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个活动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收获,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撰写活动心得体会是为了使大家更了解自己,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活动心得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在阅读时间,观看了一篇蔡伟玲老师写的教养笔记《“被安排”与自主性》让我深有感触...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精选4篇)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

2024-02-05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精选4篇)。

经历一个活动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收获,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撰写活动心得体会是为了使大家更了解自己,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活动心得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精选4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1】

在阅读时间,观看了一篇蔡伟玲老师写的教养笔记《“被安排”与自主性》让我深有感触,经过仔细阅读,我思考了应该怎样“安排”才能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性。

确实,我思考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孩子们在园一日的生活被安排得慢慢的,看上去虽然是很丰富、充实,但是孩子们的自主性却没有的体现的地方,他们是不是愿意被安排呢?虽然老师嘴里总说着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性,但是事实却是孩子生活都在幼儿园规定的时间做着规定的事,如果按时没有按规定参加活动,就是违反了幼儿园的规则,幼儿应该怎样才能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获得自主性呢?真令人深思!

现在孩子来幼儿园不能带自己的玩具、不能带零食;进区不能随便进,如果人满了就要等待;出外玩大型玩具也是规定的内容,不能随意去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为了孩子的安全,稍微具有一点危险性的玩具都不能玩,老师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束缚了幼儿的手脚,让孩子们渐渐失去了自主意识。

但是这背后的一切又是源于什么呢?真能让孩子们完全“自主”的进行活动吗?2―4岁正是秩序的敏感期,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秩序是什么?秩序感是道德意识的起源之一。当一个孩子为了没有摆整齐的积木块焦急、为了掰成两半的面包大哭时,那是因为他认为整齐、完整是“对”的,凌乱、两半是“错”的。事物有了“对错”之分,行为自然也有“好坏”、“正误”之分,孩子的自律感应运而生。孩子开始意识到什么是“标准”、“正当”的,开始把行为和后果联系到一起。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如果您注意观察,会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会因而逐步建构。在这个时期,我们最重要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因此,在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间,我认为,他们还是不要太有“自主性”的好,我们应该借着小班的秩序关键期,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律的作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中大班幼儿,随着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性,避免活动时间、内容、材料、空间的“被安排”,教师对孩子的想法与感受需要多关注,避免过度的干预与帮助,给予孩子足够的独立性、自主性,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创造,切忌扼杀孩子的自由与创造力。

幼儿园的安排还是应该多给孩子、多给老师一些自主性,多给孩子们一些活动的自由和空间,老师可以酌情根据现状调整活动的时间与内容,避免被“死规定”框住。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2】

新《纲要》中指出: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的关系时对话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项目做内容。作为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和关心幼儿。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现在带的是小班的孩子,小班的孩子特别可爱,无论从说话上还是行为方式都流露出他们天真活泼的个性,可回想起刚进幼儿园时,他们眼中还残留着泪水,可怜巴巴的看着家长的离去,心里其实是非常的害怕与不舍的。而我们老师采取的方法是蹲下身去和孩子们交流,说说他的兴趣,平时爱玩些什么,或者是自己充当问题解决员,你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解决,老师一定帮你办法,让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老师,能够依赖老师。通过这种平等合作的模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能在幼儿园里愉快的生活学习了。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3】

在工作中,面对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各种各样的家长和孩子,有时会感觉到教育的茫然和无助,虽然遇到的事件都能解决,到最后也不觉得是怎样的一个大事件,但回过头去想,却不敢确定当时的处理方式和手段是否正确。在现在所带的小班中,还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个性较强、语言发展迟缓的这些特殊孩子,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教育呢?带着这些问题,寒假里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一书,丰富了我在“酒足饭饱”之后的精神生活,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了一些合适的方式和方法,让我在教育中有所启迪。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选取在“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和“教师与社区”三个部分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大致浏览整体内容,然后根据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疑惑的内容细细研读。读完此书后,我也整理出了几点关于这本书的感触:

1、研读案例,从案例中得启示。

我们班有个叫罗玉衡的小朋友,每个星期总有几天会尿裤子的,班里的三位老师非常紧张他,特别是午睡时间会频繁地提醒他上厕所,如果有一天老师晚了一会儿提醒,他的被子就被尿湿了。书中有个《约翰尿裤子了》的案例,案例中的老师是这样做的:鼓励约翰自己脱裤子小便,自己换干净裤子,在不断的表扬声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约翰尽可能自己做。这种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落实行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我想,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也会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研读案例,从案例中找灵感。

每次提到写论文,老师们总是很头疼,不知道找什么点好,也不知道写哪个点有价值。我觉得书中很多的案例是我们实际工作会碰到的,假如刚好对这内容感兴趣,不妨看看书里是如何描写案例并去分析、理解的,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灵感。书中的有个章节《怎样帮助幼儿建立社会规则意识》,它从一个图书室的规则建立与执行来谈幼儿规则的建立,告诉我们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在生活、游戏中得到发展的,对“他律”意义的体验,促进了自律自己的萌发,并且是在协商、合作中学习建立自律活动规则的。我就想到以后可以通过值日生、活动区规则制定、角色游戏等活动,尝试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这样一个富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内容,通过撰写,一定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论文。

3、研读案例,从案例中学理论。

我们在写论文、课题等时,总是需要一些理论知识的支撑,希望我们的文章能够更加具有专业性。书中有很多资源库可以参考,比如我对幼儿的倾听能力的培养一直很感兴趣,曾经想写这方面的论文,但由于不能很准确地了解小班幼儿的倾听水平,不能科学地鉴别我们幼儿是否需要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而放弃。书本中这样写小班幼儿的倾听水平: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讲话;喜欢听生动的故事,听故事时能参与讨论;喜欢听成人讲述、朗读画面书的内容;能理解成人说的大部分常用语;能听出声音的强和弱;能分别隔壁房间说话的家庭成员;看电视时,大人能听清楚的音量,他能听清楚;按指令能分别将物品放在桌子的上、下、前、后位置上。这为我解决了当时的困惑,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指出了解决的道路。

书里还有很多内容没有细细读完,我想我会继续往下读,在接受书中一些分析、策略的同时,更多地去思考当自己遇到类似的案例时会怎样做,再去对比书中给出的教育策略,是否适用于我班幼儿。我相信教育的机智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让我们边学边思、边思边做、边做边写,螺旋前进,利用好手中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它成为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4】

阅读是艺术,因为阅读就是探索的过程。我们通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阅读,说到底,就是以设身处地的行为去探索世界,以设身处地的方式进入他人的世界。

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有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是幸福充实的,有阅读习惯的人一定是感恩快乐的。同样,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乐趣。

一个教师没有阅读,就不会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教师,如果一直能够坚持阅读,就能始终保持与最前沿的思想的声音的接轨,除了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力量。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外在的动机资源的输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动力不足的。坚持阅读,就可以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享受过程。就阅读而言,只有在博览群书、遍赏芳华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开卷有益的妙处和万里清风来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享受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让我们做一个忠实的阅读者,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编辑推荐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7篇


整理工作或学习资料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感受,我们应该将其总结成心得体会以方便记忆。写心得体会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考虑到您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的编辑,本网站所述资料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信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1)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便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工作带给我的不仅仅仅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最初的新鲜过后,应对工作,总感觉自我在学校里学的那点理论知识怎样也不够用。我们的工作应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教育对象是活的,便注定了教师也务必“活”起来,怎样才能使我在应对幼儿时如鱼得水?怎样才能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怎样才能使自我胜任这份工作?班里的孩子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这些疑问尝尝萦绕心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当我疑惑时,除了向同事、领导请教,我还从书中寻找答案。

工作后接触的第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是《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经别人推荐便买了一本回来看,看后受益匪浅。本书作者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以一个幼儿教师的视角去看待幼儿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关系和问题,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资料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个性是书的第二部分:教师与家长,其中就怎样做好家访?怎样进行有效的家长约谈?怎样组织召开家长会?怎样与家长一齐处理幼儿在园的意外事件?等问题进行了事例分析与理论的概述,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

书中举了超多的案例,其实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所以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样在想的,怎样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依扬又笑了》,主要的资料是这样的:依扬是大班的一个女孩子,平时十分开朗,但是在国庆节之后老师便发现她的情绪十分低落,而且有了一些以前并不会出现的行为,比如在和小朋友闹矛盾时打了小朋友,老师也因此批评了她,依扬的情绪因此更低落了,之后在一次无意间教师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起因是家长之间闹矛盾,老师就顿感自我对孩子的不理解和缺少关心,于是就想了一些办法让依扬的脸上再次绽放笑容。这样的事例再寻常但是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忽然发现班上的某个孩子有了一些异样的行为和表现,我们也许也会关注,给孩子一些安抚,过后就淡忘了,缺少了对孩子这一表现的原因剖析和深入引导,暂时的安抚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快乐,但只有深入沟通和引导才能彻底改变孩子的现状。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资料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能够怎样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忙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比如就这个《依扬又笑了》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是:

1、要善于接纳和识别幼儿的各种情绪;

2、帮忙幼儿摆脱不愉快的情绪;

3、帮忙幼儿学会控制情绪;

4、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看了这些推荐后茅塞顿开,明白自我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样处理了。

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她就像我的一个老师,在我耳畔娓娓道来,使我在不断有共鸣的状况下看完这本书,它也成了我的一个“智囊团”,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去问它。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前方的路还很长,要打开的门还很多,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2)

给需要的孩子一个温暖的空间

九月二日是我们幼儿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尽管我们幼儿园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让家长带孩子们早一天熟悉环境,和老师们交流情感;增派教师到小班照顾孩子,可还是无法完全消除孩子们那家入园的焦虑情绪.

这天我到小班帮助,孩子们由父母陪伴相继入园,有的孩子在父母离开时用大声哭闹来表示抗议;有的孩子看到新玩具、玩的比较投入,父母离开时反映并不大.

有一名叫莹莹的小姑娘在妈妈离开时,主动和妈妈说再见,并快乐的玩了一个上午.下午刚起床的莹莹态度却来了个大转弯,大声哭嚷着找妈妈.无论老师用什么样的玩具来吸引她,对她来说都是无济于事,上午的快乐劲已荡然无存.莹莹哭着,拉着我的手: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我所有的好话在一个哭闹的孩子的面前是那么无力.拉着莹莹的手走到娃娃家.我蹲下身子:这布娃娃像奇奇一样漂亮,我们来做游戏好吗?对我的话莹莹并没有反映,照样哭嚷着找妈妈,身体却靠近了我,我拉过一把小椅子坐下来,莹莹也就势坐在了我的腿上,我用手臂把哭闹得她揽了起来.渐渐的莹莹的`哭嚷声小了,头靠在我的怀里,不一会儿便止住哭声.

再之后,我走到什么地方,莹莹就跟我到什么地方三岁的孩子刚离开家,离开父母走进幼儿园,应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物在好奇和兴奋过后总会有些不安和失落感.为了让孩子早一天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要让孩子感觉到爱与平安,给需要的孩子一个温暖的空间.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3)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

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

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提供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

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择,不要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通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一定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现在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

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奇怪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系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欢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

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4)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读《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有感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必须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必须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5)

很荣幸能参加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并得到学校赠与家长的书。在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被封面上的特长班,还要求他总是考第一,将来上清华北大?你给过孩子面子吗?你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你知道他在想什么?等等,作者好像是看到平时的我,这不就是在写我吗?

我迫不及待的打开这本书,一口气看了很多。自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爸爸,从她妈妈怀孕,我就忙着胎教、营养搭配、听音乐、做运动。孩子出生后,从婴儿期的抚摸,到上学时的引导,我喜欢看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可是说的轻松,做起来难。虽然我从不打骂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讲道理,可这些却被家人当做是“溺爱”。溺爱和教育是有个“度”的,很难把握。以身做责是最重要的吧!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工作压力常常让我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假如我能在孩子的教育上多花些时间,一定会对孩子有更大的帮助。

在这个社会,孩子的压力很大,教育孩子的压力更大,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了祖国的花朵开的更艳!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6)

阅读是艺术,因为阅读就是探索的过程。我们通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阅读,说到底,就是以设身处地的行为去探索世界,以设身处地的方式进入他人的世界。

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有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是幸福充实的,有阅读习惯的人一定是感恩快乐的。同样,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乐趣。

一个教师没有阅读,就不会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教师,如果一直能够坚持阅读,就能始终保持与最前沿的思想的声音的接轨,除了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力量。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外在的动机资源的输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动力不足的。坚持阅读,就可以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享受过程。就阅读而言,只有在博览群书、遍赏芳华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开卷有益的妙处和万里清风来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享受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让我们做一个忠实的阅读者,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7)

前不久看过一本书讲到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某一种文化属性下的产物,是自然规律,也是文化规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世俗的“养儿防老,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长期占据着几代人的思想,如此一来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就成了我们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天高比海深。假设需要回报的的恩情能称之为恩情么?如此一来,母爱还能称之为伟大的,无私的么?

我不能对上述问题简单的用道德、公平、法理来给予解释,但我想站在当下的角度提出一点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第一,子女作为和父母之间血缘关系的一种本能联系,他们同时也是自由的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命空间和生活状态,至于“养儿防老”是从老一辈那里遗传下来的古训或传言,也许恰恰能和某一个时期的历史产生化学作用,在当下市场经济,以及国家制度体系、法律保障、公民福利等逐步健全的进程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充分的享有发挥和创造价值的空间,“养儿防老”并非作为一种传统的契约被与生俱来的印刻在儿童身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平等、发展。

第二,所谓的“养儿防老”是建立在孝顺与美德的边界之内,才有可能存在同等条件下的结果,而我们今天对待儿童道德的教育远远是不够的,当出现“老太太跌倒了不敢扶“,“大学生辱骂教师”及偷窃剽窃的事件,我们应当反思在每一个孩子的儿童阶段我们给予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发。

第三,早些年我国相关部门统计过未成年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协调,近年来高校甚至出现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尤为严重,这些都已经在给我们重新去反思我们的儿童观和文化观应该怎样的去修正和建构。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集锦7篇)


心得体会是了解一个人的捷径,心得体会到底要怎么样写才符合要求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1)

在第2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用例子让我们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是什么样子的,对我们以后写观察记录时,有了参照,能更好的写出观察记录。在清楚知道了观察记录是如何展现出来后,又给出了一个案例,让我们尝试在这个案例中找到它要告诉我们关于儿童的什么,清楚了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你能针对一个领域进行细致的记录,告诉你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读,从书中能解决你在写观察记录时的一些困惑。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儿童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这么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观察。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2)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

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3)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记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带学前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发育较慢,语言表达能力差,每天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挂着两条鼻涕来上幼儿园。看着这样一个孩子,实在难以让人喜欢。我刚接触他的时候他连“老师”两个字都叫含糊不清。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爸爸在他半岁时就弃他母子而去,妈妈又没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家境贫穷。李小明由于长期缺乏父爱,他的母亲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和他交流,导致了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欢和他玩。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关心、呵护他。为了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经常有事没事的找他说话,一开始往往都是我一个人在说,他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看到这种情况我真有点气馁,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和他谈心,找他说话,渐渐的他能和我进行简单的交流了,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了,教的生字也能读出来了。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虽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琐碎的,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可谓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

从教三年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记得刚踏入幼儿园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4)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5)

通过学习指南,我发现离各项发展目标还远远不及。通过年龄段各项目标的对照,结合指南的教育建议,致力于陪孩子一起度过快乐有意义的童年。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领引,,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的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岁、4岁、5岁、6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合《指南》中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专家指出,提升孩子的早期自主阅读能力,可养成一生有益的阅读习惯。比如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扩大词汇量,激发想象力,培养专注力,丰富情感但更为重要的是,早期阅读能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求快乐,养成一生有益的阅读习惯。母婴专家提醒,年轻的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与孩子共度阅读时光。听大量的文学作品,孩子在成长中,已经从丰富的口语环境中“习得”了口语的表达方式,但书面语言的“学得”,需要家长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让孩子听大量的文学作品,可以锻炼幼儿听觉的接受与分辨能力、听觉的记忆能力、听觉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语言和语法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的能力。家长在半年内,至少要为孩子读20本形式多样、风格多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每个文学作品还应当进行多次重复。研究显示,用“指字听读书”的方法让孩子听读书,即孩子看着文字听家长读,读了15遍之后,就能大致认读出这些汉字。

从《指南》的具体内容来看,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建议要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宜的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保持愉快的情绪,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反对成人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养成幼儿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指南》的出台,意在保护幼儿的正常发展,寄望制止过度早教,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我们幼儿教师和广大的家长更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受益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以《指南》为宗旨,做一个优秀的幼儿老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6)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仔细拜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书中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有时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书使我感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时也使我对幼儿教师这份平凡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是个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幼儿园开始忙碌,接待家长、组织活动、开会、学习、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有时还要加班布置环境,晚上还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却有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有些家长甚至会经常抱怨老师没有很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有时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裤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带没有系好。

但当我仔细阅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后,我的想法就彻底变化了。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并不是这么辛苦、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着,我完全可以让孩子们的所思所想,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为我快乐工作的动力。原来,快乐的工作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孩子还是孩子,我还是原来的'我,原来痛苦和快乐只是一个想法的转变,只是那么一点点的改变。

当我惊奇的意识到后,我真的发现,我的工作中处处充满着欢乐和甜蜜。有时,当我午餐过后,拿着书在孩子旁看时,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后躲着几个小家伙笑着给我敲背呢;有时,当和孩子们一起到大型玩具处玩耍时,孩子们不时传来叫我一起来玩的亲热叫唤声;有时,当家长们从我手中接过孩子的衣服真诚的对我说谢谢……这些让我兴奋不已,原来快乐地工作可以是这么简单!

读了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我一定会怀着“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怀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篇7)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以前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户外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一样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此刻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贴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就应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一样时期的各种演讲资料,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一样主角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能够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留意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户外“实是这整个文化户外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户外转变成一个政治户外”。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户外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向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刻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礼貌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职责、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