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应该会将自己的想法做个总结。通过不断的活动思想总结,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一篇属于自己的活动心得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官员的个性化执政需审慎”,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官员的个性化执政需审慎中国共产党中央已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建立社会...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 官员的个性化执政需审慎(精选好文)

官员的个性化执政需审慎(精选好文)

2022-05-01

【www.nns88.com - 成语故事精选好词好句摘抄】

在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应该会将自己的想法做个总结。通过不断的活动思想总结,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一篇属于自己的活动心得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官员的个性化执政需审慎(精选好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官员的个性化执政需审慎中国共产党中央已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试想,在没有法律规章制度约束条件下的官员个性化执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封建社会的帝王都是至高无上的,都是根据个人意愿来治理国家的。结果怎么样?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虽有几位称得上是名君的,但在他们的执政期间又有谁没犯过错误?有谁没留下遗憾?历史已经证明,封建主义是必然要灭亡的,完全个性化的人治模式是不可取的。剑桥大学有句著名的校训:让制度来管理剑桥比人更重要。由此可见,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俗话说:好的制度能使坏人不敢做坏事,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当然,现代社会也不需要高度的中央集权,因为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们不能搞同一种模式、同一个标准,应该是在法律、政策、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各级地方政权组织一定的自主权,让各级官员根据各地的地方特色和自身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从现实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施政纲领,才能真正促进地方发展,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各经济特区在中央特定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地方政权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权所取得飞速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完全失去制约的官员的个性化执政需审慎,应在各项法律、政策、规章制度完备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让各级官员都有一定的发挥个性化自由空间的执政理念才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才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

精选阅读

加快农村规范化建设心得体会(精选好文)


目前,国家加大农村投入,农村各项保障措施齐全,生病有农村医保、种田有粮补、年老有养老保险等保障。现在国家又加快农网建设,偏远的乡村也用上了电,村村通工程除了少数村组是土路,大多数的村组都有平坦的水泥路,摆脱了以前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靠天吃饭情景。作为应届大学生,经选拔成为湖南省选拔的一名省选拔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来到农村工作,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适应并热爱这份工作,经历了质的转变,身为基层工作者,我对农村工作有几点小小的体会。

一、农村保障项目多,辐度低,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大

国家富裕,取消了皇粮国税,老百姓拍手称快,不用给国家上交,国家反哺农业。国家出台的保障措施,保障农民的权益并且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无论是从医疗、教育、养老、种养植等方面都有国家的保障措施,老百姓现在安心了很多,都说国家政策好,百姓生活好。从另外方面,农村现在贫富差距拉大。有些因缺少劳动力家庭居住的条件极差,住房条件极其恶劣,虽有低保,粮补只因力度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保障应该如金字塔,越贫困保障力度越大,将保障的项目压缩合并,提高保障辐度,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行政成本,因为每项保障下去就需要大量的工作成本,加大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压缩行政环节,提高辐度,整合保障项目,既可以减少行政成本,又节约了资源防止了浪费。可行的话将所有保障使用"一卡通",各部门将所有经费全部在"一卡通"上使用会大辐降低行政成本,有效节约。

二、建立综合性的数据库

各部门由于单位政策不同,沟通不畅,造成各种证明满天飞,忙坏了基层工作人员,如果建立大型综合类的信息库,只要登陆数据库就能方便查找有关人员信息,就能方便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避免保障政策被人钻空子。

三、对乡村建设进行规范,减少浪费

我们应该重视对乡村规划和建设,社会发展百姓增收,乡村出现大量的新建房屋,因规划不到位出现乱建乱占,资源浪费严重,土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垃圾无处堆放,房屋建设分散不集中,医疗保障,教育资源,只能重复建设,大大增加了社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我们不光要重视大城市的建设,现在也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实施乡村规划和建设,把乡村建设成为环保靓丽,生态的新型农村。

教师的幸福(精选好文)


教师的幸福

文/赵艳玲

披星戴月上班,辛辛苦苦备课,精心设计一节节课堂教学,细心批阅一份份学生作业,耐心教授知识要点,苦心劝导莘莘学子,心系教学一日日,牵念课堂一年年。有考试成绩的压力,有淘气学生的伤害,有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有顾不上照顾家庭与孩子的遗憾……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真实写照。

教师的职业如此辛苦,教师的工作如此沉重,在辛苦而沉重的压力下,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有句歌词说得好:“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晶莹的汗水里。”教师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在自己成长的经历中。

在我教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名叫玉琦(化名)的学生,我是高二时才接手教的。上过两节课之后,他找到我说:“老师,高一时数学我没学,现在我想学了,您说还来得及吗?我能学好吗?”我说:“只要你想学就来得及,就能学好。”他又说:“我怎么学才能学好呢?”我说:“上课认真听,细心记,耐心做,反复琢磨。”玉琦真的按我说的做了。我对玉琦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节节课都关注他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玉琦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由三五十分到七八十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

由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一个举动,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学生的进步,他本人是高兴的,同时,教师更是幸福的。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尊重与理解,关注与赏识,帮助与支持。在我教的20xx届毕业生中,有个叫崇铭(化名)的女孩子。她性格比较倔强,她的父母根本管不了她,她想怎样就怎样。但这个女孩的本质不坏,而且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只是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一次,正上课(那节我没课),她来找我,要请假出去。原因是坐不住板凳,学不进去,想到街上逛逛,我是不可能答应的,跟她讲了很多,她也听不进去。最后,我干脆让她坐在我的位置上,随便翻随便看,这样磨了两节课,她的心情好啦,回去上课了。还有一次,她和一位教师发生冲突,而且很激烈,背起书包就走。当时她父母劝她,同学劝她,都不行。事后,等她心平气和时,我找她谈了许多,最后她又重新回到课堂,高考时以512分考入了长春工程学院。

我们教师对待问题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心,它昭示着教育者的大度与力量。在宽容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少了一些排斥,多了一些包容和尊重。在这份尊重中蕴含着一种信任,这份信任又会带来自尊,而自尊又会产生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看到学生的成功,教师是幸福的。正所谓:只要心中有大爱,幸福相伴神更怡。

教师的幸福不仅来自教学上,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帮助。我从教已有9年,9年中从数学组这个集体中学到了很多。

现在已离开一线的刘文范老师、刘春洁老师和正在任教的董艳华老师,他们在数学组被称为常青树,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对教育的热爱,教书的执着,治学的严谨,育人的不倦;赵宪君老师和张洪亮老师,是我们数学组的智囊,我们有什么疑难杂症的问题就请教他们,他俩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周正君老师和姜淑玲老师这两位大姐级的人物是我们数学组的核心,不仅业务上挑重担,挑大梁,而且对我们每个人更是思虑周全,关心备至;史万军老师和陈卫坤是我们数学组制作课件的专家,特别是有公共课时,他俩会毫无条件、毫无报酬地为我们精心制作课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还有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的年轻力量。你们说,我生活在这样生机盎然的团体中,能不幸福,能不快乐吗?

教育的事业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土地,我们每天迎着晨曦,踏着露珠,乘着铃声,去栽培绿叶,浇灌蓓蕾。我们年复一年地在这块土地上播种未来,耕耘开拓。使贫瘠变成肥沃,使荒芜变成茂盛……我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收获着成功,正是因为有了成功,我们才能分享到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多年的任教生活使我深深感受到:教育工作很平常,幸福快乐在课堂。

起早贪黑虽辛苦,汗水化作桃李香。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高级中学)教师工作的感想随笔—位高三教师的手记教师工作感言

我的考研随想(精选好文)


距离正式通知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一直想写写东西总结一下自己的考研路,可一直抽不出时间,自己也没心情写,刚刚接到了房老师的电话,感觉总结一下不仅对我自己而且对接下来的学弟学妹还是有必要,所以就收拾心情,献丑说一下我的考研路了。

20xx年的4月9号的下午,是个永远值得我铭记的日子,在接到顾老师的电话的那一刻,一切尘埃落定,心情无比轻松,只觉得顾老师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事实如此,顾老师的声音确实挺好听的)。考研通过了,一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取得了成效,也不枉那么多人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了。

其实对于我能考上,我自己多少都是有些感觉有侥幸的。大三5月份才最终定下来要往哪考,随后又有大三的期末考试,虽然从大三下开始也在背英语单词,看数学书,但学校不确定,心始终静不下来,所以我真真正正开始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开始感觉时间还很充分,可慢慢复习下来,才发现时间真的很紧张,这也是我后来数学为什么考那么差的原因,因为时间真的跟不上。要把数学书先过一遍,过一遍之后还要把数学全书做上至少三遍,真题要做上至少两遍,这个过程按照我的复习进度来说没有一年时间是完成不了的。后来数学考了86分,虽然有考卷稍难的因素,但是没准备好确实是主要原因,好在大家今年数学考的都不是太好,数学线降到了80分,我才侥幸过关,随后在复试中也算是有惊无险,顺利通过!

关于其他三门课,对于我来说考的还算是比较好,英语61,算正常发挥;政治79,这是肖秀荣的功劳;专业课143,这算是超出我想想了,在复试时把一位研究员面试官也给惊到了,他首先问,生态学总分多少,孔繁翔老师说150,随机深吸一口气,那么高?还问我生态学是谁带的?其实考这么高实在是出乎我所料,本来以为120+就不错了,现在想来往所里报考考环境化学这门专业课的同学相对来说时吃了亏了,因为后来复试时也互相聊过,好像考生态的同学专业课考的都挺高,但在面试时环境口是按照总分从上往下排的。

好了,还是说一下我怎么复习的吧。首先讲英语,我认为真题最重要,把真题认真看个几遍,记住,我说的是认真,这样看几遍之后基本60+没问题,而且不用担心自己以前英语成绩不好,六级没过啥的,我班今年六级没过的好些人英语都考在了60分以上,所以看真题才是王道!

政治复习我是从12月份才开始看的,把当时考研党推崇备至的《风中劲草》过了一遍,然后在12月23号,《肖秀荣四套卷》下来的时候,把这本书好好的认真的结合者《大纲》前前后后仔仔细细的过了两三遍,结果在考政治的时候差点没把我乐死,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大题基本上都在《肖四》里出现过,我就可着劲的写啊写,当时时间都差点不够用,让我十分诧异的是居然有人考政治提前交卷了,这人脑门被夹了?难道不知道考政治这类文科性质的学科答错不扣分,多多益善吗?反正最后只考了79挺遗憾的,本以为能考过80的呢?好吧,在这里喊一声肖秀荣万岁!

专业课呢,我认为一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指定的参考书看好,反正我是看了不下三遍,要知道我看书可是超级慢超仔细的,一个小小的细节我都能看很久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其次在大四上考研的那学期我们班正好正在上生态学这门课,学校发的是另一本书,在课上我也很认真的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的不怎么样),这是第二本书,还有我考的是中科院系统,中科院出的那本《现代生态学》也是要好好研读的,这样我看的专业课书就有三本了。这里非常感谢09地理的周倩学姐把那本李博的《生态学》还有中科院的《现代生态学》无偿送给我,还给了我中科院其他所的生态学真题,这些对我都非常有用。当然,学专业课,只看书是不行的,还必须设法搞到报考学校的真题,这里又要非常感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的王明珠师姐以及帮我穿针引线的师大06地信朱亚乔学姐和07地理胡海燕学姐,王明珠师姐向我提供了专业课真题,还无私的把她的考研经验以及复习方略告诉我,她以及朱亚乔学姐、胡海燕学姐的帮助和鼓励,给那时准备极不充分、心惊胆战的我以极大安慰,感谢你们。有了专业课真题先不要急着看,我个人觉得要在把书看完一遍之后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再把真题拿出来配合着书看第二遍,这样效果会更好!当你把真题上所有的题目看完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题目找了好几本书都没发现有相关的内容,这是就需要你看看文献了,把你所报考学校的大牛们的文献下下来好好看看也是很有效果的,比如说今年我认真研读了湖泊所环境方面最厉害的老师秦伯强研究员秦老师的文献,还真在考试中用上了。还有时常关注下所报考学校的官网,看看他们的科研动态也是很有帮助的,今年湖泊所考到的一道大型论述题讲微生物群落的就可以在所网站上的科研动态看到一些端倪。如果最后你发现所有的书,文献,动态都看完了还是有些题目不会做,那么这时就只能指望老师或者百度了,我当时就找了我们教生态学的老师好多次,我还在考研前一个星期左右,专门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真题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一百度下来,就算百度上讲的不清楚但总算有话可讲,我认为这些是有必要的。总之,复习专业课,我的观点是是无所不用其极,尽可能的充实自己的知识,这样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样说来,我专业课考这些分倒也不完全是运气了。当然,复习时间要合理安排,我当时看专业可是从9月份开始看的,千万不要为了看专业课耽误了你的数学和英语的复习时间,那样会得不偿失,因为这两科才是决定你考研能否考上的关键因子。

接下来我要重点说说考研中的心态问题,其实一路走下来我才发现我初试复试中的种种担心都是想多了。感觉复习不好是所有考研人的通病,给你两年时间去复习你还是感觉没复习好,我见过的好多研友因为心态不稳考研发挥失常还有的就干脆放弃不去考了,其实你们要是多问问那些考上的同学包括我自己都不敢说当初就一定能考上了,大家都认为自己准备不充分,希望不大等等。就像我,直到我被顾老师通知说我被录取了我还依然感觉自己是在梦中一样,我都不相信我被录取了。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自己考不上。还有一点是对我们师大学生讲的,大家完全不必担心学校太好难考什么的,我用我自己的考研经历证明考研绝对比考公务员或者考教师编制好考,只要你复习时间够充分、够坚持、够努力,完全可以考得上,所谓好学校不过是要你准备时间更长一些、准备得更细致一些,更努力一些而已,我们从考研论坛里发现一些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好学校的例子屡见不鲜,我本身在南京复试期间在湖泊所里就碰到了一些二本院校的人,而且人家分考的还比我的高,前段时间还有个淮北师范大学的学生给我打电话问我考研经验,人家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都敢勇往直前,报考一些好的学校或者研究所,那我们一本院校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在这里并不是歧视人家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就事实情况来讲他们确实跟我们至少从学校来讲差一点吧,就像我们跟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这样学校的学生有差距一样,我这次去复试也发现有好学校的。所以无论学校怎么样,起点怎样,在考研面前,人人平等,努力加实力说了算,所以学弟学妹们,认准学校之后不要担心自己的实力,只要够努力就一样可以,我去年选学校的时候就发现好多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进了北京地理所的复试名单,他们跟我们一样,都不是211学校,可人家敢往好的地方考而且通过努力考上了,他们既然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所以还请你们胆子不妨放大一些。

还有想讲一下考研中的努力和坚持问题。反正从七月份留校准备考研开始几乎没有在寝室睡过午觉,基本都是早上六点起床、中午吃过饭后在自习室睡半个小时,再学习,然后晚上学校十点钟关灯没办法,就这样我回到寝室有时还会看会书,一个星期基本休息一个晚上,也只是放下书本沿着花津河走走罢了。就这样坚持着,虽然我心里很担心自己能否考上,但至少我在努力,我当时就想就算没考上自己也算努力了也值了。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务必要坚持到底,因为越到最后越紧张,像我这么强壮大学期间基本没生过病的人在最后的12月份都因为紧张加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生病了,先是咽炎,后来是感冒,再后来是发烧,声音都变了,往校医院跑的次数过多最后那位医生一见到我就说你怎么又来了,我妈在那段时间给我打电话都听出了些什么,问我是不是感冒了,为了怕他们担心我还变着声音说我没事,我很好。那段时间我的眼睛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看书直流眼泪,看到书眼睛就痛,当时就想在哪里把眼睛闭一会就好了,只是紧张到在自习室连睡觉都睡不着了,到最后只能通过滴眼药水缓解。可就是这样,我依然没有放弃并且坚持了下来,到最后一个星期我自己减少了复习量积极恢复身体,最后考研期间虽然还略有咳嗽但总体不影响考试了。在那段时间里,我发现我班有些考研的同学也有或重或轻的生病现象,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一方面我建议大家到最后可以适当放松一下自己的复习工作量,一方面也可以给自己多些休息时间,最好能锻炼一下,劳逸结合方能更好的出成绩。

我是地理专业的,地理专业考研就永远绕不开专业实习。我们专业在大四上学期考研的关键期10月-12月还有两个月的赴各个中学的专业实习,这对于我们这些大三下本身专业课就很多,考研准备时间就不够充足的人来说更是冲击,但是面临这种情况,这不是我们个人能改变的了的,既然改变不了抱怨就无济于事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复习才是真!在实习学校的闲暇时间也可以抽出时间看书的,其实今年就算有专业实习我班同学考的不也还行嘛?

讲到坚持,我想再强调一点,大家在考研那几天一定要坚持下去喽,千万别因为几科考得不好就轻言放弃,我在考场上还真见过这样的。以我个人为例,我当时考完英语感觉没考好,但我坚持考了下一门,数学考完之后几乎都绝望了,感觉自己肯定考不上了,下午面临专业课考试时我如是对自己说:“依然如此了,就算是看在考研100块报名费的份上也要坚持把试考完啊”。最后我坚持了下去,而且还考上了!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总之,一句话,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句话讲的真的很对,在这里还把我一位高中同学的话在这里记下:“日后你会感谢现在如此努力的自己”。

讲完了经历,接下来就是满满的感谢,除了上面我讲的几位学姐,还有09地理纪小凤学姐,现在犹记得那天晚上我心情很糟糕,晚上在QQ上找她聊天,我们讲到了将近夜里12点,让我的心情总算好下来,还有03地理洪江涛学长、08地理阮文峰学长、徐飞学长、09地理殷秀琼学姐、隗如义学长等等等等,你们能够考上研,本身对我来说已经是莫大的鼓励,证明你们既然可以,那么我通过努力也肯定可以!其次你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坚持了下去,谢谢你们了,希望你们别嫌我烦才好,呵呵,愿好人一生平安!

说到帮助,老师们的帮助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在这里同样也要感谢很多老师们的帮助。感谢方凤满老师的帮助,现在还记得在考完英语后感觉考得很不好怕过不了60分给方老师打电话,方老师的安慰和鼓励,当然那天晚上同样麻烦胡海燕学姐了,还有令我感动的是我哥自己主动给我打电话给我加油打气!感谢你们的帮助。还有给我们班上生态学的老师王原老师,王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激情四射、责任感非常强,我在复习专业课时多次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也做了细致认真的答复,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写本科毕业论文选择跟王老师,王老师也对我严格要求,让我提前感受到做科研的感觉,就是做的过程可能不太好受,但是当你认真做出东西之后,你的收获感会给你以极大的满足,现在我的本科论文已经在做第三次修改了,咱们努力努力争取公开发表!再次向王原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还有曹卫东老师,在我选学校考研时就给了我很多指点,最后考研复试期间选老师的问题上让您失望了,真的抱歉,日后我会争取更加成熟的想问题。还有高超老师,高超老师凭着他在南京湖泊所的人脉关系,也给我联系了老师,感谢您的帮助。还有张平究老师,在考研复试之前我还去找了您,您给的一些指导真的在复试中用到了,非常感谢!还有房莉老师,是您给我选的导师,刚刚还给我打了电话,向我提出了殷切希望,感谢您。还有吴立老师,感谢您的帮助和鼓励!希望日后在科研路上多多关照!还有梁超老师、余建老师、朱永恒老师、李俊峰老师以及所有所有带过我课的老师,你们的教导和帮助都是我人生路上难忘的回忆!请老师们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望!在所里好好学习,踏实做科研!至少不会让别人感到我们师大的学生不行。通过这次考研,发现我们安师大地理专业和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真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学弟学妹们放心大胆的考,绝对不用担心导师的问题,你所上心的的应该是怎样把分数考高就行了!

此外还要感谢我的高中老师彭磊老师和刘韵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你们从你们高中老师的角度不断地向我表示考研走出去的必要和优势,感谢你们!

当然,还要感谢我的导师邓建才老师,感谢您对我的赏识和帮助,今后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在研究生阶段取的好成绩。也感谢史小丽老师和钟继承老师的理解和宽容,感谢阳振老师、施坤老师,张雷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也感谢我的师大同学曹志刚在我复试时给与的帮助!

在考研过程中,还有我的大学和高中同学尤其是大学同班同学们给我的不断地鼓励和支持,这里就不一一说出你们的名字了,一并感谢你们!希望你们都前程似锦!

感谢完了所有人,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爸爸和妈妈,您二老二十几年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期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儿子心里都清楚,现在我只想努力学习和工作,早日把我们家的大梁扛起来,让你们能够有个安静的不再忙碌的晚年。还有我的姐姐和姐夫,姐姐自幼就很疼我,对我的照顾几乎无微不至,谢谢姐姐了,希望姐姐和姐夫能幸福一辈子!

恭喜和我一并考上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同学们,无论是保送的还是统考考上的,大家日后都是同门了,希望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谨以此文献给正在考研路上或者准备踏上考研路上的学弟学妹们,当然还有那些给我提供过帮助的人们以及我自己!愿我们一切都好!

最后,献上,杨培安得《我相信》,大家共勉之!

想飞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想做的梦

从不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

何处不能欢乐无限

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dobelieve

想飞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dobelieve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

IBELIVE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Idobelieve

爱的教育的文章(精选好文)


作者/曹欣春

小时候,曾经攀着学校一楼的窗棂看正在上课的母亲,那时候太阳已经西斜,母亲被夕阳暖暖的余晖罩着,美极了。小小的我就在心里暗暗地想:长大后我也要像妈妈那样美丽地站在讲台上。

时光荏苒,我真正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高尚的内涵和职责时,学生那张张天真而无邪的笑脸,那句句幼稚而真诚的话语,已经让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在一起是一种幸福,犹如山与山之间的回声,你对着高山喊一句“我爱你”,你听到的回声就是“我爱你”。

刚接手一年级的学生,我真的很头疼,那虽然上过幼儿同却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的孩子们,常常让我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样几节课下来,我已是身心疲惫。而我很快又发现,在这些孩子中间,小非是最不听话的一个、课堂上,我这边领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背拼音儿歌,他却独自沉浸在“小世界”里。我很生气地走过去,大声地训斥着他,他却用异样的眼神望着我。第二节课,他更是无视我的存在,一会在自己的纸上乱画,一会去打旁边的同学……我精心准备的游戏和儿歌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后来,经过我的深思熟虑,我决定改变对他的态度,试着去爱他。接下来的一节课,我抓住他刚刚尘端正的机会,说:“你们看响班的小非,这节课表现得多好呀,全班属他坐得最直,咱班同学可要和他比一比,看谁坐得和他一样直!”那节课,他果然“老实”了很多。于是我又趁着这个东风,奖励了他,在他的额头贴上一颗小星星、那天放学后我注意到,他看见来接他的妈妈时,第一件事就是炫耀他额头上的星星。从那开始,他上课听得越来越好,期末还考了九十多分呢。

孩子需要老师的鼓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张小粘贴,一次口头表扬,对他们来说都是件很自豪的事情。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表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小毛病。老师要用鼓励、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浇灌孩子们的心田。

字的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时常还有不认真听课的情况,每次考试也只在下游徘徊。我并不认为他是个优秀的孩子,可后来的一次运动会上,却让我认识了一个和平常不同的字。(工作体会)那是一场拔河比赛。字在班级个子最高,于是排在第一位。比赛开始,孩子们奋力地赢得了第一局。第二局刚开始,孩子们的步伐就有了一些零乱,我握紧拳头为他们加油。这时,我听见字咬着牙喊:“坚持住,坚持住!”那张小验已憋得通红,小手紧紧地抓住绳子,、刹那间,我被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字感动了。比赛结束后,我认真地反思了一下,蓦然发现我只看到了宇身上的缺点,却忽略了他身上的闪光点、一个多么坚韧而有责任心的孩子啊!我在班上表扬了宇,并告诉孩子们要学习字的坚持和努力。那天宇坐得特别直,脸上带着羞涩却满是自豪的笑容。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因自己的闪光点而骄傲,积极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学生得到赏识与尊重,这便是最大的幸福。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哪怕是仅仅向学生投去一点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学生的心灵深处都会“感光显影”。作为班主任,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即使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要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这种改过自新的能力和信心,又何尝不是老师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的呢?那天,组长向我汇报完未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后,我发现只有祥一个人没有交,正好我又有急事要处理,于是就淡淡地说:“好,老师信任你,你下午一定要带来。”祥如期交来作业,我当然也不会把这件事记在心上,、直到一次家长会,祥的母亲特意过来谢我,我这才知道,那天祥其实没有完成作业,但就是为了我那句“老师信任你”。祥中午没有吃饭完成了作业,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不按时完成作业。其实,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学生就越需要老师的微笑,以及更多期盼、信任的目光和鼓励性的话语。

让我们信任学生,特别是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几件事让我感受很深,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重大。新一代的教师就应该有开阔的胸襟,把爱无私奉献给每个孩子,不管大小、强弱、品行的优劣,并把这一点看作是自己的本份,视作一种至高无上的乐趣,这就是爱的教育。即使枯萎的心也能苏醒,即使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纳一切,能熔化顽石,能点石成金!

“杨”姓的故事(精选好文)


【姓氏起源】

“杨”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关于杨姓是怎么来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官得姓,有的说是以地命姓,很难说清楚。但说得最多的,是出自于姬姓。周武王之子姬叔虞,得封地“唐”,人们便称他为唐叔虞。因为唐地有晋水,他的后代继位‘后,也就被称为晋侯。这样,直至某一代被封于杨,遂建立杨国,国君称为杨侯。杨侯的子孙便以“杨”为姓。

【名人简介】

杨业,北宋名将,初名重业,又名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先为北汉将领,北汉亡后入宋为将,任知代州,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十万兵,人称“杨无敌”。公元986年,宋大举攻辽,他率军深陷重围,因寡不敌众被俘,最终绝食而亡。

【名人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杨家将最早的统帅就是杨业。

当时,宋辽之间连年战争。辽景宗死后,年幼的辽圣宗即位。宋太宗认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来了。公元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打辽国。其中,西路由潘美和杨业率领,他们一路上英勇作战,很快打下了寰、朔、云、应四州。但由于另两路溃败,西路军便成了深入敌人后方的孤军,宋太宗命令他们迅速退回代州。不久,由于应州的宋兵逃跑了,辽军又乘机打回了寰州。宋太宗下令把寰、朔、云、应四州的百姓迁到内地,要潘美和杨业的部队负责掩护。

杨业凭着多年来对辽国作战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稳妥的作战方案。但是监军王倪却先行撤离,杨业军队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只好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杨业本人坠马被俘。杨业被俘后,坚贞不屈,在敌营绝食三天后壮烈殉国。

回忆我的考研历程(精选好文)


六月的毕业季终于到来,葱郁斑驳的树荫下交织着欢笑与泪水。大学生活终于扬起尾巴,一场青春的繁华盛宴缓缓落下帷幕。走在天颐湖畔的石板小径上,回忆往昔,往事浮现,或清晰,或朦胧,有的刻骨铭心,有的刻意忘却,但度过的每一天、读过的每一本书、认识的每一个人、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却都是这个故事里难以割舍的回忆。从大学开始,我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习惯:用三言两语概括并记录下一天的所行所思。四年后,翻阅着还几百页的“成长记录”,方知自己再也不复当年。随着旧时岁月的光影越来越渺远,对大学生活做一个完整回顾与总结的念头便愈发强烈,但千头万绪,却不知从何说起,又何处止歇。

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便问自己,这四年我能学到什么?四年后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四年后我又身在何方?其实到今天为止,我都没给这些问题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复。因为,这四年,尤其是后两年的经历,让我见识到了太多更加开阔的东西,这就不断矫正甚至否定了自己曾经一些幼稚与浅薄的想法。但到了今天,我又怎敢说自己就是成熟呢?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想起无数往昔的瞬间,用文字记下的是回忆,是历史,更是思考……

一、扫一扫记忆碎片

20xx年9月5日,我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报道。和很多同学一样,带着对新生活无限向往的热情,开始了大学的新旅程。因为学校离家不远,高中又是在山师附中读的,自然对山师大有种特殊的感情。但自己心里也知道,这不过是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学,进校后还需潜心读书,多加学习。不过,当时身为井底之蛙的自己并不知道“大学何为”,只是带着自小对读书的偏爱,时常进入图书馆胡乱翻阅,泛泛而看,而不求甚解。

对于大学生活的认知,当时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目标。或许是骨子里有那么一点不安分,开学后便积极参加了学生会、班级和社团组织的许多活动。最为幸运的是,结识并融入了中文一班这个大家庭。或许是身为班长的缘故,忙碌的日子总是大于空虚的时间。到现在我还经常想起,与周倩、海洋、张强为了一个活动的策划而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场景。那段记忆虽然忙碌而疲惫,却是温暖而纯净的。回到宿舍,我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桌灯,整理一天工作与学习的记忆。当晨曦的霞彩掠过窗外的山崖时,又是一天新的开始。红歌赛、女生节、辩论赛、体育节…这些活动的某些瞬间像电影镜头般地在我脑海里闪过,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

在组织、参加活动之余,更多的时间就送给图书馆和讲座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10月10日那天历史系李云泉教授关于陈寅恪先生的讲座,讲的内容大抵记不清了,但老师深沉饱满的情感与对学术的虔诚精神对当时不谙世事的自己震撼很大,正是从那往后,我散漫无序的读书有了大致的方向感,对于学术,对于思想,“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真正让我对“大学何为”这个第一命题有了感悟。就在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钱理群《致青年朋友》,老钱在书中强调的大学生应该“独立,自由,沉潜,酣畅”的观念,可谓句句说到心坎里了。从那往后,我找到了图书馆里所有钱先生的书,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惊险刺激的历险,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郁热丰沛的学术激情令人神往。老钱的思想好像一盏暗夜里的灯火,让我这个在自己肤浅世界里沉睡许久的孩童得到了“启蒙”。

但在当时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我对西学和思想史并没有像今天这般偏爱,更多兴趣点还是放在了国学上。组织成立稷下风国学社,在当时凭的只是一腔热血,想不到国学社经历了“滚雪球”式的发展,竟从班级社团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校级社团。如今回想其中的点滴足迹,倒觉也不过如此,但当时跟言才等伙伴亦是倾入大量心血来做社团的。或许待到一切云淡风轻之时,曾经的激荡热血只是茶余饭后的淡淡回忆而已,而自己只是在享受这个过程中无心无愧的努力。

整个大一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当时自己特别热衷参加各种比赛与活动,大大小小的奖项亦偶有获得。可能因为体验的热闹场景多了,慢慢也就厌倦了这种浮躁的状态。闲暇之时,最大的爱好莫过于泡图书馆,或者去球场上舒展下身体。跟后来一心考研而疏于休闲活动相比,这段生活还是相当美好的,至少是真正快乐而满足的。或许,对现状的满足正是获取幸福感的最简方法吧。

大二开始不久,便邂逅了大学的初恋。她是很好很好的,即使在那个草木萧瑟的深秋,温暖的感觉依然在我的心底静静流淌。尽管那段时光的身影早已渐渐远去,但每每回想起一些美丽的瞬间,似乎依稀间还能嗅到万花丛中独有的一脉馨香。

现在看来,这段时光太过波澜不惊,最初的激情缓缓褪去,安逸而满足的心理似乎阻断了时间的流逝。有时捧着一本无聊的小说就可以打发一个赖洋洋的午后,心想着后面的大学生活大概也就是这般模样了。那时候我最迷恋的思想是尼采与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最喜欢的作品是鹿桥的《未央歌》--理想主义状态下的大学生活亦不过如此。

但这一切终以半年后的悲剧而收场。在之后的一段的时间里,我都无法走出失恋的圈套。这其中,既有对旧时光的伤感,更有对未来的迷茫。但好在这种颓丧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我开始努力走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但直到今天,我也未曾再在这面上轻涉而留步,爱情太重,或许真正的缘分还没有到来吧。

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0xx年的寒假格外漫长,除了在新东方课堂上练练英文口语,闲暇之时,我就在网上听一些学术讲座,偶尔读点杂书,也算聊以自慰。在得知学校开学竟在三月份时,我突发奇想:其他学校都开学早,可以利用这个多余的时间去北大清华看看,或许还能旁听北大的课程呢!对,说干就干。买了火车票,背上行囊,便直奔京津去了。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奇思妙想会对今天影响这么大--生活的轨迹并不是直线一条,有时候一念之差,就是别样的世界。

冬日的北京依然难掩帝都的繁华与喧嚣,走在街头上更觉自己的渺小。2月23日上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的冰面尚未开化,校园里的行人三五成堆,一辆辆单车在曲折的小路上飞驰而过。穿梭过几处转角,便是博雅塔。初春时节的燕园依然被洁白的雪衣覆盖,“一塔湖图”的秀美景色在北风的吹拂下更显一分神圣感。

第一次来到燕园,心情自然是相当激动,但当时我并不认为自己会跟这里发生什么关系。在未名湖畔的花神庙下,无数游人旅客在石壁上留下“我要上北大”“北大等我”之类的宣言,可又有几人最终实现了最初的梦想呢?对于北大之路的艰辛,那是我是决然体会不到的,只是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忆,多了一点向上的渴望。读书人最向往大学的莫过于被大师前辈们热情叙述的西南联大,而在这个袪魅的年代里,去一个梦想中的校园也不过是对一些理想主义情绪的替补,但这也足以让我热血沸腾了。早就听闻课上旁听是北大的传统,误打误撞之际,我竟然蹭了节夏晓红老师的明清文学课。在北京的那几天,也去了清华、北师、人大、法大等学校,但唯独燕园的记忆最为清晰。

从那时开始,我就愈发感到自身的局限,遍下定决心,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读研。但去哪个学校,我并没有明确目标。我考虑过很多学校,比如有小资情调的复旦,比如有烂漫樱花的武大,比如思潮活跃的人大,比如学风扎实的北师大,比如有无敌海景的厦大,比如就在家门口的山大……利用在假期甚至周末,我走了许多名校聚集都的城市,北上京津,南至沪杭,既是旅行,赏阅风景,又是学习,寻访他乡友人,但却也走马观花,而自得其乐。这种轻松自在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半年,转眼下便到了大二的尾巴。

但是,最终我选择了北大,专业是现当代文学。作出这个选择,尽管起初没有想到,但也算是顺其自然的决定。那段时间,我读了一些北大老师的学术著作,对我的影响很大;加之有在燕园的美好记忆,我渐渐认同上了那里自由、开放的的校园风气。相信,每个文科生都曾经有一个北大梦,但在现实的打磨下,曾经这点理想主义的烛火也在庸常的生活中渐渐熄灭了。尽管“五四”的年代早已远去,但在多少读书人心目中,北大中文系依然是皇冠上的宝珠,是一个最高梦想的寄托之地。选择北大,因为觉得“合适”,纵然也听说北大之路异常艰险,但一旦做了决定,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20xx年6月26日,QQ签名改为“未名湖,等我”,从那时起算是开始踏上了北大考研之路。

在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后,才发现考研工程量之浩大远非先前考虑的那么简单。北大考研自主命题,没有官方教材,不指定参考书,更没有参考答案。专业课除去几个送分的名词解释外,便是四道大论述,其实就是现场写四篇小论文。专业基础有50道选择填空,是为历年真题的保留项目,文学、语言、文献、理论等学科皆有涉及,古今中西无所不考,泛而不深,偏而不怪,便是这传说中的“大综合”。与专业课相仿,专业基础也有四题论述,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古文论、西方文论各占其一。后来得知,北大论述题赋分极为吝啬,照本宣科不足为道,观点平庸只能及格,唯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见为最佳。而历年北大复试线都低于国家线,这就意味着,一旦北大落榜,连调剂其他学校的资格都没有。而每个专业只录取两三人,报考者却逾百人,其中还不乏全国各地的高手,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燕园外的炮灰。尽管考研考北大比高考考北大容易得多,但难度依然在远在其他学校之上。

了解到这些残酷的事实后,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为了给专业课留出更多时间,暑假里我到新东方上了考研英语班。幸好复习开始的早,在大三上学期,我还可以凭兴趣来读一些书。因为考的是当代文学方向,便集中看了一些思想史、近现代史、文化研究、当代西方文论与哲学的书,专业方面主要侧重于现代文学。但在大三上学期,班里还有一些事情,自己也有一些没处理好的琐事,那段时间相当浮躁,也很难沉潜读书。就这样,转眼就到了20xx年冬天,不知为何,记忆里的那年暮冬特别寒冷,从之前热闹喧哗的生活猛然退回闷头读书的状态,孤独的火焰开始缠绕我的内心,这种感受一直牵扯着自己那颗渴望躁动的心。自己的心态一直不是很好,那个冬天更是如此。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向钱理群老师在信中诉说了自己的想法,钱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出发,鼓励了我这个困于冬日一隅的青年。在后来的考研时光中,我经常会想起钱老师和他说的话,即使面对极大的压力,也依然能坚持走下去。

三、一路向北的征程

20xx年,考研年。大三寒假,我随父母回到菏泽老家。除了给家里的老人带了很多年货外,我还随身携带了一本《野草》。冬日的华北农村萧瑟荒芜,远没有城市那般喧哗热闹,每次回老家,都能这让我文艺小资多点植根于苦难生活的厚重感。住在简陋的小屋里,透过门缝可以听见深夜落雪的声音。有那么几个夜晚,睡不着,我便点了灯,在微弱的光影下温习《野草》。早就听父辈们讲,在“文革”那个万马齐喑的岁月里,有些知识青年就是靠着鲁迅的书汲取思考的力量,在黑暗中摸索,等待着新时代的到来。《野草》中带给人的不仅是绝望,更是深刻之后的反思。后来读了很多研究鲁迅的书,无论是竹内好、伊藤虎丸,还是林贤治、钱理群,都不及汪晖的早期作品《反抗绝望》令人印象深刻。从书中走出来,眼前唯有墨色穹窿下肃穆而立的杨树林。现实的生活激发了对文学的新的想象力,乡土与城市、底层与上层等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进而去研读民族国家、革命、现代性等话题。发现并喜欢上韩毓海老师的著作就是在那时。韩老师虽身在中文系,却不拘泥文学研究,而是能跳出某些偏狭的圈子,从历史、政治等角度再读文学,纵横捭阖,文采飞扬。但最主要的是,他没有某些学院派的呆气,重在实践,经世致用,无论他的研究路子,还是侧重的领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回到济南,做了一个每月的复习规划,便正式拉开了全心考研的序幕。李浴洋师兄给了我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这让我迅速摸清了复习的大致方向。尽管北大不指定书目,但往届学长根据经验列了300本左右的参考书目,书目繁多,后来我只精读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就只能泛泛而看了。在专业书中,陈晓明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与洪子诚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成为最基础的选择。正好超星学术视频上有陈老师在北大课堂的讲课录像,从头到尾一共110多集,我便一集不落地看完了。为了挤出时间来白天学车,只好晚上熬夜看,但看后收获很大,很多难以理解的晦涩概念便迎刃而解。

二月底,开始在山大中心校区上自习。买来了历年真题,做了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大致了解了试题的重点。根据手头上的资料,便开始整理专业课的笔记。北大考研的过程是快乐的,因为可以读很多文学作品和研究著作,尽管有很多作品耳熟能详,但每次重读都是一次新的旅程,在封闭静谧的环境里,沉静下来的心往往会更加纯粹,也更加敏感。繁华散尽,终归于死寂,而这死寂在那个初春的山大校园里并没让我感到压抑,反倒是满满的充实感。闲暇之时,便与钰儿姐姐一起去山大路上的小吃店美餐一顿,在屋子里看书累了,便到山大小树林里去坐一会,合上书,刚看过的一些东西就能浮现于眼前。每晚十点,最后一个离开公教楼的自习室。后来听说这栋教学楼是山大有名的“鬼楼”,难怪到了夜晚自习室的人并不多。但阴凉的环境倒是有利于专注读书,我也没管那么多,就这样一直到了三月份,现在想想,那段时间真是状态最棒的时候,也是内心最纯粹干净的时候。3月20日,回到山师,占了自习室,租了校外的房子,备考的资料终于有了个置放的地方。

在学校复习了一段时间后,4月11日,我再次来到北京大学。春日的北大百花盛开,芬芳满园。跟上次深冬来的时候感觉不同,上次纯属是游客参观,而这次,是在向前辈取经,是在自己心仪的校园里寻找梦想的支点。这一次,对于北大,我不再感到陌生。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我向他表达了渴望跟他读研的意愿,尽管心里有点紧张,但好在一切都顺利进行了。在李欧梵、孙玉石、高远东、吴晓东、龚鹏程等老师的课堂上,让我感受到之前课堂上完全不一样的氛围,也更坚定了我进入北大的决心。

从北京回到济南,从五月份一直到年底,这个漫长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心读书,备战北大。原本以为,叙述这段故事,应该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感悟要讲。真正写到这里,我却不由自主地停下了笔,我不知道该如何叙述这段难忘的记忆--因为每一天都是值得回味的,对文学的思考、生活的感悟都被一个个复习进度细化了。在她毕业离校前,郑树敏学姐送给我三张倒计时表格,一共200天,每天我都用黑笔写下任务,若完成了,便用红笔划掉,到最后,会形成渔网般地“赤墨图”。这项工作也是为了打发考研单调苦闷的日子。当考研进入“深水区”,之前的新鲜感逐渐冷却,轻松的读书被紧张的复习取代,压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当叙述变得坚硬起来,其本身也就令人难忘了。考研的历程,书外的生活比纸上的文字更精彩。一些点滴的记忆,一些片段的影像,浮现于脑海中,难以忘怀。

夏天的闷热熏得我只好躲在图书馆里,爬上爬下,只是为了找到一本参考书;晚上十点半离开自习室的时候,校园里往往只有我一人,回小屋的路上,好像只有墨云与黯月与我为伴;出租屋里云龙混杂,为了找个安静的住所休息,反反复复换了三个地方;寂寞的时候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只好写在笔记本上,自娱自乐。好在学习的都是我喜欢的文学,倒也乐在其中。

暑假之后,开始上高连政治辅导班,英语和政治复习也逐渐江加大力度。好在这些东西都不难,只是按照常规思路,每日加紧训练,不敢懈怠。到了冬天,大学覆盖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每次回小屋的路上都冻得手脚冰凉,掏出电话,也只是跟同病相怜的研友互相慰问一下;在除夕前夜,一个人躲在四楼暖气片狂背最后的政治押题卷;在无数个同样的夜晚,我告诉自己,“我能行”。但紧接着看着难以完成的任务,又不禁觉得自己实在太阿Q。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终于到了考研前夕。

20xx年1月5日,考研。在上考场前,我在人人上发了个状态:“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江水去不还。大势所向天地宽,终究奔涌归浩瀚。”最后的考试在竟来得如此平静,仿佛这只是一次轻松的演练。

政治考试的时候有点头疼,但匆匆写就,感觉还凑合。英语并不难,但也相当耗费脑细胞,但还算顺利。第二天的专业课写的手腕都疼了,但还是没做完,赵树理,知青小说,女性诗歌,王小波,四篇小论文,想说的话很多,但没能遂愿,只把前两题答得仔细,虎头蛇尾,后来终于在这里出了大问题。下午的专业基础,神奇的“大综合”连蒙带猜地写完;四篇论述,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问题,好在平时比较关注政治与西马,倒也不难;论宋诗特质,结合钱钟书《谈艺录》写了一通,引经据典;论十九世纪科学思维对欧洲小说的影响,有点意外的题目,结合当时思潮和作品谈了谈;论王国维境界说,唯一的送分题,经典的基础问题,并无难度。出了考场,只是觉得专业课遗憾太多,但总体马马虎虎,只好祈祷最后的分数能高一些。

四、生活向南方的转向

20xx年2月28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公布成绩与复试分数线。Finally,theTruth.最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分数并不令人满意,只比复试线高5分,专业方向排名大概五六名的位置。有生以来第一次彻底一夜未眠,因为目前这个情况意味着风险非常大,而且分数太不令人满意。一个专业方向只录取二人,根据复试比例1比1.2来看,我所在的这个位置,最终录取机会非常渺茫。

但毕竟还有一线希望,带着一股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想法,3月6日,我第三次来到北大。躺在静园的大草坪上,望着天空上排开的一字孤云,想到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法拥有这一切的时候,眼泪当时就下来了。但又一想还有很多研友吃了更多苦,尤其是那些二战三战的朋友,依然在为北大而奋战,我也没必要如此伤悲。

在燕园,复查了下成绩,除了跟一些师兄师姐聚了聚,便是万分焦急等待最后的结果。在跟孙雅馨在野草书店看书的时候,知道了自己落榜的消息。因为之前有心理准备,倒也没觉得太意外。我想到自己毕竟过线了,原则上还是可以校内调剂的,便跑到历史系、哲学系、国际汉教去问调剂信息,果不其然,不止五院,其他专业也个个爆满,生源充裕,根本轮不到调剂生。

未名湖畔的桃花又开了,我却与北大擦肩而过。此次赴京,满眼尽是伤感。最后几日,倒春寒袭来,帝都上空雾霾阴沉,毫无心情多呆一刻。从北京回到家,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下面的路该怎么走?在我心中,无非是二战、调剂、考公务员与工作四条路。工作我没考虑过,我还想继续学业。虽然选调生与省考也报名了,但最后也没去考,只是不想年纪轻轻就被体制绑定,还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时候,父母提醒我还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其实留学我之前并非没考虑过,我的高中朋友里有很多早已选择了出国,只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北大中文系的崇高地位恐怕不是他者可以比拟,我才决心在国内考研的独木舟上苦苦厮杀。出国不合适,便想到了港校,心想或许值得一试。找了很多资料,最后发现港校招考几乎都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结束。而与此同时,我想到了澳门大学,记得澳大是接收考研过线但最后落榜的考生的,其招考时间也在考研之后。听了一些老师、学长的意见后,我决定试一试澳门大学,尽管没抱多大希望。

在那个冬春交接的季节里,我天天忙着查询各校调剂信息。尽管都走到调剂这一步了,我笑自己居然还在挑三拣四。非211高校我是坚决不去的,另外,我希望能去一个沿海的城市。最终的选择是海南大学。对于海南岛,对于海大,我之前并不是很了解,但在我的印象里,那是一个相当美好的地方。

让我万分感激的是,海大给了我这次机会,这对当时无路可走的自己而言,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尽管父母不是很同意我去那么一个天高云淡的地方,但海大发出的复试通知还是让我原本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对,说做就做。买了济南直飞海口的机票,稍作准备,便踏上了遥远的南方之行。

4月7日,海口市海甸岛,海南大学。自从晚上下了飞机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生活开始转向了。海之南,天涯之北,椰风小岛,春风吹,晚霞照。面对从未有过的新鲜空气,马路两旁高大而密集的棕榈树、椰子树,这个陌生城市太多新奇的东西冲击着我的视线。南国的暖风迎面吹拂,温暖的雨滴轻轻打在从北方带来的长袖上。

换上短袖短裤,来到海南大学。海大校园非常大,大概是山师长清校区三四倍的样子,但并不荒芜。整个校园仿佛是个热带植物园,榕树、棕榈在小径旁盘虬卧龙,乳白色的教学楼点缀其间,东坡湖、南渡江等水域分支交错期间,空气里总是浸润着一种草木的香气。坐着敞篷的电瓶车穿梭在校内曲折的小路上,小车轧过青石板的时候总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仰望天际,海风拂面,美不胜收。世人只知厦大、武大风景卓群,真想不到,在祖国最南端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

我也没光顾的看风景,毕竟自己是来考研复试的。但这个过程就相当简单了,经过了极其惨烈的北大之路,再来这个悠闲自由的校园,顿觉冰火两重天。在复试中,刘复生老师也没有刁难我,之后,又跟我聊了很多,关于北大,关于海大,关于梦想,关于今后的打算。对于海大与刘老师,我是相当感激的,因为我知道一个好的伯乐对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面试结束后那天傍晚,我一个人跑到海大门外的白沙门看落日。琼州海峡与对面的祖国大陆就在我的眼前,坐在温暖的沙滩上,我想了好多事情,包括考研以来走过的路,包括这四年的生活,包括感情的纠葛,等等。面对辽阔浩大的南中国海,晚霞渐渐消失在海天尽头,一种莫名的神圣感与伤感交织在一起,那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

北方落雪,南方落雨。第一次去北大,覆盖帝都的皑皑白雪迎接了我,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两年后,第一次来岭南,海口用温暖的春雨迎接了我,我曾以为我懂了,其实我还是不懂。

在海口,大学同学李虹虹热情款待了我。异地他乡,无亲无故,一些小事,有时也能击中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海岛那段时间,不少事情都给我以感动,一年多的压抑也在这个休闲自在的小岛上被暖风稀释了许多。

人们总是喜欢讴歌梦想的高贵,却不知生活本身更值得赞美。在无人相诉说的漫漫长夜里,陪伴自己的或许是窗外的一株枯树,或许是耳机里传出的一段音乐,或许只是掌中的一本书,甚至,只是手里握着的一支笔。考研的时候,我用那支笔做了700多页的读书笔记,用了四卷厚皮本,曾以为奋斗本身才能牢牢握住梦想,却不识无论身在何方,日常生活的点滴美好才是更值得爱惜的珍宝。考研的时候,《北爱》的主题曲《滴答》时常回旋于耳边,或是低声哼唱《未名湖是个海洋》,便会想起那些令人唏嘘的往事。可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了,再说这些岂不就矫情?既然说多了都是泪,不如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这一切,从来到海南岛的那一刻起,已经在改变中了。

刚出成绩那阵,我在人人上发了个状态:“我是一个追星星的孩子,惟愿此生都能仰望星空,永不陨落。”生而不易,愿同摘星。但人终究不能活在梦想中,纵然有一万个仰望星空的孩子,还总得有个脚踏实地的成人来做事情。考虑到很多现实因素,我真的适合留在这个美丽的海岛读书吗?每每想到最初的梦想,我就太不甘心。

四月的海岛不仅风景诱人,书博会的召开也让其文化气息增色不少。在海口,我听了几场讲座,并且第一次见到了莫言。在海南晃悠了大半个月后,在三亚天涯海角旅行的时候,我收到了澳门大学的复试通知。我知道,事情又在变化中了。

回到济南,准备澳大的复试。这一切,都是依样画葫芦。网上笔试,电话面试,拟录取,确定录取。经历了之前那么多,今天的状态反倒是波澜不惊,不值一提。一路以来,跌跌撞撞,终于获得了这么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结果。

接下来就是做出选择了。二战北大,还是海大,以及澳大。最后,我选择了后者。20xx年6月7日,正式收到澳门大学研究生院录取通知,考研最终结束。这个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但也在情理之中。

20xx年6月中旬,我开始在中国文化传媒网山东频道做实习记者,换了一个环境,结识了一些新朋友。跳出校园,方知世界更加广阔。植根于充满苦难的现实土地上,回望考研的岁月,那些心酸其实也算不得什么。邵永海老师说,“面对社会的苦难,选择逃避或漠视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是须明白将来某一天会因此品味和忍受深刻的耻辱。”进入野蛮的社会丛林,入世体验;回归象牙塔的美好生活,出世体悟。

从20xx年暑假能够坚持走到今天,两年以来,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谢谢爸爸妈妈,你们给了我太多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能够让我心无旁骛地读书复习,最大程度地帮助我实现梦想;谢谢刘子凌老师、魏建老师、吕周聚老师、杨守森老师,你们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视野;谢谢海大与刘复生老师,尽管最后我放弃了海大,但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信心与希望;谢谢澳大与北大中文系,你们给了我现在的平台,以及一个指引我不断前行的梦想。

谢谢李钰姐姐,在我考研之初,能认识你,是我最大的幸运,这一路以来,你给了我太多太多帮助,好几次在我最困难的关头都帮助了我;谢谢李浴洋师兄,如果没有你的提携与鼓励,恐怕我都没有勇气走完全程,在知识与思想上对我的点拨,我都受益匪浅;谢谢郑树敏,感动过,成长过,笑过哭过,这便是最好的青春。

谢谢北大中文系的石岸书、李建华、孟德才、王鑫凤等学长学姐,你们的成功经验各不相同,但都深深启发了我;谢谢张春孝学长,你总是教给我要向男人一样去战斗;谢谢张欣、徐博闻等中学老友,相助不易,来日方长;谢谢谢辉军、尹穗阳等山师B214自习室的研友们,我们一起度过了考研时最艰难的岁月;谢谢孙雅馨、杨阳、袁霞等北大研友,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北大梦,还记得吗?

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你们都是我一生值得珍惜的珍宝。

写到这里,我想,这篇冗长的回忆文章也该画上句号了,尽管出于很多原因,我还是删去了很多本该写上的文字。这篇文章不是经验帖,只是给自己两年的努力一个交代,一个总结。人的成长就是在理想与现实间博弈,谁也不知道下面的生活会是哪种色彩。那些往事,踏进深泽,或者赤脚于布满荆棘的原野,终究不见柔和的阳光。而奋斗就像一列速度激猛的过山车,经历了一些大起大落的感觉,急流勇退,方知生活本身的可贵。奋斗与生活,本来就不是矛盾的。

在澳门,我想看到更好的自己,以及更美好的世界。

黄帅

20xx年7月17日于济南华不注山

熬夜写就之时,东方已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