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实照进梦想——《将爱进行到底》影评在看了许多关于《将爱》的宣传片之后,终于忍不住看了TC版的电影。导演将影片分成三个部分展开叙述。第一个部分假设了男女主人公毕业后结婚生活七年,在现实生活中流行着“...

活动范文 > 活动心得 > 导航 > 将爱进行到底有感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将爱进行到底有感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2022-03-25

三爱活动心得体会。

当我们在活动结束后产生了一些感悟,我们最好能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个记录。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活动经历的一种反思,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活动心得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将爱进行到底有感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让现实照进梦想——《将爱进行到底》影评

在看了许多关于《将爱》的宣传片之后,终于忍不住看了TC版的电影。

导演将影片分成三个部分展开叙述。

第一个部分假设了男女主人公毕业后结婚生活七年,在现实生活中流行着“七年之痒”一说,电影的这一部分无疑是要借此题发挥,现实生活中总是在讨论什么是爱情,爱情转化为亲情后还有爱情吗,没有爱情为什么还要生活在一起的话题,第一个故事假设了两人生活七年后,由于男主人公一直为了婚前对妻子许下的幸福生活的承诺而努力打拼,而渐渐地忽略了对妻子内心生活的关注,渐渐地,夫妻两人有了各自的生活圈,似乎真正的交集越来越少,丈夫觉得妻子不爱自己了,自己对于妻子来说仿佛是陌生人,开始怀疑现在的婚姻,于是和妻子玩起了失踪,而事实上呢?不是妻子不关心丈夫,或许真的是丈夫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妻子,在他眼中妻子就是一个家庭主妇而已,可是通过失踪最后他开始重新认识妻子,或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夫妻之间确实存在七年之痒,可是这种痒或许是我们自己开始缺乏一颗善于发现的心而造成的,婚姻不像恋爱可以总是那么甜蜜,退去浪漫的外衣,面对茶米油盐的真实生活,我们不仅要坚强一起面对困难承担风雨,同时在我们一起经历世俗坎坷的考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彼此内心的感受,或许经过婚姻的洗礼后,彼此不再年轻,不再浪漫和幻想,但是也不要被乏味的生活磨去了继续追求幸福信心和菱角和丧失享受生活的勇气。

第二部分假设了男女主人中彼此几年未见后在同学聚会中相聚再见的故事,此刻女主人公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单亲离异母亲,而男主人公正在婚姻的边缘挣扎,二人都是市井小人物,彼此婚姻的不幸,在同学聚会中同学的撮合下和青春岁月中往事的一幕幕再现,再度点燃了两人之间的激情,但是经过一系列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之后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正像男主人公说的“我们都已不是过去的我们,还能怎么样,还想怎么样”,这就像时下最流行的《老男孩》的主题曲中唱到的一样“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青春是美好的,是纯真的,可是既然过去了一切都不能有所改变,最后男主人公告诉女主人公让彼此为美好的青春留住好的映象,就这样二人分别在机场。(范文先生网)这段从情节和人物的身份来说都比较接近现实大众的生活,大学时光不乏校园情侣,可是毕业后真正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又有多少呢,毕业后为了各自的生计大家纷纷劳燕分飞,可能有些人不会再见,可能有些人有为了生活找到了另一半,然而终究有大学这个帮共同的同学,或许偶然的机会会再见,这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彼此保持对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吧,大家终究是现实的人,是活在舆论和道德之下的,或许经历过现实的打拼和岁月的洗礼之后,我们不再在像校园里那样靓丽或是帅气,我们的面容不再年轻,我们的心理不在纯真,虽然不能再在一起,但是我们应该感谢彼此给留对方的美好回忆。

第三个故事假设了男主人公莫名收到女主人工的电话后毅然前往法国看望的故事,此时女主人公已婚,丈夫事业成功,儿子聪明,虽然面临丈夫出轨,家庭出现第三者,但是女主人公仍旧没有放弃失去夺回丈夫的信心,这个故事显然影射了当下流行的“小三”和“第三者插足”的敏感话题,面对“小三”的出现,女主人公保持了理智,以一个聪敏妻子的身份开始了一场婚姻保卫战,面对初恋男友的出现女主人公虽然有过怀疑和动摇,但是终究站在了理智的一面,选择了家庭和忠诚,显然这个故事的结局安排是正面的,宣扬了对婚姻的忠诚和坚定,其教育意义是好的。

总的来说三个故事都很贴近时下的生活,都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写真,但是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正面的,都从好的一面宣扬了生活的真善美,从不同的方式定义了中年以后该如何将青春时期留下的爱情继续进行下去。

看完电影我倒是在想如果是我做编剧,我会将剧情的叙述方式换一下,换一个梦中梦来阐述,首先男女主人公结婚生活七年之后进入七年之痒,男主人觉得女主人不爱他了,开始怀疑开始担忧,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毕业后女人公和他分道扬镳后各自有了家庭,然后又各自离婚,直到同学聚会两人再次相聚,期间发生种种啼笑皆非的事,最后机场说再见,镜头一切换原来是自己再去法国的飞机上做的梦,简单介绍一下去的目的是收到女主人公的莫名电话去安慰她的,然后介绍中间帮助女主人公的婚姻保卫战的,最后由于不能和女主人公在一起而伤心,镜头再切换原来是梦,原来自己在失踪住进神秘树酒店后生病了,开始发现自己依然很爱妻子,开始感觉生病期间依然有人来关心和照顾过他,然后通过望远镜发现原来是妻子,然后两人相拥然后结局,这样的结局虽然比较皆大欢喜,但是把结局固定死了,而电影却把结局开放化了,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小编推荐

冰雪奇缘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在我亲爱的表姐看完电影的强烈推荐下,我对《冰雪奇缘》充满期待。昨天中午抽时间去看了,感悟很多。

如果说《疯狂原始人》可以让人大笑大哭,热热闹闹的体会奔放的感情,那《冰雪奇缘》从头至尾更沉稳安静,让人沉思,偶尔微笑一下或默默流泪。

先说故事的情节发展,结局似有些意外,但又不那么出乎意料,虽然还是跟自己一开始的设想不同,这也只是提醒着我,事情总不会按照我的预想进行。

说说内涵。

虽说整个影片,国王与王后出现的镜头相当短,但他们的影响力延续了整个影片,仅在最后才失去负面的影响,只留下了慈爱。所以看完以后,我第一感悟就是,父母太重要了。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又艰巨的身份职责。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做一个妈妈。

爱莎的魔力无意伤人,国王与王后出于爱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他们关闭了城堡的大门,隔绝了爱莎与外面的世界。其实,这也告诉爱莎,她与众不同,她很危险。爱莎的恐惧愈深则魔法越强,这又加深了爱莎的恐惧,爱莎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这也是为什么当爱莎的秘密被发现以后,她不能相信任何人所说的话,只想逃开,首先就源于爱莎无法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悲伤绝望。爱莎越是这样,她的魔法越强,冰雪越厚。冰雪只是爱莎自我防御的外在表现,如我们人类。很鲜活,很震撼。这种防御一层层累积,一开始是美丽的艺术品,后来,变成了尖锐可怕的冰箭。

同样被隔绝的还有安娜,所以安娜拥有孩童般纯真好奇的善良与热情,对爱情的冲动与幻想。她只见过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这对她就是全部的经验。但安娜是普通人,所以她无所畏惧,她拥有爱莎所没有的的乐观信任与勇气,这也成为她后来坚定的寻找姐姐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但恐惧都是源于爱。

爱莎离开了,跑到遥远的山顶,为何城市依然被封冻?因为爱莎心中有牵挂,她的离开是出于保护家人子民与祖国的奉献牺牲自以为的负责,她的心没有离开。当恐惧成为爱的表现形式,爱没离开,恐惧自然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不论爱莎躲到哪里,城市的风雪都会随她的魔力而加强。当她悲伤绝望,灾难就会加剧。这是爱莎不能想到的。

恐惧中逃离的爱莎来到雪山,放下了所有的重担,那份轻松自在的感觉释放了,于是她造出了美轮美奂的冰雪建筑,同时给了自己一身妩媚靓丽的装扮,正如她妹妹见到她第一句说:爱莎,你变了,是往好了变。这就是真我的本质。真我拥有着无法想象的潜能,我们知道的太少。我赞赏导演的形象设计,简直是无法言语的震撼。

其实,地精长老在一开始就告诉了国王一家,爱莎的魔法蕴含着爱,需要穿越恐惧。可以以爱为出发点的恐惧总是更容易被看见和重视,所有人都忽视了爱的力量,那就是感受的力量,是控制魔法的力量。关上大门,封闭心门,爱不流动,如何学会体会爱表达爱呢,能量本身的自由流动才会带来释放自由与随心所欲。观看影片的过程中,真把我急死了,但我依然还要安静的看下去,相信爱莎一定会学会信任,耐心的等待爱莎体悟的那一刻。我想,这也是我成长的历程,一个重要的提示--耐心。

爱莎与安娜之间的真爱,终于突破生死,融化了双方冰冻的心。

我朋友说前面很长,知道爱可以控制魔法后就简洁的结束了。呵呵,我想,那是因为,爱很简单,不需要什么道理,不需要什么技巧,爱的本质不过就是想爱。

爱之所以需要学习,我想那是因为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体会爱,信任爱,表达爱。爱本身并不需要学习,因为我们的本质就是爱,我们是源于爱带着爱而来。

让爱流动起来,自由的力量会赋予爱更强大的能量,并控制自如。

感谢这部电影给了我这么多的思考,感谢它在我这个阶段上映,带给我巨大的冲击震撼。我的心,就如同自由的爱莎一般精致,看见改变后的她的第一眼,我就像看到自己的本质,如此感动,当下就流泪了。

爱莎,我如你一般将获得重生。

最后强烈推荐所有心理爱好者们观看此影片,定会有所感悟。影评》

苔丝观感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昨日,看了苔丝,让我感慨万分。

为什么有些人,在千万人中,终于找到了她/他,却要因为社会的舆论压力,以及自己的一时固执,而让明明自己心爱的人远离自己。这不是在惩罚他人,也在惩罚自己吗?始终觉得,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相遇,便是一种缘分的开始,而相爱,却是上个辈子修来的福分。很多人,一生忙忙碌碌,虽然有人陪伴,但是那个人也只是个陪伴的人而已,而非真正爱过。虽然说,大多数的爱情最终都是‘沦落’成亲情,(或许我不该用‘沦落’二字,应该用‘升华’二字,更为贴切),但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外界的因素,或者是出于各种现实的考虑,而走入婚姻的殿堂的。因此,倘若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便也是此生最幸福的事情了。苔丝,长得太美了,这不是她的错。

但是自古红颜祸水多,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好像在告诫人们,上帝是公平的,美貌和幸运共存,貌似是件奢侈的事情,红颜多祸水,红颜多薄命。我想苔丝,就是那个红颜薄命的典型代表。

父母成天做白日梦,自己家是落败了的德伯家族的后代,成天幻想着自己的家族能够再度受到世人的尊重。但是像苔丝父亲那样,终日在酒馆里宣扬自己的家族血统,而整日醉醺醺的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这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不论是在那个社会,还是在如今这个社会。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想必要有所作为。那样在特定领域里才能够受他人尊重。这也是为什么,当今那么多人着急着想要证明自己,通过钱,权,地位等等。父亲在得知自己是名门之后,整日做白日梦,母亲也被父亲带入了白日梦的世界中。家中没有优越的条件,让苔丝接受正统的学习,反倒苔丝要照看二老,和家中大大小小。后来,家中遭遇了经济困难,苔丝不得不接受母亲的建议,到远方亲戚家,而这个所谓的远方亲戚,其实是暴发户买了德伯的姓。17岁的苔丝,天真无邪,来到了亲戚家,工作维持生计。而在此期间,少爷亚雷克,不断的献殷勤,甚至骚扰。苔丝并不接受亚雷克所谓的爱。而亚雷克却在某天引诱了年幼无知的苔丝。

苔丝在次日早晨,痛不欲生,并收拾了行李,准备离开远方亲戚家。虽然少爷道歉,并且表示自己的心意,想要娶苔丝为妻。但是苔丝却表明了自己对亚雷克的失望,厌恶之情。“IWILLNEVERLOVEYOU.”表明,自己不会爱上这个引诱她的人。

在那个年代,纯洁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苔丝回到了自己家,得知自己怀了亚雷克的孩子。孩子出生了,但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这个孩子并不能得到洗礼,因此在生病夭折后,这个孩子也不能够埋葬在被视为圣地的教堂的坟墓里。苔丝将自己的孩子取名为"SORROW",如此悲伤的一个名字,这个小小的生命静静的躺在教堂外的一块地方,而为他埋葬的人,只有母亲苔丝。

成为母亲的苔丝,已经和村里其他未婚的少女不一样了。虽然她也未婚,但是她不可以参加五朔节的赞歌,不能跳舞。记得同在17岁那年,在五朔节上,她遇到了一见钟情的angel。生活还是要继续,为了贴补家用,苔丝又去奶牛场里当了挤奶工。

在那里,又偶遇了那年一见钟情的Angel.天使的脸庞。牧师的儿子,在当时,挤奶工和牧师的儿子成家简直就是天方谭。Angel受到所有挤奶女工的欢迎,也成为了所有女工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一段时间后,苔丝就将ANGEL的心占据了。

在ANGEL眼里,苔丝是那么的纯洁,高尚,美丽动人,懂得人情世故。果然情人眼里出西施,热恋的时候,连一个微笑都能那么令人神魂颠倒。于是乎,就赶往家里,让父母得知自己的心已经被他人占据,并且也告诉父母,自己不要和青梅竹马的梅西结为连理,要和苔丝长相厮守。其实,纵观整个故事,热恋时候,最容易做出长相厮守的决定,但是却往往忘记了,要了解一个人清楚之后,再做决定,或许对双方都是一种保护。Angel从来都没有问苔丝她的过去,虽然苔丝多次都告诉Angel自己的过去是多么的不堪。可是在Angel心中,苔丝是如此纯洁,以至于他没有想到她的过去会如此的不堪。在还未告知自己的过去的时候,苔丝,忐忑不安。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写了一封信给Angel,苦苦守候了一个晚上,苔丝等待Angel的回复。第二天,Angel反应和以前一样,并且声明自己会永远爱着苔丝,苔丝却不知,原来是ANGEL没有看到信。

而后来在新婚之夜,双方坦诚了彼此的过去。Angel坦诚了自己当年年幼,迷失,沉浸在花红柳绿的世界里,48小时。苔丝很快就原谅他了。而苔丝原本以为,他们之间的爱,以及Angel的不那么完美的过去,可以让Angel原谅自己的过去。骨气勇气,将自己的过去告诉了Angel.然而,出乎意料。Angel却无法接受苔丝的事实,并且觉得,苔丝已经变得不纯洁了,并不是他的苔丝了。(我原本以为,真正的爱情是不论那个人变成什么样子的,都会爱。看来我又是一个在伊甸园呆了太久的人。)

于是Angel痛苦万分,并且决定远走巴西,开创自己的事业,到时候和苔丝在哪儿定居。(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和苔丝分开到巴西,而不带她走。为了不让她吃苦吗?可是他不知道,苔丝自己一个人在世人的舆论压力,还要支撑整个家,还要享受相思之苦,那不是更苦吗)而ANGEL提出了,只能他写信给苔丝,不能苔丝主动写信给她。

而苔丝和Angel新婚之后就分离了。

有那么一个时间,我还挺恨这个长着天使脸庞的ANGEL。美其名称自己是天使,可是却是胆小怕事,固执的懦夫。在前往巴西的路上,他还遇到了之前对他仰慕万分的女工,还提出了,想让她代替苔丝和他一起去巴西。可是当他问:“DOYOULVOEMEASMUCHASTESS?"女工很诚实的回答:”NO,THEREISN'TANYONELOVEYOUMORETHANTESS.SHECANDIEFORYOU."而之后,ANGEL才恍然大悟,自己刚才做的荒谬的邀请。才想起了,原来自己最爱的也是苔丝。(如果这个时候,倘若ANGEL可以跳转马车,回到苔丝身边,不也可以有个HAPPYENDING了吗?可惜,他还是固执的去了巴西。)

之后苔丝便要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四处寻工。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季,寻到了一份挖野菜的短工。遇到了那么一个恶劣的农场主。

生活困窘,想去寻找angel的家人寻求,但是又因为,自己坚强不屈,最终还是打了退堂鼓。而上帝好像要愚弄苔丝一般,在回来的路途中,又遇到了“改邪归正”正在传教的亚雷克。

亚雷克自从母亲去世后,便开始寻找生活的真谛,在angel父亲的启发下,开始传教,并决心从新做人。可是,就在自己下定决心,皈依上帝的时候,却遇到了苔丝。

见到苔丝之后,亚雷克便想再次拥有她。或许是因为苔丝的美,又勾起了他对“尘世”的怀念。但是苔丝对他的恨并没有减少,警告他,不要再对她纠缠不清。并且把亚雷克对她做的伤害都告知给他。关于“sorrow”,关于一切。

然而,亚雷克再被苔丝多次拒绝之后,不知是为了弥补对苔丝之前所犯下的错,还是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亚雷克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得到苔丝。

苔丝始终不愿领亚雷克的情。直至苔丝的父亲离开人世之后,苔丝全家人迁徙,实在是走投无路。在亚雷克的利诱下,苔丝才又不情愿的接受了亚雷克的帮助,并且“以身相许”。苔丝,在决定投靠亚雷克的那天,写下了长长的一封信,痛斥Angel的冷漠无情,将她逼到绝境,并写下了。"Fromnowon,wearestrangers."苔丝听信了亚雷克的谎言,以为Angel再也不会回来了。

想着故事也没那么快就结局,男女主角怎么可能从此不想见了就在苔丝投靠亚雷克之后,得了病的Angel病恹恹的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他又回来了。他急切的询问父母,有无他的信件,而当他打开了苔丝写给他的一封封信之后。便立马想尽办法找到了苔丝。苔丝此时已经不是到处打短工的女工,而是一位夫人了。

当苔丝看到ANGEL的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但是她还是叫ANGEL独自离开。ANGEL以为苔丝享受荣华富贵了,便伤心的离开了。

可是苔丝之后和亚雷克经过了一翻争吵,苔丝将刀插入了亚雷克的心脏。而这个恶魔也终于死在自己女人的手里。

苔丝之后惊慌失措,跑到了火车站找到了即将离开的ANGEL,并且告诉他,再也没有人可以拆散他们了,那个破坏她幸福的人,已经不会再出现了。Angel立马带上苔丝逃走,在途中,又遇到了,德伯祖家,那栋他们新婚之夜房子。两人破房而入。终于圆房了。苔丝享受和ANGEL的现在拥有,不想再逃,并要求ANGEL再呆一夜。可是早晨,房东就发现了在逃亡中的两人。两人迅速离开,但也终究没有逃离法网,最终还是被抓到了。

苔丝被判绞死,托付Angel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妹妹,像爱她一样爱自己的妹妹。

有情人终不能终成眷属。社会的阻力,其他人的干扰,但是最最最重要的是。还是自己的选择。Angel选择了屈服于自己所谓的信仰,将自己的爱人弃于不顾。待自己缓过神来,回过头来,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亚雷克这个被欲望驾驭的奴隶,却最终死在自己的玩物手里,真是因果报应的表现。这个悲惨的人物,苔丝,长得太美,不是她的错。她的骄傲,不屈不服,敢爱敢恨,却得不到最终的幸福。

看了,苔丝,悲伤久久不能离去。总觉得,幸福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却又是那么需要运气的事。观感影评》

Noah观感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去看了《Noah》。个人觉得还算诚心之作:演员们除了Emma总是演得太用力、teenager的老二长得实在太猥琐外,其他的几位均有上乘表现;特效不多,但也无甚纰漏,只是Watcher石头怪们傻萌的样子和影片的主基调不太同步啊…回到故事本身,影片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部分讲了制造方舟并成功脱险,而后半部则着重于Noah一家因两外孙女的即将出生和出生而引起的戏剧冲突。

豆瓣上中国侨胞们普遍认为后半段的故事冗长无味、Noah简直不可理喻,有意思的是,我却对后半段心有戚戚焉…一直觉得,生活在这个人间有些无措,过着过着虽也弄明白了这里的规矩,可又总有一种“为什么我要遵守这些”的疏离感和恍惚感,所以看到RussellCrowe坚定执着的脸,真真是心生崇敬仰慕之情;而之后他放下尖刀亲吻孩子时,我也能完全理解认同并觉得温暖无比;甚至当Noah在目睹人类礼崩乐坏邪魔附体般的场景后毅然做出了彻底终结人类的决定,我亦欣然接受,在影院的我想到了《三体》,想到了降临派和伊文思,想到翻看那些史书时我的叹息,也想到我们焚琴煮鹤的文明……

记得以前曾看过这么一段话:人是动物和神之间的一个过渡。动物和神都很从容,因为动物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神也有着内在的统一和完整,只有人才会有一种经常的不安和紧张,因为人的内在还是分裂和混乱的。打个比方的话就如同,动物还没有离开家,神已经回到了家,只有人还在寻找回家的路上。我想,《Noah》是想用这么一些桥段来试图告诉我们,该如何听从自己的心灵,该如何带着我们的mercy和love一起回家……观感影评》

黑帮追缉令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一部非常男人的电影,赚取的是女人的眼泪。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事件发生在1983年的美国南路易斯安那州,一名警察与犯罪分子联手捣毁了一个犯罪帝国。

黑帮骨干杰西的案底厚如一部《圣经》。两次参加越战、身为海军陆战队员的他,是毒贩、大盗、杀手、狱霸……共坐牢12次,身份多样而全能。用大集团黑帮头目鲁丁的话说:“那些黑人很能干吗?他们搞砸事情的水平一流,所以,我们更需要有头脑的白人。”而杰西正是这样的白人,虽然他早已萌生金盆洗手的退意,然而,鲁丁却盯死了他。

一个毒贩在警长巴德的威逼之下供出了杰西,杰西再度入狱。巴德认定杰西是一个突破口。他给杰西承诺——保护他的家人,同时要求杰西以自由之身与警方合作,捣毁鲁丁集团,从而抵消200年的牢狱之苦。

鲁丁杀死了供出杰西的“叛徒”,以及杰西在狱中的弟弟托米——托米曾向杰西说,他们怀疑他也是“叛徒”,但笔者猜测,托米的死更有可能是鲁丁给杰西看的一点“颜色”——鲁丁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世界各地,生意正在遭受蚕食,他急需人手帮他打理。

杰西入狱的当天,儿子降生。妻子探监的时候,抱着儿子向他哭诉日子的艰难。看着深爱的妻儿,想到弟弟托米的狱中惨死,杰西决定与警方合作。

鲁丁用100万美元保释了杰西——按巴德的计划,如果杰西不答应合作,保释金不可能是100万,而是一串没有人出得起的天文数字。

合作的过程就是走钢丝。警方的更高级部门、FBI等,都打着精诚合作的幌子参与进来,以求在将来的功勋当中分得一杯羹,很少有人真正关心杰西的生死。作出承诺的巴德很难做人。

黑帮、警方各路人马都在交手,杰西秘密卧底的身份终于暴露。鲁丁再次下手,用一颗炸弹炸飞了杰西妻儿乘坐的汽车,而救了巴德一命的杰西当时正躺在医院里,他失去了两根手指。

真正的复仇开始了。杰西不再信任任何人。他脱离了警方,只身冲向黑暗的帝国。杰西已经一无所有。他失去了生存动力。他被仇恨吞噬。追寻着过去熟悉的人生轨迹,杰西杀向鲁丁的手下,以及鲁丁本人。内心愧疚的巴德安排了警力,暗中相随、相助。暗夜。冲杀。枪林弹雨。

当巴德与杰西再度相遇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鲁丁。还是晚了——杰西已经身中数刀,躺在血泊之中。巴德一番打斗,终于将鲁丁擒获。他俯身面对杰西,听着杰西咽气前最后的话语:“你抓到他了吗,巴德?……”

电影开头是巴德的独白:80年代的南路易斯安那处在不同的时空。有人说它无法无天,但不是的;还有人说,那里的做事方式与众不同,但也不是,而是我所谓的……无掩地狱(威士忌湾)。……有一点必须清楚,警察讲原则,但罪犯不讲。一旦越界,很可能会丧命。

电影结尾,依然是巴德的独白:圣奥古斯汀曾经写道,仇恨就像是服毒自杀,跟其他人一起死去。我不知道杰西活着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想,但他确实因此而死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不是容易做到的。

地球上的星星影评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大家好!本来把这个题目报给陶老师的时候,是想在公益群分享的,后来咱的课表安排在这儿,我记得咱们家长学校这边分享过这部电影,只是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兴趣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部感人致深的电影?

让我决定再次分享这部影片的原因,其实是我再次重新观看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细节,所以,也想通过这次分享让大家知道,好的东西不一定只看一次,可以反复地去看、去思考,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部影片我记得是已经看第四次了,前两次是连续看的,因此写了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大家在今天我们分享之后,去看一看我曾经写过的观后感,看看是不是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我想从几个部分来进行咱们今天的分享:

第一个分享:别让孩子形成“我不行、我不好”的信念。

在这部电影的开始,就是一位老师在公布一次考试的分数,我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分数好像都在20分左右,而我们的小主人公伊桑却只有2分。

大家不妨去做两次设身处地的感受:第一个,去感受一下小伊桑拿到这个分数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而事实上他的表现是什么样的?这是小伊桑真实的感受吗?他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按我们正常的想法,当我们取得这样一个低的不能再低的分数时,我们会非常的难过和沮丧,并且会觉得对不起老师和父母,甚至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现实中,这样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小伊桑一直是面无表情,甚至有着他这个年龄段孩子没有的一种落莫和木纳。从他的脸上你绝对看不到他内心有一丝因考试失利而出现的内疚和不安。

当看到这儿的时候,大家觉得这是小伊桑真实的感受吗?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现?

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己来家长学校之出,当你看到孩子因考不好而无动于衷、不思悔改、不求上进的漠然表现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记得不止一个家长告诉过我:我的孩子考不好也不知道着急;我的孩子一点也不求上进;我的孩子考的不好却没有努力的行动……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因为只有我们弄懂了孩子表现的原因,才能真正去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我们内心才不会窝火对不对?当我们理解了孩子,内心平静的时候,自然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就能找到真正帮到孩子的好方法对不对?

前两天,有一位家长曾跟我这样交流:我的儿子从高二开始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从前二百名下滑到今天的倒数几十名,真是非常着急。关键是看到他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每天就知道玩,不努力,我说他吧,他就跟我闹,甚至不理我,这可怎么办呢?

大家看看这个案例,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觉得你会出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不在乎,而只知道玩,不努力的态度?

分析其原因一般有这么几点:一是,孩子已经在数次的失败下得出一个自己就是不行的结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二是,孩子在这样的成绩面前有点无能为力,学习上确实遇到了困难。

三是,孩子在用这种态度进行自我保护。

对于前边的两个原因大家都能理解吧?第三个原因咱重点说一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周围的人认可和接纳。而当这个人感觉到自己不被接纳,并且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时候,他会出于一种本能地在外边给自己包裹上一层保护色,告诉周围的人,我根本不在乎现在我这个样子,所以,你也不用来训斥我、笑话我,我已经放弃了,所以,你们也放弃吧。

回头说咱们的孩子,假如这个孩子真的放弃了自己,那么他可能真的不在乎什么分数、别人的目光、父母的责备。而偏偏是我们的孩子不管现在的状态你是不是接纳,他总是有一种愿望,就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接纳,因为这是他自信的重要来源。所以,当他的成绩不好时,当他看到父母因为他的成绩而伤心、生气时,他内心是很在乎的,但他现在又无能为力,你说让孩子怎么办?他只好装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他是想让父母好受点,也想让父母闭嘴,不要来责备我,我根本不在乎。

大家从小伊桑听到妈妈问他试卷发下来没有时那种漠然的表情,当听到哥哥说自己每门都是第一时那种羡慕和高兴的眼神中就看得出来,孩子还是很在乎成绩的,更在乎自己在妈妈眼中的形像。当哥哥有意无意地问伊桑把那个拼图快拼完了的时候,小伊桑脸上也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当我们能看到孩子这些不在乎的表现背后的这些原因时,我们是否也能用另一种心态去面对孩子?当我们以理解、接纳、认可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再是看到孩子的不作为,而是会去分析孩子成绩不好到底是出于哪种原因?会想办法去做些什么帮到孩子怎样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不是呢?

刚才案例中的妈妈,我曾问她:“你觉得你现在带着怨气去跟孩子交流时,能帮到孩子吗?”妈妈很诚实地说:“不能,孩子现在根本不让我说话,一说就得吵起来。”

大家来看看这个结果,是不是因为妈妈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去接纳孩子、理解孩子成绩不好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妈妈现在的状态不但没帮到孩子,还成了孩子问题的一部分?本来孩子只是学习成绩的问题,现在变成了两个问题,就是亲子对抗的问题。大家想想,当孩子的精力用在与你对抗上一部分时,是不是更没有心情和精力去搞好他的学习?

只要我们对症下药,以一个好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学习,是不是更会帮到我们的孩子提高成绩呢?

第二个分享:学会尊重孩子的世界,接纳孩子的世界。

现在咱们再回到影片中来。大家看到电影的开始,用了很长的篇幅展示了水中的生物、天上的飞禽、地上的动物们,不管丑的、俊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好像生活的非常快乐,他们都在以自己最好的状态生长着。这个地方我们能感受到点什么呢?

只要尊重每个生物的特点,让它们各自在最适宜的状态下生活,它们就会展现出自己最好、最幸福、最快乐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能说哪种动物更好?哪种鸟最好?哪种水中的生物最好?它们各得其所,展现的就是它们本来的样子,所以觉得它们都很好啊。对于这一点,我们是不是都很容易接纳?是不是我们对动物表现的都很宽容?因为我们很明确地知道,鸟就是鸟、鱼就是鱼,如果我想养好它们,我们只能尊重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习性,让它们以最大的限度去成长它们自己就好。我不知道大家家中是否养过什么动物,我们有没有因为它们是同一种动物而成长的速度不一样,长的样子不一样,个性不一样而嫌弃过它们或试图想改变它们呢?比如我曾养过两只小狗,两只小狗是同一个狗妈妈生的,但两个小家伙绝对不一样,一个纯白色的非常干净,一个是黑白相间的毛,相当漂亮。一个爱动,总是把我们的东西到处叼,一个爱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总喜欢温顺地靠着我们腿边睡觉。当时,我们并没有因为它们的不一样而嫌弃哪个,甚至从没去认真地比较它们,只是觉得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可是,反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做到这样的包容了吗?我们有没有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拿我们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我们有没有觉得我们孩子赶不上别的孩子时感觉非常气恼?我们有没有在心里存在着一根“好孩子”的标尺时时测量着我们的孩子?我们有没有当孩子不符合我们内心的标准时而对孩子责备和怨恨?

咱们先不慌去得出结论,接着看我们的小主人公伊桑的经历。

咱再看一个镜头:小伊桑欣喜地发现地上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拿在手里左看右瞧,其实只是一个拉链的一部分而已,而他却非常珍视地从兜里拿出一个袋子,并小心地把刚刚收获的这个宝贝收纳其中。大家可想而知,那个看起来很旧的袋子,应该是小伊桑的一个万宝囊,那里边是一个我们这些成人不能理解的世界。还有一个镜头,小伊桑把从外边捞来的小鱼苗倒入鱼缸时那种欣喜的表情,让人看了就觉得特别舒心。那是孩子的另一个世界。

而做为我们成人,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把一些小石头、小棍棒捡回家,当宝贝一样存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尊重孩子这个特别的世界?

我记得女儿上初三时候,不知道从哪儿买来一些男明星的画像,然后拿脐带贴满她房间的两面墙。这让我和老公非常不满,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只挂男明显的画像?并且那些色彩还都是黑灰色调的,反正当时我看到的时候,感觉非常不舒服。可是,女儿却对这些明星特别喜爱,并且我知道她最喜欢的就是罗志祥。

我后来才明白,那就是当时女儿的一个特别的世界。好处是,我那时已经在学习一些心理学,没有过多地批评女儿,虽然不满,还是像很多朋友们说的压抑住了自己。因此也不算给女儿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我们对于那些画像的态度却也引起了女儿很大的不快。

大家想一想,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总是会和孩子不一样?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孩子们拥有的世界总是让我们感觉不舒服?

原因就是我们总是在以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处世观、人生观等去衡量我们的孩子,我们却忘记了孩子们的世界只属于他们,每个阶段他们自己创设的世界正是他们成长的空间和力量。

很明显地,孩子们的世界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地,到女儿上高二的时候,她已经主动把墙上的画像摘下来了,我问她原因,她说:“感觉有点压抑了,不喜欢了。”然后,再在女儿墙上出现的便是一些可爱的形像,一些色彩显明的东西。特别是女儿上了高三后,突发奇想地在墙上开始倒计时,我到现在还保留着那时的原样。现在截图给大家看看哈。

影片中有几句歌词我觉得很感兴趣:“有一点甜,有一点酸,有一点近,不算太远,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自由。触手可及,但又转瞬即逝,如那海市蜃楼。梦的外套,暖如毛衣。云之彼端,我的世界。”

从这儿我们得出一个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世界,接纳孩子的世界与你想的不一样,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中去摸索、去成长。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们大了以后有自己的隐私,更要尊重孩子有着跟我们不同的爱好和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开心,也才会成长为他们最好的样子。

第三个分享:不给孩子贴标签,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镜头:小伊桑的一些伙伴们在玩球,球踢出了很远,他们命令伊桑去捡,伊桑很高兴、很痛快地把球捡了回来。但是却由于扔过了头而把球扔到了别处。这让伙伴们非常恼怒,都一起大声地指责伊桑,刚开始,伊桑像做错了事一样的表现出了愧疚、害怕的表情,很容易地接纳了别人的指责。那些伙伴的态度非常恶劣,大声地责骂伊桑:“你脑瘫了?!看什么看,快去把球捡回来。”小伊桑当时的态度真的很像大家说的“受气包”,直到一个伙伴开始边骂边推搡他,才激起了小伊桑的怒气,与这个小伙伴打了起来。最后,因为他身体的弱小,吃了很大的亏,但他也同时咬了那个伙伴。

大家现在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境吧?大家想一想,小伊桑为什么当时表现出一幅逆来顺受的状态?

大家可以梳理一下影片中的一些镜头: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个人的分数,小伊桑以2分的成绩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小伙伴们不让他加入玩的行列,他只是和两只狗在一起玩耍,并且还会被孩子们要来喝去;妈妈和爸爸拿他跟哥哥不时地做着比较;检查的老师把小伊桑和另外的几个同学罚站在校门口,让所以上学的孩子们都看到他们“不听话”的样子;老师因小伊桑不能读出课文而把他赶出教室;家长和老师的见面会,成了老师向父母告状的控诉会;老师要求他转学,原因是他智商太低;在新的学校被老师和同学打击,原因是他太笨。

大家从这儿可以看出小伊桑为什么会逆来顺受了吧?他在别人不断地告诉他“你不行!你笨蛋!你不好!你不可爱!”等时,他慢慢地接纳了别人的看法,在内心也认为自己就是别人看到的这个样子,虽然有时还会疑惑,但最终还是接纳了。所以,当别人再说他、训他笑他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有些麻木了。

从这儿,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教训?

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标签,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负面的评价,当孩子一次次经历失败后,一次次被别人告知他是不行的时,他就会真的向这方面发展,他真的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孩子了。

这需要我们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心态,不要过早、过多地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不知道感恩、太懒、太没礼貌等标签,不然,你的孩子真的会向这方面如你的心愿了。你要在内心真正觉得你的孩子非常优秀、非常努力的孩子,是一个别人不能比的最独特、最棒的孩子,这样,你才会真正地接纳你的孩子暂时的脱离常规、暂时的不合你的心意、暂时的顾及不了你的感受和你的世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靠近你的期望、靠近你的心意。

在这儿,不但是指明显的标签,比如直接告诉孩子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还指你内心给孩子的标签,比如你内心认定孩子是个不听话、不上进的孩子,即使你不说出来,这只是个隐形的标签,但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他会通过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能体察到你对他的评价和认定。

“与其承认我不行,不如说是我不想。”这是影片中尼库巴老师的一句话,这也正是让我们看到了有些孩子为什么表现的不去学习、不去努力的原因。每个孩子都不愿意被父母和老师贴上“笨蛋”、“不行”的标签,所以,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会用不去做告诉你们“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想学。不是我笨成绩才不好,而是我没有努力才不好。”

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能理解孩子有些行为为什么让我们那么恼怒而他们又无动于衷了吗?明白为什么说这是孩子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了吗?

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是给孩子自信,让孩子放心,即使你成绩不好,我们依然爱你,即使你成绩不好,我们依然喜欢你。给了孩子这种自信后,孩子才会踏实地去做他自己的事情。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因为你的标签会成为一种负面的感召力量,让孩子向着你认定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分享:负能量是不断地累积的,并且会在某一时刻暴发。

大家来看几个镜头:小伊桑在受到小伙伴一再的攻击后,突然地暴发了,暴发的让他的小伙伴们也有点愕然。他用尽全力去跟那个孩子厮打,并咬伤了那个孩子;在楼道里,他余怒未消地把花盆踢倒;在楼顶上,他还在不断地运气,并攥紧了他的两个小拳头,眼泪不断地流下来。当他回到家时,跟他打架的孩子正跟着气急败坏的母亲在诉说着他的种种“恶行”,爸爸忍不住伸手打了他,并且不断地数落着他在学校惹事,在家也不安分。而这时,小伊桑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委曲地为自己辩解,而是笑了起来。14

大家觉得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刚才那个像头暴怒的小狮子一样的孩子还能在这一刻笑出来?

大家是不是觉得小伊桑这几个镜头表现的反差很大?先是很温顺地给不领他一起玩的小伙伴们拾球,小伙伴指责他也只是低着头听着;后是跟小伙伴暴发严重冲突,打了起来,并把楼道内的花盆踢倒;再后来面对爸爸的指责噗嗤一声笑出来。

小伊桑只所以发生那种暴怒,其实并不只是对那个攻击他的小伙伴的愤怒,这只是个导火索,这时候暴发的还连带他内心积聚已久的愤怒和怨气,大家从他已经上了楼梯又折回来把花盆踢倒就可看出来,他内心的愤怒还没有完全发泄完。这一切做完之后,他看到一只断线的风筝,便开始平静下来,等看到爸爸再指责他的时候,他内心的愤怒已经发泄完了,所以,他能那么开心地笑出来。我的感觉是,他从来没有机会,也不感这样的发泄过,这次的发泄,让小伊桑内心那个充满负面能量的气球一下轻松起来。

从这儿,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教训?

不要让孩子内心积聚太多的负面能量,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不让孩子的负面情绪积聚在心里。而这样的疏导需要我们自己有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这就需要我们的自我成长,然后,我们也要学会疏导孩子情绪的技巧。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内心才会是纯净的、轻松的。

第五个分享: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接纳孩子的独特性。

小伊桑总是把字拼错,却可以拿来油彩做一幅非常漂亮的画,从他对色彩的喜爱,看到他的兴趣及敏感点在哪儿,也可以看出他的短板在哪儿。考试的时候,小伊桑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去算题,让你觉得又可笑又可爱。

到了新学校后,小伊桑还是不被老师看好,语文老师羞辱他,美术老师责罚他,体育老师让他罚站出列,英文老师责骂他,数学课也让他变得疯狂,老师和同学都嘲笑他,让他更感到孤独和无助。好像有成群结队的可怕的蜘蛛在侵扰着他,后来,这一切好像变为毒蛇,要吃掉他,让小伊桑怕极了。当大家看到愤怒的小伊桑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奔跑的场面时,有没有感觉到一种心痛?看到这儿,大家有没有觉得,小伊桑在学习方面是不已经无药可救了?

这样的几个回合下来,那几句歌词唱出了小伊桑的心声:“我已无痛,我麻木了。七情六欲全褪去,我一无所有。”有一句话说的好“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小小的孩子到了这样的地步,大家可以想一想,学习还有那么重要吗?真的是学习成绩能代表一切吗?小伊桑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开一扇窗。”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也真的相信这句话。在这时候,好在有一个老师发现了小伊桑,接纳了小伊桑,也理解了小伊桑,发现了小伊桑的独到之处。

大家看几组镜头:当老师看到小伊桑面前一直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他没有批评他,只是轻声地告诉他:“没关系,慢慢画。”当他看到小伊桑一直低头发呆时,他也只是关心地问:“怎么了孩子?不喜欢画画?”老师的眼里没有责备,只有一种深深地关爱和担心。

当学校的其他老师把这些孩子们看成不听话的跳蚤时,老师却说了一句:“没什么,在美术课上不表达情绪还有什么意思?”也许这位老师已经把小伊桑空白的画纸也当成了一幅画来解读。

当尼库巴老师通过瑞杰了解到小伊桑读写方面的困难时,他到办公室翻出了小伊桑以往的作业本,他没有恼怒孩子的不会学习,而是想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不会学习。他想发现小伊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从这儿我们是不是得到一点启示?智慧的老师和家长不是去发现孩子的问题,而是去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不是去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去评价一个孩子,而是去思考和寻找孩子真实的样子。

这个从老师的几句话和表现中就可以看到:当他跟那些有残疾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的眼里看不到一丝的看不起和嫌弃,而是充满了对他们每个人的爱。在跟佳蓓诉说小伊桑的情况时,他的眼中充满了心疼的泪水,他说:“他很危险,一言不发,经常沮丧和恐惧,他的眼神充满了求救,我害怕他会一直低落下去。”

从这儿,大家是否能看到一颗善良而充满爱的心在为孩子跳动,在用心去感受对方的心灵之需?这是我们这些父母应该做的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并使之发挥到极致。然而,我们总是拿一把心中“好孩子”的尺子丈量着孩子,或者用社会上统一的“好孩子”的标准来衡量着我们的孩子,一旦不符合这个标准,我们便内心充满愤怒和怨气,一个“坏孩子”的形象也明显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后来,这个老师打开了小伊桑的心门,小伊桑也在绘画方面表露出他天才的一面,特长的一面。这一刻也就是小伊桑一点点找回自信、找回爱的契机,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老师呢?我们的孩子又哪有这样的幸运?

这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父母担当此任,去发现你的孩子、理解你的孩子、接纳你的孩子。当用心去做这些的时候,孩子会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生活中有像伊桑的哥哥这样认真努力地学习的孩子,也有像小伊桑这样不爱学习但有着其它特长的孩子。咱们需要认清自己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的特长和短板,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的长处更长,用爱去接纳孩子的短板之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健康在成长,成为他最好的样子。

第六个分享: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内心世界。

大家来看一个镜头:小伊桑的爸爸要出差,但他却跟小伊桑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小伊桑很害怕,马上跟爸爸认错,不让爸爸离开他。

在孩子不同意的情况下,把孩子放在了寄宿学校,小伊桑先是哀求爸爸妈妈不要留下他,然后是哭着追赶载有他心目中最亲爱的人的车子,最后,是绝望地隔离了自己。

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被人抛弃并且是在自己很无助、很无力的情况下,内心有着什么样的恐惧感。当爸爸跟小伊桑说再也不回来时,爸爸说话的目的也许是只是吓唬一下孩子,想让孩子更听话、更懂事,却没想到被小伊桑解读为“爸爸不要我了,爸爸抛弃我了”。这样一种抛弃,对于一个还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孩子来说,对于一个只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与恐怖的事情。

接着,父母也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把孩子送到了所谓的“好学校”,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好,让孩子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成长,却没想到被孩子解读为爸爸妈妈都抛弃了他。孩子便从当初的恐惧变为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有几句歌词跟大家分享:“我从未告诉过你,我有多畏惧黑夜,我从未告诉过你,我有多在意你,但是你都知道对吗?妈妈。你无所不知,我亲爱的妈妈,不要在人群中丢了我,我会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要把我送去远方,远得你都记不起我,我真的那么差劲么?妈妈。当爸爸把我举过头顶,在高处旋舞的时候,我都会寻找你,希望你给我带来安全,我没有说,但是我在害怕。我表现的若无其事,但我的心很低落。你无所不知对吗?妈妈!”

大家听到这些歌词,听到这些孩子的心声,有没有一种心酸、心痛的感觉?

孩子是多么的信任我们,孩子认为我们能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但我们真的了解吗?

这是什么?这是孩子在告诉我们他最初的安全感来自我们,来自我们这些妈妈,来自他最信任的父母。而我们都做了什么?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却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要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你不听话妈妈不喜欢你了。”“你不听话就把你丢掉。”等等。我们当然目的非常好,只是想通过这种恐吓让孩子更听话,可是没想到,这样的听话背后是孩子内心无比的恐惧。如果这样的事情连续的发生,孩子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一直害怕分离,因为每一个分离都会被他解读为抛弃和不喜欢他。即使到了成年人,也会让这样的感受在他的生活中重演。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无论何时,都不要用恐吓去达到你教育孩子的目的,因为那样做的结果是害大于利很多倍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这一点,我感受非常深,我小时候送到外婆家待了很久,虽然得到了很多的爱,但到现在都害怕分离。

第七个分享:掀开问题看实质。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尼库巴老师在一次家访中,看小伊桑的画册,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小伊桑在画一家人的时候,开始是一家四口紧紧地靠在一起的,但是,画中的一个小孩子,离那三口人越来越远,直到淡出他的画册。大家看到这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小伊桑的父母在孩子身边时一直都只是把这看做一幅幅画,而没想到这里边有着孩子内心的独白?

尼库巴老师问小伊桑的父母:“为什么要把孩子送走?”伊桑的爸爸是这样说的:“我们别无选择,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我大儿子门门功课第一,可是他呢?是他的态度问题,他对待学习和所有事情的态度。经常调皮捣蛋,不能与别人相处,不听话。”尼库巴老师打断了他的话:“我想知道原因,可你说的这些都是表现。”

大家怎么看老师的这句话?咱们来回想一下,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所到之处,是在问题的表现还是会去寻找问题的根源?

我曾在成长小组跟几个姐妹分享过这个问题,孩子出现的问题有些是一样的表现,但问题的根源却会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孩子的上网问题,表现都是迷恋网络,但每个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却是不同的,有的是迫于学习的压力,想在网络上寻找一个释放压力的突破口;有的是受到伤害,到网络中寻找那种温暖的情谊;有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在一次次输赢中寻找自信和快乐。而这些方面有的是来自父母的伤害,有的是来自老师的压力,还有的是孩子的认知出现问题。所以,当一个问题出现,不要只去看问题的表面,而是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在哪儿。治病治根,用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呢。

而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孩子的表现,很少去想孩子这样的表现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努力而一直没有效果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尼库巴老师发现了小伊桑读写错误的规律,找到了孩子为什么总是零分的原因,所以,他也找到了如何去帮孩子的方法。即使改正起来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走的大方向正确了,还怕走不到目的地吗?

所以,大家以后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当你感觉到孩子的言行让你不舒服或不能接受时,不要只去责备或无奈的叹息,静下心来去想一想为什么吧,只有找到那个原因,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好。

用影片中尼库巴老师的话结束咱们的分享吧:“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赋和梦想,妄想成为个全才,即使这一切只是痴人说梦。”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迟早有一天他们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又何尝不在做着孩子成为全才的梦呢?我们又何曾时时想起我们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呢?

大家再回头看看老师对小伊桑的托举镜头吧,孩子的双手上举,整个身体完全的舒展,是尼库巴老师给了孩子一对飞翔的翅膀,让孩子快乐、幸福地成长,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孩子的那个托举者,让我们的孩子能在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片蓝天翱翔,能成为最好的他们自己。

参观华为有感 学习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参观华为有感

昨天一个偶然机会参观了华为。在深圳北站B2外面站了一个着装正式的女生,我猜她肯定就是来接我们的**。**是华为公共关系部的,她的部门专门负责接待,一天有时有七八十拨的客人来访。有的是运营商的CEO有的是总统。

这次来访的是巴西FAPESP的人同行还有巴西驻华科技参赞。**安排了辆中巴过来,里面像飞机头等舱似的,相当宽敞。华为的总部像一个大学的校园,绿树葱笼,楼距宽阔。在深圳寸土黄金的地方,这样的格局实在罕见。

第一站是研发中心大楼,刚到大楼门口就看到大厅屏幕上显示着“WarmlywelcomehonorableguestfromFAPESP",顺着电梯下去,摄影师,讲解员已经并排在电梯下方等候。简单介绍后,我们就先被引导到一布景前拍照,地上的T形坐标不会让你担心站错地方。

在研发中心展示的是华为最新的技术设备,讲解人熟悉地介绍着各个设备的功能和优势。可惜这些运营设备对于我太过陌生。转完同学设备,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巴厘岛风情的休息区,因为另一展厅在装修,华为的用户终端设备就放了在这里。在这我第一次看到了华为的pad,还有刚在伦敦发布的新款手机。见过各种山寨手机和pad,自然不觉得这是有多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不过质感和画面感觉都还是挺不错。这休息区相当于是一个咖啡厅,放着各种漂亮美味的糕点。本来还想矜持一下,后来实在经不起诱惑,味道真是相当的好。

这边的讲解就在负一楼的电梯口和我们握手送别,**带我们上去另一个地方,当我们电梯上到1楼,车已经在门口开着车门等候。后面无论是从生产中心出来,还是从酒店出来,从不需要客人半分钟的等待。第二站是生产中心4楼企业事业部的展厅。

当我们上到4楼时这边的讲解员也是西装领带地在门口等候了。这讲解同样只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姓名职务,并没有给我们递名片。他拿着遥控器对着高清的大屏幕切换着标准化的ppt,在开始带我们参观前先介绍了公司的业绩,各类产品在全球各地市场的份额,科研投入,架构,主要服务对象等反应公司总体实力的信息。之后再开始给我们介绍各种新产品,有用网线溢出能效照明的技术,视频监控设备,车牌自动识别系统,无需主机的云计算技术,集装箱基站建设解决方案,可视化ATM,高清全景远程会议系统等很多从来不知道华为在做的产品。华为非常善于将各种流程,运作模式用动画的形式展现,让人一目了然,无需费劲解释。

估计是应客户的要求**还特意让司机带着参观了一下华为公寓,华为在深圳有大概3完员工,公寓只能解决2千人的住宿。公寓环境好,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一般,自然也是供不应求。所以他们也都要排队申请。他们每人只能在新来的时候在里面住两年,两年后就要搬出,自己另找房子。原因是新来的员工工资都较低。而不是高层优先,当然华为高层的那收入完全可以没压力地去住更好的。

华为有个内部的酒店,是专门接待客户的,非常漂亮。我们一进门,酒店的靓女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5座的房间,没有一把多余的椅子。没见**什么时候点的菜,没多久菜就上来了,菜分量不多,十分精致,装饰讲究,在盘的空位上还用巧克力喷上了华为的标志。席间,一位客户问起那是什么肉,我说是牛肉,顺便问了下他是不是不吃猪肉。**非常机灵的就把服务员轻轻叫过来,问一下没上的菜里面有没有猪肉,有的话就换掉。

里面的服务员竟然还知道芦笋的英文,实在让我诧异。饭后,服务员拎进来4带纪念品,**逐一送给我们。开始没留意,后来发现,竟然就是我们刚来一起的合影,已经用华为的相框镶好,写着,warmlywelcomehonorableguestfromFAPESP.

所有事情都有条不紊,每个环节都无缝衔接,一切都那么漂亮,而接下来我带对方参观华大,就更加显现了华为接待的完美。

展厅讲得乏味,以提不起客户兴趣;客户做了在会议室我还在找投影仪的转接头,ppt不熟练,跳来跳去;忘了跟客户拍照,跟欧洲市场抢来了点纪念品也不记得了给客户,客户南门下楼,司机却在岗亭等……

我没有理由抱怨华大接待的不专业,因为接待行程和人员是我安排的,讲厅是我讲解的,ppt也是我做的;但是我又有充分的理由抱怨,因为,行程也是我安排,讲解也我来讲,ppt也是我来做。

算起来我们投入接待的人员投入要比华为大,华为同时只有两个人在陪同客户,一个是讲解,另一个是**,负责联系下一站的司机,讲解。一个讲解除了节省人力以外,还能保证讲的内容一致,好比两个钟的话你就不知道以哪个为准了。华大的接待我们喜欢找领导,如果华大哪天也一天六七十拨来访的话,领导赶场都来不及。问题在于下面的人水平达不到,所以我们就只能找领导了。华大人包括我,经常做着很残忍的事,就是直接拿客户来练手。

随着华大的发展,我想我们慢慢不会讲我们有多少台Hiseq,不会再讲中央哪个领导人来过华大,不会再找领导去介绍华大。我们要讲我们的产值,讲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讲我们有多少专利。尽管老汪一直拒绝现有的规则,华大必将走向职业化,并成为规则的捍卫者。就像现在回头看苹果当年《1984》的广告一样。