该做好每一件事,并得到他人的认同。虽然李某在某些方面很优秀,但她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别人的认同对于她非常重要,因此她形成了某些假设“如果我努力做得很好,她们肯定会认同我,如果她们不认同我,肯定是因为我不够好。”

D.优势和长处:李某是一个开朗,爱交往,并对人真诚。她对自己的不合理行为有一定认识,但往往不可控。她的治疗动机很强,并且有能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E.工作假设(概念化总结):李某高中以前的生活都还是很顺利的,但是她比较敏感,对自己要求过高,有完美主义倾向。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1.李某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亲戚的疼爱。2.李某成绩一直很优秀,没有经受较大的挫折。3.李某需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到别人的认同。因为李某一直很优秀,同时家人也对她十分宠爱,使得她也自我要求很高,不允许自己犯错,并且很在乎他人的看法。当李某遭遇一些挫败时,同时他人没有给予一些安慰时,她就会倾向的觉得自己很失败,并且对自我进行否定。

李某经历了高考失利,对于她而言,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同时进入大学后,李某又在大一上学期经历了班委竞选失败和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这让她对自身已经有了自我否定的倾向。大一下学期与室友的一些摩擦,让她的“我很失败”这个核心信念被激活。她变得越发焦虑,对于他人的认同更加关注,同时又害怕听到他人的否认评价,因此变得易激惹,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紧张。

四、治疗计划 A.问题清单: 1.害怕考试失败 2.和同学关系紧张 3.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4.轻度的自我否定 5.入睡困难 B.治疗目标:

1.恢复正常自我认知

2.练习基础的认知工具,思维记录表等 3.减少与同学的摩擦

4.减少其焦虑情绪,使其能专注看书 5.使其能正常入睡 C.计划治疗:计划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帮助李某对自动思维做出的反应,来减轻她的焦虑和烦躁。通过布置家庭作业,让其认识到情绪与思维的关系,以此来调整她的思维,改变她的情绪,以此来解决问题。通过矫正中间信念来培养李某对自我有客观、正确的评价。D.治疗过程: 1.治疗关系:李某比较容易参与到治疗中,她认为治疗师有能力,能理解她。2.干预与流程

2.1通过情绪思维表帮助李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受思维影响

2.2训练李某用标准的认知工具对自动思维做出反应(这样可以使李某认识 到自己功能不良的、歪曲的逻辑,从而减少其焦虑与烦躁的情绪)

2.3让李某进行行为实验,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假设。这会减少李某的主观自我不认同感,增强自信。

2.4帮助李某安排时间计划表 2.5进行直接的问题解决 3.阻碍:无

4.结果:从开始治疗到治疗三个月后,李某的焦虑逐渐减轻直到彻底的痊愈,失眠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心理咨询报告【篇14】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熊红英 身份证号:***843 所在省市: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 所在单位:三角小学

一例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三角小学、熊红英

摘要:求助者袁某,男,16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难得与他们见上一面。近一个月来爱打架,与同学关系相处不够融洽,作业书写潦草,偶尔有旷课现象。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逐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个月后随访,求助者情绪好转,并与大家和谐相处,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袁某,男,16 岁,中学七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良好。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11个月走路,12 个月说话,没上过幼儿园。

二、主诉与个人自述

主诉:近一个月心情烦躁,对学习不感兴趣,感觉不到爸爸妈妈地关心,同学关系紧张。不开心,不想学习,还很讨厌英语老师。

个人陈述:我很好动。一天上英语课,我和后面的同学玩耍,他碰了我一下,我大叫了一声。以此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老师很不高兴,说我搞恶作剧,打断他的思路,当全班同学面骂我。我反驳不是我的错,情绪因为激动,就顶撞他,还和老师动手。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说我是坏学生并把我赶出教室,我感到心里委屈,从此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跟老师作对,课堂上恶作剧,把正常的课堂秩序打乱了。班级没有人愿意跟我坐,我也没有玩伴,很孤立。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大方,目光上方斜视,讲话比较急促,神情显得很焦急,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语言通顺,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但说到学习情况时,显得更加烦躁。尤其回避其老师。在爷爷陪同下求助。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既往身体和智力发育均正常,无器质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家中排行老大,有个弟弟。平时性格较外向,好动敏感,个性要强,做事追求完美,朋友不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是爷爷奶奶监管,老

人家对孩子非常溺爱。因怕孩子受人欺负,爷爷奶奶总是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但父亲很严厉,一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就以粗暴的手段,进行干涉,把所有的责任让孩子承担,求助者对父亲怀有恐惧心理,不敢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跟父亲说,怕受到更为严重的惩罚。母亲偶尔来电话询问其成绩。这段时间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他不敢跟母亲说自己的状况,怕批评指责。亲子关系不良,妨碍了父母与其的正常沟通,因此家长无法得到孩子近期的厌学信息。

四、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性。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助,表述中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出精神病性问题。

(2)该求助者出现的焦虑、回避、烦躁,与现实处境相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烦躁,仅限于老师,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尚未泛化,持续时间两个月内,社会功能影响不大。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生理原因:16岁,男孩。社会原因:

① 家庭中父母关注太少。

② 同龄朋友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心理原因:

①个体心理素质不良,有厌学情绪。

②爱的缺失,被爱和个体尊重的需要,近阶段出现焦虑、回避。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过与求助者及监护人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营造爱的氛围,让求助者体会到家的温暖;减轻焦虑,建立信任感,稳定情绪,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家长协助求助者改善其当前人际关

系;改变学习态度。

2、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满足爱和尊重的需求,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指导求助者掌握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实现心理健康成长,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针对本案例,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咨询原理如下:

通过学校、家庭的配合,营造爱的氛围,同时引导求助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的爱,使其感到安全,找到归属感,体会到来自大家的爱和尊重。

① 咨询方法: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加以矫正

②咨询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原理: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其特点是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2、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及监护人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力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 50 分钟,共五次。

4、收费:免费。(本咨询室为学校机构之一,对本校学生免费)

七、咨询过程

1、咨询方案:咨询进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社会认知,改善当前人际关系,端正学习态度;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健康模式。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评估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第 1、2 次咨询)目的: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心理分析、诊断,确定主要问题,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用开放式提问与求助者交谈,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其尽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受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咨询会谈内容摘要:

咨询师: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求助者:有啊,不然找你干嘛。我很烦,不想读书了。你帮帮我。咨询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求助者:爸爸妈妈都不爱我,很少过问我的情况。咨询师:你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你,是吗? 求助者:是的。咨询师:怎么不爱你? 求助者:(沉默)

咨询师:你能具体说说他们怎么不爱你了?

求助者:他们就知道在外打工,不管我。咨询师:你认为他们外出打工就是不爱你?是吗? 求助者:是啊。

咨询师: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打工吗? 求助者:我知道,赚钱我读书。咨询师:那,他们是爱你还是不爱你?

求助者:(笑)好像是爱我的,为我赚钱哦。可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和同学们关系相处也不是很融洽,感觉他们都瞧不起我。咨询师:你认为同学也瞧不起你?

求助者:他们不跟我玩。可我很想和他们在一起。咨询师:他们为什么不跟你玩?

求助者:不知道,可能是我不听话,爱打架吧!还有学习也不好。咨询师:你和老师关系怎样? 求助者:(沉默)

咨询师: 我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成绩不如以前不仅仅是你个人的原因。落后是暂时的,只要你树立自信,认真学习,不懂的问题多向老师请教,我相信你会很快赶上来的。多和同学们一起,会很开心的。

求助者:嗯,可是我现在都没有劲学习,心烦意乱的。一到学校,就不开心。到家也一样。咨询师:怎么会这样呢?

求助者:爸妈不在家,家里冷冰冰的。咨询师:你感到家里缺少温暖,是吧?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可以和爸爸谈谈你的内心想法。叫爸爸妈妈俩留个人在家管你。在我们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主动地适应环境变化。你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相信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你现在的情绪是你的认知不良所致。我们先从改变你的认知开始,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为目的。你看行吗? 求助者:好吧。

(3)同时向监护人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确定咨询近期和长期目标;

(4)将交谈结果反馈给父亲及受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监护人与受助者认识并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对求助者及监护人进行心理学教育。

(5)布置咨询作业:

a.让父亲学习与演练与求助的沟通。

b.父亲与老师去谈谈受助者的情况,让老师增加对受助者的了解,多关心受助者,让他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友爱。

c.让受助者观察班上人缘最好的同学是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的。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社会认知,改善当前人际关系,端正学习态度;(第 3、4 次咨询)

第三次咨询目的:了解沟通效果。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受助者沟通效果,父亲与老师谈了受助者的事,老师在理解受助者的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受助者、并让同学主动邀请受助者一起玩,让受助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已逐步开始融入集体,其作业比以前进步了许多;

(2)与受助者人缘最好的同学谈如何与同学交往,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第四次咨询目的:整理反馈信息,指导如何正确评价他人。

方法:会谈 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作业”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父母说对受助者采取赏识教育,让父母与受助者体验到沟通的融洽,常常与受助者沟通;

进一步分析受助者的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老师及父母;

布置咨询作业:和父母逛街,做游戏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第 5 次咨询)目的:收集反馈信息,指导制定行为目标。方法:会谈

过程:

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4)进一步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通过咨询,受助者渐渐和父母、老师、同学的沟通积极有效,情绪趋于稳定,生活开始阳光了,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人,而是有人关爱的孩子;

2、其父母感觉受助者有了明显变化,能主动跟人打招呼,有时会陪小弟弟玩一会,遇到困难会向父母求助,老师反映受助者在学校几乎不与同学发生冲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有时还会主动帮助同学,情绪冲动的时候明显减少了。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受助者能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和尊重,个体的第三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改善了偏激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环境适应性,危险感逐步消失。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 许又新 《神经症》(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年

心理咨询报告【篇15】

摘要:

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升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咨询结束后半年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

大学生、适应不良、案例报告、认知疗法

1、一般资料

李某,女,19岁,大一新生,独女,家住湖北省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均为公务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身高1。62m,体态中等,无不良嗜好,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生活,之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内务及自立能力较差。内向,敏感,争强好胜,对自己要求严格,成绩一不如别人就会郁闷好几天。与同寝室的同学关系紧张,很少与她们交往,平时经常为琐碎小事而与其产生矛盾。做事喜欢暗里和别人较劲。曾竞选过班干部,因得不到同学的支持而落选。

近半个月来感到压力大,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曾到校医院检查过身体,确认躯体没有疾病。感觉在这所学校学习没意思,想退学回家复读,争取明年考更好一点的大学。在老师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针对她的情况,我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0—4分的五级记分制,了解她的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2。48,其它因子平均小于1。26。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自入学以来,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梦想逐渐退去。特别是近两周来,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学习时注意力老是分散,没有交到什么朋友,经常感觉到心烦意乱的,很郁闷、孤独,饭量减少了许多,晚上经常失眠,很后悔来这所学校读书,一心想着退学。

个人陈述

当我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全家都非常高兴。可一想到要远离家乡,到那么远而陌生地方读大学,还要独立面对将来的生活,自己心里感觉非常恐慌。爸妈告诉我:面向成人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独立生存,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出去锻炼一下了。

我本来是一个很好强的女孩,无论在哪方面都要去争个第一,但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自己表现得很不如意。这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他们课下交流的时候常常用本地方言,我基本听不懂,也难以参与进去。平时回到寝室,舍友们原本都说说笑笑的,一见到我来就都不说话了,好像都在避着我一样。周末她们都去市里逛街购物,也没有人叫我。大学的课程也比高中时多,而且还挺难的,每天的功课都让我喘不过气来,最难的是我第一次住校,衣服也不会洗,问同学也不太好意思。真想回到以前的学校,那是一个很单纯的'环境,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冲突!哪像在这里,人情世故那么多,有些同学说话曲里拐弯的,让人难以理解。

我现在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心里非常孤独、苦闷,很想回家重新复读,明年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或许会有大的改变。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情况

李某自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低着头,两臂夹紧,双手蜷缩,眼神迟疑,声音微颤。服装多以深色为主,身体健康,否认曾患过重大躯体疾病。

据辅导员介绍,该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集体活动不积极,在内务考核中扣了很多分。学习还很努力,但个性直率,在寝室里经常跟同学发生矛盾,平时不值日,对谁都有意见。在宿舍呆的时间比较长,喜欢一个人看书、听音乐,不爱和同学聊天,经常错过吃饭时间。前一段时间的班干部竞选,没有一个人投她的票,对她打击很大。

4、评估与诊断

通过会谈和观察,做出评估如下:

1、资料来源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态度诚实,前后一致。

2、目前求助者智力正常,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有轻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兴趣下降。

3、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来访者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对其疼爱有加但缺少对其大学生活适应与否的高度关注与指导。大学新生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性格各有差异,极易产生交往障碍,很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理解与支持却得不到。

3、心理原因:第一次的集体生活让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她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间的关系,不能正确进行归因,无法正常进行人际沟通,产生种种矛盾,且不知道如何面对和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的现象,因此产生了悲观、退缩的想法,加重了心理负担。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求助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该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与人际关系不适因素有关,因持续时间不长,内容没有泛化,心理痛苦却前来主动就医,社会功能没有受损,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谐调,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像的神经症”与初始事件身不相关,出现泛化的和回避,持续时间长,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状态,但没有泛化和回避,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想,且持续时间不到1个月,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罪、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且病程持续时间短,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从反应强调是否泛化,社会功能影响程度、病程等方面看,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关系)

(2)偏激思维和交往不良倾向。

(3)生活自理能力差。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认知,重新进行归因分析,评估情绪等级,完成他人支持;指导求助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减轻痛苦,降低焦虑。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6、咨询方案制定

首先向来访者讲清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原理,并采取如下步骤:

1、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正确认识大学与以前中学处境的不同及其意义,帮助她改变以前错误的认知;

2、与她共同分析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指导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指导她学会解决自我情绪问题,遇到情绪问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在咨询之前,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来访者介绍了双方的责权利,并商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一小时。因为学校把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作为老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所以学生不需支付费用。

7、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6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诊断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1、2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方案。通过这两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2、咨询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3至5次,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行为,增强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通过这三次的咨询基本达到了目的。与同学有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浓厚,在期末考试中,来访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结束与巩固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6次,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解决了心理问题,通过这个阶段监督来访者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结束心理咨询。

8、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的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感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能顺利地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事务,各方面都感到的心应手,学习成绩也很满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估

在随后的随访中,来访者辅导员老师反映,来访者现在情绪比较稳定,学习也比较努力。班上的同学反映,每天看到她乐呵呵的,很有亲和力,学习也有计划性,上课非常专心,大家都觉得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3、求助者前后心理测验比较

心理咨询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1。32,已基本不存在焦虑问题。

4、咨询师的评定

通过咨询我发现她的情绪比较稳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半年后随访,情绪很稳定,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