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梅州考察时指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欠发达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出路是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县...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 看看广东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难题 优秀学习活动心得精选

看看广东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难题 优秀学习活动心得精选

2022-04-14

【www.nns88.com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在我们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多写心得体会能够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一篇属于自己的活动心得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看广东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难题 优秀学习活动心得精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最近,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梅州考察时指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欠发达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出路是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六个重要问题。“软”与“硬”的问题

山区经济之所以比较落后,主要是客观环境、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使山里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步伐,困守在小农经济的小天地中。硬件建设跟不上,又使得发展思路相对滞后。因此,治“软”先治“硬”。路通了,外面的信息流、物流、人流进得来,本地的产品才能出得去。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山区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将受到冲击,与外来的新的思想观念融合,才能促进山里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促进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大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这对发展山区县域经济无疑是大好机遇。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真正做到以“硬”促“软”、以“软”补“硬”、“软”“硬”兼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筑县域经济新的发展平台。“工”与“农”的问题

“工”与“农”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乡问题,也就是在选择主攻方向、选择发展模式上谁先谁后、谁轻谁重的问题。就梅州而言,多数县域经济普遍是三次产业“三足鼎立”,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既有的工业企业也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一般加工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包袱过重。最近省长黄华华同志在山区调研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山区最大的差距是工业的差距。”因此,山区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农的基础上,实现富工富县;通过加快工业的发展,聚集人气,解决富余劳力的出路,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国有”与“民营”的问题

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还在继续,但由于财政困难,难以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安置工人;一是民营企业刚刚起步,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模式,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就快。因此,如何围绕财税增收抓经济,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是加速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壮大镇村经济,促进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资源与市场的问题

过去一讲加快山区的发展,往往局限在“发挥资源优势上”,这话固然不错,但收效甚微。山区穷的原因,一是就资源卖资源;二是因陋就简搞加工。受这些思想影响,山区工业粗笨重多,科技含量低;低值高耗企业多,高精尖企业少。原因是这一思想忽视了市场要素。也即是说,发展经济,资源和市场谁为依托?应该是市场,而不是资源。这也是“温州模式”的精髓。

没有资源,可以围绕市场需求做文章,像蜜蜂采蜜一样;反过来,有了市场,资源优势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挥,形成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内”与“外”的问题

资金、技术、人才是经济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启动资金是最大的“瓶颈”。因此,仅仅靠“内”还不够,还需要内外结合、借外促内。通过政策启动、政府推动、特色拉动等形式,在激活本地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造血型”项目,壮大工业,提升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总量比重,同时拉动就业、刺激消费,繁荣第三产业,不断把县域经济的“蛋糕”做大。“上”与“下”的问题

县域经济是重心下移的经济,需要省、市的大力扶持,必须简政放权,努力为县域经济提供政策保证和体制保障。从目前情况看,省级财政形势尚好,市级财政基本过得去,但是县和镇的财政普遍较为困难。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省、市的工作重心要下移,该放的职权要下放,既要把事权交给基层,也要把职权交给基层,县和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上升。当前,尤其要着重解决好县内“条块”的问题,即中央、省属驻县机构与县的关系问题,驻县机构必须贯彻中央、省的有关精神,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双赢”。

其他人还在看

创新理念谋发展“六大突破”促跨越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近年来,XX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一手抓产业培育促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和谐,加快了县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建设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发展理念实现新突破

XX作为丘陵地区农业县之一,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支撑乏力。直面发展中的诸多困难,我们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求突破,在发展理念上求创新。一是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面对2002年底XX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大量存量资产长期闲置、大多数职工下岗的严峻现实,我们坚决破除“视停产半停产企业为包袱”的陈旧意识,树立“把企业存量资产当作宝贵资源来经营”的新观念;破除“就稳定保稳定”的陈旧意识,树立“落后地区发展压倒一切”的新观念,按照“百分之百触动产权、百分之百转换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的原则,全面完成县属工业企业改革,县域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二是树立以招商促发展的理念。采取邀请专家讲课、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引导全县上下树立了“只要你来投资,什么都可以谈”、“视外来客商为衣食父母”和“进了XX门,就是XX人”的全新观念。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外来企业家座谈会”,实行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企业和项目秘书制,32个职能部门通过电视向社会作出优化环境的公开承诺。在全市率先成立民营企业家协会,不少民营企业家被推荐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是树立以产业促发展的理念。在全面完成县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通过招商引资优化产业格局的基础上,我县又认真实践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的发展理念,完善并确立了“全力招商提速、做强产业升位、大上项目加劲”的发展思路。通过培育龙头,创新机制,加强技改,进一步壮大了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工业支柱,形成了生猪、薯类、水果、蚕桑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掀起了XX新一轮发展跨越的热潮。

二、坚持产业立县不动摇,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

一是培育龙头兴产业。引进四川巨农实业公司投资3850万元建立生猪良繁基地,今年5月又成功引进四川七环猪种改良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兴建生猪良繁场,投资6000万元在工业园区新建年加工100万头以上的肉食品深加工企业。经过多方努力,全国知名企业北京荷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落户XX,将带动薯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年来,我县共引进北京荷田、巨农实业、四川七环、齐祥食品、海峡丝绸等龙头企业13个,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创新机制兴产业。创新投入机制,将过去政府包揽一切转变为龙头企业投入为主。创新融资机制,成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目前已提供担保贷款9800万元;成立农业产业化投资担保公司,目前已为13户养殖大户提供担保贷款500万元。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成功探索出“企业托养”、“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创新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防范基金,用以规避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给企业和大户带来的损失。三是加强技改兴产业。今年统筹安排36项技改项目,目前已实施25项,完成投资2.5亿元。航星钢铁公司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环保技术标准,投资2500万元新建20吨电弧炉和600m3制氧车间,安装4套精炼炉和连铸连轨机,可年产合格钢25万吨;嘉宝公司投资800余万元改造焊接生产线,新上摩托车生产线,年可新增产值7000万元;金坛电化公司投资1000万元改造电冶炉,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新华药业公司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GMP达标技改,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

三、坚持持续发展不动摇,项目拉动实现新突破

我们将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在项目包装、申报和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是精心论证包装项目。近年来,论证包装上报了金溪航电枢纽工程、南渠路改造工程、嘉陵江堤防工程、中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嘉宝公司模具制造中心与摩托车生产线等140多个项目。二是抢抓机遇争上项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及时对接国家项目,看准一个,盯牢一个,争取一个。最终确定为四川核电站首选厂址的我县三坝厂址第一轮初审时排名第六,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大调整的机遇,全力做好专家勘探论证中的服务工作,形成了项目落户XX最为关键的“人和”因素。三是千方百计落实项目。实行项目秘书单位责任制,对因工作不力影响项目开工建设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严厉查处。为引进北京荷田和四川七环两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三进北京、五上成都,与业主进行积极的磋商和真诚的洽谈,最终促成了两企业落户XX。为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我们又落实专门的领导、部门和工作人员,积极配合企业做好选址规划及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8月15日,两个加工项目在我县工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在建项目47个,总投资达13.4亿元。

四、坚持开放战略不动摇,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落实“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理念的最佳途径,以大开放促大招商,以大招商促大发展。一是领导带头抓招商。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实行分线履职制度,由县级领导牵头对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今年1—8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0多次带队赴北京、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定点招商,成功引进项目31个,协议引资19.6亿元。二是优化环境抓招商。千方百计争取并成功保留住全市唯一的县级工业园区,为产业发展打造了招商平台。同时大力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县麻纺厂出售,相关部门仅用3小时就办完了所有手续。金坛电化公司落户我县,从开始谈判到企业开业只用了11天时间。该公司开业不久,汤总的爱人在宣汉突然生病,县委、县政府就委托招商引资秘书单位专程看望慰问,汤总的一些朋友深受感动,纷纷来XX考察投资。三是围绕产业抓招商。为做强电力产业,在已有装机容量8.61万千瓦的马回电站的基础上,引进省港航公司控股建设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金溪电站。为发展养殖业,先后引进四川巨农实业公司和四川七环公司,带动了全县DLY优质肉猪的快速发展。为做强机械冶金业,在大力扶持嘉宝公司的同时,积极引进福建客商整体收购原钢厂,达州客商整体收购原马电电化厂,目前两个招引企业产销两旺。

五、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和谐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深入开展“六帮六建社区党建工程”。下河街社区是县城“最贫困的角落”,6800多居民中有4135人是低保对象,有72名两劳重点管理对象,70的居民租用公房,60的适龄儿童因贫困辍学。县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扶贫助困为主要内容的“六帮六建社区党建工程”。1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主动与贫困居民结成帮扶对子,30多个县级部门筹资2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社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大大改变,党群干群关系在情感交融中走向和谐。二是深入开展“五民示范工程”。长梁乡中坝村曾是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批评的“乱”村,一度时期党群干群之间“水火不容”。县委一班人在先后十多次深入该村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五民示范工程”,先后选派两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任村支书,带领村民修公路、迁学校、打沉井、建新村、调结构、兴产业……件件实事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村民自发在村口立起了一块凝聚党群干群鱼水情的无字碑。三是深入开展“百村十居抓难示范行动”。以下河街、中坝村转变的事例为生动教材,下派110名机关党员干部定点帮扶100个村和10个社区,着力打造一批小康和谐村和和谐富裕社区。四是深入开展“万名党员真情为民三个一”活动。组织有能力的党员每人联系一户小康户、帮扶一户贫困户、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特别是今年县委、县政府对农村特困户农民发放生活困难补助80万元,对城镇特困居民全部实行“低保”;筹资200万元,为农村1100多户特困居民改建和维修住房;投入120万元,对城乡3000户特困户实行“医保”;为1.2万名城乡贫困儿童减免学杂费75万元,筹集助学资金52万元,切实解决了特困群众“生活难”、“住房难”、“就医难”和“子女入学难”等问题。

六、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爱民型、正气型、创新型、业绩型、廉政型、和谐型”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突出经济建设中心,集中力量抓产业。成立10个由县级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每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或一项重点工作。对全县行政事业编制进行清理,合理核增经济部门编制。将县级后备干部派到乡镇一线、招商前线锻炼,下派科级后备干部帮村。二是弘扬碰硬落实作风,增强工作执行力。聘请了一批熟悉工作、秉公正直、群众公认度高的离退休老干部为工作巡察员,不定期地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每半年组织不同层面的干部、群众、业主代表对部门、乡镇的工作进行评议。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分工动态制和科级干部任职动态制,对抓产业不力、效果不佳或“工作不在状态”的干部坚决调整。三是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县委常委带头喊响并自觉践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全县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认真实践,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广泛监督,形成了以“三句话”为统揽,领导干部带头、普通党员加油、一般群众参与的互动教育格局。建立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共同践行“三句话”、“五民示范”和“六帮六建”基层党建工作、“百村十居抓难示范行动”和“万名党员真情为民三个一活动”等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机关作风普遍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全县党员干部呈现出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如何做好残疾弱势群体工作,促进我县经济发展 关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我县现有1.23万名残疾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左右。残疾人是社会中既困难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加之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使其在就学、就业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心。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一、主要做法和成效自残疾人事业起步以来,紧紧围绕“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和规定,积极开展了残疾人扶贫、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法制维权等各项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平安松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了我县扶贫总体规划,残疾人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本着“依靠政府、动员社会”的扶贫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扶助残疾人的若干规定》,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及社会各界的帮扶,投入配套扶持资金400多万元,扶持3723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自食其力,扶持40户小康示范户,扶持8个残疾人扶贫基地。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种救济、补助、供养等措施,使1109名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过实施“安居工程”,使72户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对2088名农村持证残疾人实行了免费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二是开展各类康复工作,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能力。全县有1072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707名白内障患者复明,24名低视力患者配备助视器,30名聋儿得到语训,36名肢体残疾患者通过矫治手术改善了功能,肢体系统康复训练68名,智残儿童系统训练52名,假肢装配72名,装配矫形器83名;用品用具供应321件。三是通过按比例分散安置、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异地劳务输出、个体经营就业及基地就业等多渠道安置了3998名残疾人就业。四是通过教育培训,结对助学276人次,1520名残疾人得到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五是文体生活活跃。有3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市首届残运会,夺得14金5银9铜和组织奖;7名参加省级运动会,夺得2金3银2铜。2名残疾人的书画作品在省级评展中获奖。同时,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六是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通过信访,妥善解决了10名残疾人营运车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法律援助58件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案件,并挽回经济损失累计20多万元,有12名残疾人获赔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金1.6万余元。七是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通过助听和助行工程,赠送助听器28台,社会各界捐赠轮椅335辆。县城各项大型建筑及窗口都设立了无障碍设施。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县,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当前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残疾人的贫困状况依然存在;康复资源的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残疾人就业不稳定、就业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化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三、对策和建议针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残疾弱势群体这项工作,使残疾人事业适应大局,与时俱进,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实现新的突破,开创新的局面,需要在执政中继续加以探索和实践。结合残疾人工作的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统筹兼顾,确立和谐的统筹观。我县绝大部分残疾人在享受康复、教育、就业、生活水平等方面,远不及健全人,他们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就要求政府在决策时要胸怀全局,统盘运筹,既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好发展,又要顾及社会弱势群体,把残疾人事业列入政府决策大局,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和谐协调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确立残疾人特殊人权观。残疾人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的特殊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残疾群体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权利获得与健全人同甘共苦样的人权。然而,由于他们处于弱势,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广大残疾人实现“残有所学、残有所用、残有所医、残有所养、残有所乐”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积极帮助城乡困难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等等,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目标。三是执政为民,确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群众观。一是要眼睛向下,心系残疾人。牢记“群众无小事”,时刻把残疾人的冷暖记在心头。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尽心尽责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凡是政策允许或能办到的事,都要尽力帮助解决。一时办不到的要尽量做好释惑解疑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建章立制,确立依法治“残”的法制观。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依法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意识。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有关残疾人的各项法律制度,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大执法检查和法律监督。要综合运用人大、执法机关的职能,保证残疾人各项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县科技局依靠科技发展服务县域经济【荐】


近年来,我县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和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经济速度,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10月我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科普示范县”,2005年3月被授为全市唯一的“湖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8月通过科技部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培养科技意识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力培养群众的科技意识,让他们充分相信科技,依靠科技,进而积极利用科技。

一是宣传推动。每年科技活动周、科技宣传月和6.29全国科普日,我们组织开展科普一条街、科普进村进厂活动,开展了科技咨询服务,把科技送到了千家万户;同时在全市率先在县电视台开设了科技30分栏目,每周定时向全县播放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组织好全县青少年科技活动,全县完小以上学校成立了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建立了科技活动室。每年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和小发明、小论文、书法绘画竞赛活动;在县科技馆成功举办大型科技展览15次,参展人数达28万余人次;配合科技部、中组部、省科技厅影视制作中心对我县的雷竹高产栽培技术、三元杂交猪养殖技术、南江黄羊养殖技术等拍摄了专题电教片,在中央电视台七台陆续播放,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典型促动。通过培养、推广典型,促进农民转变观念。目前,全县已培养培养省级科技示范户1358户,科技致富带头人2354人,科技致富能手2万余人,科技示范村10个。

《农友报》的创办者、农业科技传播的带头人——华陂职业中学高级教师王天才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具体作法为: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评“科技示范户”活动,对他们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和跟踪管理。二是组织农户到科技示范户进行学习参观,学习致富技术和经验。三是教育科技示范户不仅要带头致富,而且要带领群众致富。

三是示范带动。以农业示范基地、板块经济和养殖小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近年来,在全县建立面积100亩以上农、林、牧、渔示范片250多个,科技示范基地89个,民办科技示范园8个。着力抓了“七大板块、四大养殖小区”的建设,即:以路口、白霓、天城、青山为主的蔬菜业,以铜钟、白霓为主的牲猪业,以肖岭、沙坪、石城为主的无公害特级香稻业,以石城、青山为主的水产业,以港口、桂花泉为主的竹木加工业,以桂花泉、高枧为主的畜牧业,以金塘为主的养蜂、百合业。铜钟优质瘦肉型牲猪养殖区、石城优质水产养殖区、桂花优质商品羊养殖区、雨山优质商品牛养殖区。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科技项目为依托,专家技术为支撑的发展路子。

二、坚持科技创新

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科技兴县的总体要求,积极围绕主导产业抓科技创创新和推广,加快科技服务经济的步伐。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全县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新上了一批能够有效调整结构、能尽快形成批量生产和拳头产品的项目;采用了一批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和推广应用的“三新”技术,促进企业在微电子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方面有较大进步。近年来,先后开发机电、建筑材料、医用材料、化工材料、包装材料等新产品70个,进行技术改造120项,有22工艺控制点实现了微机控制,使我县工业装备水平、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县水泥厂的“慧安”牌水泥被评为“湖北精品名牌产品”,企业被授为省级科技型企业、星火示范企业;县板纸厂的白底白板、白卡纸、红卡纸、黑卡纸填补了湖北同类产品的空白,黑卡纸深受市场青睐;县中健纺织总公司的医用无纺布、染色纱布已打入国际市场;县众望科工贸公司开发的系列小麻花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众望”牌商标被省工商局评为“湖北著名商标”,并在日本注册成功;县天南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X医用跟踪线产品,使公司发展成为全县民营企业唯一出口创汇企业。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有力推动了雷竹、优质稻、优质水果、蔬菜、茶叶、畜禽、林特等特色产业的扩张和升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七大板块、四大养殖小区”的建设形成规模,其中以优质沙梨、柑桔、桃李、猕猴桃、板栗等为主的水果面积达到了3.45万亩,年产量4026吨,产值达1975万元。今年月份,我县组织全县梨树种植户举办了优质梨评比“擂台赛”,在全县推广种植黄金梨、丰水梨等外型口味好、市场前景好的优质梨,得到了种植户们的一致好评。目前,我县已成立了水果生产协会,对全县优质水果进行商标注册,规定了生产的行业标准,力争把崇阳产优质水果推向更大的市场。与此同时,全县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农业新品种覆盖率达85以上,累计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面积480万亩,重点扶持了县优质农产品开发公司、瑞发雷竹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培育了“众望”小麻花、“碧云”优质猪、“天城”优质米、“瑞发”雷竹笋、“三普”野桂花蜜等农产品品牌。

三、服务招商引资。

为服务我县招商引资和兴工强县的发展大计,我们先后成功实施了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软科学计划等。全县取得科技成果41项,引进科技成果71项。“机械式剪板机智能系统研制项目”、“雷竹笋用林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大面积推广示范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项目”、“石煤提钒新技术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科技支撑为依托,依靠优势产业招商、依托优质资源招商、依靠优良资产招商,使5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通过科技论证逐一落户到我县。为开发我县石煤资源优势,我们先后深入我县8个乡镇实地、现场调查、采样,咨询人数400余人次,采样1000多个,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座谈、论证、评估、分析,并组织到河南、陕西、湖南等地考察论证,行程上万里,考察数十家。利用我县石煤优势资源进行科技招商,建成投资1300万元年产400吨五氧化二钒的京阳钒业。全市唯一高新技术产品X医用跟踪线打入国际市场后,又一高新技术“人造血浆”项目建设工程在我县天城工业园兴建落户,即将投入生产。最近我们又成功引进韩国纳沛斯集团,这是一家生产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医用面料的企业,已在崇阳注册崇阳纳沛斯卫材科技有限公司,并于8月2日正式与县政府签订了合同,计划9月份开工建设。

四、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工作进步,创建科普示范县。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的县委副书记和科技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等1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科普示范县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都及时调整了学会、协会理事会成员,建立健全了各级学会、协会领导班子。全县186个行政村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各村民小组配齐了科普员。加大了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协调力度。

二是强化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将科技工作和科普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年度考核制度。县政每年都要与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签订科技工作责任书,将科普宣传、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验收。对在科技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是强化网络建设。逐步完善了由科技副县长、科技副镇长、村科技副主任为主的科技管理协调体系;以技术部门、专业技术协会、学会和科技人员为主的推广、服务体系;培养和建立了一支专业和高、中、低等级搭配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全县重点选定了500户科技示范户,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逐步形成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县已形成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龙头,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以科技专家和乡镇技术人员为主导的科技推广网络。

四是强化激励措施。为促进科技工作发展,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了我县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对科技进步先进组织和个人进行了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舞了他们的斗志。近年来,我县在财力相当紧当的情况下,全县科普经费按全县人平一角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递增长10的标准增长,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在我们从活动中受到启迪时,我们或许需要写一篇心得感悟。写好活动心得体会对自己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那么一篇活动心得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讲,进入新世纪,也预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样,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预示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党的十六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将开始迈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导向

从总体上,我国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准确地说还是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题。如果说在进入新阶段以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那么进入新阶段后,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更多地来自农业和农村外部。目前非农收入已经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农民收入来源逐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工业和农业、城乡经济的相互关系。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把着力点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之外。

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大力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地转入工业部门和城镇就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出路。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高工业、服务业部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这种生产经营方式难以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还会增加农业和农户的市场风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从而也是最终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进入新阶段,要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济方式,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鼓励农民建立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农户之间的相互联合,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分享规模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

发展县域经济最重要和最迫切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从全国来看,经济大县强县,无不都是工业或服务业发达的县市。进入新阶段,推进工业化要改变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两张皮的状况。要看到,农村“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并行发展和过度竞争,在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发展空间已受到明显制约。特别是在入世后,迫于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乡镇工业也强化了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发展乡镇工业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如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运输业等;积极促进城乡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打破现有的阻碍城乡产业整合的管理模式,在规划、政策制订和实施上对城乡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和引导城乡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重组和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为县域经济工业化既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增大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只有继续推进工业化,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二、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城镇化为支撑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又能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加

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头戏。相对于城市已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言,农村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造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进入新阶段,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要改变以前盲目追求“硬化、亮化、绿化”的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改变政府主导圈地造城搞建设的机制,实行务实有效的城镇化战略,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切实防止抽取农业和农村资源超前建设小城镇,这不仅从根本上不利于城镇化,还会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的恶化。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分别轻重缓急,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使之尽快完善功能,繁荣经济,发挥城乡经济结合部的作用,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已经不合时宜的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安居乐业。我国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东部地区可适应大都市圈和城镇体系发展的需要,推进城镇网络发展,中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中心镇和发展重点小城镇。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小城镇建设更不能急于求成,贪大求洋。

三、发展县域经济要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进入新阶段以前,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创新的推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解放了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90年代初中期,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乡镇企业崛起,有了农村办工业的制度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向农村内部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民从“多元化”经营中得到了单一农业经营模式难以得到的收益。

进入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同样需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来源于思想解放,来源于社会实践。当前,县域经济制度创新又进入活跃期,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定单农业、农民户籍制度改革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领域的制度创新,必将带来生产力的新的解放。因此,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制度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必将促进新阶段县域经济的新发展。

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要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市场化为改革取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目标,应是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清除阻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可喜的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在制度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促进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入股,以“反租倒包”等形式,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增强内部激励机制;积极培育中间性商业组织,充分发挥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户籍差别;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等等,这些有益的实践将为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探索经验和路子。

县级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合理定位,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当前,这种转变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推进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减县乡政府人员,稳妥推进撤乡并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区外生产要素来发展县域经济;重视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村流通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等。总之,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角色真正转换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当我们结束了一个活动后,我们或许需要写一篇心得感悟。汇报自己的活动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别人更好地认识你,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活动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而且也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指出了明确的路径。如何完成“生产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实现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就县域范围而言,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关键要根据各地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六篇文章。

发展县域现代农业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推进产业化,同时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培植支柱财源、实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

发展县域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县域行政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是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活力源、火车头。县域就业、群众增收和农民脱贫等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小企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应当加大投入,集中必要的财力扶持县域内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它们向“精、特、新”方向发展创造条件。

发展县域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企业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相对廉价等要素禀赋的特点,能够进一步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带动小城镇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此,应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先导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促进家庭、个体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包括县城经济、小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和家庭经济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因乡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灵活多样、小而特的家庭经济,利用家庭积累扩大再生产,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全面推动农村个体创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应帮助、引导和鼓励农民创业,想方设法为农民增收增效提供产供销信息、生产技术培训,协调资金信贷渠道。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之一。发展生态工业、农业,既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趋同,突出县域经济特色的主要措施。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发挥生态型产业、企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科技兴农、兴企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县域循环农业,促进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努力将县域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生态经济、特色经济的优势。

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既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首先,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实现业兴城富。其次,发展小城镇在具体运作方式上要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结合起来,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与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产品结合起来。再次,发展小城镇需要排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同时,改革完善现行的户籍制度和乡镇行政管理制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配套的制度保障。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脱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荐】


当我们在活动结束后产生了一些感悟,我们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讲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活动经历的一种反思,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活动心得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脱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着眼长远打基础实干创新图振兴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脱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

古语曰:郡县治,天下安。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县域经济。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县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辖14个乡镇,397个行政村,60万人口,国土面积775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南岗北洼中间多河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98—2000年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重创,一度陷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近年来,面对灾后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特殊情况,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卧薪尝胆打根基,苦拼实干谋发展,创新争先图振兴,不仅彻底摆脱了灾害阴影,而且许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大突破,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1.2倍、1.5倍和1.3倍。

一、坚持谋发展先打基础,聚力量备足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因素。为此,我们把夯实基础、备足后劲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大打了一场基础设施建设翻身仗。一是抢抓机遇,决战决胜公路建设。公路通,百业兴。为彻底打破公路建设滞后这个制约**发展的“瓶颈”,2002年,我们抢抓省市大力支持公路建设的机遇,果断作出了决战“公路建设年”的重大决策,先后争取到总投资4亿多元的公路建设项目资金,并创新机制,县内多方筹措“村村通”资金6000多万元,一年新修改造各级公路600多公里,比建国以来**所修公路的总和还要多,不仅实现了乡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而且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实现了村内通,**百公里通车密度由过去的不足50公里迅速提升到125公里。以此为契机,我们瞄准“构建大交通网,拉动大经济圈”的目标,借机扩大战果,继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目前,加上正在修建的漯平高速公路,**已构成了五纵五横的交通大框架和高速公路、省级干线公路与县乡村地方道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落后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二是城乡互动,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是拉动地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近年来,我们本着为群众创造优良生活环境的目标,以创建生态宜居城市为载体,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创新城建筹融资机制,先后筹资4000多万元,对城区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整修改造,硬化了城区130多条背街小巷。深入实施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城区基本实现了巷巷通、街街绿、路路新、处处亮,城市品位明显提升。14个乡镇产业特色逐步凸现,城镇框架不断拉大,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我县省定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北舞渡镇一直在全市小城镇建设中处于领先位置。三是自加压力,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紧抓扶贫开发和驻村工作机遇,大力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夺取了全省红杯赛“八连冠”,累计争取除涝、灌溉、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各类资金1亿多元,大大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加强电力、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的大建设,成为**加快发展、脱困振兴的强大支撑。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只有正视现实,不急功近利,坚持谋发展先打基础,聚力量备足后劲,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抓重点

我们感到,作为经济欠发达县份,发展任务重,财力有限,抓工作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抓重点,以点带面活全局。基于此,近年来我们坚持每年集中精力干成干好一两件事关**发展大局的大事、要事,通过开展公路建设年、林业生产决战年、项目建设年等活动,不仅实现了**公路建设、林业生产、招商引资的历史性突破,而且也带动了全县整体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比如在抓农业农村经济方面,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特色乡镇和经济强村建设这个载体。我们感到,要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必须跳出“大而全”、“小而全”、“照搬模仿、盲目跟风”的误区,树立“不求其全,但求其特”的新观念,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靠特色提高竞争力,靠特色创造高效益。为此,2003年,我们把建设特色乡镇、培育经济强村作为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强力推进,指导各乡镇聚精会神抓特色优势产业,收拢拳头育村级发展典型,从而达到兴一业、带多业,强一村、活全局的目的。目前,全县14个乡镇立足本地特色优势,科学选定了各自特色产业。同时,从全县397个行政村中筛选出17个有“双强”班子、有产业基础、有发展潜力的村倾斜力量重点培育。对确定的区域特色产业和拟培育经济强村,实行了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联乡包村”帮扶制度,并在扶贫开发、驻村工作、信贷资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目前,文峰乡的园林花卉、小杂果,章化乡、孟寨镇的烟叶生产,北舞渡、吴城两镇的商贸和城镇建设,马村乡的蔬菜种植等已初具规模,17个拟培育经济强村发展势头喜人,全县初步形成了乡乡有特色、强村竞发展的农业农村经济新格局。

又比如在抓农业结构调整中,我们突出了林业这个重点,把林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和富民兴县的一个大产业来抓。按照“一年大发展,两年补充完善,三年做大做强”的总体目标,2002-2003年,在全县强力开展了“林业生产决战年”活动。推进中,我们紧抓明晰产权这个核心,以林木私有化为方向,以培育大户为重点,探索推行了置换土地、返租倒包、公开拍卖、林随地走等多种营林机制,一举实现了林业生产的历史性突破。全县新植树木1700多万株,高标准绿化县乡村通道500多公里,完成四荒及成片造林10万多亩,发展小杂果及园林花卉1.5万多亩。林业的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全县发展各种林间套种面积10多万亩,并催生了200多家木材加工厂和上百座林粮牧、林草牧、林果牧等多种立体种养农业庄园,形成了林业兴起带多业的良好局面。去年,全省林业生产现场会和漯河市林业生产机制创新现场会先后在**召开。实践证明,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有所不为才能有大作为。这几年,我们就是集中精力每年侧重于一两项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干成了几件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从而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坚持民营化方向,长抓工业不动摇

欠发达地区实现脱困振兴,重点和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兴县”旗帜不动摇,在多种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始终把工业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源紧抓不放。一是深化改革促新生。**工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一度辉煌,初步形成了几大支柱产业,但由于多种原因,前几年出现了严重滑坡。近年来,我们瞄准民营化方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真改实改、彻底改改彻底的指导思想,坚持因企制宜,采取租赁经营、承债购买、抵贷返租、破产拍卖、分块搞活等模式,先后对十几家县属公有企业进了彻底改制,使企业走出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招商引资抓引进。我们依托本地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和现有企业存量资产优势,先后成功招引了上海闵原电器、浙江华宇木业、北京鼎诺公司、河南奥克啤酒、漯河银鸽纸产等20多家投资超千万元的外地企业落户**,从而迅速膨胀了县域经济总量,激发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三是技改上项增后劲。我们对改制后一些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通过给政策、优服务引导其技改上项,促其扩规模、提实力、增效益。近两年来,全县工业企业新上舒洁惠高档精品窖、腾飞化工合成氨、舞光纸业1760多缸长网纸机、平升植物油高档色拉油等重点技改项目20多个,总投资近6亿元,形成了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和爆发点。目前,**已初步构筑起非公有制超亿元企业群体竞相发展、各类企业加快赶超的工业发展新格局。2003年,全县限额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3亿元,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均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四、坚持扩大开放,善借外力促发展

区域经济“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要迎头赶上、加快赶超,仅靠自身力量十分有限,唯有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借势起跳。去年初,我们在认真审视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之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把2003年确定为全县的“项目建设年”,动员全县上下招项目引资金,借助外力促发展。一是解放思想抓观念。我们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先导工程”,在全县叫响了“**要振兴、项目来支撑”、“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吃亏就是解放思想、让利就是更新观念,外商发财、我们发展”的口号,通过外出参观考察换脑筋等多种措施,营造了人人议招商、人人想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打造平台建园区。我们充分利用廉价土地优势,采取政府代理、业主开发等多种形式控制部分土地,创办了四大创业园区。通过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供特优服务等,使四大创业园区成了外商投资创业的热土,**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三是创新方式求实效。我们结合**实际,借鉴外地经验,成功探索出了项目招商、以企招商、以地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增强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标本兼治抓环境。我们在不断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把软环境作为整治的重点,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探索推行了重大项目领导代理服务制、外商投诉必查制、危害经济环境积分制、民主评议行风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硬起手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切实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2003年全县共签约外来投资项目130多个,资金总额突破14个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目前都在加紧建设,这些项目进入见效期后,必将促进**经济跨越式大发展。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要克服自身不足,加快赶超步伐,必须借助大开放,实施大开发。

五、坚持真心为民,以人为本激活力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人心齐,泰山移。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居弱图强、加速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营造突出人本优势作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关键之举紧抓不放。一是务实为民聚民心。我们在全县叫响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的口号,大树务实重干导向,弘扬真心为民之风。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影响带动了各级干部不急功近利,不追风赶潮,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务实为民、埋头苦干的作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二是加压激励增活力。我们通过在全县深入开展“建功杯”竞赛活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等,在全县树立了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有为才有位、无为就退位的鲜明用人导向,从而大大激发了全县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创大业、创新争先干大事的积极性。三是全力以赴保稳定。我们本着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指导思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严格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了全县大局持续稳定,**也连年被省市命名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为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保证。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活动心得体会体会 优秀学习活动心得精选


根据沙人综{20xx}25号文件《关于在全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开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培训的通知》精神,我进行了自主学习培训,通过培训,收获颇多,现心得如下:

一、经过本次的《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对两个概念及系统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

1、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2、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但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深刻细致的阐述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低碳转型的国际趋势、低碳转型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变革、低碳转型的政策工具、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探索、低碳生活的时代意义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结合这些内容,提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低碳经济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各自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4、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如我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诸如电力、烟草、钢铁、矿业等行业均是需耗费巨大的碳、油、电资源为代价而发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国深受其害,酸雨、光雾、天灾不断,高碳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污染却给人民带难了深重的问题与困难,在治理污染中我们也损失了许多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无污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体人民思考与讨论。《低碳经济》就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了解低碳经济,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低碳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通过整合,我认为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应予贯穿低碳经济的思想:

1.在《光合作用》中,贯穿“碳汇”和“森林碳汇”等概念与知识。

2.在《微生物的培养》中,理解“碳源”等概念。

3.在《生态农业系统》教学中,正确理解与处理“循环经济”(特别是“循环农业”)等概念与知识。

4.在《酸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酸雨的形成原因、治理方案,养成自觉低碳消费行为。

6.在《资源使用》等内容中,让学生养成“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新原料思维观。

7.在《运动养生》中让学生学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自觉进行低碳生活的方式与途径。

8.在《能源》教学中,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努力上进,创造性地发展我国能源体系,完善能源使用机制,积极为我国的发展与壮大贡献知识与力量。

综上所述,学习《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获感良多,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国际能源署也因此预计,到20xx年,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的大国将会是中国。人口基数多是压力也是动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愿自觉的选择低碳的生活,哪怕一年一个人减少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加起来就能减少1.3亿二氧化碳的排入,那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字。低碳生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

我也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追求低碳生活,践行循环经济,用自身行去为实现低碳目标努力。

学习后六奇迹有感心得 优秀学习活动心得精选


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管理的精细化来体现出来的。一心渴望奇迹,追求奇迹,奇迹却无影无踪;

而后六中学,从“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硬件不算好,师资不算强,生源更是一般,甚至一度濒临被拆并之境。但仅仅两年之后,这所农村学校却异军突起,一鸣惊人,成绩从全市排名中等变为拔得头筹,把很多城市重点学校远远抛在了后面,让无数人目瞪口呆。”读了后六中学的教学“奇迹”后,对我的思想而言,真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来说,这真是从来都不敢相信的“奇迹”,可是,却又不得不相信,在中国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奇迹。

在读完了后六中学的教学工作介绍后,我想,作为一名小学基础教育工作者,后六中学的教学经验中,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在培养学生自觉性,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方面,后六中学的经验也是值得我借鉴的。在教学中,我也常常埋怨,现在的学生是比过去聪明多了,可是也懒得多了,以前所教的学生虽然算不上聪明,可是学习态度认真,教学效果也好。可见,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学习成为了他们自身的内部需要,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你就算拼命地“填鸭”,他也不肯接受,甚至于还会对学习造成恐惧感和逆反。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书中给了我们答案:“抓好常规、抓好细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没有表面文章,图得就是一个实在和实效,奇迹就将成为必然。”

另外,后六中学“充分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益、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真正做到增效减负、强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去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有感心得》

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在我们对活动产生了新的想法时,我们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讲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心得体会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况,那么一篇活动心得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怎么写”,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抓手。

建设新农村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加农村特别是农民财富的重要途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上不去,基础不牢固,再壮美的蓝图也无法实现;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动力支持。农村的落后首先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因此,建设新农村,应当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从实际情况来看,县域经济是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县域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有重要依托和牢固支撑。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地向前推进,但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的交通、通讯、生活等设施落后,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增收难度较大,不少地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还存在困难。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高的地方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这些问题就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县,由于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辐射带动能力低下,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增强县域的财力、物力,促进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解决。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0%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发展县域经济与推进新农村建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努力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增强县、乡、村三级的自我“造血”功能。二是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我国多数县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实际,发展县域经济应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三是妥善处理生产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其他目标任务的关系。当前,应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在免除农业税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实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使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同类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