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43岁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村医蓝云一名普通的村医,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坚持带病行医,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后无人给村民看病,又送妻子到卫校学医,继续为群众看病……在医疗卫...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 学习村医蓝云同志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学习村医蓝云同志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2022-03-02

学习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在活动结束后产生了一些感悟,我们会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活动心得可以反映自己一段时间的思想状况,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活动心得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学习村医蓝云同志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43岁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村医蓝云一名普通的村医,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坚持带病行医,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后无人给村民看病,又送妻子到卫校学医,继续为群众看病……在医疗卫生的最基层,用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付出做起了人民生命的“守护神”。蓝云的先进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在河池掀起了学习先进典型,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热潮。蓝云同志心系群众,以大局为重,身患绝症后仍以顽强的毅力穿行在大化之间,含辛茹苦救治病人,表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当我坐在电视机前,我内心是何等的感动:当我们与家人团聚,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种种便利时,在大山的那一边,有多少人忍受着不堪忍受的贫穷与苦难,蓝云医师在那样贫困的环境中扎下了根,奉献自己,服务他人,多少次在山间独行,多少次在暗夜中行走,有了他,村里少了死在送往乡卫生院路上的小孩与老人,有了他,村里的人们不再为疾病担忧害怕,他就是他们的守护神,是最无私的白衣天使。蓝云的先进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在河池掀起了学习先进典型,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热潮。蓝云同志心系群众,以大局为重,身患绝症后仍以顽强的毅力穿行在大化之间,含辛茹苦救治病人,表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党的队伍里有着这样一个为国家为人们坚贞不移无私贡献的优秀农民医生,他的故事传遍山城,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究竟是什么让他长期“冲在一线”面对艰难困苦不畏惧?是什么让他为救死扶伤坚守执着?是什么让他扶危济困慷慨相助?又是什么让他身患重病却对本职岗位不离不弃?蓝云同志之所以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在于他心系民情,为民解忧,倾心付出,服务群众不摆架子、从不放弃。蓝云同志为了帮助山里贫困百姓看病,四处奔走、日月兼行,积劳成疾,但出色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仅仅是牢骚抱怨、推脱逃避,往往无济于事,难有收效。蓝云同志的诸多事迹都告诉我们,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耐心。而这正是我们年轻工作者必需的品德要求。

当我看到蓝云身患重病还冲在一线的先进事迹时,其“心系工作,惟独没有他自己”的精神再一次感动了我。扪心自问,作为健健康康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再苦再累,这点付出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要多想想得到了什么,不抱怨我们付出什么;多思考还有什么差距,不自满于小小的成绩,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毛主席曾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为人民服务不难,难的是蓝云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地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矢志不渝的“恒心”告诉我们,任何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地追求和坚持。确实,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无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提升素质、追求创新。只有拥有“恒心”的支撑并贯穿工作始终,个人的潜能才可能被发掘,工作的素养才能被培育,良好的业绩才能被获得。

从蓝云同志的事迹中我自我感觉我做的还不够,所以我给了我自已定下目标和计划,如下;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责任心强,家属不易理解,自我培养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只有从内心热爱该项工作,才能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服务期望值越来越高,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每个家庭的小皇帝。家长都希望护士为病儿的每一项操作都能一次成功,特别头皮静脉穿刺,而穿刺成功率受病儿的血管的分布,病儿疾病,自我的心理素质,临床经验等因素影响,如果一次未成功,家长就会投诉、埋怨,因此为了提高输液成功率,我要利用小白兔练习头皮静脉穿刺来加强专项技能的能力。

儿科又名哑巴科,患儿是有苦难言,只有具备一定专科理论知识,才能准确观察病儿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工作中要善于勤巡病房,勤于观察病情,这样才能准确发现病儿病情变化,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信息,才不会因疏忽延误病儿的治疗、抢救,然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病情观察能力,更好适应护理工作。

有句话是“给好人学好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护士的言行举止对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举止端庄,着装整洁,仪表大方,说话礼貌,和蔼可亲,病儿家长就会感到亲切、信赖、安全,反之就会持怀疑态度,对我们护士信任度下降,而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对护士不信任而诱发的,为此要对自我的礼仪,包括:仪表、语言、情感等提高。

儿科护士:罗佳

20xx年12月27日

精选阅读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对曾建同志不甚了解,当《关于开展向曾建同志学习的决定》传达后,怀着崇敬之心,我学习了《井冈杜鹃报春晖-追记"一心一意为百姓党的好干部"曾建》和《新时期**好干部的典范-向曾建同志学习》等文章以及曾建同志生前的同事好友对曾建同志的缅怀和纪念的文章,曾建同志"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尽忠职守;一心为民、心系群众、以民为先、为民尽责的公仆形象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变得高大而清晰起来,我深深地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领导干部而感动着,为**人民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沉痛的悼念;同时我感觉到一股暖流和热能时时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不时在心中腾起,我想,这就是曾建同志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出生于干部家庭的曾建同志,其母亲对事业的执着和严谨的家风,对曾建同志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他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建同志58年的生命历程中,能有"曾克思"、"曾夫子",甚至家人叫他"曾干部"这样几个绰号,这正是源于他一贯以来超强的党性、原则性和对工作的认真,更源于他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信仰是共产党人最纯洁的底色。信仰纯洁,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干净做事清白做人--他坚守的,是永恒底色。曾建同志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曾担任县级领导近20年,并先后在多个单位(地方)担任主要领导,他始终严守财经纪律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求一己之利,自觉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修养和美德。这源于他信仰的纯洁,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党员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就要立身正,身正最根本的则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信仰是共产党人最先进的力量。信仰是创新的源泉,是激发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坚定的信仰,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要做就做最好-他追求的,是止于至善。曾建同志在生命读秒的最后时刻-他记挂的,还是工作。30余位**生前的同事,他们不约而同这样给他"画像"--每到一个岗位,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基层调研,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宁让身体透支,不让工作欠账。他常说:"群众的开心是我最大的开心,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在群众的心底深处-他付出的,就是大爱。这一切在于他对信仰的赤诚,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用信仰立身做事,可歌可讴。

曾建同志走了,可他的闪光事迹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却深深地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曾建同志的人生足迹,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的力量的强大并不来自于强健的体魄,而是来自坚强的信仰。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必须把坚定的信仰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和从政之基。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筑牢思想防线。让信仰的旗帜永远飘扬,这是党和人民的期盼,是重铸我们民族精神的现实要求,也是在新的时代实现中华之崛起的伟大召唤。

学习冯玉锁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20xx年9月2日星期一吕梁市联社专门组织召开冯玉锁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重点介绍了冯玉锁同志的典型事迹。虽与冯玉锁同志未曾相识,但听完他的先进事迹后,一个崇高质朴、爱岗敬业、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略然显现在我的眼前。他凭着“不怕摊摊烂,只要踏实干”的工作信念,凭着走村访户的“背包精神”,凭着“班子成员向我学,全体职工向班子学”的坦荡胸怀,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信合事业这片土地上竖起了一面锦绣的旗帜。与其对比,自己无论在思想还是工作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学习、改进。

一、学习其走村访户、不辞劳苦的背包精神。

长期以来,“背包精神”一直是我们农信社特有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项法宝。但是,最近以来,这种最质朴、最为有效的精神却慢慢被我们所淡忘。如今,冯玉锁同志又把背包精神带了回来。在我日后的工作中,我需实实在在的发扬和传承这种精神,带头组织员工深入企业、社区、商户进行调查、宣讲,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需,真正把信用社的各项工作与辖内群众的切实需求结合起来,把南村信用社办成“离企业最近,和百姓最亲”的银行。

二、学习其以身作则、光明磊落的坦荡胸怀。

“看我的,向我学”简单的六个字诠释了冯玉锁同志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展现了其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身为一名基层信用社的负责人,我将以冯玉锁同志为镜子,严守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用诚实守信的言行赢得领导和职工的信赖,切实做到“眼不乱看”,不为纸醉金迷而诱惑;“心不乱想”,不为灯红酒绿而彷徨;“手不乱伸”不为利益欲望而沉沦;“话不乱说”始终坚定立场,做到言必行,诺必践。

三、学习其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

冯玉锁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时,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这说明他为信合事业踏实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将认真学习冯玉锁同志这种对待工作持之以恒的精神,戒骄戒躁,踏实认真地处理好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情,一以贯之的执行联社党委每一项决定,努力把每一项计划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学习其急人所急、想人所想的服务意识

冯玉锁同志总是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坚持真心实意为民解忧,竭尽全力为民谋利,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送来“及时雨”,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送来“雪中炭”,却从不所求任何回报。因此,学习冯玉锁就应该在服务“三农”上拿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真抓实干。

一个冯玉锁,换回了金融人的良知和操守,擂响了银行业服务经济的战鼓。这应该是信合人的骄傲,也是全市金融人的骄傲,因为他的身上,折射着一名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他的脚步中,体现着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厚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在我们重拾“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时代环境下,更应该将“背包银行”的精神传承下去,切实做到“眼不乱看”,不为纸醉金迷而诱惑;“心不乱想”,不为灯红酒绿而彷徨;“手不乱伸”,不为利益欲望而沉沦;“话不乱说”,始终坚定立场,做到言必行,诺必践。

冯玉锁自立的“铁规矩”??“绝不扰民”,看似小事,实则不小,因为它展现的是职业操守、清廉之风和高尚的为民情怀,为各级干部树立了标杆。

“铁规矩”展现的是职业操守。冯玉锁坚持把岗位当奉献,把职责当服务,把职业当事业,以务实苦干的作风、高效快捷的服务,取得了3年“三个翻番”的非凡业绩,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严于律己、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

“铁规矩”展现的是清廉之风。冯玉锁手握重权,但他能够正确对待,身体力行,展现出一种秉公用权、执纪如山的清廉之风。

“铁规矩”展现的是为民情怀。冯玉锁总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坚持真心实意为民解忧,竭尽全力为民谋利,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送来“及时雨”,在群众最困难的时侯送来“雪中炭”,却从不索求任何回报。这展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大公无私的为民情怀。

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冯玉锁为榜样,定出自己的“铁规矩”,并在实际工作中模范践行、躬身笃行。

李惠

20xx.9.10

学习摄影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我于9月2日参加了管理处党办室组织的摄影培训学习,为了提高大家的摄影水平,杨科长特地请来了省厅有名的摄影师李英军老师为这次的培训老师。这次学习让我受益非浅,基本了解了摄影的历史来源,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常识、以及在今后摄影中需要注意的小的细节。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并让我意识到要想拍出好相片,拥有一部好的相机并非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机,提高自己摄影能力,当然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也是学好摄影的要点之一。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深深的体会到了摄影带给我的乐趣。

以下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结合实践

学摄影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上午老师讲了摄影的种类,对焦的方式,摄影画面的对比,清晰图像的自动获取,各种镜头的运用,曝光控制等许多理论知识。,通过上午老师对摄影知识的一些理论讲解之后,下午便对上午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我们学以致用,以便加深映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二、多拍多看

下午带我们去西柏坡纪念馆、水库周边等地实践学习。让我了解到光与影的合作,光圈与速度的配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画面用不同的拍摄方法及角度,可以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要多拍多看,多积累经验,多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李老师告诉我们:"训练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吝啬相机的快门,我们要多进行一些旁拍,抓取一些精彩的瞬间,往往效果会令你意想不到,平时要多去记录一些生活中无意间遇到的美好的画面"。摄影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精彩的画面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我们平时尽量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多去分析、总结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从中获取一些启发。

其实不光是摄影,对待我们工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只有多做多总结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注重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摄影也是如此。往往一副好的摄影作品是来自于各种细节的把握。在自己拍摄的时候通常会忽略一些小的细节,导致画面的不完美。所以我们在学习摄影阶段,也要多注重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在人像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多去观察被摄者的妆面是否到位,服装是否平整,整体环境是否搭调,拍摄过程中被摄者的姿态、表情等等等等,都会影响到你整个画面的完整性。总之要拍好摄影作品,我们一定要从小的细节抓起,谨慎构图,合理布光,力求使画面达到完美状态,使事物永远停留在最美的一瞬间。

以上便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个总结。我非常感谢处党办室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我要用手中的相机去留住生活中最美的时刻。平时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要做一个生活有心人。

挂职驻村的感想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我是学工程的,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农村的关系也不大,平时除了听同事、朋友说些农村见闻,对“三农”工作没怎么了解。前几年看到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信中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倒是想了解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1996年,我和团县委的同志一同在乍洋乡水碓村“奔小康”,对“三农”工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今年,市里决定在全市抽调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又被抽调到城郊乡梨坑村挂职,让我有更好的机会了解“三农”工作。

我挂职的村是城郊乡梨坑村,位于特哈县西北部,北与浙江泰顺交界,是个十分偏远的山村。通过一段时间在村里,与农民直接接触后,我对“三农”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有感触。

让农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农业

虽然我县近年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人口和经济的来说,应该说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县。发展好农业带头占全县人口80%的农民的富裕。从全国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对特哈来说更是如此。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是国计民生稳定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要面对诸多风险的产业,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还要面对市场风险,而且由于生产周期长,面对的市场风险远比工业产品要高得多。谈起农业,大部分农民显得无奈。我县是个山区县,从农业的比较优势来说,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我们是劣势,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我们大力发展的药材、茶叶等。发展的方向应该说没错,但农民说起来,大部分叹道“赚不了多少钱”。几个农民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犁田要260元,稻种要30元,一年施的肥料要150元,农药30元,除草剂10元,一般收割7-9担稻谷,按现在的市场价是每担103元,平均来说共800多元,一亩赚300多元。但这当中还没计上人工费用,由于难以实现机械作业,耕田、插秧、割稻、拔草费的工很多,如果用雇工的方式,一天每人35元,更赚不了什么钱。所以现在农村一般用类似合作社的形式,互相帮工。即使如此,一年自己投入的工也要100天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一天仅3元。茶叶,一亩一年农药、肥料要240元(按现在农民常用的农药、化肥),首春茶一般可以摘10斤茶青,一斤10元,二春茶摘30斤,一斤3-4元,三春茶摘40斤,一斤3-4元。如果一家的茶园面积不大,一般可以自己采摘,如果要雇人采摘,一般摘一斤茶青工钱7-9角。如果不雇工,总的来算,一亩茶园一年也仅赚80元,还不算自己花的工。药材以太子参为例,一亩种要100元,农药、肥料40元,一般挖1担,以现在的市场价600元/担,一亩赚460元。这当中所花的人工都是自己的。如果雇人挖太子参,一般一天35元,而太子参从挖地到挖太子参都十分费工,只亏不赚。从当前农村的这三种主要产业来看,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的农业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事实上这几个产业如果超出自家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要雇工的话,却是规模越大越亏。也就是说从直观的理解,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是处于劣势。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投入劳力赚取的利润(一天3-4元)与雇工工钱(一天35元)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能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的效益太低了。

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只能是走乍洋有机茶叶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但是没有龙头企业,农民自身如何发展这种高效农业?而情况就是由于这些有机、绿色食品农产品要求较高,品牌树立不易,这些企业不会贸然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其实很多农村的农民也盼望着能发展订单农业,但是却很难很难。虽然难,这却是特哈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特哈农业的出路。

从梨坑村的农业来看,效益不高,但是抛荒地与外出人口并不成比例,大部分农民在农忙时会回到村里种上粮食。之所以放不下这低效的农业,农民们谈起了外出打工的艰辛。由于所受教育不高,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劳动技能,只能是到建筑工地打打小工、踩三轮车,收入来源不稳定,他们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也为我们服务农民指出了方向。

看似矛盾的农民

在村里与农民接触久了,深感农民纯朴、善良。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曾在梨坑村挂钩帮扶了5年,为村里修通了公路。至今村里的群众谈起来,还念着共产党好。一位老大爷说起潘副省长,直念着“那是个好官哪,下着那么大的雨,他还跑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村里来。以前哪见过那么大的官到我们村里来,还到我们家里去,还帮我们建公路,好人哪!”说到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群众打心眼里高兴,都说党对农民好。农民都说“自古没有说还要交‘皇粮’的,现在中央关心农村,连这都不用交了,种粮还有补贴,还不会富裕,只能怪自己。”今年,村里的粮播面积扩大了60多亩。

梨坑村总共133户449人,其中109户346人外出经商、办厂、打工。其实,一般情况下住在村里的只有50、6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人。一些媒体曾经形容偏远的农村,剩下的是61、38、99部队,独缺54部队。其实在梨坑,连61、38部队也没有,留在村里的,用群众的话说,一类是老弱病残,一类是没本事的人。年青人不愿留在村里,也不愿回到村里,他们说的最现实的一件事是,回到村里连老婆也没得娶。他们现在最想的是,政府能有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在城关建房子。其实当前农村的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它是劳动力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如何引导好。

与农民接触久了,发现了一个农民看似矛盾的地方。梨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群众原来与外界接触比较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是村民外出的很多,而且外出的102户中有41户在城关建了房子,说明他们大部分在外面过得不错。我们直觉上一般认为近郊的村子农民外出似乎更方便,但事实上近郊的如际头、下村等村的外出人口比例并不算高。而英山偏远的王社等村外出人口也很多。这只能归因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山区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饿死人,所以战乱之时,大家喜欢往山区跑。而易受自然灾害的地方,如浙南平阳等地的群众的忧患意识比较强。特哈人爱说“天下绝收,特哈半收”,安稳于饿不死,缺乏雄心,受外界刺激比较少,更容易安于现状。近郊村子的状况就是这样,自然、区位条件比较好,容易发点小财,也就更不愿放弃农业,缺乏创业所必需的破釜沉舟的勇气。而梨坑外出的人口中,有些自己搞剪刀厂,有些开店铺,有些更是到外地跑生意。虽然他们由于素质与机遇所限,还没产生什么大富翁,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梨坑人身上学到点什么。

亟需扶持的农村

农民说起眼前之急,一般离不开“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民反映致富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当前电已经没问题,路、水、电视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的确,到梨坑的路,1996年在潘副省长的支持下修建,由于长年失修,目前路况很差,多处路基塌方,窄的地方只能让吉普车勉强通过,路面坑坑洼洼,只要略有小雨,就无法通行。说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出来长了见识的村民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村里修路等他们也愿意出钱。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城乡二元格局比较明显,他们认为在城关,居民只有在自己住的巷子等硬化时才要出钱,道路建设等,全部由政府投入。他们也对近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怀感激之情,但希望政府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加大些投入,减少村里自筹资金的比例。今年政府加大农村公路硬化和人饮工程建设力度,群众很欢迎,他们也正积极集资,准备将路基再整修一下,争取明年硬化。

在了解情况中,村民还反映了“三怕”:一怕病灾,二怕野猪,三怕天灾。的确,现在农村返贫的人口当中,大约有10%是由于病灾引起的。而且由于现在医疗比较昂贵,只要家庭中有一个人生一场大病,一般这个家庭就要返贫。群众认为这些人不是因为懒才穷,也就是不是他们认为“没得救”的人,他们很希望政府能有一些帮扶机制,让他们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对野猪,群众一般是恨,又无可奈何,现在对野猪不允许随便猎杀,农民也没有猎枪。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有关部门能统一组织一些猎杀行动,减少野猪数量,让农业少受点损失。怕天灾,不仅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产业,而且因为现在许多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而包产到户后,组织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比较困难,特别是梨坑外出人口多,组织起来更加困难。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削弱了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除了“三怕”,他们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调什么,即使知道调什么,也不知如何调,就是当前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几年来,他们也尝试了一些新品种,如花菇等,但都没多少收益,或因市场、或因技术、或因没人收购。他们很希望政府在农产品销路是能有些更有力的服务。

学习张广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疾病不能阻挡我工作”,“会很快好起来,病好了,我还回去做村官”。这一句句朴实而坚定的语言,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张广秀同志对村官事业的热爱,也正是这种情愫不断的激励着她前行。无悔青春用生命在谱写,点点国梦在这里体现,张广秀同志用她顽强不屈的工作激情,在中国梦这张伟大的蓝图上挥洒出大学生村官浓重的一笔。

在本次学习张广秀同志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无限的荣光以及肩负的重大使命。作为一名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虽然每天接触的都是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但小事中却透露着伟大,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接触基层的小事当中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应当踏踏实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小事中体现大学生村官的价值,满足基层民众最简单的诉求。而这也是张广秀同志在平时工作中透露的伟大之处。

当然,张广秀同志的感人之处更因为她的顽强品质。任职时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而尽心竭力,患病后仍为村里的工作而奔忙,在治病期间还期盼着病好后到村去工作。她这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成为今后激励我工作的动力源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张广秀,学习她在基层工作的热情和意志,学习她将村民的事当作自己事的服务理念,学习她从小事干起的情怀,学习她勤奋、吃苦、尽责的奉献精神,不断磨练自己,更好的投入到基层中去,投入到群众中去。我将在基层这个舞台上继续施展才华、实践人生价值。

我们庆幸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我们所做的工作还不是很多。时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组织部的要求,认真学习充实自己,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锤炼自己的作风、砺炼自己的意志,切切实实把“知民情、解民忧、带民富”落到实处,在工作上要努力展示自己,用各项工作成果体现自身能力,赢得村民、领导认同,展示大学生“村官”人生价值,用我们无悔的青春谱写大学生村官的中国梦。

篇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的回信,不仅让张广秀激动不已,也让全国30万名大学生村官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扎根基层的斗志和决心,甘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促农村发展进步,让农民受益增收的过程中,书写华美篇章,让青春无悔,让人生无憾。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近三年了,对于农村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学习。要把学习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的始终。多向农村学,多向基层干部学,多向农民学,多向实践学;要学会从头开始,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干起,要把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农村实际紧密相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水平。

二要学会沟通。沟通是营造良好人缘关系、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学会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以工作汇报、问题探讨和“拉家常”等方式,主动做好与各方的联系沟通工作,自觉接受领导的教诲与点拨。

三要细心观察。对于日常问题的处理,除了村支书及村干部的“耳提面授”外,还需要自己用心观察。如:对村民征收社会抚养费问题,应该怎样跟村民沟通,如何对村民进行解说,引用什么样的政策或者事例来说明。同时还要求我们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规定条例要熟悉,这使得我们在向村民解释有关问题是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体现了工作的权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要多干实事。农村是最基层的组织,基层干部所做的也是最具体、最细致、最烦琐的工作。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多做事,多帮忙,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唯一钥匙。无论是协助村委调节村民矛盾,处理村务,还是协助书记、主任编写资料,整理档案,甚至于打扫卫生等,都应该认真对待,漂亮的完成。总结是继续做好工作的有效保证。要对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经常性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从总结中提高。

学习镜鉴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在近期学习中,本人认真阅读了厂部下发的《镜鉴》一书,《镜鉴》中收录的案例,涵盖了国有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个别干部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通过学习《镜鉴》,我认识到: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不断加强自己思想修养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正确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这对于提高个人思想境界,增强道德操守,严守党纪国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自己的岗位,作为xx党员干部我觉得应带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秉公办事,清正廉洁,这是每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绳。厂党委一直教育我们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如果我们干部不廉洁自律,不仅会使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破坏,而且会使党和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镜鉴》中的党员干部并非学识不高,能力不强,就是因为未能廉洁自律,最后走向犯罪。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公平客观的对待每一个施工单位,不偏不倚,严格划分与各施工单位工作与个人关系,工作中做到按照程序,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不搞吃、拿、卡、要。并加强对下属在岗、在位、在状态的教育督查工作。

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领导方法就无法改进。《镜鉴》中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我要作到经常学习新的知识,向书本学习,向身边和外围的先进个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工作中,为我厂大发展,大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正确地使用权力,可以更好的回报企业,施展抱负;错误地使用权力,就会害人害己,身败名裂。在正面典型方面,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郑培民、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传奇女警──任长霞等党员领导干部,他们都是廉洁从政、恪尽职守的好榜样。在反面典型方面,《镜鉴》列举案例中的程明洁、严辛坚等就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把它看成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当作用来谋取个人和小集团私利的资本,结果是导致他们的私欲日益膨胀,越发不可收拾,最终锒铛入狱。因此,我要始终牢记既然厂党委厂部把权利给了我,就要用好这个权利,为原油生产服好务。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更应该维护厂规厂纪的严肃性,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全身心的投入到服务xx生产上来,为xxxx争创更好的业绩。心得体会》

蓝风衣观后感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在这浮躁,快节奏的时代里,坚持一种理想、信念,而且是一辈子,同时,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为了美好,相比之下,我们所做的如“九牛一毛”。

风里,雨里,太阳下,都着“蓝风衣”,就有希望,就有美好。蓝风衣——候爷爷,候老师,“活菩萨”。

脚扭到的他不顾自己,微胖的他柱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前进着,身子有一股劲儿,他还得去文君家,给小文贵看病。扭伤刚好的他,不听妻子的劝告,一瘸一拐的走着崎岖的山路(一个年轻人都会摔倒的路),他说“疾病不等人,救命如救火”。看完脑溢血的张老二他亲自煎药,嘱咐。行医五十年,清贫的他去邻乡义诊,一身蓝风衣,一个药箱,一根拐杖,踏着山路,开始他乐此不彼的诊疗。经过养鸭户时,戴维觉得鸭子很可爱,临走时养鸭户送给老人二只鸭子,这时戴维才知道,师傅不但救了他的命,还帮他出了买鸭苗的钱。踏过,走过孔雀乡,福源乡,高砖乡……风雨无阻。

再崎岖的山路,再大的风雨都抵不过“蓝风衣”老人治病的心,哪有需要,他就在哪出现,用他的拐杖,拄起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别人的病好了,他由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健健康康的医者落下了残疾。

当别人问他“你每天起早贪黑,上山下乡,风里来,雨里去,你累不累?你这是何苦”时,老人只是笑笑,继续“啵哒、啵哒……”向前。

经过这次灵魂的洗礼,让我明白,岗位不怕平凡,重要的是你该如何在这条路上坚持,为病人服务,让我们的白大褂也能衣袂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