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将范文写清楚?通过文档处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信息管理和应用问题,在撰写文档前,大家应该都会寻找相关的范文。范文的好处在于可以调整思维模式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技巧,以下“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由活动范文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如需更多工具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活动范文 > 活动范文 > 导航 >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

2024-03-24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

怎么才能将范文写清楚?通过文档处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信息管理和应用问题,在撰写文档前,大家应该都会寻找相关的范文。范文的好处在于可以调整思维模式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技巧,以下“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由活动范文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如需更多工具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1)

一、6月8日 星期六 晴

星期五放学回家,刚洗完手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忽然想起昨天请外婆帮忙买数学科普读物的事儿来,于是问道:“外婆,有没有帮我买书呀?”“当然。”外婆拿起两本书,“你说《马小跳玩数学》好看,我就买了。不过这书只有六年级的,我就只好买这个了。”我拿起书随意翻了翻便又随手放在桌边。“这书可以的,谢谢啦!”我对外婆说。

忽然,一旁的外公拿起我随手放着的书,说:“张一涵啊,这书不错,如果你都会做,那么你就已经超过五年级的水平了!我先考考你一个简单的吧!”“好啊,我一定会做出来的!”我自信地说。“你听好了啊,题目这么写:”外公翻了一页,道:“刚刚结束了男子800米赛跑,马小跳急着将比赛结果告诉大家。甲运动员说:‘丙在我前面。’得了第三的同学也来凑热闹:‘甲不是第四。’最后张达补充:‘他们的号码和名次各不相同。’好了,你算算他们的名次。“我马上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算起来。“好啦!你看看我对不对!甲就是一号,也就是第二名;乙是第四名;丙是第一名;丁是第三名!”“呵呵,对啦,你怎么算的?”外公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当然知道。甲说丙比自己快,第三的同学说他不是第四,也不可能是第三,只能是第二。【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丙比甲快,是第一。因为号码与名次不同,丁就是第三,乙则是第四。”“不错嘛!聪明!”外公夸我道,“不过你也不能骄傲,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最为奇妙的,你一定要读好它!”“嗯!”我也笑了笑,“我知道!就像张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你知道得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数学啊,真是奇妙呢!”

二、4月1日 星期三 雨

我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数学的原型,我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是现在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独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己开始做早饭了。一开始,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间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间他就可以做些别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三、4月1日 星期六 雨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变成一道道既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知道吃,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有趣。【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文章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出自星期四 晴

开学已经3周了,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比例的知识学完了。经过这3周的学习,我知道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知道了图上:实际=比例尺;知道了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叫做比例;知道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知道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学习了比例的内容,我觉的很有趣。

四、3月16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老爸就给我出了一道题,让我做做。题目是:在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子若干只,他们共有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出完后我就思考起来,思考了好久也没想出来,于是我用了假设法解答:假设这35头都是鸡,因为鸡有两只脚,所以是35×2=70(只)。再算算比总只数少算了几只,那就是:94—70=24(只)。这时就算出了它的“大差”,然后再算鸡和兔子腿数的差:4—2=2(只)。这时就算出了它的“小差”。再用“大差”除以“小差”:24÷2=12(个)。因为把所有的头都设成了鸡,所以结果就得兔子的只数。再用总头数35减去12(兔子的只数)就等于23(鸡的只数)。所以,答:鸡有23个,兔有12个。

爸爸看我算的既正确又快,便决定再给我出一道题。题目是: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问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虽然我平时做题顶呱呱的快,但现在却被难住了,我费了半天的脑筋也没想出来,这5元和2元又不是鸡和兔子,又没腿又没什么的,怎么算啊……哎?正想到这儿,我突然产生了灵感。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2)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谈谈对零的认识

零看上去很单调,就是没有,其实它非常地丰富,它隐藏了许多。在数学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么题,你应该考虑零。

在几何中,0经常被作为记号。

0的特殊源于在一些概念或题里,比如每个有理数都有倒数,0却没有,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0,一个数就分为一类,这不特殊吗?在除数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数。零作被除数,不管除以什么数(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们会忽视零,但它却起着重要的责任。如,问等于几?有些人就不能联想到0。在数数时,有人就会忘掉零。如:不大于5不小于-5的整数有几个?有人就会定有8个。其实还有0。如:有哪些数的绝对值不大于本身?那就是正数和零(也可以称之为非负数)。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斓。在期末后开家长会,老师那里登记的犯错本给家长看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记着0,这表示我们没有犯过错,家长高兴,我们高兴。但是在卷子上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个数或接近这个数的整正数,否则回家的日子就难过了。在比赛中,谁都不希望得到0。

零是丰富的。我认为零在题中是陷井,大家以后做题时应考虑零。零在不同的场合也能使人的情绪改变。它是美妙而又丰富的。

对0的认识

0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又是一个中学生经常遇见的老朋友了,计算,概念,都要遇见。

首先,0表示什么也没有,简直可称得上是数字里面的沙漠,0也是一个奇怪的数字,放在体积、面积、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单位里面,都表示没有,以表示时间、一个人的年龄、赛跑的刚开始、起点。1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3)

4月8日星期二晴

今天晚上九点,我和舅妈、表妹一起去买东西。

进了商店,舅妈拿了一个手推车便向超市走去。我们买了两瓶蒙牛高钙奶,共花了2×8=16(元)。买了两袋盐,共花了2×1.5=3(元)。买了冰棒,花了6.8元。五支牙刷,花了4.7元。佳洁士牙膏,花了8.5元。最后买了哈密瓜和豆角各花了16.3元和2.2元。我最后看了一下我们一共花了16+3+6.8+4.7+8.5+16.3+2.2=57.5(元)我们把东西放进舅妈带来的袋子里,接着舅妈领着袋子一起回家了。

4月8日星期二晴

今天晚上,妈妈带我去界牌路上逛街,妈妈给了我一百元钱。首先我去理发店洗了头发花了十五元,出来后又买了六根烤羊肉串共十元,两根烤鱿鱼五元,三串臭豆腐共三元,四根玉米棒五元,三杯烧仙草共九元,两个脸盆共十二元。最后妈妈问我:“共花了多少元?”。我在心里早已经算好了,回答说:“共花了五十九元,我现在还剩下四十一元。”妈妈点头表示我答对了。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4)

赵玉涵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上午我新学了一个知识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这样一题:用3cm、4cm、5cm的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是否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我仔细读完题目后,不知从哪下手。你说能行吧,自己又没拼过。老师说过:数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怎么半呢?一旁的妈妈告诉我,动动手,拼一拼不就知道了吗?

于是,我在在草稿纸上分别画出了3厘米,4厘米,5厘米,剪下来一拼,哦!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当把这个三角形拼完后,我想,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拼成三角形呢?我问一旁的哥哥。哥哥说,这个问题必须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才有意义。

听完哥哥的建议,我立刻动手剪了各种长短不齐的纸条,如1厘米,2厘米,3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开始我的拼图探索之旅。

先开始拼第一组:1、2、3,拼不成三角形,接着拼第二组:2、3、5也是拼不成。最后拼第三组,终于拼成三角形了。那它们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在做作业过程中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拼,那多浪费时间呀!我继续剪出不同的线段拼三角形,还是有的能拼成,有的拼不成。到底有什么规律呢?我把能拼成的分一类,不能拼成的分一类,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步:把最短的和第二短的小棒长度加起来。

第二步:把它们的和与最长的一根比较,如果和大于最长的就是可以拼成,小于和等于是不可以拼成。

经过一个小时的探索,拼图。我终于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秘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哥哥看到我得意忘形,说:我来考考你,看看是不是真的懂啦!

题目如下:用2cm、3cm、6cm是否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我用自己总结的规律来解答:2+3=5cm 5cm

今天,我解锁三角形三边的奥秘,下次我要解锁更多三角形的奥秘!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数学日记六年级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5)

六年级上册的期末考试。最后一题,竟然叫我们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当时看到我就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圆柱体积可是六年级下册的知识,怎么上册就冒出来了呢?

后来冷静想了想,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那不也是个圆滚滚的东西吗?之后我就开始进一步思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用的不就是剪拼法嘛,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所以我就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努力想。不一会儿,在我脑子里浮现出了一个长方体。对了!可以把圆柱分割成很多块,再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就是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宽就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高就等于半径。我按照这样的思维,画了一个图。还好,我画对了,试卷上这题没有被扣分。

这学期学了新课以后,我已经清楚的知道了圆柱体积公式是怎样的,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想着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这一题虽然画对了,但我的思路和想法却错了。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数学的天地竟是那么的奇妙,通过自己的探索,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6)

放学路上我和爸爸来到陇海市场,爸爸说:“咱们买五千克的鸡蛋,七元一千克,共需多少钱?”我马上说:“三十五元。”爸爸惊讶地说:“算对了,不错。”我们又来到菜摊儿前,这次我主动地问卖菜的阿姨:“黄瓜一千克多少钱?”“三元一千克。”我说:“我要两千克,给你六元。”然后我们提着菜继续往前走,爸爸突然说:“家里没有盐了,咱们得买袋盐。”说着我们来到干菜行,爸爸给了我两元钱,让我去买一千克盐,盐是一元六角钱一千克,我拿了盐和找回的四角钱坐上车往回走。突然看到路边有西瓜,我想吃,爸爸就停了下来。一问五元钱一千克,我们挑了个大的,一称八千克,好重呀。爸爸又把难题给了我,让我算算多少钱?我说:“这太容易了。不就是四十元嘛。”

爸爸今天又花了不少钱呀。一共花了八十二元六角,将近一百元。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7)

1月25日 星期六 有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妈妈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8)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圆,圆是个很美的图形。每个图形都有着自己的周长和面积,理所当然,圆也是有周长和面积的,这节课我们去探索了圆的周长。

每个图形的周长都是指围成什么图形的曲线的长,又一个“理所当然”,圆的周长也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每个图形计算周长时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长方形最重要的是知道长和宽,正方形要知道边长,三角形要知道底和宽……“理所当然”圆最重要的是二元素除了刚刚学的直径还有这一节课刚加入的“新朋友”圆周率。那圆周率又是什么呢?从书上中,我知道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虽然书上那么说,但我还是实践了一下。我用一张纸前了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下一步我用线绕圆一周,量了长度就是25厘米的周长,用25除以8,算了算真的等于3.13。我认为是巧合,再算了几个不同的圆,才证明了这个书上的话。我在书上我又知道了,圆的周长=圆周率乘直径。我在老师的话语中我又知道圆的另一个秘密:半径扩大(缩小),直径也扩大(缩小),周长也扩大(缩小)同样的倍数。圆的周长真是有趣,我在知识与能力之中又发现了周长还可以乘另一个数,例如: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5米,每分钟转8圈,压路机每分钟前进多少米?这个就是先算出1圈转多少(也就是周长),再乘8圈。就是1.5乘3.14=4.71米,再用4.71乘8=37.68米。“理所当然”有乘就有除,在书上的28页第6题就是一道典行的一道题。在计算圆的周长时也是有技巧的,我们记住3.14乘每一个数的答案,那我们做题时会很简便。

数学有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秘密,只要我们用心探索我们就会发现数学中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数学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有关于数的知识,也有关于逻辑方面的方面的知识,更有的是图形方面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里又有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轴对称图形里又有了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这个学期学的圆。

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正方形,因为它边长相等,有了4条对称轴,但为什么是最美的呢?那是因为轴对称图形,将图形对折,正好完全重合,这就是数学中的美。排名第二的是长方形,因为它也是有着2条美丽的对称轴,数学中的美就是这样,那么简单朴实。

三角形和梯形之中最美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它的三个角都是60°,这三个60°使它有了3条美丽的对称抽,这3条对称轴又使它变成了最美的图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是姐妹也是兄弟,它们两条腰都相等,这两条腰变成了1条对称轴。

本学期学的圆,它是最美的,它也是所有图形里最闪亮最美的一个,因为它的直径有着无数条,就是这无数条使圆有了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这些无数条直径是使圆变成美丽图形的功劳之一!

数学中的美不需要改造也不需要加工,因为它们不需要那些华丽的外表,因为数学中的美只需要认真观察,用眼睛去观察那些美,这些美也只有最美的数学中才能观察到。

六年级圆的数学日记(篇9)

1、六年级数学日记:节约用水

武进区城东小学六(4)班黄平

水是生命之源,人如果没了水就无法存活,如果人人都节约水,将造福后代!

如果人人一天节约一升水,1*13000000000=13000000000(升)全国人民每年(按365天计算能节约用水多少升?1300000000×365=474500000000(升)

假如,一个人一天需要用5升水,全国人民节约的水能供多少人用一年?474500000000÷365÷5=260000000(人)。

别小看这些水,假如,一颗树成活需要2升水,那么我们全国人民节约下来的水能够养活多少棵树呢?474500000000÷2=237250000000(棵)

一个沙漠需要1000000棵树来绿化,那237250000000棵树能绿化多少个沙漠?237250000000÷1000000=237250(个)

我们每个人每天只需要节约用水1升,就能提供260000000人水资源;可以养活237250000000棵树;还可以绿化237250个沙漠。这样能解决多少人的喝水问题呀!还可以减少237250个沙漠,为大自然多增添237250个森林呀!这是多惊人的数字呀!!!

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东西,水同时是我们生命的支柱。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2、六年级数学日记:游乐中的数学

武进区城东小学六(4)班王婷婷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准备去恐龙园玩。

来到门口,爸爸去买票,买完票回来,爸爸拉住了我,说:“我们买票一共用去240元,两张张儿童票,两张成人票。成人票价比儿童票价贵20元,你能求出一张儿童票和一张成人票多少元吗?”我说这简单,说完我变认真列式起来:

(1)假设:把两张成人票假设成两张儿童票。

(2)相差:20×2=40(元)

(3)假设后:240-40=200(元)

(4)2+2=4(张)

(5)儿童票:200÷4=50(元)

成人票:50+20=70(元)

我说算好了。这时,爸爸又说:“不对怎么办呢?”“看我的!”这时,我又检验起来:

检验:50×2+70×2

=100+140

=240(元)

70-20=50(元)

“瞧!我做的是对的,还是我聪明。”爸爸笑着说:“机灵鬼!”“哈哈……”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进恐龙园了。

哦!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真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呀!

3、数学:鞋码的换算

武进区城东小学六(4)班朱咏晴

马上就要运动会了,我跟老妈去买运动鞋。到了商场我却忘了我的鞋码是多少,挺悲催!

我漫步在鞋店里,看着多彩多样的运动鞋,真是难以抉择!我一眼就瞄到了一双紫粉相间的运动鞋,我当时就快疯了,我太喜欢这双鞋了!结果我一试穿小了,我把漫步在一衣服店的老妈拽过来问她:“我鞋码是多少?”“我怎么知道啊!你怎么不自己记着。”……

正在一旁默默无闻的服务员突然出声了:“没有关系我来量一量。”怎么量啊?这么鬼啊?我心里默默的想。结果我见他拿专门量衣服的那种尺来给我量脚底板。嗯?怎么会这么量呢?我当时心生疑惑。

这时,老妈说了:“你就没见识吧,专门拿这种尺来量你的脚长,这样就可以求出你的鞋码是多少了。你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呢?”这时我努力翻了个白眼,突然想起来我姐跟我讲过这件事情,连忙从服务员手里抢过这个量量我的脚长。“嗯,24厘米。”我若有所思的说出这几个字。

“中国鞋码的计算方法:脚长×2-10=鞋码。”我立刻将脑子里有的一股脑全部都给吐出来。服务员这是笑了笑:“原来你家小孩这么聪明啊。”“那就是24×2-10=……”我若有所思的吐出了这几个字结果就算出了一个数字:38。“我鞋码38码吗?”我抬起头求助于老妈,老妈给了一摆出一个关我什么事的样子。结果服务员为了保险起见,又给我量了一遍。“小孩子,聪明倒是挺聪明的,但是你需要拿到精准的数字才能保证你的聪明才智不被浪费。你刚才就量错了,你刚才啊,把23量成24,你说你这样是不是有点不保险呐!”我羞愧地又低下头,仔细地算了起来:“23×2-10=36,我的鞋码是36。”随后,服务员把36码的鞋子拿给我,我试着一穿,正好。

一回到家,我就拿着尺来到老爸面前量量他的脚,二十五厘米。“25×2-10=40”我又立刻拿起老爸穿的鞋子,“四十码,真的是四十码!”我高兴的仰天长笑。然后老妈也拿起尺来量自己的脚,算了一下真的是38码,真神奇啊!

数学的世界是多么广阔无垠!我们应该去探索,追求,去找到更多的知识,汲取它,吸收它,这样我们才能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享受。

4、六年级数学日记:年龄问题

武进区城东小学六(4)班谭硕男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数学日记)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5、小学六年级数学

武进区城东小学六(4)班邱欢欢

今天,我和妈妈到家具店买了2张桌子和8张椅子,一共800元。于是,妈妈对我说:“欢欢,我给你出一道数学题吧。”我立刻回答道:“好啊!”“如果每张桌子比每张椅子贵25元,那么每张桌子多少元?每张椅子呢?”妈妈对我说。我便认真地思考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便想出了答案。我自豪地对妈妈说:“我算出来了!答案是每张桌子100元,每张椅子75元。”妈妈说:“答案是对的。那你把过程说一下吧。”我爽快地说:“好啊。

(1)把2张桌子假设成2张椅子。

(2)相差:25×2=50(元)

(3)假设成:800——50=750(元)

(4)2+8=10(张)

(5)椅子:750÷10=75(元)

桌子:75+25=100(元)

检验:75×8+100×2

=600+200

=800(元)

100——75=25(元)

所以每张桌子100元,每张椅子75元。”

妈妈听了我的解题过程,夸我真聪明,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