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关注了一个推荐电影的微博,偶然看到推荐教育题材的电影,看到《地球上的星星》,与《心灵捕手》、《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等几部看过几遍的经典电影放在一起推荐,想来估计也不错,看到是印度电影,难免...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2022-03-29

【www.nns88.com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在我们对活动产生了新的看法时,我们需要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活动经历的一种反思,一篇活动心得要怎么把它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之前关注了一个推荐电影的微博,偶然看到推荐教育题材的电影,看到《地球上的星星》,与《心灵捕手》、《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等几部看过几遍的经典电影放在一起推荐,想来估计也不错,看到是印度电影,难免有点降低期待,但想到也很出色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应该不会太失望。看完电影,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影片的男主角是位在小学三年级已经读了第二年的8岁小男孩伊桑,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的好奇(看的时候脑中一直出现《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场景,感觉相当类似的两个小孩),对绘画有着独特的天赋,但所有的学科却都是0分。一开始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节进展排除了此推测,还在思考的时候,那位帅老师(对所有儿童都有发自肺腑的关爱,真帅!),揭晓了是阅读障碍,对字母的识别、拼写存在困难。

在伊桑的眼里,学习本是不在乎的,但有一位门门课都第一的哥哥,有父母的督促,有老师的各种指责、批评,甚至恐吓性质的教育,渐渐地让他失去了以前的开心、好奇、自信,尤其被迫转到以纪律为校训的学校,更是各种不堪,别人睡觉他在哭,别人上课他却跪在教室门外,尤其当镜头呈现出伊桑,这个年仅8岁的男孩,却站在了学校楼层的最高处栏杆旁,那一刻,感受到他内心深深的绝望,仅仅因为那些老师们认为他学习不用心,单词一再拼错,语法怎么教都不会,怀疑有智障,在他的眼里,“那些字母在跳舞”,他根本无法分辨,理解不了,但又不能承认是自己有问题。

庆幸他遇到了一位理解他的天使般的老师,庆幸这位帅老师尼克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庆幸帅老师尼克是一位关注弱势儿童的老师,庆幸帅老师尼克知晓其症状,并深有感受,尼克走访家庭、说服校长,给予伊桑特别关注和引导,渐渐地,伊桑找回了自信,尤其在最后全校美术比赛上,夺得冠军,彻底找回了该有的童年。

影片中几个经典的镜头,父亲对他的指责、谩骂甚至扇嘴巴,学校的老师对他怒吼、打手背、到教室外罚站,甚至之后被罚跪在教室门外,对于8岁的儿童,这是怎样的一种侮辱、摧残···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但影片中权威而武断的父亲,硬是给孩子贴上了“态度恶劣”的标签、出现问题只是怒吼、暴力,之后简单粗暴地将其送到一座“管理严格”的学校,甚至在尼克来家访时说明问题还不予理解,怒吼道不会竞争如何生存;而伊桑的妈妈,尽管像许多母亲一样,温柔慈爱与善良,却对伊桑的情况一筹莫展,只能在深夜里一边看着儿子的影像记录,一边默默流泪。

影片里尼克老师给孩子父亲讲述了关于所罗门群岛的故事:所罗门群岛的村民使用一种独特的伐木方法,对着大树吼叫、咒骂,连续30天,这颗树就会慢慢的枯萎,死去,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

尼克老师的出场,就有些震撼,普通的美术课,第一次课却吹着长笛、穿着小丑服,跳跃着、唱着歌来到教室,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他发现伊桑总是低着头、也不画画时,从他的同学、老师、家长那里充分了解他到底怎么了,更重要的是之后他的关爱和引导,讲述也存在阅读障碍的优秀人物,或许也正因为他自己经历了这样的困难,所以特别能感同身受,特别希望拯救这位即将迷失的少年

其实尼克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导;是小心地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失败的理解、宽容与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理解与关爱……

或许现行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关注有限,能做的有限,也少之又少,但相信只要每个人多做一些,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关爱、细心、耐心、赏识心,总会有所改变,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这些散落在地球上的星星终会散发独特的光芒。有感》

延伸阅读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有感


闲来没事儿看了这个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泪如雨下有些夸张,却带给我感动与良多感触。这是印度电影,跟《三傻大闹宝莱坞》有些类似,主人公之一,可爱的代课美术老师也是由三傻主演AamirKhan所饰演。这个是关于小孩子的成长的,只不过这个孩子稍稍有些特殊,不过主旨却可以扩展到所有孩子的成长。

可怜的伊桑,有着阅读障碍,看不懂那些英文字母,看到他们在跳舞,不知道他们所代表的意思,数学也不会算,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准确的扔出东西……而父母、老师却不能理解,认为他不够努力,不够认真。他也不想被人嘲笑,他努力做到最好,只是那些特别的字母一律都是反着写的,他的想法不能很好的表达。结果随之而来的是亲人的打骂,老师的惩罚,同学的嘲笑,他怕了,连自己喜欢的画画都不画了。他一个人默默流泪,一个人擦干眼泪,冷漠而麻木的对待这个世界。幸运的他,碰到了一位可爱的老师,他充满爱看待这个世界,看着这些孩子,他不拘一格的看待这个社会,他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他关注孩子的优点,他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不知道他童年是否真的有读写障碍,不过他确实用自己的爱和付出,拯救了这个孩子。当伊桑走上美术比赛的领奖台,冲入老师的怀抱时,我眼睛湿润了。当我看到这位父亲在老师面前不禁哭了出来,我也潸然泪下了,父母不是不爱,而是不会爱。

刚好是在母亲节的晚上看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之恩,如何能报!

自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这样走过来了,或者遗憾,但这些都过去了。着眼未来,研究生两年,自己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爱好天赋,都还来得及,因为我们不是来复制别人的人生,而是要活出精彩的自己!

看完这个电影,好像去支教啊或者去这种帮助特殊孩子的学校,去帮助他们!

晚安!5.12地震6周年,死者安息!

庆幸自己还活着,感谢生命,感谢生活!观后有感》

地球上的星星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大家好!本来把这个题目报给陶老师的时候,是想在公益群分享的,后来咱的课表安排在这儿,我记得咱们家长学校这边分享过这部电影,只是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兴趣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部感人致深的电影?

让我决定再次分享这部影片的原因,其实是我再次重新观看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细节,所以,也想通过这次分享让大家知道,好的东西不一定只看一次,可以反复地去看、去思考,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部影片我记得是已经看第四次了,前两次是连续看的,因此写了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大家在今天我们分享之后,去看一看我曾经写过的观后感,看看是不是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我想从几个部分来进行咱们今天的分享:

第一个分享:别让孩子形成“我不行、我不好”的信念。

在这部电影的开始,就是一位老师在公布一次考试的分数,我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分数好像都在20分左右,而我们的小主人公伊桑却只有2分。

大家不妨去做两次设身处地的感受:第一个,去感受一下小伊桑拿到这个分数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而事实上他的表现是什么样的?这是小伊桑真实的感受吗?他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按我们正常的想法,当我们取得这样一个低的不能再低的分数时,我们会非常的难过和沮丧,并且会觉得对不起老师和父母,甚至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现实中,这样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小伊桑一直是面无表情,甚至有着他这个年龄段孩子没有的一种落莫和木纳。从他的脸上你绝对看不到他内心有一丝因考试失利而出现的内疚和不安。

当看到这儿的时候,大家觉得这是小伊桑真实的感受吗?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现?

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己来家长学校之出,当你看到孩子因考不好而无动于衷、不思悔改、不求上进的漠然表现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记得不止一个家长告诉过我:我的孩子考不好也不知道着急;我的孩子一点也不求上进;我的孩子考的不好却没有努力的行动……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因为只有我们弄懂了孩子表现的原因,才能真正去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我们内心才不会窝火对不对?当我们理解了孩子,内心平静的时候,自然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就能找到真正帮到孩子的好方法对不对?

前两天,有一位家长曾跟我这样交流:我的儿子从高二开始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从前二百名下滑到今天的倒数几十名,真是非常着急。关键是看到他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每天就知道玩,不努力,我说他吧,他就跟我闹,甚至不理我,这可怎么办呢?

大家看看这个案例,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觉得你会出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不在乎,而只知道玩,不努力的态度?

分析其原因一般有这么几点:一是,孩子已经在数次的失败下得出一个自己就是不行的结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二是,孩子在这样的成绩面前有点无能为力,学习上确实遇到了困难。

三是,孩子在用这种态度进行自我保护。

对于前边的两个原因大家都能理解吧?第三个原因咱重点说一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周围的人认可和接纳。而当这个人感觉到自己不被接纳,并且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时候,他会出于一种本能地在外边给自己包裹上一层保护色,告诉周围的人,我根本不在乎现在我这个样子,所以,你也不用来训斥我、笑话我,我已经放弃了,所以,你们也放弃吧。

回头说咱们的孩子,假如这个孩子真的放弃了自己,那么他可能真的不在乎什么分数、别人的目光、父母的责备。而偏偏是我们的孩子不管现在的状态你是不是接纳,他总是有一种愿望,就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接纳,因为这是他自信的重要来源。所以,当他的成绩不好时,当他看到父母因为他的成绩而伤心、生气时,他内心是很在乎的,但他现在又无能为力,你说让孩子怎么办?他只好装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他是想让父母好受点,也想让父母闭嘴,不要来责备我,我根本不在乎。

大家从小伊桑听到妈妈问他试卷发下来没有时那种漠然的表情,当听到哥哥说自己每门都是第一时那种羡慕和高兴的眼神中就看得出来,孩子还是很在乎成绩的,更在乎自己在妈妈眼中的形像。当哥哥有意无意地问伊桑把那个拼图快拼完了的时候,小伊桑脸上也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当我们能看到孩子这些不在乎的表现背后的这些原因时,我们是否也能用另一种心态去面对孩子?当我们以理解、接纳、认可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再是看到孩子的不作为,而是会去分析孩子成绩不好到底是出于哪种原因?会想办法去做些什么帮到孩子怎样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不是呢?

刚才案例中的妈妈,我曾问她:“你觉得你现在带着怨气去跟孩子交流时,能帮到孩子吗?”妈妈很诚实地说:“不能,孩子现在根本不让我说话,一说就得吵起来。”

大家来看看这个结果,是不是因为妈妈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去接纳孩子、理解孩子成绩不好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妈妈现在的状态不但没帮到孩子,还成了孩子问题的一部分?本来孩子只是学习成绩的问题,现在变成了两个问题,就是亲子对抗的问题。大家想想,当孩子的精力用在与你对抗上一部分时,是不是更没有心情和精力去搞好他的学习?

只要我们对症下药,以一个好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学习,是不是更会帮到我们的孩子提高成绩呢?

第二个分享:学会尊重孩子的世界,接纳孩子的世界。

现在咱们再回到影片中来。大家看到电影的开始,用了很长的篇幅展示了水中的生物、天上的飞禽、地上的动物们,不管丑的、俊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好像生活的非常快乐,他们都在以自己最好的状态生长着。这个地方我们能感受到点什么呢?

只要尊重每个生物的特点,让它们各自在最适宜的状态下生活,它们就会展现出自己最好、最幸福、最快乐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能说哪种动物更好?哪种鸟最好?哪种水中的生物最好?它们各得其所,展现的就是它们本来的样子,所以觉得它们都很好啊。对于这一点,我们是不是都很容易接纳?是不是我们对动物表现的都很宽容?因为我们很明确地知道,鸟就是鸟、鱼就是鱼,如果我想养好它们,我们只能尊重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习性,让它们以最大的限度去成长它们自己就好。我不知道大家家中是否养过什么动物,我们有没有因为它们是同一种动物而成长的速度不一样,长的样子不一样,个性不一样而嫌弃过它们或试图想改变它们呢?比如我曾养过两只小狗,两只小狗是同一个狗妈妈生的,但两个小家伙绝对不一样,一个纯白色的非常干净,一个是黑白相间的毛,相当漂亮。一个爱动,总是把我们的东西到处叼,一个爱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总喜欢温顺地靠着我们腿边睡觉。当时,我们并没有因为它们的不一样而嫌弃哪个,甚至从没去认真地比较它们,只是觉得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可是,反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做到这样的包容了吗?我们有没有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拿我们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我们有没有觉得我们孩子赶不上别的孩子时感觉非常气恼?我们有没有在心里存在着一根“好孩子”的标尺时时测量着我们的孩子?我们有没有当孩子不符合我们内心的标准时而对孩子责备和怨恨?

咱们先不慌去得出结论,接着看我们的小主人公伊桑的经历。

咱再看一个镜头:小伊桑欣喜地发现地上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拿在手里左看右瞧,其实只是一个拉链的一部分而已,而他却非常珍视地从兜里拿出一个袋子,并小心地把刚刚收获的这个宝贝收纳其中。大家可想而知,那个看起来很旧的袋子,应该是小伊桑的一个万宝囊,那里边是一个我们这些成人不能理解的世界。还有一个镜头,小伊桑把从外边捞来的小鱼苗倒入鱼缸时那种欣喜的表情,让人看了就觉得特别舒心。那是孩子的另一个世界。

而做为我们成人,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把一些小石头、小棍棒捡回家,当宝贝一样存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尊重孩子这个特别的世界?

我记得女儿上初三时候,不知道从哪儿买来一些男明星的画像,然后拿脐带贴满她房间的两面墙。这让我和老公非常不满,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只挂男明显的画像?并且那些色彩还都是黑灰色调的,反正当时我看到的时候,感觉非常不舒服。可是,女儿却对这些明星特别喜爱,并且我知道她最喜欢的就是罗志祥。

我后来才明白,那就是当时女儿的一个特别的世界。好处是,我那时已经在学习一些心理学,没有过多地批评女儿,虽然不满,还是像很多朋友们说的压抑住了自己。因此也不算给女儿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我们对于那些画像的态度却也引起了女儿很大的不快。

大家想一想,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总是会和孩子不一样?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孩子们拥有的世界总是让我们感觉不舒服?

原因就是我们总是在以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处世观、人生观等去衡量我们的孩子,我们却忘记了孩子们的世界只属于他们,每个阶段他们自己创设的世界正是他们成长的空间和力量。

很明显地,孩子们的世界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地,到女儿上高二的时候,她已经主动把墙上的画像摘下来了,我问她原因,她说:“感觉有点压抑了,不喜欢了。”然后,再在女儿墙上出现的便是一些可爱的形像,一些色彩显明的东西。特别是女儿上了高三后,突发奇想地在墙上开始倒计时,我到现在还保留着那时的原样。现在截图给大家看看哈。

影片中有几句歌词我觉得很感兴趣:“有一点甜,有一点酸,有一点近,不算太远,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自由。触手可及,但又转瞬即逝,如那海市蜃楼。梦的外套,暖如毛衣。云之彼端,我的世界。”

从这儿我们得出一个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世界,接纳孩子的世界与你想的不一样,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中去摸索、去成长。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们大了以后有自己的隐私,更要尊重孩子有着跟我们不同的爱好和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开心,也才会成长为他们最好的样子。

第三个分享:不给孩子贴标签,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镜头:小伊桑的一些伙伴们在玩球,球踢出了很远,他们命令伊桑去捡,伊桑很高兴、很痛快地把球捡了回来。但是却由于扔过了头而把球扔到了别处。这让伙伴们非常恼怒,都一起大声地指责伊桑,刚开始,伊桑像做错了事一样的表现出了愧疚、害怕的表情,很容易地接纳了别人的指责。那些伙伴的态度非常恶劣,大声地责骂伊桑:“你脑瘫了?!看什么看,快去把球捡回来。”小伊桑当时的态度真的很像大家说的“受气包”,直到一个伙伴开始边骂边推搡他,才激起了小伊桑的怒气,与这个小伙伴打了起来。最后,因为他身体的弱小,吃了很大的亏,但他也同时咬了那个伙伴。

大家现在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境吧?大家想一想,小伊桑为什么当时表现出一幅逆来顺受的状态?

大家可以梳理一下影片中的一些镜头: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个人的分数,小伊桑以2分的成绩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小伙伴们不让他加入玩的行列,他只是和两只狗在一起玩耍,并且还会被孩子们要来喝去;妈妈和爸爸拿他跟哥哥不时地做着比较;检查的老师把小伊桑和另外的几个同学罚站在校门口,让所以上学的孩子们都看到他们“不听话”的样子;老师因小伊桑不能读出课文而把他赶出教室;家长和老师的见面会,成了老师向父母告状的控诉会;老师要求他转学,原因是他智商太低;在新的学校被老师和同学打击,原因是他太笨。

大家从这儿可以看出小伊桑为什么会逆来顺受了吧?他在别人不断地告诉他“你不行!你笨蛋!你不好!你不可爱!”等时,他慢慢地接纳了别人的看法,在内心也认为自己就是别人看到的这个样子,虽然有时还会疑惑,但最终还是接纳了。所以,当别人再说他、训他笑他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有些麻木了。

从这儿,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教训?

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标签,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负面的评价,当孩子一次次经历失败后,一次次被别人告知他是不行的时,他就会真的向这方面发展,他真的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孩子了。

这需要我们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心态,不要过早、过多地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不知道感恩、太懒、太没礼貌等标签,不然,你的孩子真的会向这方面如你的心愿了。你要在内心真正觉得你的孩子非常优秀、非常努力的孩子,是一个别人不能比的最独特、最棒的孩子,这样,你才会真正地接纳你的孩子暂时的脱离常规、暂时的不合你的心意、暂时的顾及不了你的感受和你的世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靠近你的期望、靠近你的心意。

在这儿,不但是指明显的标签,比如直接告诉孩子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还指你内心给孩子的标签,比如你内心认定孩子是个不听话、不上进的孩子,即使你不说出来,这只是个隐形的标签,但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他会通过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能体察到你对他的评价和认定。

“与其承认我不行,不如说是我不想。”这是影片中尼库巴老师的一句话,这也正是让我们看到了有些孩子为什么表现的不去学习、不去努力的原因。每个孩子都不愿意被父母和老师贴上“笨蛋”、“不行”的标签,所以,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会用不去做告诉你们“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想学。不是我笨成绩才不好,而是我没有努力才不好。”

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能理解孩子有些行为为什么让我们那么恼怒而他们又无动于衷了吗?明白为什么说这是孩子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了吗?

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是给孩子自信,让孩子放心,即使你成绩不好,我们依然爱你,即使你成绩不好,我们依然喜欢你。给了孩子这种自信后,孩子才会踏实地去做他自己的事情。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因为你的标签会成为一种负面的感召力量,让孩子向着你认定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分享:负能量是不断地累积的,并且会在某一时刻暴发。

大家来看几个镜头:小伊桑在受到小伙伴一再的攻击后,突然地暴发了,暴发的让他的小伙伴们也有点愕然。他用尽全力去跟那个孩子厮打,并咬伤了那个孩子;在楼道里,他余怒未消地把花盆踢倒;在楼顶上,他还在不断地运气,并攥紧了他的两个小拳头,眼泪不断地流下来。当他回到家时,跟他打架的孩子正跟着气急败坏的母亲在诉说着他的种种“恶行”,爸爸忍不住伸手打了他,并且不断地数落着他在学校惹事,在家也不安分。而这时,小伊桑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委曲地为自己辩解,而是笑了起来。14

大家觉得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刚才那个像头暴怒的小狮子一样的孩子还能在这一刻笑出来?

大家是不是觉得小伊桑这几个镜头表现的反差很大?先是很温顺地给不领他一起玩的小伙伴们拾球,小伙伴指责他也只是低着头听着;后是跟小伙伴暴发严重冲突,打了起来,并把楼道内的花盆踢倒;再后来面对爸爸的指责噗嗤一声笑出来。

小伊桑只所以发生那种暴怒,其实并不只是对那个攻击他的小伙伴的愤怒,这只是个导火索,这时候暴发的还连带他内心积聚已久的愤怒和怨气,大家从他已经上了楼梯又折回来把花盆踢倒就可看出来,他内心的愤怒还没有完全发泄完。这一切做完之后,他看到一只断线的风筝,便开始平静下来,等看到爸爸再指责他的时候,他内心的愤怒已经发泄完了,所以,他能那么开心地笑出来。我的感觉是,他从来没有机会,也不感这样的发泄过,这次的发泄,让小伊桑内心那个充满负面能量的气球一下轻松起来。

从这儿,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教训?

不要让孩子内心积聚太多的负面能量,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不让孩子的负面情绪积聚在心里。而这样的疏导需要我们自己有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这就需要我们的自我成长,然后,我们也要学会疏导孩子情绪的技巧。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内心才会是纯净的、轻松的。

第五个分享: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接纳孩子的独特性。

小伊桑总是把字拼错,却可以拿来油彩做一幅非常漂亮的画,从他对色彩的喜爱,看到他的兴趣及敏感点在哪儿,也可以看出他的短板在哪儿。考试的时候,小伊桑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去算题,让你觉得又可笑又可爱。

到了新学校后,小伊桑还是不被老师看好,语文老师羞辱他,美术老师责罚他,体育老师让他罚站出列,英文老师责骂他,数学课也让他变得疯狂,老师和同学都嘲笑他,让他更感到孤独和无助。好像有成群结队的可怕的蜘蛛在侵扰着他,后来,这一切好像变为毒蛇,要吃掉他,让小伊桑怕极了。当大家看到愤怒的小伊桑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奔跑的场面时,有没有感觉到一种心痛?看到这儿,大家有没有觉得,小伊桑在学习方面是不已经无药可救了?

这样的几个回合下来,那几句歌词唱出了小伊桑的心声:“我已无痛,我麻木了。七情六欲全褪去,我一无所有。”有一句话说的好“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小小的孩子到了这样的地步,大家可以想一想,学习还有那么重要吗?真的是学习成绩能代表一切吗?小伊桑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开一扇窗。”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也真的相信这句话。在这时候,好在有一个老师发现了小伊桑,接纳了小伊桑,也理解了小伊桑,发现了小伊桑的独到之处。

大家看几组镜头:当老师看到小伊桑面前一直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他没有批评他,只是轻声地告诉他:“没关系,慢慢画。”当他看到小伊桑一直低头发呆时,他也只是关心地问:“怎么了孩子?不喜欢画画?”老师的眼里没有责备,只有一种深深地关爱和担心。

当学校的其他老师把这些孩子们看成不听话的跳蚤时,老师却说了一句:“没什么,在美术课上不表达情绪还有什么意思?”也许这位老师已经把小伊桑空白的画纸也当成了一幅画来解读。

当尼库巴老师通过瑞杰了解到小伊桑读写方面的困难时,他到办公室翻出了小伊桑以往的作业本,他没有恼怒孩子的不会学习,而是想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不会学习。他想发现小伊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从这儿我们是不是得到一点启示?智慧的老师和家长不是去发现孩子的问题,而是去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不是去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去评价一个孩子,而是去思考和寻找孩子真实的样子。

这个从老师的几句话和表现中就可以看到:当他跟那些有残疾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的眼里看不到一丝的看不起和嫌弃,而是充满了对他们每个人的爱。在跟佳蓓诉说小伊桑的情况时,他的眼中充满了心疼的泪水,他说:“他很危险,一言不发,经常沮丧和恐惧,他的眼神充满了求救,我害怕他会一直低落下去。”

从这儿,大家是否能看到一颗善良而充满爱的心在为孩子跳动,在用心去感受对方的心灵之需?这是我们这些父母应该做的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并使之发挥到极致。然而,我们总是拿一把心中“好孩子”的尺子丈量着孩子,或者用社会上统一的“好孩子”的标准来衡量着我们的孩子,一旦不符合这个标准,我们便内心充满愤怒和怨气,一个“坏孩子”的形象也明显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后来,这个老师打开了小伊桑的心门,小伊桑也在绘画方面表露出他天才的一面,特长的一面。这一刻也就是小伊桑一点点找回自信、找回爱的契机,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老师呢?我们的孩子又哪有这样的幸运?

这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父母担当此任,去发现你的孩子、理解你的孩子、接纳你的孩子。当用心去做这些的时候,孩子会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生活中有像伊桑的哥哥这样认真努力地学习的孩子,也有像小伊桑这样不爱学习但有着其它特长的孩子。咱们需要认清自己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的特长和短板,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的长处更长,用爱去接纳孩子的短板之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健康在成长,成为他最好的样子。

第六个分享: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内心世界。

大家来看一个镜头:小伊桑的爸爸要出差,但他却跟小伊桑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小伊桑很害怕,马上跟爸爸认错,不让爸爸离开他。

在孩子不同意的情况下,把孩子放在了寄宿学校,小伊桑先是哀求爸爸妈妈不要留下他,然后是哭着追赶载有他心目中最亲爱的人的车子,最后,是绝望地隔离了自己。

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被人抛弃并且是在自己很无助、很无力的情况下,内心有着什么样的恐惧感。当爸爸跟小伊桑说再也不回来时,爸爸说话的目的也许是只是吓唬一下孩子,想让孩子更听话、更懂事,却没想到被小伊桑解读为“爸爸不要我了,爸爸抛弃我了”。这样一种抛弃,对于一个还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孩子来说,对于一个只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与恐怖的事情。

接着,父母也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把孩子送到了所谓的“好学校”,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好,让孩子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成长,却没想到被孩子解读为爸爸妈妈都抛弃了他。孩子便从当初的恐惧变为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有几句歌词跟大家分享:“我从未告诉过你,我有多畏惧黑夜,我从未告诉过你,我有多在意你,但是你都知道对吗?妈妈。你无所不知,我亲爱的妈妈,不要在人群中丢了我,我会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要把我送去远方,远得你都记不起我,我真的那么差劲么?妈妈。当爸爸把我举过头顶,在高处旋舞的时候,我都会寻找你,希望你给我带来安全,我没有说,但是我在害怕。我表现的若无其事,但我的心很低落。你无所不知对吗?妈妈!”

大家听到这些歌词,听到这些孩子的心声,有没有一种心酸、心痛的感觉?

孩子是多么的信任我们,孩子认为我们能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但我们真的了解吗?

这是什么?这是孩子在告诉我们他最初的安全感来自我们,来自我们这些妈妈,来自他最信任的父母。而我们都做了什么?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却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要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你不听话妈妈不喜欢你了。”“你不听话就把你丢掉。”等等。我们当然目的非常好,只是想通过这种恐吓让孩子更听话,可是没想到,这样的听话背后是孩子内心无比的恐惧。如果这样的事情连续的发生,孩子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一直害怕分离,因为每一个分离都会被他解读为抛弃和不喜欢他。即使到了成年人,也会让这样的感受在他的生活中重演。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无论何时,都不要用恐吓去达到你教育孩子的目的,因为那样做的结果是害大于利很多倍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这一点,我感受非常深,我小时候送到外婆家待了很久,虽然得到了很多的爱,但到现在都害怕分离。

第七个分享:掀开问题看实质。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尼库巴老师在一次家访中,看小伊桑的画册,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小伊桑在画一家人的时候,开始是一家四口紧紧地靠在一起的,但是,画中的一个小孩子,离那三口人越来越远,直到淡出他的画册。大家看到这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小伊桑的父母在孩子身边时一直都只是把这看做一幅幅画,而没想到这里边有着孩子内心的独白?

尼库巴老师问小伊桑的父母:“为什么要把孩子送走?”伊桑的爸爸是这样说的:“我们别无选择,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我大儿子门门功课第一,可是他呢?是他的态度问题,他对待学习和所有事情的态度。经常调皮捣蛋,不能与别人相处,不听话。”尼库巴老师打断了他的话:“我想知道原因,可你说的这些都是表现。”

大家怎么看老师的这句话?咱们来回想一下,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所到之处,是在问题的表现还是会去寻找问题的根源?

我曾在成长小组跟几个姐妹分享过这个问题,孩子出现的问题有些是一样的表现,但问题的根源却会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孩子的上网问题,表现都是迷恋网络,但每个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却是不同的,有的是迫于学习的压力,想在网络上寻找一个释放压力的突破口;有的是受到伤害,到网络中寻找那种温暖的情谊;有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在一次次输赢中寻找自信和快乐。而这些方面有的是来自父母的伤害,有的是来自老师的压力,还有的是孩子的认知出现问题。所以,当一个问题出现,不要只去看问题的表面,而是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在哪儿。治病治根,用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呢。

而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孩子的表现,很少去想孩子这样的表现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努力而一直没有效果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尼库巴老师发现了小伊桑读写错误的规律,找到了孩子为什么总是零分的原因,所以,他也找到了如何去帮孩子的方法。即使改正起来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走的大方向正确了,还怕走不到目的地吗?

所以,大家以后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当你感觉到孩子的言行让你不舒服或不能接受时,不要只去责备或无奈的叹息,静下心来去想一想为什么吧,只有找到那个原因,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好。

用影片中尼库巴老师的话结束咱们的分享吧:“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赋和梦想,妄想成为个全才,即使这一切只是痴人说梦。”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迟早有一天他们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又何尝不在做着孩子成为全才的梦呢?我们又何曾时时想起我们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呢?

大家再回头看看老师对小伊桑的托举镜头吧,孩子的双手上举,整个身体完全的舒展,是尼库巴老师给了孩子一对飞翔的翅膀,让孩子快乐、幸福地成长,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孩子的那个托举者,让我们的孩子能在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片蓝天翱翔,能成为最好的他们自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姚姚

“我们看得到的、感受得到的,就是真的,那如果我们看不到,感受不到,就不是真的。但是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其实不是真的;我们看不到的,其实是真的。”这是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小男孩伊夏对诗歌《洞察力》“当我望向高处时,你是一充满云朵的天空,直到一头口渴的大象经过,或是我的朋友跳了进来。一个脚踏车的铃铛,或是一两颗小水晶,或甚至是一支盲公竹,然后这个云片开始分解,而你又再次变成了我们的河。”所做出的解释。一个八九岁的患有读写障碍的小男孩,喜欢大自然,喜欢自由,他眼里的世界比同龄人和成人眼里的世界美丽的太多。出身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里有一个在父母和老师眼里的优秀哥哥;有一个成日只注重成绩和成就,还有点机械,却不知真正如何关心孩子的父亲;还有一个爱孩子却无能为力的母亲。小伊夏不喜欢枯燥的学习,也不能理解,所有的文字在他眼里就像是在跳舞,或是幻化成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者动物。所有人都对他说:“为什么你就是不行?为什么你如此的笨?为什么你不努力?白痴、笨蛋……”。面对这些侮辱和责备,他总是用调皮捣蛋的行为方式来反抗他所面对的世界。终于他被学校退学,父亲决绝的把他送进了一所远离家的寄宿学校,自认为被遗弃的小伊夏从此就变了。在新学校里,他的生活里还是没有避免被指责、惩罚、嘲笑和否定。眼睁睁地一个鲜活、可爱的孩子,慢慢变得惊恐、苍白、麻木、安静……无论周围发生什么,他都无动于衷。他,成了一颗不说话的“星星”。那一双大大的眼睛曾经充满了色彩,如今颜色渐渐退去,只剩下一双空洞灰暗的眼睛。直到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发现并拯救了小伊夏……

一整部电影时长2个半小时,大约1个半小时我都在流泪。当小伊夏被大伙伴欺负独自跑到楼顶发泄情绪的时候;当因为打架的事被大人冤枉,被父亲责骂、不理解的时候;当小伊夏哭着求爸爸:“我会努力的,我保证我以后会努力的,求你别把我送出去!”的时候;当小伊夏逃课独自在街上闲逛看见伊父亲背着儿子,羡慕渴望父爱的时候;当小伊夏做恶梦和妈妈走失的时候;当小伊夏被送到了寄宿学校,爸爸妈妈的车发动时,他浑身一颤,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妈妈消失在路的尽头的时候;当夜晚独自在洗手间哭泣并勇敢的擦干眼泪的时候;当不会系领带被嘲笑的时候;当翻译错诗歌被老师和同学责备和嘲笑的时候;当上美术课因为专心的观察窗外的母鸟喂小鸟,而被冠名上课不专心责罚的时候;当被罚跪在教室门口,尼克老师想要靠近,小伊夏却表现出恐惧和害怕的时候;当伊夏在画画比赛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获得一等奖并做为学校年鉴的封面时,全场掌声雷动。而小伊夏,却深深地把自己埋在人群之中,那躲闪的眼神,那胆怯的神态的时候……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深入人心,传递着让人透彻心扉的感动。

小伊夏就是尼克老师小时候的自己,尼克老师的出现,让小伊夏终于找到了一个能理解他的人。一个这样的与众不同的老师,不关乎成绩,只希望孩子能自己做自己,让我敬佩不已。影片中最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小伊夏父亲去学校找尼克老师,想告诉尼克他们并不是一对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尼克说:“关心的确很重要。让孩子觉得是被需要的,一个拥抱、一个充满爱的吻,都可以让他知道我们在关心他;或者向他表达‘儿子,我爱你。如果你感到害怕,可以来找我。如果你出错了、失败了,又怎样?我都会陪着你,不用害怕。’一再保证,让他明白。这就是关心,对吧。”(而不是口头上的一句“关心”)尼克还说了一个“所罗门群岛”的故事:“在所罗门岛,当原住民想要用森林的一部分来耕种,他们不会将树砍掉。他们只是在树的附近聚集,然后开始对着树大声的辱骂,不用几天,树就干枯了。它被自己摧毁了。”小伊夏的父亲听完羞愧而去,他下来时,正好看到伊夏站在公告栏前,一点一点认字,然后读出来。伊夏爸爸为伊夏的进步感到吃惊,也很感动和自责。他从来没有好好去了解和关心儿子,只知道一味苛责他不用功不努力,态度不认真,总希望他能超过别人……思及此,他觉得没脸见儿子,悄悄离去。

电影的结尾让人欣慰不已,伊夏通过尼克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变得活泼有生气,也让所有人知道了他的画画的有多好。我想小伊夏永远会记得尼克老师对他说的:“在我们之中出现了天才,他们改变了世界的规则,因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之中出现了赢家,艳惊世界。”

Everychildisspecial,我们不要试图去把他们改变成所谓的“优秀人”。他们有自己的天份和梦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真正的爱和自由以及耐心。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